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潘凯;陈小春;夏利刚
低血糖合并孤立局灶性的神经系统体征比较少见,此类病人一般年龄偏大,常被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
作者:孟宪辉;耿月华;王怀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娩头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新式剖宫产娩头困难的产妇的临床表现及术时情况.结果:娩头困难的原因为麻醉不满意、先露过低、胎儿巨大和切口偏小.结论:良好的麻醉、恰当的手术时机、合适大的切口及正确的娩头方法值得采用.
作者:谭文;万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环形核粒细胞(又名环形杆状核粒细胞)是一种少见的特殊嗜中性粒细胞,该细胞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等中.但是否对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红白血病(M6)的鉴别诊断有作用,尚缺乏报道.笔者对40例MA与22例M6骨髓象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发现环形核粒细胞对MA与M6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智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女,67岁,因间歇性左侧上下颌部皮肤闪电样疼痛2年,刷牙、洗脸常可诱导疼痛发生,近2月来在家自服卡马西平无效,要求手术来院.
作者:陈火明;张宝中;于永;王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核素泪道显像对泪溢患者泪道阻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患者取坐位,睁眼,头后仰在裂隙灯改装的头固定器前,面对装配针孔型准直器的探头,调整探头距离患者眼球为12 cm.吸取99mTcO4-3.7 MBq,体积0.05 mL,滴入每眼下睑中部结膜囊内.即刻动态采集.结果:56例泪溢患者中正常泪道4例,轻度阻塞3例,中度阻塞14例,重度阻塞17例,完全阻塞18例.泪道冲洗通畅8例患者中,核素显影正常者4例,另4例核素显像发现于泪囊下口、鼻泪管骨段下口及鼻泪管膜段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泪道冲洗不通畅48例中,分别于泪小管、鼻泪管骨段下口、鼻泪管膜段、泪囊下口、吻合道阻塞.结论:核素泪道显像是一种较为客观反映泪道生理功能与病变部位的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无痛苦,无创伤性,没有外加压力影响等优点,是泪道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朱旭生;邹德环;杨为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情况及变迁.方法:对我院1998-2003年新生儿VAP共96例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统计分析并进行对比.结果:(1)近6年来VAP的发生率为29.6%.其中前3年为41.2%,后3年为21.3%,有下降的趋势.(2)6年来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3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78.9%,以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常见,且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泰能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前3年为50%及8.3%上升至后3年69.7%及18%.结论:新生儿的VAP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且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是不断变化的,及时掌握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尽早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以降低耐药性,从而提高治愈率.
作者:郭小玲;高建慧;刘玉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常与腭裂伴发.唇裂患儿的吸吮、语言及面部外形等受到很大影响.唇裂整复术的目的是恢复正常的功能及外形.唇裂手术后良好效果,除了取决于手术者精湛的手术技巧,还取决于完善的术后处理及精心护理.我院口腔颌面外科2000~2003年对48例唇裂进行了整复术,现将唇裂的手术后处理及护理体会加以报告.
作者:黄稳静;刘丽华;王石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对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5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临床诊断为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和C组3组:即A组(4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B组(49例,常规治疗加缬沙坦80mg,每天1次);C组(45例,常规治疗加缬沙坦80 mg,每天1次和卡维地洛12.5 mg,每天2次),疗程6个月,观察各组病人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各组心率、血压、心功能参数即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峰速E/A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B组及C组同常规治疗组比较,心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LVEF增加(P<0.05),E/A比值增加(P<0.05),临床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C组比B组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缬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RHF的疗效显著,比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独加用缬沙坦治疗RHF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陈纪平;蔡志雄;隋敏生;张淇钏;郭湖坤;王良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探讨安全可靠有效的头位分娩方式,自2002年8月起我们指导770例产妇用半卧位方式分娩(观察组),经与同期平卧位分娩770例(对照组)对比,表明取半卧位分娩者分娩过程及母婴状况明显优于平卧位分娩者.
作者:刘碧波;张艳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四肢严重创伤的处理对策和显微技术的应用.方法:收集36例四肢严重损伤患者资料,男31例,女5例,其中上肢损伤为9例,下肢损伤为27例.结果:即刻行截肢术7例、行血管移植和吻合7例,经血管探查吻合失败再行截肢术者2例.深筋膜室切开减压术2例;二期采用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10例,带血管的骨移植2例.结论:显微外科技术的早期应用可提高肢体的成活,并促进二期修复重建的成功.
作者:李智勇;刘云江;刘小林;易建华;常湘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儿女,4岁.因发热2 d伴声音嘶哑、咳嗽1 d来我院就诊.查体:T38.8℃,R 32次/min,体重14k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咽部充血,颈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略粗,心音有力、律齐,P 130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其余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4.2×109/L,N 0.83,L 0.18.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作者:冯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温体外循环(CPB)中大脑氧代谢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选择28例择期换瓣手术,分别于CPB前(T1);降温到33℃(T2);稳定低温期(T3);复温到33℃(T4);停CPB后30 min(T5)测定动、颈静脉的氧饱和度(SO2)、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乳酸浓度(Lactate),计算出动-颈静脉乳酸浓度差(Di-aL)、脑氧摄取率(O2ER)、氧含量差(Ca-jO2).结果:在CPB过程中,血浆乳酸浓度明显升高,但动-颈静脉乳酸浓度差无明显改变(P>0.01).颈静脉的氧饱和度(SjO2)较CPB前明显升高.脑O2ER在T2、T3明显降低(P<0.01).在T3阶段,氧摄取率降至低.Ca-jO2在T2、T3、T4、T5明显小于T1(P<0.01).结论:低温体外循环中,复温阶段是发生大脑氧合失调的主要窗口,体温的变化是干扰氧代谢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对于大脑氧代谢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斌;刘斌;吴嘉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近年来痤疮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虽然痤疮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但由于痤疮好发于面部,影响美观,且临床表现变异较大,轻者可因其具自限性而自愈,重者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甚至留下永久性瘢痕,常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及精神压力.
作者:张又仁;徐祖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部刀刺伤病人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2年我院收治的腹部刀刺伤病人的治疗情况.结果:85例腹部刀刺伤病人,腹壁清创缝合术3例,剖腹探查74例,腹腔镜探查2例,保守治疗6例.治愈83例,死亡2例.结论:对腹部刀刺伤应正确迅速地作出诊断,及时剖腹探查,术中仔细探查腹腔脏器,避免漏诊漏治,是腹部刀刺伤的诊治关键.保守治疗具有较大的风险,应慎重选择.腹腔镜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陈杰;潘凯;陈小春;夏利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盐浓度对纸片法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影响.方法:用纸片扩散法在不同温度(30℃和35℃)及不同盐浓度(0%NaCl,2%NaCl,4%NaCl)条件下检测60株临床标本分离到的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药敏试验.结果:30℃时MRS检出率分别是:0%NaCl为63.3%;2%NaCl为68.3%;4%NaCl为71.6%;35℃时MRS检出率分别是:0%NaCl为63.3%,2%NaCl为71.6%,4%NaCl为73.3%.30℃与35℃对MRS检出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温度、盐浓度等增加抑菌环有增大趋势.结论:30℃或35℃对苯唑西林纸片法测定MRS的影响不大,加盐可提高MRS的检出率.
作者:张文;黄灼宏;黄宪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序贯口服终止11~15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旨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终止11~15周妊娠的新方法.方法:收集孕11~15周要求终止妊娠的无禁忌证的孕妇86例分为两组,甲组第1天、第2天清晨空腹口服米非司酮75 mg,第3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600ug,依据宫缩情况每2 h追加一次米索前列醇400ug,不超过1 800μg;乙组第1天、第2天晨口服米非司酮50 mg,晚上口服25 mg,第3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600ug,米索前列醇加量同甲组.观察两组的流产成功率,胎儿及附属物排出时间,出血量,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1)甲、乙两组流产成功率分别为91.3%和92.5%,差异无显著性,总成功率达到91.7%,流产效率高.(2)两组胎儿及附属物排出时间,出血量,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1)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妊娠流产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简便,省时,是终止11~15周妊娠的安全、有效的方法.(2)全部口服给药操作方便,全部治疗过程可在门诊施行,节省住院费用.(3)口服药物不成功需行钳刮术时因宫颈已扩张,胎儿死亡可降低钳刮术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4)尤其适用于剖宫产术后一年妊娠的孕妇,降低终止妊娠时手术并发症及避免了小剖宫产的痛苦.
作者:王保平;陈维安;崔颖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嵌顿痔,又称急性痔病,国外称为急性绞窄性痔,多因混合痔疝出肛外,不能自动回纳而引起肛门剧烈疼痛、排便困难.疝出的痔核常呈半环状或较大团块,严重者甚至绞窄性坏死、出血.亦可因内痔疝出或外痔皮赘充血性肥大而致.其共同病理特征是痔核中心静脉丛因嵌顿回流受阻而血栓栓塞,加重组织水肿,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本文对近两年内50例嵌顿痔采用血栓剔除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于锋;李爱华;周亦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抗抑郁治疗对室性心律失常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3例心律失常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入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组在抗心律失常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并口服百忧解20 mg/d,共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6、12周抑郁自评量表分值及心律失常情况.结果:(1)治疗前两组之间比较抑郁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治疗6周(P=0.012)及12周(P<0.001)后,观察组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6周差异无显著性,治疗12周有差异(P=0.03),观察组治疗后6周(P<0.001)及12周(P<0.001)抑郁情况均显著改善;治疗12周后与6周后比较,对照组无差异,观察组抑郁情况进一步改善(P<0.001).(2)两组间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对比,抗抑郁治疗6周和12周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3)观察组6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抗抑郁治疗可明显提高室性心律失常伴抑郁患者的抗心律失常效果,减少复发率.
作者:郑丽珠;林燕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踝关节扭伤,常见于运动人群,主要表现为踝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阻,目前多进行中药外敷,或针刺,理疗,一般不能即时有效.笔者是用滞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祝晓忠;韦国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胎盘早期剥离由于起病急,进展快,严重的胎盘早剥可引发子宫胎盘卒中,凝血功能障碍和DIC等,如果处理不及时,常严重威胁母儿生命,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本病发病率约1:47~1:217,死亡率约10%~35%[1,2].
作者:梁兴通;叶爱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