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林;海燕
目的:检测CPP有无促进牙釉质龋再矿化的作用,及两种浓度CPP对促进再矿化作用有无差别.方法:应用离体牙制备人工釉质龋标本32例,分别放入0.2%和1.0%CPP再矿化液处理后,应用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表面的改变.结果:0.2%和1.0%浓度CPP再矿化后,牙釉质表面硬度值显著增高,釉质表面有明显的不规则沉淀物,釉面孔隙变小.结论:两种浓度CPP均对牙釉质龋的再矿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两种浓度CPP的促进矿化作用没有显著差别.
作者:伍虹;郑美华;叶剑涛;余艳崧;黄洪章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相互影响、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我院于2001年至2002年收治的10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痰菌阳性87例,占85%,白蛋白低于正常59例.大部分采用含异烟肼、利福平为主的抗痨方案和使用胰岛素以及口服药物控制血糖.结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HRSE全敏39例,对HRS敏感4例,对HRE敏感1例,耐药16例,1例对HRSE全耐药外,耐HR 4例,耐RE1例,耐R 3例,耐H 4例,耐E 2例.经治疗后,白蛋白恢复正常47例,痰菌阴转57例,占66%.胸片改变有效78例,不变18例,病灶增多6例.血糖理想控制34例,较好控制26例,有效共60例,控制不良42例.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以中老年多见,大部分病人是先患糖尿病后发现肺结核.病变性质以渗出和干酪样坏死为主,病变进展迅速,容易液化排出,痰菌阳性率高.病变范围广泛,容易形成空洞.治疗两病应同时进行,含异烟肼、利福平为主要药物的抗痨方案仍然有效.纠正低蛋白血症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对组织的恢复有帮助.抗结核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血糖的控制情况,有效控制血糖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预后的关键.
作者:张惠兰;张言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像大多数恶性肿瘤一样,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治疗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新的治疗策略已明显提高了白血病的生存率.1970年以前,AML 5年生存率不到15%,而目前标危组AML的5年生存率已达到40%~50%.但对于难治性或复发耐药以及老年白血病的5年生存率仍很低.本文从临床角度出发,对近两年来用于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尤其是治疗难治性或复发耐药以及老年白血病化疗方案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杜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静脉穿刺是临床一项常用的护理操作,对抢救患儿生命,促进康复起到积极作用.如操作不当,技术不熟练等均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并可直接影响抢救的成功率.小儿皮肤娇嫩,静脉细小,加上患病时皮肤弹性不良,表浅静脉凹陷,给穿刺增加了一定难度.笔者结合多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体会,对小儿浅表静脉穿刺作一粗浅探讨.
作者:乔玉秀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影响声门型喉癌再次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1月间收治的15例声门型喉癌复发病例行再次手术.结果:15例中除2例姑息性手术患者术后即自动出院放弃治疗外,术后均进行定期随访,死于术后1年内5例(包括2例姑息手术),1年生存率66.6%(10/15);死于术后1~2年3例,2年总生存率为46.7%(7/15).结论: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并及早治疗将提高再次手术的成功率,CT常规扫描加造影剂对比增强和MRI扫描对指导手术有重要意义;强调在全面估计患者的病情,仔细分析手术的利与弊后,作出慎重的选择.
作者:李贺;陈建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治疗原则首先是中止胃肠内容物漏入腹腔,使急性腹膜炎好转以抢救病人生命,其次考虑溃疡的根治问题[1].自引进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以来,多数胃十二指肠溃疡可经药物治疗而获痊愈[2].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单纯缝合术加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并对52例患者进行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怀;石学林;黄广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胸大肌肌皮瓣是近代头颈外科发展应用较广的肌皮瓣,大多认为该皮瓣能给予患者、特别是体弱及进展期肿瘤患者一种较为满意的外观及功能的修复手段[1].可以修复口底、舌根、颈侧及颈前、颌面部的组织缺损,并且修复的范围充分,所含的组织丰富.缺点是破坏了术侧胸部的外观,对胸大肌所涉及的肌力有较大的损伤,而且对呼吸功能亦有轻度的影响,特别可能对FVC(用力肺活量)有影响,因而,对术前已有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考虑应用其他的肌皮瓣修复[2].
作者:罗欣荣;贺湘波;喻建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间断灌注丝裂霉素(MMC 20 mg/20 mL)的方法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32例.结果:32例膀胱肿瘤均一次性切除,8例在术后6个月至2年复发,并发症和副作用较小.结论:TURBT结合术后灌注丝裂霉素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是一种可重复应用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邓宏;刘建平;王凤华;唐化勇;刘明媛;李安;王军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并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的综合征[1].而产科中的急症学科,胎儿窘迫又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怎样处理好胎儿窘迫情况,尽大可能将缺氧对胎儿的影响减到低,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所在.本文通过对我院5年间胎儿窘迫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胎儿窘迫的认识和警惕性,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提高围生期产科质量.
作者:谢锦莹;刘传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1999年10月至2003年6月,我们对3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通过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修补或加肺大疱切除加胸膜固定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翁贤武;张建海;任哲;梁诚之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颅脑损伤术后远隔部位出血的发生较少,我科自2002年连续收治3例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林;海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评价在心包积液中放置心包引流管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18例住院的心包积液患者,采用改良的心包穿刺方法,并在心包中放置心包引流管,根据病情的需要抽放心包积液,或者进行药物治疗,直至心包积液消失,拔出引流管.结果:18例患者全部在B超指引下一次穿刺成功,顺利放置心包引流管,没有出现心肌、血管损伤或者感染等并发症,避免二次以上的心包穿刺.心包引流管放置的平均时间为(3.4±0.8)d.结论:在心包积液中放置心包引流管的方法安全、实用,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国鸿;罗发强;陈启华;卢燕红;岑仲然;程木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为了解广州海运集团海运职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现状,对糖尿病患者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及其他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震宇;盛平;巢建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因、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等.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中风湿性心脏病比例为28.8%,比既往文献报道明显下降,而无基础心脏病比例23.1%,比既往文献报道明显升高.发热仍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症状及首发症状,其次为贫血(50%)及脏器栓塞(19.2%),血培养阳性率为30.8%,其中主要是草绿色链球菌(31.3%)和表皮萄葡球菌(18.8%).51.9%经胸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1.5%,死亡原因多为心力衰竭及脑栓塞.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和致病菌发生了变化,心功能状态及有无脏器栓塞是决定其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华发;朱可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为人类遗传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人类基因数据库中,已有数千个确定的人类基因与已知的人类疾病有关[1].遗传学专家将在近几年内,对大量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并通过经典方法,对多基因缺陷而引起的多基因病进行深入的研究.通常所采用的快速基因疾病诊断方法,多集中于单基因疾病的诊断,通过对那些进化与人类相隔较远,却又与人类有一定相关性的简单模式生物体(如酿酒酵母、果蝇、线虫类、斑马鱼等)进行分析,将对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起到较大的作用.
作者:崔东;郑文岭;罗剑;马文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基因的生物学定义是编码一条多肽链或一个RNA分子所必需的所有DNA顺序.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基本结构是DNA双螺旋结构,是涉及某种蛋白质或造血干细胞移植酶的遗传上的基本功能单位.尽管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目前多种资料表明白血病是一个复杂的多基因疾病,各种基因异常在不同类型白血病发病机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兵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系统间血清酶结果具可比性的方法.方法:以罗氏试剂及程序、罗氏cfas校准品、日立7060为标准系统,奥林帕斯AU2700、中生试剂为待评系统,分别测定50份新鲜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以标准检测系统结果为Y,待评系统结果为X,对各指标进行线性回归(Y=aX+b),以直线回归方程的a、b校正待评系统.校正完成后,再以标准系统、待评系统同时测定50份新鲜血清中以上各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校正前待评系统与标准系统各指标均值相对偏倚超过5%的有ALT、GGT、LDH、CK、ALP,分别为-11.0%、-13.5%、-11.4%、+23%、+8%.校正后,各指标相对偏倚均小于5%o结论:以标准系统与待评系统的线性回归直线方程来校正待评系统,可使不同检测系统间血清酶结果具可比性.
作者:传良敏;邓君;饶绍琴;黄文方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E6/E7与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HSP70)重组DNA免疫对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肌肉注射DNA的方法免疫小鼠,用ELISA检测细胞免疫因子的表达水平,用RT-PCR的方法检测细胞中细胞免疫因子mRNA的水平.结果:以HPV16 E6/E7为基础的DNA免疫小鼠后,检测到的细胞免疫因子IL-2、IFNγ的含量明显升高;与结核杆菌HSP70重组后,IL-2、IFNγ的含量也较重组前明显升高.结论:以HPV16 E6/E7为基础的DNA免疫能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反应,与结核杆菌HSP70重组后更能提高DNA免疫的效果.
作者:徐波;费秀英;卞度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患者,女,49岁,体重65 kg,因胆囊结石,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摘除术.术前检查资料:ECG示窦性心率,偶发室性早搏;心脏彩超示小量心包积液;余无特殊发现.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0.1 g.患者入室血压106/60mmHg,心率70次/min,未吸O2时SpO293%.行T9,10间隙穿刺,成功后给试探量,确认无腰麻征象后,分两次追加诱导量利-丁混合液共8 mL.
作者:程磊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