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正;崔连东
目的:探讨30例颅内室管膜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颅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肿瘤发生脑室系统15例,大脑半球7例,鞍区3例,桥小脑角区、小脑半球及小脑蚓部各2例.除2例小脑半球肿瘤显示完整边界外,绝大多数肿瘤边缘不整.12例肿瘤表现跨越脑室或沿蛛网膜下腔蔓延生长.CT平扫肿瘤呈稍高密度(10/18)或等密度(8/18),偶见钙化(3/18);增强后肿瘤呈显著(9/11)或中等程度强化(2/11).MRI平扫T1 WI肿瘤呈等信号(11/15)或稍低信号(4/15),T2WI呈稍高信号(15/15);增强后呈显著(9/13)或中等程度强化(4/13).大脑半球室管膜瘤囊变率高,且瘤周水肿显著(7/7).结论:30例颅内室管膜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MRI检查对颅内室管膜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贾洪顺;陈燕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2例淋巴管瘤自愈与胚胎发生学的关系.方法:收集颈部淋巴管瘤28例及腹部淋巴管瘤12例,观察淋巴管瘤局部解剖,并行长期随访及观察.结果:除2例颈淋巴管瘤获得自愈外,余26例颈部及12例腹部淋巴管瘤无自愈可能,均作外科手术切除.结论:虽然有2例淋巴管瘤淋巴液得到自行分流,但是其余38例淋巴管瘤与周围淋巴系统及静脉系统在解剖上未发现有明显的联系.
作者:严文波;施诚仁;潘伟华;王捍平;余世耀;沈涤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报道如下.
作者:宋春蕾;任秀冬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建立同种异体皮皮库为及时救治大面积深度烧伤提供有效的生物敷料.方法:利用自愿捐赠健康的尸体皮制备成中厚皮片经处理后低温保存备用.使用前快速解冻,在异体皮的真皮面上均匀放置自体微粒后,将其覆盖在切痂后的创面上固定加压包扎.结果:临床试用35例116个部位,痊愈100个部位;失败5个部位,有效率95.2%,死亡3例未做统计.使用中未产生不良反应.结论:异体皮作为生物敷料优于异种皮,对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及时救治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可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万里;廖旭锋;周雪;刘玉生;陈晓武;黄静;尹敬光;温淑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自发性血气胸的表现与气胸类似,极易误诊.我院自1991年6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16例,误诊1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马洪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对49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诊治过程中的经验.结果:创伤性膈疝早期易误诊漏诊;及时诊断和积极的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临床工作中需要提高对创伤性膈疝的认识,及时正确诊治可使患者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江晨;邵性兴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院自2001年1月到2003年12月采用高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骨折28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在介绍如下.
作者:张弛;葛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肾移植手术时,异丙酚或咪唑安定持续输注镇静的效果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行肾移植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异丙酚组(P组)、咪唑安定组(M组),每组各25例.两组病人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切皮前10 min,P组静注异丙酚1.0 mg/kg诱导,然后微泵持续注射,调整用药量(2~5 mg·kg-1·h-1)使Ramsay氏镇静分级标准维持在Ⅴ级;M组Midazola 0.05 mg/kg镇静诱导,调整用药量(0.04~0.1 mg·kg-1·h-1)维持Ramsay氏分级Ⅴ级.连续监测SpO2,ECG,PetCO2;记录麻醉前、切皮后5 min、肾动脉开放前桡动脉MBP;记录上呼吸道梗阻事件、停药后苏醒时间、苏醒后再入睡事件.结果:P、M两组病人经镇静后均入睡,P组苏醒质量优于M组;P组上呼吸道梗阻事件较M组为低;P、M组肾动脉开放前、后的桡动脉MBP较对照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肾移植手术时,异丙酚持续输注镇静效果理想,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轻微,可控性良好.
作者:张双全;詹鸿;苏志源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年化不断上升,老年人生活质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法有多种,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活节奏要有规律,尤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适度的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1].本文通过调查发现社区老年人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存在诸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并对此进行干预.
作者:郭雅娇;林艳;王荔华;李胜梅;李碧华;陈初英;陈丽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科共收治SLE病人882例.我们对这些病人采用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措施,密切配合各项诊疗措施的实施,达到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日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柱英;陈秀珍;林有坤;蒙若兰;代红梅;陈国莲;张振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对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例多囊卵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达英-35,一组给予二甲双胍和达英-35,用药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血生殖激素、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及血脂代谢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多毛、痤疮明显改善,雄激素水平降低,LH/FSH比值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单用达英-35组胰岛素水平无明显改善,且脂代谢有恶化趋势,而在联合用二甲双胍时,空腹胰岛素水平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升高(P<0.01),且可以降低TG,升高HDL,逆转脂代谢的异常.结论: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青春期PCOS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雄激素水平,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紊乱,可作为青春期PCOS治疗的理想选择.
作者:姜荣华;徐望明;杨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990年Kitagawa等[1]在沙土鼠脑缺血的实验研究中发现缺血预处理有神经保护作用,预先给予沙土鼠2 min×2次短暂缺血预处理,可以防止再次严重缺血所导致的神经元损伤.这种脑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组织对随后的脑缺血性损伤产生迟发性的抵抗能力的现象又称为脑缺血耐受.但它的神经保护机制至今仍不明确,很多实验结果相互矛盾,目前有腺苷学说、热休克蛋白(HSP)学说、即刻早期基因(IEG)学说、凋亡相关基因学说、钙离子学说等较为普遍,其中腺苷与脑缺血耐受之间关系研究多,本文就近年来腺苷及其受体在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朱泽湘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患者女,67岁.因肩背部疼痛伴面色苍白乏力2个月,于2001年9月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肩背部疼痛,伴乏力,头晕,逐渐出现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悸气短.曾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贫血,为进一步诊治入院.病程中无发热,无尿少水肿,无出血倾向,无骨骼疼痛,无咳嗽,无咯血胸痛,无呼吸困难,无头痛呕吐,无茶色尿,病后未系统诊治.既往健康.
作者:高云阁;夏鹄;张军学;郝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围术期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17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病人,其中破入右室1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破入右房1例,破入左房1例,破入左室1例;其中有3例心衰和5例肺动脉高压,在急诊和亚急诊条件下、静吸复合麻醉与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修补术.结果:术前病人间断低流量吸氧,心衰病人静脉输入强心、利尿剂,肺动脉高压病人静脉输入硝普钠减轻心脏负担.麻醉诱导力求平稳,心衰病人用吗啡作为术前用药.手术中7例小缺损直接缝合,10例用涤纶片补片修补,术后恢复很快,均在短期内出院.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围术期处理的关键在于术前控制心衰和肺动脉高压,麻醉诱导平稳,为手术成功创造条件.
作者:隋波;李茂源 刊期: 2004年第10期
20世纪90年代,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研究的深入,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在基因水平上得以阐明,从而导致基因治疗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完成,各种有关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趋完善,使得基因治疗成为生物学和临床科学领域里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并为人类带来了全新的医学概念和手段.截至2001年2月,世界范围内已有532个临床方案被实施,累计3436人接受了基因转移试验[1].
作者:王弘;郑文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ICU内发生高患病率及高死亡率的重要病因,在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医院,MRSA菌株都属于医院获得性,占临床总分离菌株的29%~35%[1],在欧洲,1992年的研究表明,所有ICU获得性金葡菌感染中,MRSA占57%[2].可见,MRSA在ICU的危害是极大的,本文主要探讨ICU MRSA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危险因素以及控制方法,为有效降低MRSA的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赖晓全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运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83例以咳嗽超过3周为主诉的患儿进行病因、诊断方法及疗效的分析.结果:83例患儿中有81例(97.6%)病因明确,由单一病因引起者占61(73.5%)例,2个病因者有22(26.5%)例.慢性咳嗽4个主要的病因依次为哮喘46(55.4%)例、后鼻滴流综合征31(37.3%)例、支原体感染13(15.7%)例及感染后咳嗽6(7.2%)例.结论: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是哮喘、后鼻滴流综合征、支原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占慢性咳嗽病因的94.1%.病史、咳嗽特征、体检及常规检查及经验治疗对确定咳嗽病因非常有价值.
作者:喻宁芬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经皮穿刺技术穿刺股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已成为目前常用的一种临床操作技术.但术后易出现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并发症,据文献报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5%[1],69%的出血并发症位于股动脉穿刺部位[2].为防止出血、血肿形成,穿刺点需加压包扎,砂袋持续压迫8h,术后常规平卧位并术侧肢体制动24h、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需平卧位卧床48 h,术侧肢体制动24 h[3],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嘱患者多饮水,又加重卧位性排尿困难及尿潴留[4].目前用于股动脉穿刺部位闭合的方法很多[5],其中许多方法虽然使用了多种器材使动脉穿刺口闭合,但其可能增加手术费用,此外,应用这些器材并不舒适,有可能引起下肢远端动脉栓塞和缺血[2].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股动脉介入术后压迫止血固定器(以下简称固定器,专利号03259280.9),既考虑到患者的身心感受,减少患者的痛苦,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临床应用86例,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万淑红;岑爱萍;刘平;陆生兰;祁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本文收集和整理作者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在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和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在广州铁路中心医院用改良前后外侧切口行开胸手术病人治疗资料并对如何减轻开胸术后胸痛进行讨论.
作者:王素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并评价联合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先行醋酸白试验,观察组采用微波组织凝固(MTC)后联合CO2激光治疗皮损;对照组予单纯CO2激光治疗;两组患者术后配合干扰素肌肉注射,分别对两组手术用时、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不同联合疗法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疗法中,微波组织凝固联合CO2激光是目前治疗肛周尖锐湿疣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张志灵;牟宽厚;赵恩兵;刘彤;张小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