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仙;金莱
目的:研究G-CSF体内应用对小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四组BALB/c小鼠分别给予0、5、10、1μg rhG-CSF皮下注射,1次/d,连续6 d.第6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补体结合细胞毒性单克隆抗体法阴性选择分离得到外周血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1(CD11c+CD8a-)和DC2(CD11c+CD8a+)的比例,并计算其绝对值.结果:经不同剂量的G-CSF刺激后,小鼠外周血DC1的绝对值无显著变化,而DC2的绝对值明显增加(9.6×106/l vs 55.1×106/L,P<0.01),DC1/DC2的比值显著降低(4.2 vs 0.7,P<0.01).结论:G-CSF可调节外周血DC1和DC2亚群的数量和比例,应该在抗原提呈水平重新评估G-CSF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景师;窦科峰;付蓉;孙凯;李海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妊高征妇女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降低妊高征患者母子的危险,保证良好的妊娠结局.方法:采用日立7170型全自动分析仪对80例患妊高征的孕妇与80例正常妊娠的孕妇血液标本进行了26项生化指标的分析.结果:总蛋白(TP)、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钙(Ca)妊高征组比正常妊娠组显著降低(P<0.01),尿素氮(BUN)、肌酐(Crea)、氯(Cl)、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镁(Mg)妊高征组比正常妊娠组显著降低(P<0.01);钾(K)、钠(Na)、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妊高征组比正常妊娠组升高(P=0.04);尿酸(U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酰转酞酶(GGT)、磷(P)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有上升的趋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高征孕妇要严密监视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适时纠正各器官的功能障碍,积极预防妊高征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邱先桃;丘媛媛;何家俊;王洁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hc disease,GTD)是一组来源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疾病,包括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HM)、侵蚀性葡萄胎(inrasive hydatidiform mole,IHM)、绒癌(choriocarcinoma,CCA)和一类少见的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作者:冯苗;王自能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有移位的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减少致残率.方法:总结1996年5月~2001年8月我院获得随访的58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其中髋臼前壁骨折11例,前柱骨折7例,后壁骨折10例.后柱骨折18例,其他复杂骨折12例.手术方式分别采用髂腹股沟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骨股骨入路及联合入路.其中43例采用髋臼重建钢板和松质骨螺钉,11例单纯用松质骨螺钉,4例年轻患者用一种可吸收性聚乙胶酯(SR-PGA)螺钉固定.28例进行了自体髂骨移植.结果:平均随访38个月,根据Matta评分,优29例,良20例,一般5例,差2例,异位骨化8例,3例发生表浅感染,1例并发坐骨神经损伤.结论:对于有移位髋臼骨折术前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及综合处理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世清;卫爱林;陶海鹰;彭昊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葡萄球菌耐药谱的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1999年至2002年上半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原菌仍以革兰氏阴性(G-)杆菌为主,占51.5%,但革兰氏阳性(G+)球菌占39.4%,且有逐年上升趋势;除万古霉素外,氯霉素、利福平对MRSA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利福平时MRSCN也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百炎净、氯霉素、环丙沙星对MSSCN的耐药率4年间呈下降趋势.结论:临床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应在医院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林红燕;叶晓光;魏衍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成人椎管内肠原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收治的16例椎管内肠原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16名患者中,5例是女性,11例是男性,年龄25~52岁;症状多以疼痛、感觉障碍为初表现,病变常见于胸腰椎的硬膜内脊髓外、脊髓腹侧,手术全切12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病例的追踪期平均7.5年,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椎管内肠原性囊肿是良性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MRI在体现囊肿的复杂的解剖关系和相关病变有重要帮助,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良好.
作者:许燕凯;杨应明;郑少钦;赖润龙;蔡楚伟;陈伟强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食管癌癌肿切除后无论是食管胃还是食管肠吻合,常因吻合口瘢痕收缩等而导致吻合口狭窄,给患者带来痛苦.自2000年1月以来,我们在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肠)吻合术中,应用改良胃壁切口和增大食管吻合口径预防吻合口狭窄,对吻合口已狭窄者应用阶梯式气囊扩张法扩张,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缪军;韩继彪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是以胃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一组消化不良的综合症状.1999年罗马Ⅱ标准[1]的核心定义为:无器质性疾病可解释的、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有12周出现的上腹正中疼痛或不适.临床上以上腹部疼痛或不适、上腹胀闷感为主要表现,常餐后加重、伴早饱、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等.
作者:杨思为;刘红婴;詹俊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儿男,19个月.患儿腹泻、发热、恶心、有原因不明哭闹,左上腹进行性膨大1个月,曾按肠炎治疗无效.体检:体温39.4℃,全身情况差,贫血貌,唇绀、四肢发凉,左上腹饱满,腹式呼吸消失.
作者:殷瑞忠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在口腔颌面外科应用广泛的绷带是交叉十字绷带,如腮腺嚼肌区、颌下区、下颌骨手术及颌骨骨折等经常采用.该绷带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对一些病例采用自制简易颅颌弹性绷带进行固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稳静;王石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总结慢性心房扑动的治疗经验.方法:122例慢性心房扑动患者首先采用地高辛或胺碘酮或地高辛联合胺碘酮或心律平治疗,无效者行食管心房超速起搏治疗转律,或以同步直流电击复律,转律后应用胺碘酮口服维持,部分病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药物治疗后122例的心室率较治疗前降低,30例转为窦性心律.44例中行食管心房超速起搏及21例行同步直流电击复律,其中63例转为窦性心律,应用胺碘酮可维持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的29例全部成功消融房内折返通道.结论:药物治疗可以减慢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食管心房超速起搏及同步直流电击复律能够终止慢性心房扑动发作,射频消融是根治心房扑动有效的方法.
作者:谭虹;王树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刮吸分离法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自1995年1月至2003年5月间共185例肝胆疾病手术效果.结果:23例肝外伤中因多发伤死亡1例,肝内、外胆漏各1例,其余162例均Ⅰ期愈合.结论:刮吸分离法解剖清晰,在肝胆手术、尤其是肝脏手术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高建军;刘道明;何志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龋病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影响.方法:29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有无龋病分为A(伴有龋病)、B(无龋病)两组,比较两组肾损害的发生率;并观察龋病干预与否对肾损害恢复病程的影响.结果:A组肾损害的发生率为71.4%,与B组(44.7)比较,差异具显著意义(x2=7.79,P<0.01).在伴有龋病的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患儿中,龋病干预组(9例)在处理龋齿4周后有77.8%的患儿其肾损害完全修复,而非干预组(16例)同期仅有18.8%的患儿其肾损害得到恢复,两者比较,差异具显著意义(x2=8.40,P<0.01).结论:龋病的存在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及时处理龋齿有助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恢复.
作者:赖冬波;何丽雅;张文英;佟莉贞;郑可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压迫法在肩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行肩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两组局麻用药均为0.5%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常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实验组则用食指或中指压迫阻滞点下方的肌间沟,持续按压到注药后5 min.两组均用针刺法测试阻滞平面,据患者术中主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6%,对照组为52%,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肩锁骨手术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压迫法,使体表标志清楚,阻滞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麻醉效果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麻醉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广;吴宝华;徐康清;刘克玄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胆肠Roux-Y吻合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对45例胆肠Roux-Y吻合术后再次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肠吻合口相对狭窄、肝内胆管狭窄合并肝内残余结石、胆总管残留或再生结石、初次手术吻合方式不当和胆(肝)管癌是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结论:行胆肠R0ux-Y吻合术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选择术式,并仔细操作,减少医源性因素所造成的术后复发.
作者:程仁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我院自1993年开展了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的检测,至2002年底共检测3000多人次,发现结缔组织病患者抗血小板抗体明显升高,异常率也明显增高.为此,我们对45例结缔组织病患者进行了总结,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晓霞;俞康;蒋磊;章圣辉;吴建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95例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的ECG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分析三种脑血管意外的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类型.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为75.9%,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较脑梗塞更易发生脑心综合征.
作者:王吉文;邱嘉民;于钟;丘宇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利福平(rifampicin,RFP)是抗结核的主要药物之一,属肝药酶诱导剂,其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很大,长期服用可引起ti/2减少,血药浓度降低[1],对该药血浓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30例肺结核患者利福平血药浓度的测定,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作者:刘荣;张显杰;王仲元;刘洁;陈红兵;仲斌;谭贺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早期肠道喂养(EEF)对严重烧伤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30%TBSA烫伤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实验组伤后进食安素喂养液,对照组伤后进食生理盐水,动态观察、比较两组大鼠血液中IgA水平的变化,并与伤前进行对比.结果:烧伤后早期大鼠血液中IgA的水平下降;烧伤后第1、4、7天实验组大鼠血液中IgA的水平比对照组高,尤其第4天更为明显.结论:早期肠道喂养对严重烧伤大鼠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郑少瑜;陈文;曾斯明;林树勇;蔡丽;张晓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1例过敏性紫癜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过敏性紫癜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儿多表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7/11,63.6%).全身应用皮质激素对于大部分过敏性紫癜和哮喘的症状控制均不理想;常规应用支气管扩张剂能有效缓解喘息发作,吸入皮质激素能较好控制哮喘发作.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支气管哮喘具有临床特殊性,应及早诊断,合理治疗.
作者:罗爱武;马恒颢;程丽娟;王俊杰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