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波;李敏;郝恩源
目的:探讨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2001年2月~2003年5月收治的40例重症CABG病人中男35例,女5例;年龄44.7~77.8岁,平均(66.5±8.6)岁;均为3支或3支以上病变.其中6例为急诊病例,在全麻下行CABG手术.31例辅助心肺转流(CPB),9例为非CPB、心脏不停跳手术.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壁瘤病人CPB后血压难以维持用主动脉体外反搏泵(IABP)辅助循环.结果: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壁瘤病人主动脉根部缝合处漏血于术中死亡,余39例恢复良好,无麻醉与手术并发症.结论:CABG手术是挽救不能控制的急性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成功的麻醉处理是保证手术顺利的关键.
作者:隋波;李茂源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儿男,19个月.患儿腹泻、发热、恶心、有原因不明哭闹,左上腹进行性膨大1个月,曾按肠炎治疗无效.体检:体温39.4℃,全身情况差,贫血貌,唇绀、四肢发凉,左上腹饱满,腹式呼吸消失.
作者:殷瑞忠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关于如何防止及早期诊治小儿深部真菌感染,笔者浅谈几点体会,并将近4年治疗的12例小儿深部真菌感染病历分析如下.
作者:李松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效果.方法:联合应用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性尿路造影(RU),Presman法、CT、磁振尿路造影(MRU)明确诊断.采用输尿管离断,切除或旷置病变段输尿管,于下腔静脉前外侧行输尿管对端吻合术,恢复输尿管正常解剖通道.结果:¨例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手术矫正复位顺利.术后3~12个月复查症状消失,肾及输尿管上段积水扩张有不同程度减轻,输尿管通畅,无吻合口狭窄.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需联合应用各种影像学检查.输尿管离断复位吻合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术式.
作者:徐雪良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儿童脑实质型急性期囊虫病CT表现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患儿进行CT随访观察并对照同期的临床表现.结果:多数脑囊虫病所致的低密度灶3~6个月内明显消散,钙化少见且多在急性期1年后出现,临床症状多在水肿消散后明显好转.结论:CT随访对观察疗效及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认为应在CT检查发现明确或疑似囊虫头节后才投以足够的杀虫药.
作者:李清锋;陆建勋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胆肠Roux-Y吻合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对45例胆肠Roux-Y吻合术后再次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肠吻合口相对狭窄、肝内胆管狭窄合并肝内残余结石、胆总管残留或再生结石、初次手术吻合方式不当和胆(肝)管癌是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结论:行胆肠R0ux-Y吻合术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选择术式,并仔细操作,减少医源性因素所造成的术后复发.
作者:程仁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旨在探索甲亢合并妊娠的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6年至今31例甲亢合并妊娠病人临床处理的过程.31例患者中2例为甲亢未控制却自行停药后妊娠,因合并急性左心衰急诊入院,积极行抗心衰相关治疗,1例患者心衰改善后行清宫手术获救,另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其余29例患者3例妊娠前甲亢未控制,就诊后予以丙基硫氧嘧啶(PRU)100~300 mg/d控制甲亢,症状缓解后渐减量至PTU 50 mg/d维持治疗,余26例患者均是怀孕前已满意控制甲亢以PTU 50 mg/d维持治疗后怀孕.上述29例患者每月查甲功一次,以小剂量PTU 50 mg/d及50μg/d左旋甲状腺素(L-T4)维持治疗,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正常.以药物维持治疗的29例患者中,86.2%病人在妊娠中后期停用PTU及LT4.结果:29名患者均产下足月新生儿,无先天缺陷、宫内发育迟缓,出生体重2 650~4 100g,自然分娩者占79%.结论:甲亢患者在甲亢满意控制后予小剂量PTU维持治疗阶段时,密切监测下怀孕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冯烈;卢筱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的问题.方法:回顾分析了1980~2002年间我院经手术治疗的41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有关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完整切除22例,合并脏器切除15例、血管切除2例,其它2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复发8例,其余效果满意.结论:术前明确腹膜后肿瘤的位置及大血管和重要器官的受累程度以及手术中的具体策略对手术效果非常重要.
作者:赵强;林彬;伍宏章;黄智明;黄俊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在口腔颌面外科应用广泛的绷带是交叉十字绷带,如腮腺嚼肌区、颌下区、下颌骨手术及颌骨骨折等经常采用.该绷带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对一些病例采用自制简易颅颌弹性绷带进行固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稳静;王石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有移位的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减少致残率.方法:总结1996年5月~2001年8月我院获得随访的58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其中髋臼前壁骨折11例,前柱骨折7例,后壁骨折10例.后柱骨折18例,其他复杂骨折12例.手术方式分别采用髂腹股沟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骨股骨入路及联合入路.其中43例采用髋臼重建钢板和松质骨螺钉,11例单纯用松质骨螺钉,4例年轻患者用一种可吸收性聚乙胶酯(SR-PGA)螺钉固定.28例进行了自体髂骨移植.结果:平均随访38个月,根据Matta评分,优29例,良20例,一般5例,差2例,异位骨化8例,3例发生表浅感染,1例并发坐骨神经损伤.结论:对于有移位髋臼骨折术前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及综合处理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世清;卫爱林;陶海鹰;彭昊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为进一步探讨其鼓室压图的特征,把外伤性鼓膜穿孔70例75耳与中耳炎穿孔的27例33耳患者的鼓室压图作了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毅;纪维纲;王敏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女,49岁,8年前直肠癌手术时,输注800mL A型全血.近几个月来,病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痛、贫血严重.入我院申请输注A型红细胞400 mL,配血时发现交叉配血主侧有凝集,次侧不凝集,经反复查血型,患者血型正定型为A型,反定型为O型,RH(D)为阳性,ABO系统正反定型不相符合,经血清学方式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
作者:刘淑娥;沈卫华;郭凌雁;曹新峻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特殊类型之一,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近年我科进行了克毒清静脉滴注与高频雾化吸入治疗本病的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子宫肌壁间肌瘤切除的疗效.方法:对12例较大的子宫肌壁间肌瘤,于腹腔镜下剔除,经腹壁小切口缝合子宫切口,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12例患者均不需中转开腹(大切口),手术时间为90~130 min,术中出血量为30~80 mL,无一例发生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既能达到开腹手术缝合子宫的质量标准,避免了腹腔镜下缝合子宫的操作困难、术中出血多、缝合不严密而造成术后出血、子宫裂开等弊端,又保留了腹腔镜下手术的所有优点,是一种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的技术.
作者:张秀枝;臧新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利福平(rifampicin,RFP)是抗结核的主要药物之一,属肝药酶诱导剂,其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很大,长期服用可引起ti/2减少,血药浓度降低[1],对该药血浓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30例肺结核患者利福平血药浓度的测定,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作者:刘荣;张显杰;王仲元;刘洁;陈红兵;仲斌;谭贺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致畸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2年内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全世界人口中约有1%的BA患者,每年用于医疗及福利的费用达六亿五千万美元[1],给患者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在过去几十年中,对于RA的治疗策略已经从单纯缓解症状过渡到早期干预、阻断疾病进程.
作者:谢其冰;李智;刘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我院自1993年开展了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的检测,至2002年底共检测3000多人次,发现结缔组织病患者抗血小板抗体明显升高,异常率也明显增高.为此,我们对45例结缔组织病患者进行了总结,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晓霞;俞康;蒋磊;章圣辉;吴建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总结慢性心房扑动的治疗经验.方法:122例慢性心房扑动患者首先采用地高辛或胺碘酮或地高辛联合胺碘酮或心律平治疗,无效者行食管心房超速起搏治疗转律,或以同步直流电击复律,转律后应用胺碘酮口服维持,部分病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药物治疗后122例的心室率较治疗前降低,30例转为窦性心律.44例中行食管心房超速起搏及21例行同步直流电击复律,其中63例转为窦性心律,应用胺碘酮可维持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的29例全部成功消融房内折返通道.结论:药物治疗可以减慢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食管心房超速起搏及同步直流电击复律能够终止慢性心房扑动发作,射频消融是根治心房扑动有效的方法.
作者:谭虹;王树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女,63岁,因腰部疼痛、双小腿怕冷3年,伴双下肢无力半年.曾多次保守治疗无效,于4月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L3,4 L4,3L5、 S1椎间盘突出症,经手术开窗髓核摘除,术后仍无好转,且行走无力逐渐加重而入院.入院后查体:扶入院,L1~S1棘间及棘旁有压痛,双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右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肌力Ⅲ-Ⅳ级,左足背伸肌力Ⅰ级,右足跖屈肌肌力Ⅱ级;左股四头肌力及小腿三头肌肌力Ⅳ级,左足背伸肌肌力及跖屈肌肌力Ⅱ级,双下肢跟、膝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引出,MRI示:L1,2~L5 S1椎间盘突出,见图1.
作者:陈建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