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CSF对体内树突状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周景师;窦科峰;付蓉;孙凯;李海民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树突细胞, 流式细胞术
摘要:目的:研究G-CSF体内应用对小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四组BALB/c小鼠分别给予0、5、10、1μg rhG-CSF皮下注射,1次/d,连续6 d.第6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补体结合细胞毒性单克隆抗体法阴性选择分离得到外周血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1(CD11c+CD8a-)和DC2(CD11c+CD8a+)的比例,并计算其绝对值.结果:经不同剂量的G-CSF刺激后,小鼠外周血DC1的绝对值无显著变化,而DC2的绝对值明显增加(9.6×106/l vs 55.1×106/L,P<0.01),DC1/DC2的比值显著降低(4.2 vs 0.7,P<0.01).结论:G-CSF可调节外周血DC1和DC2亚群的数量和比例,应该在抗原提呈水平重新评估G-CSF的临床应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

    本文通过回顾我院40例宫外孕经阴道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的对比观察,以探讨阴道超声对宫外孕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1年至2002年收集了宫外孕40例,年龄18~40岁,平均29岁.4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经阴道超声检查,其中有9例首次经腹部扫查.

    作者:朱珺琳;梁伟翔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龋病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影响

    目的:探讨龋病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影响.方法:29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有无龋病分为A(伴有龋病)、B(无龋病)两组,比较两组肾损害的发生率;并观察龋病干预与否对肾损害恢复病程的影响.结果:A组肾损害的发生率为71.4%,与B组(44.7)比较,差异具显著意义(x2=7.79,P<0.01).在伴有龋病的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患儿中,龋病干预组(9例)在处理龋齿4周后有77.8%的患儿其肾损害完全修复,而非干预组(16例)同期仅有18.8%的患儿其肾损害得到恢复,两者比较,差异具显著意义(x2=8.40,P<0.01).结论:龋病的存在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及时处理龋齿有助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恢复.

    作者:赖冬波;何丽雅;张文英;佟莉贞;郑可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宫颈妊娠9例保守治疗分析

    宫颈妊娠临床上比较少见,我院于1998年8月至2003年2月共收治宫颈妊娠患者9例,均行保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为探讨宫颈妊娠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飞芳;李梅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乳腺良性疾病再手术28例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疾病再手术的原因与应对方法.方法:总结因乳腺良性疾病进行第二次手术的病例28例,对再次手术的原因、病理、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全组28例,以疼痛、局部肿块为主诉多见,其次为乳头溢液;病理诊断以乳腺增生或囊性增生多见,其次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并有3例癌变.根据病理结果对良性复发病例行病变局部切除或行单纯乳房切除,诊断为恶性者行乳腺癌根治术.结论:乳腺增生或囊性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是造成乳腺良性疾病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乳腺增生可以癌变,局部切除加长期随访对于乳腺良性疾病的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辛波;李敏;郝恩源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欧必亭单用与联合地塞米松预防非铂类药物化疗呕吐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单用欧必亭与欧必亭联合地塞米松两组止吐方法预防非铂类药物化疗呕吐的疗效.方法:选择89例初次进行标准柔红霉素加阿糖胞苷或米蒽蓖加阿糖胞苷方案化疗的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成欧必亭联合地塞米松预防化疗呕吐观察组及单用欧必亭对照组,监测化疗期间患者恶心、呕吐反应的程度,同时观察止吐药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控制恶心呕吐反应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欧必亭联合地塞米松预防非铂类药物化疗呕吐反应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欧必亭组.

    作者:胡慧仙;金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慢性心房扑动的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慢性心房扑动的治疗经验.方法:122例慢性心房扑动患者首先采用地高辛或胺碘酮或地高辛联合胺碘酮或心律平治疗,无效者行食管心房超速起搏治疗转律,或以同步直流电击复律,转律后应用胺碘酮口服维持,部分病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药物治疗后122例的心室率较治疗前降低,30例转为窦性心律.44例中行食管心房超速起搏及21例行同步直流电击复律,其中63例转为窦性心律,应用胺碘酮可维持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的29例全部成功消融房内折返通道.结论:药物治疗可以减慢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食管心房超速起搏及同步直流电击复律能够终止慢性心房扑动发作,射频消融是根治心房扑动有效的方法.

    作者:谭虹;王树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抗-Ⅰ引起血型定型困难1例

    患者女,49岁,8年前直肠癌手术时,输注800mL A型全血.近几个月来,病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痛、贫血严重.入我院申请输注A型红细胞400 mL,配血时发现交叉配血主侧有凝集,次侧不凝集,经反复查血型,患者血型正定型为A型,反定型为O型,RH(D)为阳性,ABO系统正反定型不相符合,经血清学方式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

    作者:刘淑娥;沈卫华;郭凌雁;曹新峻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鼓室压图表现

    为进一步探讨其鼓室压图的特征,把外伤性鼓膜穿孔70例75耳与中耳炎穿孔的27例33耳患者的鼓室压图作了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毅;纪维纲;王敏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低浓度二氧化硫吸入对小鼠血浆IgE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持续、低浓度吸入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小鼠血浆IgE水平的影响.方法:新生昆明小鼠生后24 h内置于实验环境中,暴露1组SO2平均浓度1.883 mg/m3,暴露2组SO2平均浓度5.580 mg/m3,正常对照组SO2平均浓度0.288 mg/m3.于暴露20、30、45、60 d处死动物,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浆IgE水平.结果:暴露1组各时期小鼠血浆IgE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以暴露45 d升高显著;暴露2组各时期小鼠血浆IgE较对照组均升高,以暴露30 d升高明显,且与暴露1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单因素SO2持续、低浓度吸入可导致动物血浆IgE水平增高,提示SO2污染通过IgE介导的免疫反应促发各种变应性疾病.

    作者:王丽娜;李永柏;李秋;于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肺结核病人30例血清中利福平浓度的测定

    利福平(rifampicin,RFP)是抗结核的主要药物之一,属肝药酶诱导剂,其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很大,长期服用可引起ti/2减少,血药浓度降低[1],对该药血浓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30例肺结核患者利福平血药浓度的测定,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作者:刘荣;张显杰;王仲元;刘洁;陈红兵;仲斌;谭贺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烧伤病人高压氧治疗护理体会

    烧伤患者的高压氧治疗是在特定的高气压环境下进行的一种的治疗方法,它的治疗及护理有其特殊的要求.自1999年1月~2003年4月在我科高压氧治疗的150例烧伤患者,通过心理护理、一般和特殊护理处理,较有效地支持了治疗措施的实施和改善了临床疗效.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谭庆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检测在结缔组织病中的意义

    我院自1993年开展了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的检测,至2002年底共检测3000多人次,发现结缔组织病患者抗血小板抗体明显升高,异常率也明显增高.为此,我们对45例结缔组织病患者进行了总结,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晓霞;俞康;蒋磊;章圣辉;吴建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手指甲根水平离断2例行静脉移植再植体会

    随着显微缝合技术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已主张行末节再植,大大提高了手指的成活率.本文报告2例手指末节甲根水平离断采用末端动脉行静脉移植的方法来处理,取得成功.

    作者:李智勇;刘云江;刘小林;常湘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颅颌弹性绷带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在口腔颌面外科应用广泛的绷带是交叉十字绷带,如腮腺嚼肌区、颌下区、下颌骨手术及颌骨骨折等经常采用.该绷带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对一些病例采用自制简易颅颌弹性绷带进行固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稳静;王石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西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综合认识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是以胃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一组消化不良的综合症状.1999年罗马Ⅱ标准[1]的核心定义为:无器质性疾病可解释的、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有12周出现的上腹正中疼痛或不适.临床上以上腹部疼痛或不适、上腹胀闷感为主要表现,常餐后加重、伴早饱、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等.

    作者:杨思为;刘红婴;詹俊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丙泊酚伍用小剂量芬太尼在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丙泊酚伍用小剂量芬太尼用于结肠镜检查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选择60例需行结肠镜检查ASA Ⅰ~Ⅲ级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清醒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以丙泊酚、芬太尼维持检查期间的镇痛镇静,B组不用药物.记录完成检查所需时间、术中肢动次数、术后患者满意度以及检查前、肠镜进入100cm、检查结束时的血压、心率.结果:和B组相比,A组患者检查所用时间短、术中肢动少、患者满意度高(P<0.05),同时血压、心率更平稳(P<0.05).结论:丙泊酚伍用小剂量芬太尼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

    作者:梁根强;乔瑞冬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95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95例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的ECG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分析三种脑血管意外的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类型.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为75.9%,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较脑梗塞更易发生脑心综合征.

    作者:王吉文;邱嘉民;于钟;丘宇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肌间沟臂丛阻滞复合压迫法在肩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压迫法在肩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行肩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两组局麻用药均为0.5%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常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实验组则用食指或中指压迫阻滞点下方的肌间沟,持续按压到注药后5 min.两组均用针刺法测试阻滞平面,据患者术中主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6%,对照组为52%,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肩锁骨手术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压迫法,使体表标志清楚,阻滞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麻醉效果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麻醉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广;吴宝华;徐康清;刘克玄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实验性缺血心肌的保护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实验性心肌梗塞缺血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SD大鼠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 mg/kg)造成心肌缺血损伤模型,观察心肌含水量、心肌酶(CK、LDH)释放量、丙二醛含量、心肌病理损伤程度以及rt-PA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心肌含水量、心肌酶(CK、LDH)释放量和丙二醛含量以及心肌病理损伤程度均显著增加(P均<0.01),如同时腹腔注射rt-PA 10 mg/kg则对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作用(P均<0.01).结论:rt-PA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理主要是rt-PA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和心肌细胞氧自由基产物生成有关.

    作者:黄翠瑶;刘泽;王钢;王鲁妮;冯德光;戴波;彭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临床检出葡萄球菌耐药谱4年的变迁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葡萄球菌耐药谱的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1999年至2002年上半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原菌仍以革兰氏阴性(G-)杆菌为主,占51.5%,但革兰氏阳性(G+)球菌占39.4%,且有逐年上升趋势;除万古霉素外,氯霉素、利福平对MRSA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利福平时MRSCN也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百炎净、氯霉素、环丙沙星对MSSCN的耐药率4年间呈下降趋势.结论:临床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应在医院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林红燕;叶晓光;魏衍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