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利群;范建义;杨林
颅脑损伤术后远隔部位出血的发生较少,我科自2002年连续收治3例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林;海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治愈病例及8例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病例的临床诊疗情况.结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血β-HCG下降较治愈组明显缓慢,MTX 50 mg/m2单次肌注多数可获得成功.结论: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后监测血β-HCG可帮助尽早诊断持续性异位妊娠.术后第3天血β-HCG水平下降小于50%者,应怀疑持续性异位妊娠可能.术后第7天血β-HCG仍未下降或反而上升,则可诊断为持续性异位妊娠.MTX单次肌注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胡萍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对于血液系统髓系肿瘤的分类研究文章较多,但国内临床上多沿用FAB分类方案,自WHO发表了髓系肿瘤分类方案后,国内血液病临床工作者争论较多.
作者:周淑芸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因、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等.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中风湿性心脏病比例为28.8%,比既往文献报道明显下降,而无基础心脏病比例23.1%,比既往文献报道明显升高.发热仍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症状及首发症状,其次为贫血(50%)及脏器栓塞(19.2%),血培养阳性率为30.8%,其中主要是草绿色链球菌(31.3%)和表皮萄葡球菌(18.8%).51.9%经胸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1.5%,死亡原因多为心力衰竭及脑栓塞.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和致病菌发生了变化,心功能状态及有无脏器栓塞是决定其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华发;朱可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曲马多术后自控镇痛对血清皮质醇、血糖和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中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15例.镇痛组术后硬膜外曲马多采用持续和PCA混合模式给药,对照组术后间断肌注哌替啶50~100mg镇痛.观察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及循环系统的变化,检测围术期及术后病人血糖及皮质醇水平.结果:VAS评分镇痛组比对照组低,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镇痛组术后血清皮质醇升高的持续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术后第1天、第2天的结果相比,两组差异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意义(P<0.05,P<0.01);血糖的变化,镇痛组术后即恢复到术前水平,对照组术后第1天仍较术前为高,两组相比,P<0.05.结论:硬膜外曲马多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确切,能有效地防止机体应激性反应.
作者:李圣平;邹时宏;王年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E6/E7与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HSP70)重组DNA免疫对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肌肉注射DNA的方法免疫小鼠,用ELISA检测细胞免疫因子的表达水平,用RT-PCR的方法检测细胞中细胞免疫因子mRNA的水平.结果:以HPV16 E6/E7为基础的DNA免疫小鼠后,检测到的细胞免疫因子IL-2、IFNγ的含量明显升高;与结核杆菌HSP70重组后,IL-2、IFNγ的含量也较重组前明显升高.结论:以HPV16 E6/E7为基础的DNA免疫能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反应,与结核杆菌HSP70重组后更能提高DNA免疫的效果.
作者:徐波;费秀英;卞度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受192Ir反复迁延性小剂量照射人员的外周血象及骨髓象改变.方法:对49例受192Ir小剂量(0.01~0.63 Gy)迁延性(30~60d)照射人员受照后3个月内进行外周血象及骨髓细胞形态分析.结果:受192Ir反复迁延性小剂量照射的49例人员外周血白细胞减少9例(18.4%),血小板减少6例(12.2%),骨髓增生减低2例(4.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21例(42.9%),36例(73.5%)受照人员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均可观察到细胞肿胀、细胞胞浆颗粒减少、核固缩及棘突改变等退行性改变;AKP阳性百分率为0~98%,均值为35%,骨髓内铁减少(阳性率<20%)23例(46.9%),外铁减少(-~±)21例(42.9%);37例(75.5%)可见幼稚淋巴细胞,14例(28.6%)可见异型淋巴细胞;粒系增生减低13例(26.5%),粒红比值异常21例(42.9%);发现中毒颗粒13例(26.5%),出现原始+早幼粒细胞增多(2.5%~4.5%)7例(14.3%);红系增生及形态异常29例(59.2%),以小红细胞多见;巨核系中全片巨核细胞数超过150个(150~560)15例(30.6%),产板巨产血小板减少者10例(20.4%),小巨核3例(6.1%),并发现1例原巨达5%;另外观察发现组织细胞增多(0.4%~2.5%)12例(24.5%);分类不明细胞增多(0.1%~2.0%)14例(28.6%);1例海蓝细胞增多(2.0%).结论:192Ir反复迁延性小剂量照射可导致机体外周血及骨髓象细胞形态改变,部分可导致骨髓增生程度及各系统比例改变,其血象、骨髓象的改变与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发生率关系及与预后关系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作者:李颂文;肖扬;蒋祖军;肖芷芳;胡文魁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们两年前开始用支纤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治疗外科术后并发肺不张的患者,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瞿长春;赵海生;张锦钊;莫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相互影响、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我院于2001年至2002年收治的10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痰菌阳性87例,占85%,白蛋白低于正常59例.大部分采用含异烟肼、利福平为主的抗痨方案和使用胰岛素以及口服药物控制血糖.结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HRSE全敏39例,对HRS敏感4例,对HRE敏感1例,耐药16例,1例对HRSE全耐药外,耐HR 4例,耐RE1例,耐R 3例,耐H 4例,耐E 2例.经治疗后,白蛋白恢复正常47例,痰菌阴转57例,占66%.胸片改变有效78例,不变18例,病灶增多6例.血糖理想控制34例,较好控制26例,有效共60例,控制不良42例.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以中老年多见,大部分病人是先患糖尿病后发现肺结核.病变性质以渗出和干酪样坏死为主,病变进展迅速,容易液化排出,痰菌阳性率高.病变范围广泛,容易形成空洞.治疗两病应同时进行,含异烟肼、利福平为主要药物的抗痨方案仍然有效.纠正低蛋白血症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对组织的恢复有帮助.抗结核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血糖的控制情况,有效控制血糖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预后的关键.
作者:张惠兰;张言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胆囊切除术是普通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术中术后腹腔出血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将我院近几年在该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8例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王高彦;张军强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本文搜集了1998年12月至2002年8月本院经胃镜置管小肠双重造影检查的患者48例,共检出病变17例,阳性率为35%,现将阳性病例检查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吴建胜;陈民新;胡风莲;林日贤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评价在心包积液中放置心包引流管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18例住院的心包积液患者,采用改良的心包穿刺方法,并在心包中放置心包引流管,根据病情的需要抽放心包积液,或者进行药物治疗,直至心包积液消失,拔出引流管.结果:18例患者全部在B超指引下一次穿刺成功,顺利放置心包引流管,没有出现心肌、血管损伤或者感染等并发症,避免二次以上的心包穿刺.心包引流管放置的平均时间为(3.4±0.8)d.结论:在心包积液中放置心包引流管的方法安全、实用,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国鸿;罗发强;陈启华;卢燕红;岑仲然;程木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多种慢性和亚急性疾病因长期食欲不振、需要量增加、胃肠道吸收不良等多种因素可导致继发性糙皮病.患者发病时无典型皮炎,而以精神神经症状或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就诊时,易和原发疾病混淆或误诊,若不及时诊治,可导致病人死亡,我院曾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飞虹;李国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剖宫产采用吸刮残留蜕膜、胎膜或胎盘组织,术毕纠正子宫位置,按压宫底的方法,对产妇康复的影响.方法:按吸刮方案执行的100例(吸刮组)列为研究组,未执行者(按习惯采用干纱布擦宫腔、宫颈扩张术、掏阴道)100例(擦宫腔组)列为对照组,两组共200例.观察术后体温、产后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子宫复旧、产褥病率、腹部切口感染、产后42 d复查、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配合程度,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高体温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退热时间、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产后出血量、研究组较对照组短(少),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复旧不良、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研究组较对照组少,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及家属愿意遵从医嘱,认为手术做得好.结论:剖宫产术中采用吸刮术、术毕纠正子宫位置、按压宫底的方法比干纱布擦宫腔、宫颈扩张术、掏阴道的方法更有利于产妇康复.
作者:李晓玲;马丽红;陈晋;李新毅;刘玉川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系统间血清酶结果具可比性的方法.方法:以罗氏试剂及程序、罗氏cfas校准品、日立7060为标准系统,奥林帕斯AU2700、中生试剂为待评系统,分别测定50份新鲜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以标准检测系统结果为Y,待评系统结果为X,对各指标进行线性回归(Y=aX+b),以直线回归方程的a、b校正待评系统.校正完成后,再以标准系统、待评系统同时测定50份新鲜血清中以上各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校正前待评系统与标准系统各指标均值相对偏倚超过5%的有ALT、GGT、LDH、CK、ALP,分别为-11.0%、-13.5%、-11.4%、+23%、+8%.校正后,各指标相对偏倚均小于5%o结论:以标准系统与待评系统的线性回归直线方程来校正待评系统,可使不同检测系统间血清酶结果具可比性.
作者:传良敏;邓君;饶绍琴;黄文方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自2001年2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肾囊肿病人32例,均行小切口肾囊肿去顶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杜春;程永毅;任伟;徐永刚;赵永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口服龙血竭胶囊在治疗各种程度内、外痔和混合痔方面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至2003年间54例各种不同程度痔患者应用龙血竭胶囊治疗的效果,并将其与51例使用常用痔疮栓剂或/和膏剂治疗的对照组作比较.结果:龙血竭胶囊能明显缓解不同程度内、外痔和混合痔患者的出血、脱垂和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效率达88.9%,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长,并可明显减少痔患者不得已接受激光或手术治疗的必要.结论:龙血竭胶囊在治疗不同程度内、外痔和混合痔方面有疗效,值得推荐用于痔的治疗.
作者:关志斌;欧羡虹;肖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静脉受侵犯,术中腋静脉切除及血管重建的方法、以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方法:总结8例累及腋静脉的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及合并腋静脉切除及重建术的经验,其中腋静脉切除、端端吻合术3例,人工血管移植术5例.结果:随访4个月~1年,除5例术后出现患侧上肢轻度水肿外,未出现血管内血栓,腋下肿瘤未复发.结论:对累及腋静脉血管壁的乳腺癌行合并腋静脉段切除及重建,提高了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率,有利于术后综合性治疗.
作者:邱铝;穆向明;宋立军;范晓敏;时坤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治疗原则首先是中止胃肠内容物漏入腹腔,使急性腹膜炎好转以抢救病人生命,其次考虑溃疡的根治问题[1].自引进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以来,多数胃十二指肠溃疡可经药物治疗而获痊愈[2].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单纯缝合术加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并对52例患者进行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怀;石学林;黄广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儿童癔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者并不少见.本文对1995年2月~2002年1月我科诊断的此类儿童癔病21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鲁利群;范建义;杨林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