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和治疗

刘晓

关键词:破裂, 自发性, 食管疾病
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自1987年以来收治的7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作回顾性研究,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手术治疗的2例顺利恢复,术后2周内痊愈出院.保守治疗的5例治疗效果不满意.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是自发性食管破裂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关键,适当的手术是可以信赖的治疗方法,食道修补是佳治疗.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良性疾病再手术28例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疾病再手术的原因与应对方法.方法:总结因乳腺良性疾病进行第二次手术的病例28例,对再次手术的原因、病理、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全组28例,以疼痛、局部肿块为主诉多见,其次为乳头溢液;病理诊断以乳腺增生或囊性增生多见,其次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并有3例癌变.根据病理结果对良性复发病例行病变局部切除或行单纯乳房切除,诊断为恶性者行乳腺癌根治术.结论:乳腺增生或囊性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是造成乳腺良性疾病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乳腺增生可以癌变,局部切除加长期随访对于乳腺良性疾病的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辛波;李敏;郝恩源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低浓度二氧化硫吸入对小鼠血浆IgE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持续、低浓度吸入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小鼠血浆IgE水平的影响.方法:新生昆明小鼠生后24 h内置于实验环境中,暴露1组SO2平均浓度1.883 mg/m3,暴露2组SO2平均浓度5.580 mg/m3,正常对照组SO2平均浓度0.288 mg/m3.于暴露20、30、45、60 d处死动物,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浆IgE水平.结果:暴露1组各时期小鼠血浆IgE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以暴露45 d升高显著;暴露2组各时期小鼠血浆IgE较对照组均升高,以暴露30 d升高明显,且与暴露1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单因素SO2持续、低浓度吸入可导致动物血浆IgE水平增高,提示SO2污染通过IgE介导的免疫反应促发各种变应性疾病.

    作者:王丽娜;李永柏;李秋;于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宫颈妊娠9例保守治疗分析

    宫颈妊娠临床上比较少见,我院于1998年8月至2003年2月共收治宫颈妊娠患者9例,均行保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为探讨宫颈妊娠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飞芳;李梅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克毒清不同途径给药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特殊类型之一,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近年我科进行了克毒清静脉滴注与高频雾化吸入治疗本病的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农村医院早期防治小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体会

    关于如何防止及早期诊治小儿深部真菌感染,笔者浅谈几点体会,并将近4年治疗的12例小儿深部真菌感染病历分析如下.

    作者:李松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过敏性紫癜合并哮喘的临床诊治

    目的: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1例过敏性紫癜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过敏性紫癜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儿多表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7/11,63.6%).全身应用皮质激素对于大部分过敏性紫癜和哮喘的症状控制均不理想;常规应用支气管扩张剂能有效缓解喘息发作,吸入皮质激素能较好控制哮喘发作.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支气管哮喘具有临床特殊性,应及早诊断,合理治疗.

    作者:罗爱武;马恒颢;程丽娟;王俊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颈部无瘢痕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术中配合

    1996年Gagner[1]开创性应用内镜外科技术完成世界首例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引起外科界的极大关注.2002年仇明[2]报道了国内首例颈部无瘢痕内镜甲状腺腺瘤切除术.随着越来越多的微创内镜外科医师投身于该领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技术日趋完善,应用也更为广泛,对我们手术室护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内镜的使用、保养和配合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术中与医师密切配合操作才能快捷顺利进行手术,达到预期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温惠玲;华沪伟;王凤娟;陈杰霞;林穗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手指甲根水平离断2例行静脉移植再植体会

    随着显微缝合技术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已主张行末节再植,大大提高了手指的成活率.本文报告2例手指末节甲根水平离断采用末端动脉行静脉移植的方法来处理,取得成功.

    作者:李智勇;刘云江;刘小林;常湘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横形小切口宫外孕手术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横形小切口宫外孕手术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1月~2003年3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横形小切口宫外孕手术组(观察组)及传统的剖腹探查宫外孕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开始至止血时间及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腹胀发生率、住院天数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横形小切口宫外孕手术损伤小、恢复快,切口小、美观,可作为一种常规手术加以推广.

    作者:刘增佑;孟军;吴文清;俞艇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儿童脑实质型急性期囊虫病21例CT随访观察

    目的:探讨儿童脑实质型急性期囊虫病CT表现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患儿进行CT随访观察并对照同期的临床表现.结果:多数脑囊虫病所致的低密度灶3~6个月内明显消散,钙化少见且多在急性期1年后出现,临床症状多在水肿消散后明显好转.结论:CT随访对观察疗效及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认为应在CT检查发现明确或疑似囊虫头节后才投以足够的杀虫药.

    作者:李清锋;陆建勋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G-CSF对体内树突状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G-CSF体内应用对小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四组BALB/c小鼠分别给予0、5、10、1μg rhG-CSF皮下注射,1次/d,连续6 d.第6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补体结合细胞毒性单克隆抗体法阴性选择分离得到外周血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1(CD11c+CD8a-)和DC2(CD11c+CD8a+)的比例,并计算其绝对值.结果:经不同剂量的G-CSF刺激后,小鼠外周血DC1的绝对值无显著变化,而DC2的绝对值明显增加(9.6×106/l vs 55.1×106/L,P<0.01),DC1/DC2的比值显著降低(4.2 vs 0.7,P<0.01).结论:G-CSF可调节外周血DC1和DC2亚群的数量和比例,应该在抗原提呈水平重新评估G-CSF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景师;窦科峰;付蓉;孙凯;李海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心脑血管血栓防治技术》继续教育专题培训班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成立尿控学组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成人椎管内肠原性囊肿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椎管内肠原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收治的16例椎管内肠原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16名患者中,5例是女性,11例是男性,年龄25~52岁;症状多以疼痛、感觉障碍为初表现,病变常见于胸腰椎的硬膜内脊髓外、脊髓腹侧,手术全切12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病例的追踪期平均7.5年,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椎管内肠原性囊肿是良性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MRI在体现囊肿的复杂的解剖关系和相关病变有重要帮助,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良好.

    作者:许燕凯;杨应明;郑少钦;赖润龙;蔡楚伟;陈伟强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甲亢合并妊娠31例治疗体会

    目的:旨在探索甲亢合并妊娠的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6年至今31例甲亢合并妊娠病人临床处理的过程.31例患者中2例为甲亢未控制却自行停药后妊娠,因合并急性左心衰急诊入院,积极行抗心衰相关治疗,1例患者心衰改善后行清宫手术获救,另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其余29例患者3例妊娠前甲亢未控制,就诊后予以丙基硫氧嘧啶(PRU)100~300 mg/d控制甲亢,症状缓解后渐减量至PTU 50 mg/d维持治疗,余26例患者均是怀孕前已满意控制甲亢以PTU 50 mg/d维持治疗后怀孕.上述29例患者每月查甲功一次,以小剂量PTU 50 mg/d及50μg/d左旋甲状腺素(L-T4)维持治疗,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正常.以药物维持治疗的29例患者中,86.2%病人在妊娠中后期停用PTU及LT4.结果:29名患者均产下足月新生儿,无先天缺陷、宫内发育迟缓,出生体重2 650~4 100g,自然分娩者占79%.结论:甲亢患者在甲亢满意控制后予小剂量PTU维持治疗阶段时,密切监测下怀孕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冯烈;卢筱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肺结核病人30例血清中利福平浓度的测定

    利福平(rifampicin,RFP)是抗结核的主要药物之一,属肝药酶诱导剂,其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很大,长期服用可引起ti/2减少,血药浓度降低[1],对该药血浓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30例肺结核患者利福平血药浓度的测定,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作者:刘荣;张显杰;王仲元;刘洁;陈红兵;仲斌;谭贺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幼儿脾脓肿切开引流术1例

    患儿男,19个月.患儿腹泻、发热、恶心、有原因不明哭闹,左上腹进行性膨大1个月,曾按肠炎治疗无效.体检:体温39.4℃,全身情况差,贫血貌,唇绀、四肢发凉,左上腹饱满,腹式呼吸消失.

    作者:殷瑞忠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异丙酚消除麻醉苏醒期兴奋躁动的临床研究

    目的:消除麻醉苏醒期的兴奋躁动症状.方法:对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出现兴奋躁动症状的13例全麻恢复期患者,持续小剂量静脉输注异丙酚进行镇静治疗.结果:全组异丙酚的平均输注速率为16.72μg@kg-1@min-1,输注时间短为1 h 25 min,长者达7 h 20min.治疗期间生命体征稳定,能够方便地调整到理想的镇静水平.结论:此方法可有效地治疗全麻苏醒期兴奋躁动症状,并具有镇静水平容易控制,苏醒质量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

    作者:应冠一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颅颌面损伤后低氧血症的护理

    颅颌面部血管丰富,骨组织结构复杂又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开口所在,外伤后不仅损伤范围广和伤情较复杂,严重者常同时伴有脑损伤、全身多处伤、休克及低氧血症等.目前研究证实伤后发生低氧血症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1].因此探讨急性颅颌面损伤后低氧血症护理对改善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晓兵;李燕;黎顺芝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ELISA法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血清特异性IgA抗体

    目的:了解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流感病毒(Ⅳ)、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69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上述6种病原体血清特异性IgA抗体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90例患者各种血清特异性IgA抗体检出率依次为:CP 95例(13.77%)、PIV84例(12.17%)、MP 67例(9.71%)、ADV 54例(7.83%)、RSV 26例(3.77%)、IV-A 22例(3.19%)和IV-B 14例(2.03%).ADV检出率为男性高于女性(P<0.05),MP、IV-A、IV-B、ADV和RSV均为≤14岁组高于>14岁组(P<0.05),MP和CP为下呼吸道感染组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P<0.05),其余均无年龄、性别和病种间差异(P>0.05).检出至少1种血清IgA抗体者251例(36.38%),混合感染107例(15.51%),其中CP、MP合并病毒感染者91例(13.19%).本组病例阳性例数,男女间无差异(P>0.05),≤14岁组高于>14岁组(P<0.05),下呼吸道感染组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P<0.05).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MP、CP、IV-A、IV-B、PIV、ADV和RSV感染情况普遍,混合感染情况突出,尤以MP、CP合并病毒感染者居多.

    作者:何进才;周小梅;徐淑屏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