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鼓室压图表现

张毅;纪维纲;王敏华

关键词:外伤性鼓膜穿孔, 鼓室压, 图的特征, 比较研究, 中耳炎, 患者, 报告
摘要:为进一步探讨其鼓室压图的特征,把外伤性鼓膜穿孔70例75耳与中耳炎穿孔的27例33耳患者的鼓室压图作了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烧伤病人高压氧治疗护理体会

    烧伤患者的高压氧治疗是在特定的高气压环境下进行的一种的治疗方法,它的治疗及护理有其特殊的要求.自1999年1月~2003年4月在我科高压氧治疗的150例烧伤患者,通过心理护理、一般和特殊护理处理,较有效地支持了治疗措施的实施和改善了临床疗效.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谭庆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95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95例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的ECG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分析三种脑血管意外的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类型.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为75.9%,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较脑梗塞更易发生脑心综合征.

    作者:王吉文;邱嘉民;于钟;丘宇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乳管内乳头状瘤122例临床分析

    乳管内乳头状瘤是妇女较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2~2001年10年间收治的122例乳管内乳头状瘤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盛薇;冯玉梅;张国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成人椎管内肠原性囊肿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椎管内肠原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收治的16例椎管内肠原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16名患者中,5例是女性,11例是男性,年龄25~52岁;症状多以疼痛、感觉障碍为初表现,病变常见于胸腰椎的硬膜内脊髓外、脊髓腹侧,手术全切12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病例的追踪期平均7.5年,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椎管内肠原性囊肿是良性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MRI在体现囊肿的复杂的解剖关系和相关病变有重要帮助,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良好.

    作者:许燕凯;杨应明;郑少钦;赖润龙;蔡楚伟;陈伟强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龋病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影响

    目的:探讨龋病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影响.方法:29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有无龋病分为A(伴有龋病)、B(无龋病)两组,比较两组肾损害的发生率;并观察龋病干预与否对肾损害恢复病程的影响.结果:A组肾损害的发生率为71.4%,与B组(44.7)比较,差异具显著意义(x2=7.79,P<0.01).在伴有龋病的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患儿中,龋病干预组(9例)在处理龋齿4周后有77.8%的患儿其肾损害完全修复,而非干预组(16例)同期仅有18.8%的患儿其肾损害得到恢复,两者比较,差异具显著意义(x2=8.40,P<0.01).结论:龋病的存在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及时处理龋齿有助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恢复.

    作者:赖冬波;何丽雅;张文英;佟莉贞;郑可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持续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持续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治体会.方法:对11例该类患儿行心电图(ECG)检查,其中5例行食道电生理、4例行三维电磁系统心内电生理检查.11例首先应用药物治疗,其中5例予食道心房刺激、4例予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5例患儿通过ECG诊断,ECG与食道电生理、药物治疗后反应结合能够确诊其他病例.心内电生理检查显示房扑、房速的发生与手术切口有关.药物治疗2例恢复窦性心律,食道心房刺激可终止房扑、房速发作.4例射频消融均成功.结论:ECG结合食道电生理及药物治疗后反应有助于诊断,心内电生理检查能够明确部分病例病因,食道心房刺激及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持续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树水;李渝芬;曾少颖;石继军;区曦;谢育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刮吸分离法在肝胆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刮吸分离法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自1995年1月至2003年5月间共185例肝胆疾病手术效果.结果:23例肝外伤中因多发伤死亡1例,肝内、外胆漏各1例,其余162例均Ⅰ期愈合.结论:刮吸分离法解剖清晰,在肝胆手术、尤其是肝脏手术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高建军;刘道明;何志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孕妇Rh血型阴性7例临床分析

    Rh阴性的人群较少,占我国汉族人群中0.5%以下,但Rh血型不合可引起新生儿或胎儿免疫性溶血、贫血,造成新生儿溶血病或胎儿死亡[1].本文收集我院自1993年以来7例Rh血型阴性的孕妇病例进行分析,了解Rh血型阴性孕妇中新生儿的愈后及其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玉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200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老年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鉴定真菌菌株,对危险因素、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肺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COPD、贫血、低白蛋白血症、糖尿病为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贫血、低白蛋白血症者预后不良;早期诊断困难,抗真菌药使用不当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疑诊患者应早期行侵袭性下呼吸道分泌物检测及大规模的真菌临床药敏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切实降低老年患者真菌性肺炎的病死率.

    作者:辜金莲;陈劲龙;刘朝晖;杨银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鼓室压图表现

    为进一步探讨其鼓室压图的特征,把外伤性鼓膜穿孔70例75耳与中耳炎穿孔的27例33耳患者的鼓室压图作了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毅;纪维纲;王敏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胃癌患者血清细胞凋亡指数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凋亡指数对胃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中晚期胃癌患者进行血清细胞凋亡指数检测,共检测35例健康成人、148例胃癌患者,并对其中35例病理组织学分型和103例胃癌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进行动态检测.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细胞凋亡指数测定结果为0.43±0.24,胃癌患者组结果为0.86±0.68,胃癌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826,P<0.01);高分化胃癌组与低分化胃癌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133,P>0.05);治疗前血清细胞凋亡指数检测结果为0.41±0.27(n=103),治疗后检测结果为1.17±0.92,治疗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642,P<0.01).结论:ELISA方法对胃癌患者血清细胞凋亡指数检测可作为胃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判断的检验指标.

    作者:钟亮星;段辉;邓粤敏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心脑血管血栓防治技术》继续教育专题培训班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复发性气胸的评价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复发性气胸,切除肺大疱的可行性,并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其利弊.方法:1998年2月~2002年2月行开胸手术(TH)25例,同期行VATS 22例,比较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失血量、术后胸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术后胸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日均较TH组明显缩短,围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TH组,无中转开胸.两组均无并发症、死亡及术后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对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为复发性气胸、肺大疱病变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束余声;石维平;王康;史宏灿;陆世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乳腺良性疾病再手术28例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疾病再手术的原因与应对方法.方法:总结因乳腺良性疾病进行第二次手术的病例28例,对再次手术的原因、病理、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全组28例,以疼痛、局部肿块为主诉多见,其次为乳头溢液;病理诊断以乳腺增生或囊性增生多见,其次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并有3例癌变.根据病理结果对良性复发病例行病变局部切除或行单纯乳房切除,诊断为恶性者行乳腺癌根治术.结论:乳腺增生或囊性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是造成乳腺良性疾病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乳腺增生可以癌变,局部切除加长期随访对于乳腺良性疾病的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辛波;李敏;郝恩源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2000年6月期间收治的21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21例随访19例,失访2例,随访率90.4%.存活14例,死亡5例.死亡5例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1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4例,首发癌年龄均小于50岁,其中3例小于40岁.5年内死亡者2例均为Ⅲ期病例.结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预后与首发癌年龄、病期及第二癌的处理是否及时有效有关.

    作者:熊秋云;谢春伟;雷秋模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胆肠Roux-Y吻合术后复发45例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探讨胆肠Roux-Y吻合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对45例胆肠Roux-Y吻合术后再次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肠吻合口相对狭窄、肝内胆管狭窄合并肝内残余结石、胆总管残留或再生结石、初次手术吻合方式不当和胆(肝)管癌是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结论:行胆肠R0ux-Y吻合术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选择术式,并仔细操作,减少医源性因素所造成的术后复发.

    作者:程仁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南京鼓楼医院15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目的:分析南京鼓楼医院15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其变迁,以提高围产期医疗质量.方法:按照围产期标准,对我院近15年间死亡围产儿518例进行回顾分析,以1988~1992年、1993~1997年和1998~2002年分三个时间段,比较围产儿死亡情况及相关因素的变化.结果:15年间围产儿死亡率、死胎、死产率以及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相关因素是早产、妊娠并发症、胎儿畸形.结论:加强围产保健宣教,加强孕期监护,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李洁;王志群;罗月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L1,2~L5 S1椎间盘突出症1例

    患者女,63岁,因腰部疼痛、双小腿怕冷3年,伴双下肢无力半年.曾多次保守治疗无效,于4月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L3,4 L4,3L5、 S1椎间盘突出症,经手术开窗髓核摘除,术后仍无好转,且行走无力逐渐加重而入院.入院后查体:扶入院,L1~S1棘间及棘旁有压痛,双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右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肌力Ⅲ-Ⅳ级,左足背伸肌力Ⅰ级,右足跖屈肌肌力Ⅱ级;左股四头肌力及小腿三头肌肌力Ⅳ级,左足背伸肌肌力及跖屈肌肌力Ⅱ级,双下肢跟、膝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引出,MRI示:L1,2~L5 S1椎间盘突出,见图1.

    作者:陈建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

    本文通过回顾我院40例宫外孕经阴道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的对比观察,以探讨阴道超声对宫外孕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1年至2002年收集了宫外孕40例,年龄18~40岁,平均29岁.4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经阴道超声检查,其中有9例首次经腹部扫查.

    作者:朱珺琳;梁伟翔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妊高征孕妇多项生化指标的分析

    目的:探讨妊高征妇女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降低妊高征患者母子的危险,保证良好的妊娠结局.方法:采用日立7170型全自动分析仪对80例患妊高征的孕妇与80例正常妊娠的孕妇血液标本进行了26项生化指标的分析.结果:总蛋白(TP)、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钙(Ca)妊高征组比正常妊娠组显著降低(P<0.01),尿素氮(BUN)、肌酐(Crea)、氯(Cl)、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镁(Mg)妊高征组比正常妊娠组显著降低(P<0.01);钾(K)、钠(Na)、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妊高征组比正常妊娠组升高(P=0.04);尿酸(U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酰转酞酶(GGT)、磷(P)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有上升的趋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高征孕妇要严密监视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适时纠正各器官的功能障碍,积极预防妊高征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邱先桃;丘媛媛;何家俊;王洁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