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配伍复方醋酸棉酚片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杨华光;蒋玉惠;尹国武;李东红;丁迎春

关键词:子宫肿瘤, 醋酸棉酚, 米非司酮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醋酸棉酚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方法:将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试验组38例,每天服用米非司酮12.5 mg加复方醋酸棉酚片20 mg;对照组34例,每天仅服用米非司酮12.5 mg.从月经第1~3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行B超测定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体积;检查血红蛋白、肝肾功及血钾.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痛经和下腹坠痛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消失,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子宫平均体积的缩小在实验组为41.5%,对照组为25.3%(P<0.01),大肌瘤平均体积的缩小为61.3%,对照组为45.9%(P<0.01),以肌瘤缩小33.3%以上为有效标准,实验组有29例,占76.3%,对照组有20例,占58.8%(P<0.05).未见明显毒副作用,未发现低血钾病例.结论:米非司酮配伍醋酸棉酚较单纯应用米非司酮或醋酸棉酚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更为有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创伤性膈疝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对49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诊治过程中的经验.结果:创伤性膈疝早期易误诊漏诊;及时诊断和积极的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临床工作中需要提高对创伤性膈疝的认识,及时正确诊治可使患者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江晨;邵性兴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100例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去骨瓣减压手术的10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例,总结其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随访的预后情况.结果:死亡16例,病死率16%,死亡原因主要为各种难治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等,其中年龄超过70岁者13人,达60%.住院时间:20~180 d,平均50 d,老年人大部分超过60 d.随访1~5年,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者35例,轻残生活需照顾者38例,重残11例,死亡16例.结论: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关键是强有力的控制继发的脑水肿以及随之而来的急性颅内压增高,去骨瓣减压术是解决这个关键性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应尽早施行,可大大降低病死率,但对于年龄过大的患者手术应特别慎重.

    作者:李天栋;李建亭;白红民;王国良;蒋晓星;王玉宝;王伟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食管破裂2例报告

    食管破裂临床上极少见,我院于1998年10月至2003年10月遇到2例,报告如下.

    作者:鲍俊初;朱培祯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SLE患者血管内皮炎性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血清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抗心磷脂抗体(AC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86例SLE患者和24例正常人血浆TM和血清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包括P-ANCA和C-ANCA)及抗心磷脂(包括ACL-IgM和ACL-IgG)抗体水平.结果:(1)SLE活动组TM(8.059±2.133)ng/mL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4.154±0.705)ng/mL和对照组(4.719±0.69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稳定期与对照组TM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2)SLE活动组ANCA(阳性率22%)及ACL(阳性率32%)阳性率高于SLE稳定期ANCA(阳性率13%)和ACL(阳性率24%)及对照组(全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稳定期组ANCA和ACL阳性率与对照组(全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浆sTM、血清ANCA及ACL水平与SLE活动性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活动性及治疗效果的指标,有提示伴血管性病变的作用.

    作者:刘敏;王小妹;廖慧芳;曾智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体转阴后的应用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体转阴后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体转阴后的病人分为两组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30例接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组),30例进行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Ⅱ组).结果:CSⅡ组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较MSⅡ组更快,达到稳定的目标血糖水平所需时间更短.结论:CSⅡ组比MSⅡ组更快更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体转阴后的血糖水平.

    作者:张静;李万根;麦坤仪;黄伟文;熊玉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动态心电图与心肌酶谱监测甲基强的松冲击疗法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安全性评估

    目的:评估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安全性.方法:利用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监测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前与治疗中心率变异性改变、24 h平均心率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心肌酶的浓度变化.结果:15例神经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中与治疗前的心率变异SDNN、rMS-DD、PNN50指标经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4 h平均心率经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室性心律失常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缓慢静脉给药)同时配合补钾治疗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徐劲;齐治平;张永葆;张弛;祝善尧;马慧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派瑞松治疗3种皮肤病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0年6月开始用硝酸益康唑/曲安奈德霜(商品名:派瑞松霜、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湿疹、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3种皮肤病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古丽巴哈尔;布海丽且木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产后大出血抢救后严重组织水肿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抢救后严重组织水肿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产后大出血抢救后严重组织水肿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严重组织水肿的原因为:休克、严重贫血;输入电解质及糖水偏多而胶体、血液制品不足;妊高征患者固有的水钠潴留;失血、手术应激所致的保钠、保水激素的分泌.结论:及时补液、适时输血,合理的晶、胶、血比例,对妊高征患者适当的液体限量以及简洁、有效的止血方法是避免严重水肿值得参考的方法.

    作者:谭文;万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重症监护病房的MRSA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ICU内发生高患病率及高死亡率的重要病因,在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医院,MRSA菌株都属于医院获得性,占临床总分离菌株的29%~35%[1],在欧洲,1992年的研究表明,所有ICU获得性金葡菌感染中,MRSA占57%[2].可见,MRSA在ICU的危害是极大的,本文主要探讨ICU MRSA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危险因素以及控制方法,为有效降低MRSA的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赖晓全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减轻开胸术后胸痛的体会

    本文收集和整理作者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在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和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在广州铁路中心医院用改良前后外侧切口行开胸手术病人治疗资料并对如何减轻开胸术后胸痛进行讨论.

    作者:王素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TS-1在晚期胃癌化疗中的应用

    TS-1是一种新型的口服fluoropyrimidine抗癌药,该药为复合制剂,其成分包括:FT(口服fluoropyrimidine制剂,tegafur),CDHP(5-氯-2,4-dihydroxypyridine,DPD阻滞剂,其较UFT中的尿嘧啶的功效高200倍),OXO(ORTC阻滞剂,主要于胃肠道),三者的摩尔比例分别为1∶0.4∶1.动物实验表明在给予一定剂量的S-1后的16 d肿瘤消失,在以后至少3个月内肿瘤没有复发.TS-1的副作用较轻,主要有口炎、脱发和体重减轻.临床试验是在进展期和复发的胃癌患者中试用TS-1.一般应用4个周期,每个周期为4周,bid连续口服,间歇期为2周.总有效率是44.6%(45/101),平均生存时间(MST)是224 d.

    作者:蔡嵘;任刚;李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垂体窝内脊索瘤误诊为垂体瘤1例

    患者,男,46岁,因双眼视物模糊、轻度头晕1个月入院.无头痛及内分泌症状.查体:右眼视力1.2,左眼1.0,左眼外斜10°,双眼颞上视野缺损.颅脑CT提示鞍区占位,骨质正常.MRI提示肿物位于垂体窝内,内部信号不均,边界清楚,不均匀增强.未见钙化及正常垂体信号.肿物向上突出.术中发现肿瘤血供异常丰富,肿物内有大量血窦样物,质地坚韧,且有钙化斑块.术后病理:脊索瘤伴出血纤维化.

    作者:于永;张保中;陈火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联合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评价联合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先行醋酸白试验,观察组采用微波组织凝固(MTC)后联合CO2激光治疗皮损;对照组予单纯CO2激光治疗;两组患者术后配合干扰素肌肉注射,分别对两组手术用时、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不同联合疗法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疗法中,微波组织凝固联合CO2激光是目前治疗肛周尖锐湿疣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张志灵;牟宽厚;赵恩兵;刘彤;张小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小针刀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所致腰背、下肢疼痛是疼痛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对其治疗包括适当的休息、应用止痛药,明确压痛点可作局部阻滞、理疗、针灸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长期保守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在局部应用小针刀反复松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于卫;王春晓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局部注射孕激素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报道如下.

    作者:宋春蕾;任秀冬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坐骨结节滑囊炎的超声诊断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软组织疾病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收集了11例经手术证实为坐骨结节滑囊炎的病例,分析其超声影像特点,以便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忠华;孙忠尧;刘琳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颅内室管膜瘤30例CT、MRI表现

    目的:探讨30例颅内室管膜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颅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肿瘤发生脑室系统15例,大脑半球7例,鞍区3例,桥小脑角区、小脑半球及小脑蚓部各2例.除2例小脑半球肿瘤显示完整边界外,绝大多数肿瘤边缘不整.12例肿瘤表现跨越脑室或沿蛛网膜下腔蔓延生长.CT平扫肿瘤呈稍高密度(10/18)或等密度(8/18),偶见钙化(3/18);增强后肿瘤呈显著(9/11)或中等程度强化(2/11).MRI平扫T1 WI肿瘤呈等信号(11/15)或稍低信号(4/15),T2WI呈稍高信号(15/15);增强后呈显著(9/13)或中等程度强化(4/13).大脑半球室管膜瘤囊变率高,且瘤周水肿显著(7/7).结论:30例颅内室管膜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MRI检查对颅内室管膜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贾洪顺;陈燕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腺苷及腺苷受体与脑缺血耐受

    1990年Kitagawa等[1]在沙土鼠脑缺血的实验研究中发现缺血预处理有神经保护作用,预先给予沙土鼠2 min×2次短暂缺血预处理,可以防止再次严重缺血所导致的神经元损伤.这种脑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组织对随后的脑缺血性损伤产生迟发性的抵抗能力的现象又称为脑缺血耐受.但它的神经保护机制至今仍不明确,很多实验结果相互矛盾,目前有腺苷学说、热休克蛋白(HSP)学说、即刻早期基因(IEG)学说、凋亡相关基因学说、钙离子学说等较为普遍,其中腺苷与脑缺血耐受之间关系研究多,本文就近年来腺苷及其受体在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朱泽湘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宫腔镜对于诊治子宫内膜息肉必要性探讨

    目的:分析宫腔镜对于诊治子宫内膜息肉必要性.方法:采用宫腔镜检查子宫异常出血,施行宫腔镜检查者共154例,其中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37例,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154例子宫异常出血中,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37例,占24.0%,经病理证实有29例,占18.8%,符合率达80%.结论:宫腔镜检查有助于提高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叶璐;冯亦军;李华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真茵球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全部病理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6年无复发.结论:真茵球性鼻窦炎临床表现有一定特殊性,但其组织病理学的特异性不明显.真菌只存在于黏膜表面.因此,以开放窦口,保留黏膜为目标的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的首选,目的在于清除真茵团块并同时彻底改变真茵的生存环境.术后没有必要全身应用抗真茵药物.

    作者:张超;刘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