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21例临床分析

熊秋云;谢春伟;雷秋模

关键词:乳腺肿瘤,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2000年6月期间收治的21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21例随访19例,失访2例,随访率90.4%.存活14例,死亡5例.死亡5例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1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4例,首发癌年龄均小于50岁,其中3例小于40岁.5年内死亡者2例均为Ⅲ期病例.结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预后与首发癌年龄、病期及第二癌的处理是否及时有效有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椎管内肠原性囊肿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椎管内肠原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收治的16例椎管内肠原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16名患者中,5例是女性,11例是男性,年龄25~52岁;症状多以疼痛、感觉障碍为初表现,病变常见于胸腰椎的硬膜内脊髓外、脊髓腹侧,手术全切12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病例的追踪期平均7.5年,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椎管内肠原性囊肿是良性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MRI在体现囊肿的复杂的解剖关系和相关病变有重要帮助,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良好.

    作者:许燕凯;杨应明;郑少钦;赖润龙;蔡楚伟;陈伟强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检测在结缔组织病中的意义

    我院自1993年开展了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的检测,至2002年底共检测3000多人次,发现结缔组织病患者抗血小板抗体明显升高,异常率也明显增高.为此,我们对45例结缔组织病患者进行了总结,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晓霞;俞康;蒋磊;章圣辉;吴建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胃癌患者血清细胞凋亡指数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凋亡指数对胃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中晚期胃癌患者进行血清细胞凋亡指数检测,共检测35例健康成人、148例胃癌患者,并对其中35例病理组织学分型和103例胃癌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进行动态检测.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细胞凋亡指数测定结果为0.43±0.24,胃癌患者组结果为0.86±0.68,胃癌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826,P<0.01);高分化胃癌组与低分化胃癌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133,P>0.05);治疗前血清细胞凋亡指数检测结果为0.41±0.27(n=103),治疗后检测结果为1.17±0.92,治疗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642,P<0.01).结论:ELISA方法对胃癌患者血清细胞凋亡指数检测可作为胃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判断的检验指标.

    作者:钟亮星;段辉;邓粤敏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肌间沟臂丛阻滞复合压迫法在肩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压迫法在肩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行肩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两组局麻用药均为0.5%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常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实验组则用食指或中指压迫阻滞点下方的肌间沟,持续按压到注药后5 min.两组均用针刺法测试阻滞平面,据患者术中主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6%,对照组为52%,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肩锁骨手术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压迫法,使体表标志清楚,阻滞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麻醉效果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麻醉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广;吴宝华;徐康清;刘克玄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早期肠道喂养对大鼠烧伤后血中IgA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早期肠道喂养(EEF)对严重烧伤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30%TBSA烫伤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实验组伤后进食安素喂养液,对照组伤后进食生理盐水,动态观察、比较两组大鼠血液中IgA水平的变化,并与伤前进行对比.结果:烧伤后早期大鼠血液中IgA的水平下降;烧伤后第1、4、7天实验组大鼠血液中IgA的水平比对照组高,尤其第4天更为明显.结论:早期肠道喂养对严重烧伤大鼠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郑少瑜;陈文;曾斯明;林树勇;蔡丽;张晓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误诊为肾癌的11例肾错构瘤诊疗分析

    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易误诊为肾癌.我院1990年1月~2002年7月间,术前诊断肾细胞癌并进行手术治疗共192例,其中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肾错构瘤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泰茂;郭宏欣;杨敬进;袁勤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2000年6月期间收治的21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21例随访19例,失访2例,随访率90.4%.存活14例,死亡5例.死亡5例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1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4例,首发癌年龄均小于50岁,其中3例小于40岁.5年内死亡者2例均为Ⅲ期病例.结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预后与首发癌年龄、病期及第二癌的处理是否及时有效有关.

    作者:熊秋云;谢春伟;雷秋模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烧伤病人高压氧治疗护理体会

    烧伤患者的高压氧治疗是在特定的高气压环境下进行的一种的治疗方法,它的治疗及护理有其特殊的要求.自1999年1月~2003年4月在我科高压氧治疗的150例烧伤患者,通过心理护理、一般和特殊护理处理,较有效地支持了治疗措施的实施和改善了临床疗效.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谭庆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颅颌弹性绷带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在口腔颌面外科应用广泛的绷带是交叉十字绷带,如腮腺嚼肌区、颌下区、下颌骨手术及颌骨骨折等经常采用.该绷带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对一些病例采用自制简易颅颌弹性绷带进行固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稳静;王石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过敏性紫癜合并哮喘的临床诊治

    目的: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1例过敏性紫癜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过敏性紫癜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儿多表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7/11,63.6%).全身应用皮质激素对于大部分过敏性紫癜和哮喘的症状控制均不理想;常规应用支气管扩张剂能有效缓解喘息发作,吸入皮质激素能较好控制哮喘发作.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支气管哮喘具有临床特殊性,应及早诊断,合理治疗.

    作者:罗爱武;马恒颢;程丽娟;王俊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鼓室压图表现

    为进一步探讨其鼓室压图的特征,把外伤性鼓膜穿孔70例75耳与中耳炎穿孔的27例33耳患者的鼓室压图作了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毅;纪维纲;王敏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异丙酚消除麻醉苏醒期兴奋躁动的临床研究

    目的:消除麻醉苏醒期的兴奋躁动症状.方法:对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出现兴奋躁动症状的13例全麻恢复期患者,持续小剂量静脉输注异丙酚进行镇静治疗.结果:全组异丙酚的平均输注速率为16.72μg@kg-1@min-1,输注时间短为1 h 25 min,长者达7 h 20min.治疗期间生命体征稳定,能够方便地调整到理想的镇静水平.结论:此方法可有效地治疗全麻苏醒期兴奋躁动症状,并具有镇静水平容易控制,苏醒质量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

    作者:应冠一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乳管内乳头状瘤122例临床分析

    乳管内乳头状瘤是妇女较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2~2001年10年间收治的122例乳管内乳头状瘤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盛薇;冯玉梅;张国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持续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持续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治体会.方法:对11例该类患儿行心电图(ECG)检查,其中5例行食道电生理、4例行三维电磁系统心内电生理检查.11例首先应用药物治疗,其中5例予食道心房刺激、4例予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5例患儿通过ECG诊断,ECG与食道电生理、药物治疗后反应结合能够确诊其他病例.心内电生理检查显示房扑、房速的发生与手术切口有关.药物治疗2例恢复窦性心律,食道心房刺激可终止房扑、房速发作.4例射频消融均成功.结论:ECG结合食道电生理及药物治疗后反应有助于诊断,心内电生理检查能够明确部分病例病因,食道心房刺激及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持续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树水;李渝芬;曾少颖;石继军;区曦;谢育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临床检出葡萄球菌耐药谱4年的变迁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葡萄球菌耐药谱的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1999年至2002年上半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原菌仍以革兰氏阴性(G-)杆菌为主,占51.5%,但革兰氏阳性(G+)球菌占39.4%,且有逐年上升趋势;除万古霉素外,氯霉素、利福平对MRSA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利福平时MRSCN也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百炎净、氯霉素、环丙沙星对MSSCN的耐药率4年间呈下降趋势.结论:临床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应在医院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林红燕;叶晓光;魏衍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复发性气胸的评价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复发性气胸,切除肺大疱的可行性,并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其利弊.方法:1998年2月~2002年2月行开胸手术(TH)25例,同期行VATS 22例,比较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失血量、术后胸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术后胸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日均较TH组明显缩短,围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TH组,无中转开胸.两组均无并发症、死亡及术后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对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为复发性气胸、肺大疱病变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束余声;石维平;王康;史宏灿;陆世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颅颌面损伤后低氧血症的护理

    颅颌面部血管丰富,骨组织结构复杂又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开口所在,外伤后不仅损伤范围广和伤情较复杂,严重者常同时伴有脑损伤、全身多处伤、休克及低氧血症等.目前研究证实伤后发生低氧血症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1].因此探讨急性颅颌面损伤后低氧血症护理对改善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晓兵;李燕;黎顺芝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孕妇Rh血型阴性7例临床分析

    Rh阴性的人群较少,占我国汉族人群中0.5%以下,但Rh血型不合可引起新生儿或胎儿免疫性溶血、贫血,造成新生儿溶血病或胎儿死亡[1].本文收集我院自1993年以来7例Rh血型阴性的孕妇病例进行分析,了解Rh血型阴性孕妇中新生儿的愈后及其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玉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成立尿控学组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食管癌手术吻合口狭窄的预防和处理体会

    食管癌癌肿切除后无论是食管胃还是食管肠吻合,常因吻合口瘢痕收缩等而导致吻合口狭窄,给患者带来痛苦.自2000年1月以来,我们在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肠)吻合术中,应用改良胃壁切口和增大食管吻合口径预防吻合口狭窄,对吻合口已狭窄者应用阶梯式气囊扩张法扩张,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缪军;韩继彪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