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沙坦、氨氯地平及二者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232例疗效分析

苏辉煌;王洋;苏世鑫

关键词: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高尿酸血症, 氟沙坦, 氨氯地平
摘要:目的:探讨氯沙坦、氨氯地平及二者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方法:232例老年高血压病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分为3组,氯沙坦组78例;氨氯地平组79例;氯沙坦联用氨氯地平组75例.观察降压效果、左室重构效应、血尿酸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治疗4周后血压即显著下降,治疗24周后氯沙坦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值为(16.49±2.58)/(13.28±3.02)mmHg,达标率为68%;氨氟地平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值为(20.19±2.25)/(10.04±2.46)mmHg,达标率为71%;联合用药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值为(24.82±2.69)/(16.20±2.63)mmHg,达标率为85%.联合用药组降压幅度及血压达标率与单一用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治疗前后室间隔、左室重量指数有显著性下降(P<0.05).氯沙坦组与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血尿酸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无一例因不良反应而退出试验.结论:小剂量氯沙坦联用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降压效果佳,不良反应少,为老年高血压首选治疗方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脑内靶点定位结合术中电生理刺激治疗帕金森氏病的围术期护理

    我院自1999-2003年应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脑内靶点定位结合术中电生理刺激治疗帕金森氏病11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6例患者,男66例,女50例,年龄在42~72岁,平均54岁;病程2~18年,平均7年;按病情分级:Ⅰ级24例,Ⅱ级50例,Ⅲ级42例;单侧手术者80例,双侧手术者36例(为1年后行对侧手术);对116例丘脑腹外侧核(VL)毁损和/或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毁损.其中VL毁损50例次,单纯VPLP核毁损22例次,VL+VPLP联合毁损80例次.

    作者:周新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血透患者深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对374例血透患者416例次深静脉置管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3种不同插管的血流速度、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的感染.结果: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的血流速度、透析效能、导管留置时间均明显高于股静脉插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结论:颈内静脉插管是一种相对理想的血透临时性血管通路.

    作者:张建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睾丸间质细胞移植治疗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症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对PADAM模型的老年SD大鼠进行同种异体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细胞)移植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取10只符合标准的老年SD大鼠作为受体,应用成年SD大鼠的睾丸进行体外分离和培养,将获得的高纯度和高活力的Leydig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到老年SD大鼠的大腿内侧肌群内,定期检查其移植前后血睾酮和游离睾酮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移植后的Leydig细胞的分泌功能良好,老年SD大鼠的血睾酮和游离睾酮水平均显著升高,并大约于移植后的7~12 d开始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可持续27 d以上.结论:睾丸间质细胞移植能有效治疗PADAM.

    作者:孙祥宙;邓春华;郭海彬;刘建中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病医学学会(ACCP/SCCM)对脓毒症相关概念作出明确定义,并推荐今后在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应用新的概念标准[1],这一概念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得以修正.目前研究表明:sepsis是引起ALI的常见的病因,sepsis及并发的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救治棘手、死亡率高,可达70%[2].以往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等研究较多,认为TNF-α是引起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失控性释放,导致SIRS或脓毒症的关键细胞因子,但临床抗炎治疗却发现其无益甚至有害[3].后人们又提出MODS发生中免疫失衡的观点[4].尽管对sepsis致ALI/ARDS的机制研究较多,其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作者:赵海金;蔡绍曦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脑卒中与植物人持续状态23例

    目的:探讨脑卒中与植物人状态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脑电活动、影像学表现、治疗转归.方法:综合分析23例脑卒中所致植物人持续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s,PVS)的临床特点、脑电图及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治疗转归,并采用pullicinop方法计算脑内软化坏死体积,并与创伤性PVS相比较.结果:血管因素所致植物人持续状态者(PVS)较创伤因素引起PVS者预后差,存活时间相对较短,其EEG明显异常,头颅CT或MRI示多发梗死或软化灶,脑室扩大,脑萎缩,坏死体积多在50~150 mL之间.结论:脑卒中所致PVS者目前无特效疗法,加强护理和营养支持可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付培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0例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用氯沙坦50 mg,每天1次,口服;对照组40例用依那普利10 mg,每天1次,口服.进行偶测血压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偶测血压氯沙坦组总有效率为95%;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4 h动态血压监测氯沙坦组总有效率为93.3%(56/60);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为78.4%(47/60);氯沙坦组优于依那普利组(P<0.05).结论:氯沙坦是一种理想长效降压药,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文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青年人脑卒中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卒中危险因素、病因、临床特点及其发病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18~40岁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梗死和出血两组逐项分析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结果:60例中脑梗死36例(60%),脑出血24例(40%),治愈23例,好转29例,死亡8例.梗死组和出血组的病因均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多(66.67%),梗死组其它病因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瘤卒中、心房纤颤;出血组则有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肾性高血压.青年人卒中以30~40岁居多(78.33%).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是青年人卒中的主要原因,对青年人较早有效地进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等的干预可以大程度地降低青年人卒中的发生率、复发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作者:马强;蔡鸣;齐景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桥脑出血的临床与预后分析

    近年来,随着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桥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已有改观.现将我科1995-2003年收治的桥脑出血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9例,女12例,年龄31~76岁,平均51.3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2例,中风病史7例,糖尿病史8例,血脂异常19例,头痛病史6例.活动中发病13例,安静状态发病18例.

    作者:谢国民;陈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2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表现和疗效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102例病人中位发病年龄为33岁;男女比例为1:3.6,<50岁的男女比例为1:6;>50岁男女比例为1:1.3;慢性与急性的比例为7.9:1.出血的部位依次为:皮肤(90%),黏膜(70.6%),月经过多(41.2%),消化道(17.6%),泌尿道(16.7%),颅内出血(3.9%),眼底出血(2.9%).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平均为(25.6±22.6)×109/L,血红蛋白下降者47例(45.9%),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者54例(64.4%).治疗效果:糖皮质激素总有效率88.9%,长春新碱60%,联合治疗62.5%,达那唑69.2%,脾切除100%.疗效相关因素分析: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者疗效明显优于巨核细胞正常或减少者(P<0.05),治疗前血小板数与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ITP以小于50岁女性多发,50岁以后男女发病的比例接近;皮肤黏膜出血是常见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巨核细胞数有关,与治疗前血小板数无关,治疗前巨核细胞增多者疗效好.

    作者:吕洁清;聂大年;谢双锋;尹松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及行为的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手术组及对照组,手术组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30 d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两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手术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CA1区胆碱能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减少,空间记忆能力下降.

    作者:叶建新;王玮;姚丽青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颈面部病变的DSA诊断

    目的:加深对颈面部病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特点的认识,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颈面部病变患者的选择性DSA造影资料,其中包括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215例和血管肿瘤性病变105例.结果:DSA均能获得明确的诊断.215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表现为轻度狭窄者30例,中度狭窄78例,重度狭窄86例,闭塞21例.27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22例颈面部海绵状血管瘤,21例颈动脉体瘤,19例颈面部假性动脉瘤和16例颈面部蔓状血管瘤均能显示其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特征性DSA表现.结论:DSA是颈面部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和血管肿瘤性病变诊断的有效手段,有利于估计其预后并制订治疗方案.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孙清荣;帅杰;周政;黄岚;王文献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氯沙坦、氨氯地平及二者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23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氯沙坦、氨氯地平及二者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方法:232例老年高血压病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分为3组,氯沙坦组78例;氨氯地平组79例;氯沙坦联用氨氯地平组75例.观察降压效果、左室重构效应、血尿酸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治疗4周后血压即显著下降,治疗24周后氯沙坦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值为(16.49±2.58)/(13.28±3.02)mmHg,达标率为68%;氨氟地平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值为(20.19±2.25)/(10.04±2.46)mmHg,达标率为71%;联合用药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值为(24.82±2.69)/(16.20±2.63)mmHg,达标率为85%.联合用药组降压幅度及血压达标率与单一用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治疗前后室间隔、左室重量指数有显著性下降(P<0.05).氯沙坦组与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血尿酸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无一例因不良反应而退出试验.结论:小剂量氯沙坦联用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降压效果佳,不良反应少,为老年高血压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苏辉煌;王洋;苏世鑫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19例内窥镜检查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鼻窦内窥镜手术联合柯-陆氏进路治疗19例非侵袭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结果:所有病例均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利用鼻内窥镜技术治疗慢性非侵袭真菌性鼻窦炎疗效满意.

    作者:梁健刚;冯锦标;黄郁林;黎志辉;傅铭港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右心室双出口、卵圆孔未闭并心包缺如1例

    患者男,29岁,自幼口唇紫绀.查体:口唇黏膜重度紫绀,明显杵状指(趾),心界略向左侧扩大,Hb 232 g/L,Hct0.732,胸片示心胸比例0.60,肺动脉段突出,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法乐氏四联症.2004年3月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胸骨正中切口,术中见心包前壁菲薄,切开后发现心脏明显向左后移位,主动脉为右前位,升主动脉根部瘤样扩张,直径8.5 cm,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被推向后方,左肺与心脏直接接触,左侧心包完全缺如,左膈神经及心包膈血管走行于胸骨左缘,右侧心包完整,胸片所见的肺动脉段突出实为异位扩张的升主动脉.

    作者:刘美明;张希全;张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炎性肠病的免疫及生物治疗进展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累及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一般指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目前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及精神因素有关.近年国内外学者对IBD的研究,尤其是发病机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可概括为:肠腔抗原激活免疫细胞、导致自由基过度产生,血小板激活,转化生长因子和白介素过多释放,终引起炎症反应.同样IBD的免疫和生物治疗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就近年来这些药物的认识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张秋瓒;刘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腹腔镜在诊治女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对女性不孕症的诊断价值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5对夫妇的门诊多次就诊诊断为女性不孕症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检查明确诊断,证实有盆腔粘连输卵管不通者,根据阻塞部位不同给予相应处理,如:粘连松解、伞端扩张,造口等,子宫内膜异位行电凝烧灼病灶,巧囊核出,子宫肌瘤行刎除术,多囊卵巢行多点打孔.结果:35例女性患者在腹腔镜下观察证实有病理改变者30例,占85.71%,其中20例盆腔粘连并输卵管一侧或双侧不通,5例子宫内膜异位,2例子宫肌瘤,3例多囊卵巢,经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目前为止受孕率达62.85%.结论:腹腔镜以其诊治相结合,创伤小,恢复快,简单易行,术后无粘连,且可多次重复使用,成为诊治女性不孕症的佳手段.

    作者:梁玉冰;蔡秋娥;颜杰文;黄明华;韩汝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山莨菪碱治疗溶血性贫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调查7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及69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的病因、并发症,观察山莨菪碱的疗效,与激素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山莨菪碱对76例AIHA和69例PNH均有显著疗效,并发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结论:山莨菪碱具有降低红细胞膜的渗透性、减少血细胞破坏、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可作为治疗溶血性贫血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胡振玉;李景梦;江玲;沙建平;王宝涵;赵文斌;富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泻热散瘀通淋汤治疗急性肾盂肾炎74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泻热散瘀通淋汤治疗急性肾孟肾炎膀胱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用泻热散瘀通淋汤治疗;对照组80例用氟哌酸口服治疗,用药14 d后评定疗效.结果:泻热散瘀通淋汤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经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明显优于对照组(Z=-2.186,P=0.029),两组失访率有明显差异(x2=13.292,P<0.0001).结论:泻热散瘀通淋汤是治疗急性肾盂肾炎膀胱湿热型的有效方剂,具有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疗效独特,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高振和;徐文冲;刘冬松;黄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骨盆骨折大出血危重伤的早期诊断与救治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大出血急诊早期救治和改善预后的方法.方法:总结分析近4年我科行血管内栓塞止血救治的12例骨盆骨折大出血危重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平片均可作出早期诊断.本组病例ISS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合并休克但未行栓塞止血治疗的骨盆骨折病例(P<0.01).6例脱险,6例死亡.结论:严重骨盆骨折的院前急救和早期诊断十分重要,要及时救治休克,强调对不稳定骨盆尽早外固定,合并大出血病人及时行血管内栓塞止血.

    作者:武钢;桑显富;鲍光欣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技术原理及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是指在一次扫描旋转过程中能同时获得多达4个层面以上图像投影数据的成像系统.是CT发展的又一次革命性创新,其扫描速度由普通CT的几秒提高到亚秒,成像速度及图像质量也明显提高,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大大促进了临床诊断成像技术的发展.本文就多层螺旋CT机技术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粗略概述,以共同提高对新技术的进一步了解.

    作者:林顺发;周修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