学术投稿

血清CEA、ProGRP、CYFRA21-1及β2-MG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劳明;潘弘;张其进;黄文成;韦礼斌;朱波

关键词:肺肿瘤, 血清, 肿瘤标记, 生物学,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 CEA)、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Pro GRP)、细胞角蛋白 19( CYFRA21 1)及β 2微球蛋白(β 2 MG)水平的联合检测对肺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 ELISA法和免疫浊度法测定 115例肺癌、 41例良性肺病患者和 50例健康献血员的血清 CEA、 Pro GRP 、 CYFRA21 1及β 2 MG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清 CEA、 Pro GRP、 CYFRA21 1 及β 2 M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53.9%、 47.0%、 61.7%、 43.5%,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 7.3%、 2.4%、 9.8%、 12.2%)和健康对照组( 4.0%、 2.0%、 6.0%、 12.0%)( P< 0.01);患者血清中的 CEA、 Pro GRP 、 CYFRA21 1及β 2 MG水平和阳性率随着临床分期升高而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 CEA以腺型高( 69.7%), Pro GRP以小细胞型高( 76.9%), CYFRA21 1以鳞型高( 80.5%),β 2 MG以鳞型高( 51.2%);四项联检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提高到 94.8%和 90.3%.结论:血清 CEA、 Pro GRP、 CYFRA21 1 及β 2 MG水平的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的诊断效率,并为判断肺癌的病理类型、了解病情进展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颈胸联合部肿瘤16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颈胸联合部肿瘤手术治疗的有关技术问题.方法: 16例颈胸联合部肿瘤施行手术.颈正中加胸骨正中切口 4例,颈正中、胸骨次全劈开(第 3前肋间平面以上)和胸部前外侧联合切口( hemi shell incision,半蛤壳状切口) 1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声音嘶哑 3例,术后 3~ 6个月恢复,无永久性声带麻痹. 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术后 18个月发生右肺尖转移,行右上肺楔形切除,术后 26个月再发心包转移,行心包及局部壁层胸膜切除.随访 4~ 72个月,晚期死亡 3例,均属恶性肿瘤.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呼吸道受阻为术后主要并发症.结论:颈胸联合部肿瘤组织来源呈多样化,以神经源性肿瘤多见;一经确诊应争取手术治疗;半蛤壳切口创伤稍大,但术野清晰,利于防止副损伤;肿瘤切除时要防止大血管的损伤.术中注意气管的悬吊复位,利于保持气管通畅.

    作者:魏来;殷桂林;张殿堂;胡建才;朱水波;张晓明;王荣平;谭焱;董永强;刘勇;元东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弹性义齿基托表面粗糙度与细菌黏附的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变形链球菌在不同粗糙度的弹性义齿基托表面上的黏附能力.方法:制作弹性基托样本 30个,分 A、 B、 C 3组 ,每组 10个样本; A组用 1~ 4号橡皮轮打磨, B组用 240# Al2O3金钢砂磨头打磨, C组用 800~ 1 100目砂纸卷打磨; 3组后都用活动义齿抛光蜡抛光;用图像分析仪计算变形链球菌在各样本表面的黏附面积比.结果: A、 B、 C组样本表面粗糙度分别为( 0.4988± 0.055) μ m、( 0.4990± 0.094) μ m及( 0.6360± 0.176) μ m,变形链球菌在 A、 B、 C 3组样本表面的黏附面积比分别为( 35.93± 4.27)%、 (36.40± 6.35)%,( 61.48± 12.4)%,经统计学分析, A、 B组表面粗糙度及细菌黏附面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 C组与 A、 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Al2O3金刚砂轮打磨加抛光蜡抛光和橡皮轮打磨加抛光蜡抛光同样光滑,细菌黏附亦基本相同.用砂纸卷打磨组表面粗糙更容易黏附口腔细菌.

    作者:刘强;刘清辉;卢华芳;李建群;陈贝贝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大剂量醛氢叶酸、氟尿嘧啶与顺铂联合治疗晚期胃肠道癌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大剂量醛氢叶酸( CF)、氟尿嘧啶( 5Fu)与顺铂( DD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38例中胃癌 18例,大肠癌 20 例. CF 200 mg/d,静滴 2 h, 5Fu 750 mg/d,于 CF滴完后立即静滴,维持 8 h,连用 5 d; DDP 40 mg/d静滴,连用 3 d. 28 d为 1周期.结果 :完全缓解 7.9%,部分缓解 42.1%,稳定 42.1%,进展 7.9%.总有效率(完全缓解+总分缓解) 50.0%,胃癌与大肠癌的有效率分别为 55.6%、 45.0%,初治与复治有效率为 66.7%和 35.0%.主要毒副反应为外周静脉炎、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多为Ⅰ~Ⅱ级.结论:该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疗效较好,毒性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艳玲;申东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静滴头孢哌酮致暂时性血尿1例

    头孢哌酮为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强,并具有抗β-内酰胺酶的作用,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系、胆囊炎、腹膜炎等治疗,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在近 3~ 4年使用中,发现致暂时性血尿1例.

    作者:许好芹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糖尿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

    目的: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FPIA)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探讨其对辅助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 65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慢性并发症 33例;有慢性并发症 32例)及 30例体检正常者的血浆,用 HITACHI 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胆固醇( CHOL)、甘油三酯( TG); AXSYM免疫分析仪检测 Hcy.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中 CHOL、 TG均比正常对照组高( P< 0.05);而在有慢性并发症的患者血浆中 Hcy含量明显高于无慢性并发症患者( P< 0.05).结论:作为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因子, Hcy在帮助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浓度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曾智杰;孙艳虹;廖慧芳;王小妹;刘敏;张敏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肝癌隐匿性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肝癌隐匿破裂 (LSR)出血的诊断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 11例肝癌 LSR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处理方法与效果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的肝区疼痛,其中剧烈疼痛 73% (8/11),隐胀痛 27% (3/11),肝区叩痛 100% (11/11),腹穿无不凝血;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肿瘤内出血、血肿型( 8例)、肝包膜下血肿型( 1例)和混合型( 2例).处理采用超选择肿瘤血管栓塞及缩小后切除. 7例( 64%)获得切除. 1年生存率 100% (8/8), 2年生存率 71% (5/7).结论:提高对肝癌 LSR的认识,采用肝动脉栓塞和二期切除,是肝癌 LSR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詹世林;陈建雄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粗隆部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方法及其优点.方法:我院从 1999- 2004年对 27例臀肌挛缩症患者经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术后随访时间为 1~ 3年,平均 2年 3个月.结果:按照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情况评判:优 22例,良 5例,差 0例.总体优良率 100%.结论:经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既能清楚地显露病变组织,达到彻底施行松解术的目的,又易于保护坐骨神经,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大勇;饶根云;顾志坚;王哲军;沈谷丰;谢乐屏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不育和生育妇女与抗精子抗体和抗子宫内膜抗体的关系观察

    为了解抗精子抗体 (ASAB)阳性和子宫内膜抗精抗体 (EMAB)阳性对女性不育的影响程度,本文通过 68例不育女性进行 ASAB和 EMAB检测,同期对 57例孕 40~ 65 d的孕妇在接受人工流产前后分别行 ASAB和 EMAB检测作对照研究观察.

    作者:叶利服;朱震震;藤霞;章微微;赖黛黛;藤银花;周明雅;刘高川;周惠耕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在体外分离获得兔骨髓基质干细胞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的基础上探索诱导该细胞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转化生长因子-β 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1, TGF β 1)的适宜浓度.方法:第 3 代 BMSCs分别用 TGF β 1 5 ng/mL、 10 ng/mL和 20 ng/mL诱导 2周,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 MTT法、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骨髓中分离获得的 BMSCs在体外增殖旺盛, TGF β 1诱导后细胞生长明显减缓.与对照组相比,经过诱导 2周后的 BMSCs在 48 h时 5 ng/mL TGF β 1组的 MTT 光密度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而 10 ng/mL组和 20 ng/mL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但在 72 h时 3个诱导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而 3个诱导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5 ng/mL TGF β 1体外诱导 BMSCs 2周后,细胞甲苯胺蓝异染明显,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现为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结论: 5 ng/mL TGF β 1诱导 BMSCs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是比较经济和可行的方法.

    作者:朱伟南;陈鸿辉;李爱国;金海燕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鲁米那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疗效分析

    颅内出血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的神经系统疾患.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死率也越高.部分存活者可发生脑积水和其它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继续出血和保护脑细胞.

    作者:张长军;崔晴;何慧霞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一氧化氮对腹腔感染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第二信使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大鼠腹腔感染脓毒症时血清一氧化氮 (NO)与心肌环磷酸腺苷 (cAMP)、环磷酸鸟苷 (cGMP)的关系,探讨 NO在地塞米松 (Dex)治疗脓毒症中对心肌细胞第二信使的介导作用.方法:健康成熟 Wistar大鼠 144只,随机取 9只为实验前基础值组 (0h),余 13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及 Dex治疗组.各组于实验后 2、 4、 8、 24和 48 h分别取 9只断头取血测定血清 NO变化,并取心脏组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 cAMP及 cGMP浓度.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 NO于 2 h开始显著升高( P< 0.01), 24 h达到高峰,浓度约为 0时的 12倍; Dex组血清 NO于 4 h开始升高( P< 0.05), 24 h达到高峰( P< 0.01),但升高程度低于脓毒症组( P< 0.01).( 2)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心肌 cAMP、 cGMP 2 h开始升高 (P均 < 0.05),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于 24 h浓度高( P均 < 0.01); Dex组心肌 cAMP、 cGMP于 2 h显著升高,显著高于脓毒症组 (P均 < 0.01),为基础值的 2倍( P均 < 0.01),此后逐渐下降,至 48 h接近对照组.结论:腹腔感染脓毒症时大鼠血清 NO与心肌 cAMP、 cGMP浓度随时间而逐渐升高,而在 Dex组明显降低,说明 Dex通过调节此信号系统,稳定肌体内环境,对心肌起部分保护作用.

    作者:王涛;熊建琼;文亮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硬膜外阻滞联合笑气吸入在老年病人腹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 N2O O2吸入在老年病人腹部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98例 ASA Ⅱ~Ⅲ级、年龄 65~ 90岁患者. 52例采用 1%利多卡因+ 0.15%地卡因混合液行硬膜外阻滞与 N2O O2吸入联合麻醉(Ⅰ组); 46例采用恩氟烷或异氟烷吸入全麻(Ⅱ组).结果:Ⅰ组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患者苏醒迅速而彻底,拔管后患者安静,未感到伤口疼痛,和Ⅱ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1).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 N2O O2全麻用于老年病人腹部手术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术毕苏醒快而完全、利于术后镇痛的优点.

    作者:宗逵;王强;任建刚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股骨头骨折治疗的探讨

    股骨头骨折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高能量损伤,其损伤严重,对髋关节功能影响严重,多发生于驾乘人员,往往是由于高速行驶的车辆发生车祸所致,同时合并有同侧髋臼后缘骨折或股骨颈骨折,在 CT普及应用后,诊断比较明确,但治疗时,由于器械、固定材料及技术水平所限,在基层医院存在有一定的困难,笔者自1998年至今共行手术治疗股骨头骨折16例取得点滴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强;王国嘉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方法,评价其疗效.方法:对 38例 45只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视力恢复迅速, 30眼 >0.5(66.7% ),术后眼压控制好, 40眼眼压 < 16 mmHg(88.9% ),术后有角膜水肿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

    作者:邵卫星;覃淑华;朱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外科治疗高龄乳腺癌48例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 2003年 4月至 2004年 10月收治的 48例老年乳腺癌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 65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其中 45例在全麻下进行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3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术后出现皮下积液 18例,切口感染 3例,皮瓣坏死 2例.无一例因合并症死亡. 结论:老年乳腺癌在处理好合并症的基础上,临床治疗应以外科手术为主 ,并应多选择改良根治的手术方式.

    作者:邱献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抗生素的应用与失血性休克肠源性释放的关系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时使用抗生素是否会增加肠源性内毒素释放及其意义.方法:制作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通过静脉注射给予罗氏芬、环丙沙星及庆大霉素,休克复苏后 6 h活杀动物,取门静脉血,动态观察门静脉血浆中内毒素的变化.结果:大鼠失血性休克后,对照组、庆大霉素组和环丙沙星组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后两组内毒素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罗氏芬组内毒素低于庆大霉素组、环丙沙星组和对照组 (P< 0.01).结果:应激状态下不同抗生素的使用导致了不同的内毒素释放水平,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内毒素释放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常建星;傅玉如;陈双;王酶;张智铭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去分化软骨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去分化软骨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通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对 1例去分化软骨肉瘤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块位于右颧骨根部、颞颌关节窝及右侧咽扁桃体上.肿瘤无包膜,切面灰白灰红、质地韧,部分质软.镜下肿瘤细胞部分呈软骨肉瘤,部分呈纤维肉瘤,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 EMA(- ) Vimentin(+ ), 软骨肉瘤部分 S 100呈阳性反应.纤维肉瘤部分散在的梭形细胞 S 100呈阳性反应,Ⅰ型胶原蛋白(+)以及α 1 ACT(+).结论:软骨肉瘤多次复发,易导致去分化,预后差,诊断依据病史及组织病理学.

    作者:张守成;高子芬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胰岛素抵抗大鼠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及基因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致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中,葡萄糖 6 磷酸酶( G 6 Pase)的活性和基因表达改变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 16只,随机分为 2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制作胰岛素抵抗模型. 6周后测定各组体重、血糖、血脂、胰岛素变化,并利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术评价胰岛素敏感性.测定肝脏微粒体 G 6 Pase的活性和基因表达.结果:高脂饲料组大鼠体重、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 G 6 Pase活性增高 [(0.51± 0.11) vs ( 0.32± 0.11)μ mol/(min· mg prot), P< 0.05],两组间的 G 6 Pase基因表达无差异.结论 :G 6 Pase参与了肝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

    作者:李全民;张素华;任伟;吴静;倪银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 (CP)伴性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性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 159例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临床康复治疗.结果: 159例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率为 38.99%,显效率为 42.14%,有效率为 17.61%,无效率为 1.26%,性功能改善明显.结论: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临床康复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手段,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其它手段,可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马建军;保庭毅;姜雪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泽马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泽马可 12 mg/d用药的有效性.方法:将 68例符合罗马Ⅱ标准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双盲平行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泽马可和谷维素(安慰剂)治疗 4周. 4周后对肠易激综合征总体症状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泽马可组患者总体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 88.2%,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 50%( P< 0.05).结论:泽马可 12 mg/d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有效缓解便秘、腹胀、腹痛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郑东阳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