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泰茂;郭宏欣;杨敬进;袁勤民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200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老年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鉴定真菌菌株,对危险因素、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肺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COPD、贫血、低白蛋白血症、糖尿病为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贫血、低白蛋白血症者预后不良;早期诊断困难,抗真菌药使用不当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疑诊患者应早期行侵袭性下呼吸道分泌物检测及大规模的真菌临床药敏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切实降低老年患者真菌性肺炎的病死率.
作者:辜金莲;陈劲龙;刘朝晖;杨银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的问题.方法:回顾分析了1980~2002年间我院经手术治疗的41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有关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完整切除22例,合并脏器切除15例、血管切除2例,其它2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复发8例,其余效果满意.结论:术前明确腹膜后肿瘤的位置及大血管和重要器官的受累程度以及手术中的具体策略对手术效果非常重要.
作者:赵强;林彬;伍宏章;黄智明;黄俊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横形小切口宫外孕手术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1月~2003年3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横形小切口宫外孕手术组(观察组)及传统的剖腹探查宫外孕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开始至止血时间及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腹胀发生率、住院天数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横形小切口宫外孕手术损伤小、恢复快,切口小、美观,可作为一种常规手术加以推广.
作者:刘增佑;孟军;吴文清;俞艇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关于如何防止及早期诊治小儿深部真菌感染,笔者浅谈几点体会,并将近4年治疗的12例小儿深部真菌感染病历分析如下.
作者:李松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持续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治体会.方法:对11例该类患儿行心电图(ECG)检查,其中5例行食道电生理、4例行三维电磁系统心内电生理检查.11例首先应用药物治疗,其中5例予食道心房刺激、4例予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5例患儿通过ECG诊断,ECG与食道电生理、药物治疗后反应结合能够确诊其他病例.心内电生理检查显示房扑、房速的发生与手术切口有关.药物治疗2例恢复窦性心律,食道心房刺激可终止房扑、房速发作.4例射频消融均成功.结论:ECG结合食道电生理及药物治疗后反应有助于诊断,心内电生理检查能够明确部分病例病因,食道心房刺激及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持续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树水;李渝芬;曾少颖;石继军;区曦;谢育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本文通过回顾我院40例宫外孕经阴道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的对比观察,以探讨阴道超声对宫外孕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1年至2002年收集了宫外孕40例,年龄18~40岁,平均29岁.4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经阴道超声检查,其中有9例首次经腹部扫查.
作者:朱珺琳;梁伟翔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实验性心肌梗塞缺血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SD大鼠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 mg/kg)造成心肌缺血损伤模型,观察心肌含水量、心肌酶(CK、LDH)释放量、丙二醛含量、心肌病理损伤程度以及rt-PA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心肌含水量、心肌酶(CK、LDH)释放量和丙二醛含量以及心肌病理损伤程度均显著增加(P均<0.01),如同时腹腔注射rt-PA 10 mg/kg则对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作用(P均<0.01).结论:rt-PA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理主要是rt-PA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和心肌细胞氧自由基产物生成有关.
作者:黄翠瑶;刘泽;王钢;王鲁妮;冯德光;戴波;彭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致畸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2年内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全世界人口中约有1%的BA患者,每年用于医疗及福利的费用达六亿五千万美元[1],给患者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在过去几十年中,对于RA的治疗策略已经从单纯缓解症状过渡到早期干预、阻断疾病进程.
作者:谢其冰;李智;刘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龋病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影响.方法:29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有无龋病分为A(伴有龋病)、B(无龋病)两组,比较两组肾损害的发生率;并观察龋病干预与否对肾损害恢复病程的影响.结果:A组肾损害的发生率为71.4%,与B组(44.7)比较,差异具显著意义(x2=7.79,P<0.01).在伴有龋病的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患儿中,龋病干预组(9例)在处理龋齿4周后有77.8%的患儿其肾损害完全修复,而非干预组(16例)同期仅有18.8%的患儿其肾损害得到恢复,两者比较,差异具显著意义(x2=8.40,P<0.01).结论:龋病的存在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及时处理龋齿有助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恢复.
作者:赖冬波;何丽雅;张文英;佟莉贞;郑可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成人椎管内肠原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收治的16例椎管内肠原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16名患者中,5例是女性,11例是男性,年龄25~52岁;症状多以疼痛、感觉障碍为初表现,病变常见于胸腰椎的硬膜内脊髓外、脊髓腹侧,手术全切12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病例的追踪期平均7.5年,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椎管内肠原性囊肿是良性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MRI在体现囊肿的复杂的解剖关系和相关病变有重要帮助,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良好.
作者:许燕凯;杨应明;郑少钦;赖润龙;蔡楚伟;陈伟强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合并乳糜胸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心脏外科手术后确诊合并乳糜胸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0 055例心脏外科手术中,术后合并乳糜胸43例(0.43%),经保守治疗痊愈38例,再次手术治愈5例.结论:心脏外科手术后合并乳糜胸对患者术后康复有较为严重的影响,一经确诊采取适当的内科或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减少手术中操作损伤是预防的关键.
作者:张晓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女,49岁,8年前直肠癌手术时,输注800mL A型全血.近几个月来,病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痛、贫血严重.入我院申请输注A型红细胞400 mL,配血时发现交叉配血主侧有凝集,次侧不凝集,经反复查血型,患者血型正定型为A型,反定型为O型,RH(D)为阳性,ABO系统正反定型不相符合,经血清学方式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
作者:刘淑娥;沈卫华;郭凌雁;曹新峻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易误诊为肾癌.我院1990年1月~2002年7月间,术前诊断肾细胞癌并进行手术治疗共192例,其中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肾错构瘤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泰茂;郭宏欣;杨敬进;袁勤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0例肾病综合征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进行分析,肾穿刺活检.结果:病理学上肾小球主要表现为肾小球轻微病变的有17例,2例为局灶节段性硬化,4例为膜增殖性肾炎,2例为重度系膜增生性肾炎,2例为早期膜性肾病,1例为慢性肾小管、间质炎.所有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间质损害.17例治愈,5例有效,6例无效,2例死亡.结论:肾脏组织学损伤的类型和程度与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预后有关,对激素治疗不敏感的患者,应及早行肾活检,以指导治疗.
作者:沈明静;阳晓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孕症的盆腔因素以及腹腔镜对不孕症的诊治价值.方法:对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193例不孕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器质性病变188例,检查阳性率为97.41%.其中慢性盆腔炎共95例,占49.22%,子宫内膜异住症共60例,占31.09%.其中输卵管病变是不孕的主要原因,占52.85%.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的病因构成无差别(P>0.05).继发不孕的患者中一半以上曾行过人工流产术.经腹腔镜治疗后,总的妊娠率为56.96%,不孕年限≤2年与不孕年限>2年者的妊娠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腹腔镜检查的不孕症患者中,慢性盆腔炎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对于原因不明的不孕患者,应及早行腹腔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作者:闫彩平;祝育德;杨雪慧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有移位的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减少致残率.方法:总结1996年5月~2001年8月我院获得随访的58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其中髋臼前壁骨折11例,前柱骨折7例,后壁骨折10例.后柱骨折18例,其他复杂骨折12例.手术方式分别采用髂腹股沟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骨股骨入路及联合入路.其中43例采用髋臼重建钢板和松质骨螺钉,11例单纯用松质骨螺钉,4例年轻患者用一种可吸收性聚乙胶酯(SR-PGA)螺钉固定.28例进行了自体髂骨移植.结果:平均随访38个月,根据Matta评分,优29例,良20例,一般5例,差2例,异位骨化8例,3例发生表浅感染,1例并发坐骨神经损伤.结论:对于有移位髋臼骨折术前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及综合处理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世清;卫爱林;陶海鹰;彭昊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刮吸分离法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自1995年1月至2003年5月间共185例肝胆疾病手术效果.结果:23例肝外伤中因多发伤死亡1例,肝内、外胆漏各1例,其余162例均Ⅰ期愈合.结论:刮吸分离法解剖清晰,在肝胆手术、尤其是肝脏手术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高建军;刘道明;何志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凋亡指数对胃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中晚期胃癌患者进行血清细胞凋亡指数检测,共检测35例健康成人、148例胃癌患者,并对其中35例病理组织学分型和103例胃癌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进行动态检测.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细胞凋亡指数测定结果为0.43±0.24,胃癌患者组结果为0.86±0.68,胃癌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826,P<0.01);高分化胃癌组与低分化胃癌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133,P>0.05);治疗前血清细胞凋亡指数检测结果为0.41±0.27(n=103),治疗后检测结果为1.17±0.92,治疗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642,P<0.01).结论:ELISA方法对胃癌患者血清细胞凋亡指数检测可作为胃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判断的检验指标.
作者:钟亮星;段辉;邓粤敏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食管癌癌肿切除后无论是食管胃还是食管肠吻合,常因吻合口瘢痕收缩等而导致吻合口狭窄,给患者带来痛苦.自2000年1月以来,我们在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肠)吻合术中,应用改良胃壁切口和增大食管吻合口径预防吻合口狭窄,对吻合口已狭窄者应用阶梯式气囊扩张法扩张,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缪军;韩继彪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随着显微缝合技术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已主张行末节再植,大大提高了手指的成活率.本文报告2例手指末节甲根水平离断采用末端动脉行静脉移植的方法来处理,取得成功.
作者:李智勇;刘云江;刘小林;常湘珍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