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玉秀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静脉受侵犯,术中腋静脉切除及血管重建的方法、以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方法:总结8例累及腋静脉的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及合并腋静脉切除及重建术的经验,其中腋静脉切除、端端吻合术3例,人工血管移植术5例.结果:随访4个月~1年,除5例术后出现患侧上肢轻度水肿外,未出现血管内血栓,腋下肿瘤未复发.结论:对累及腋静脉血管壁的乳腺癌行合并腋静脉段切除及重建,提高了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率,有利于术后综合性治疗.
作者:邱铝;穆向明;宋立军;范晓敏;时坤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为人类遗传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人类基因数据库中,已有数千个确定的人类基因与已知的人类疾病有关[1].遗传学专家将在近几年内,对大量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并通过经典方法,对多基因缺陷而引起的多基因病进行深入的研究.通常所采用的快速基因疾病诊断方法,多集中于单基因疾病的诊断,通过对那些进化与人类相隔较远,却又与人类有一定相关性的简单模式生物体(如酿酒酵母、果蝇、线虫类、斑马鱼等)进行分析,将对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起到较大的作用.
作者:崔东;郑文岭;罗剑;马文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影响声门型喉癌再次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1月间收治的15例声门型喉癌复发病例行再次手术.结果:15例中除2例姑息性手术患者术后即自动出院放弃治疗外,术后均进行定期随访,死于术后1年内5例(包括2例姑息手术),1年生存率66.6%(10/15);死于术后1~2年3例,2年总生存率为46.7%(7/15).结论: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并及早治疗将提高再次手术的成功率,CT常规扫描加造影剂对比增强和MRI扫描对指导手术有重要意义;强调在全面估计患者的病情,仔细分析手术的利与弊后,作出慎重的选择.
作者:李贺;陈建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相互影响、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我院于2001年至2002年收治的10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痰菌阳性87例,占85%,白蛋白低于正常59例.大部分采用含异烟肼、利福平为主的抗痨方案和使用胰岛素以及口服药物控制血糖.结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HRSE全敏39例,对HRS敏感4例,对HRE敏感1例,耐药16例,1例对HRSE全耐药外,耐HR 4例,耐RE1例,耐R 3例,耐H 4例,耐E 2例.经治疗后,白蛋白恢复正常47例,痰菌阴转57例,占66%.胸片改变有效78例,不变18例,病灶增多6例.血糖理想控制34例,较好控制26例,有效共60例,控制不良42例.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以中老年多见,大部分病人是先患糖尿病后发现肺结核.病变性质以渗出和干酪样坏死为主,病变进展迅速,容易液化排出,痰菌阳性率高.病变范围广泛,容易形成空洞.治疗两病应同时进行,含异烟肼、利福平为主要药物的抗痨方案仍然有效.纠正低蛋白血症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对组织的恢复有帮助.抗结核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血糖的控制情况,有效控制血糖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预后的关键.
作者:张惠兰;张言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治疗后偶测血压(CBP)正常的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结果.方法:对134例经过治疗、CBP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进行ABPM,并留取24 h尿测尿蛋白,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对其结果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血压完全控制的占17.91%(A组),血压控制不好但昼夜节律存在者占8.95%(B组);血压控制尚好但昼夜节律不存在者占26.86%(C组);血压控制不好且昼夜节律不存在者占46.28%(D组).B,C,D组的24h尿蛋白排泄率及左心室肥厚(LVH)均较A组高.结论:高血压患者治疗后仅CBP正常不能真实反映血压控制情况,而要行ABPM了解24h的血压情况,及时调整用药,以达到真正控制血压,减少靶器官损害的目的.
作者:董莲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Helena SPIFE琼脂糖凝胶电泳(AGE)系统进行血清蛋白电泳的方法.方法:用HelenaSPIFE全自动快速电泳系统进行血清蛋白电泳,确立了该法的参考值范围,分析了该法的精密度和干扰因素,同时将该法与传统的醋酸薄膜电泳方法(CAE)进行了比较.结果:AGE测定了72例正常人血清中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的浓度,确立其参考值范围分别为33.2~49.8 g/L,1.8~3.8 g/L,4.6~9.3g/L,7.3~12.3 g/L,9.5~19.4 g/L.批内、批间精密度在1.21%~2.77%和3.70%~5.57%之间.基本不受黄疸、血脂和溶血的干扰.与CAE比较,5个蛋白区带中,除肾病综合征的β球蛋白、急性时相反应的α2球蛋白外(相关系数r分别为0.788和0.769),其他区带的相关性好,r值在0.823和0.975之间.结论:电泳法(AGE)测定值与传统法基本一致,AGE且自动化,操作简便,精密度高,适合临床常规使用.
作者:李先平;王敏;杨江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受192Ir反复迁延性小剂量照射人员的外周血象及骨髓象改变.方法:对49例受192Ir小剂量(0.01~0.63 Gy)迁延性(30~60d)照射人员受照后3个月内进行外周血象及骨髓细胞形态分析.结果:受192Ir反复迁延性小剂量照射的49例人员外周血白细胞减少9例(18.4%),血小板减少6例(12.2%),骨髓增生减低2例(4.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21例(42.9%),36例(73.5%)受照人员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均可观察到细胞肿胀、细胞胞浆颗粒减少、核固缩及棘突改变等退行性改变;AKP阳性百分率为0~98%,均值为35%,骨髓内铁减少(阳性率<20%)23例(46.9%),外铁减少(-~±)21例(42.9%);37例(75.5%)可见幼稚淋巴细胞,14例(28.6%)可见异型淋巴细胞;粒系增生减低13例(26.5%),粒红比值异常21例(42.9%);发现中毒颗粒13例(26.5%),出现原始+早幼粒细胞增多(2.5%~4.5%)7例(14.3%);红系增生及形态异常29例(59.2%),以小红细胞多见;巨核系中全片巨核细胞数超过150个(150~560)15例(30.6%),产板巨产血小板减少者10例(20.4%),小巨核3例(6.1%),并发现1例原巨达5%;另外观察发现组织细胞增多(0.4%~2.5%)12例(24.5%);分类不明细胞增多(0.1%~2.0%)14例(28.6%);1例海蓝细胞增多(2.0%).结论:192Ir反复迁延性小剂量照射可导致机体外周血及骨髓象细胞形态改变,部分可导致骨髓增生程度及各系统比例改变,其血象、骨髓象的改变与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发生率关系及与预后关系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作者:李颂文;肖扬;蒋祖军;肖芷芳;胡文魁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患者男,52岁,农民.因腹痛、便血、腹部包块2个月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隐痛,随之便血,为柏油样便,3~4次/d,每次约100g,自觉头晕、乏力.入院体查:T 37.2℃,P108次/min,Bp 105/60 mmHg,贫血貌,心肺(-),腹平软,左下腹扪及拳头大小包块,质实,移动差;肛检未见异常;血常规:WBC 8.8×109/L,N 0.8,L 0.2,Hb 68g/L.
作者:欧阳红飞;梁尚锋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病,主要症状为持续性鼻塞,晚间较明显,鼻腔内分泌物增多,部分病者有嗅觉失灵、头痛、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等.长期以来对肥厚性鼻炎治疗一直未获理想的疗效,1999年我科应用射频治疗132例,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资料10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焕银;吴晓钟;邹敏贞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减压手术治疗晚期脊髓损伤的手术技巧.方法:晚期脊髓损伤伴脊髓压迫症患者56例,由受伤至本次手术的时间为0.5~31年,平均3.6年.其中完全瘫46例,不全瘫10例.脊柱骨折部位:C4~T1 19例,T2~T9 9例,T11~L2 28例.所有患者均行脊髓前路减压术,脊柱失稳者同时行内固定手术.结果: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完全去除脊髓腹侧压迫,恢复椎管直径.随访20d~6个月,平均30 d,53例获得不同程度脊髓功能改善.结论:强调手术减压的彻底性,二次手术尽量避免副损伤.减压时应注意保持和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必要时选择合适的内固定.
作者:陈琳;黄红云;王锐;修波;孙君昭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颅脑损伤术后远隔部位出血的发生较少,我科自2002年连续收治3例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林;海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检测CPP有无促进牙釉质龋再矿化的作用,及两种浓度CPP对促进再矿化作用有无差别.方法:应用离体牙制备人工釉质龋标本32例,分别放入0.2%和1.0%CPP再矿化液处理后,应用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表面的改变.结果:0.2%和1.0%浓度CPP再矿化后,牙釉质表面硬度值显著增高,釉质表面有明显的不规则沉淀物,釉面孔隙变小.结论:两种浓度CPP均对牙釉质龋的再矿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两种浓度CPP的促进矿化作用没有显著差别.
作者:伍虹;郑美华;叶剑涛;余艳崧;黄洪章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比较在入医院前和住院后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选择患者220例,分为入院尿激酶静脉溶栓对照组(入院组)112例和院前尿激酶静脉溶栓组(院前组)108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入院组与院前组的开始溶栓时间分别为4.3±0.8 h和2.6±0.4 h(P<0.01),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3.2%和88.9%(P<0.01),再闭塞率分别为10.7%和13.0%(P>0.05),4周病死率分别为6.3%和5.6%(P>0.05),药物副作用分别为12.5%和12.0%(P>0.05).结论:院前比入院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MI节省时间,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病死率,而且安全有效.
作者:黄翠瑶;刘泽;杜智勇;王鲁妮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及探讨我军驻香港部队新兵及驻港部队医院门诊中痤疮患者痤疮发生的各种影响因素,结合驻港部队的特殊情况对驻港部队的常见皮肤病(痤疮)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期望为驻港部队的皮肤科常见病(痤疮)的防治提出有效的方法.方法:通过对驻港部队新兵的体检及问卷调查,对驻港部队医院门诊共89例痤疮患者的化妆品使用、日晒、饮食习惯(进食辛辣食物)、月经情况、精神紧张等对痤疮的影响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0%女性患者月经前有一过性发作,73.3%患者精神紧张时加重,5例患者用化妆品后加重,37.2%患者经常暴露日光下痤疮加重.结论:精神紧张、月经、使用化妆品和日晒对痤疮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杨慧兰;杨庆永;洪波;梁洁;潘静;杨雪琴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治疗原则首先是中止胃肠内容物漏入腹腔,使急性腹膜炎好转以抢救病人生命,其次考虑溃疡的根治问题[1].自引进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以来,多数胃十二指肠溃疡可经药物治疗而获痊愈[2].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单纯缝合术加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并对52例患者进行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怀;石学林;黄广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曲马多术后自控镇痛对血清皮质醇、血糖和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中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15例.镇痛组术后硬膜外曲马多采用持续和PCA混合模式给药,对照组术后间断肌注哌替啶50~100mg镇痛.观察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及循环系统的变化,检测围术期及术后病人血糖及皮质醇水平.结果:VAS评分镇痛组比对照组低,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镇痛组术后血清皮质醇升高的持续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术后第1天、第2天的结果相比,两组差异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意义(P<0.05,P<0.01);血糖的变化,镇痛组术后即恢复到术前水平,对照组术后第1天仍较术前为高,两组相比,P<0.05.结论:硬膜外曲马多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确切,能有效地防止机体应激性反应.
作者:李圣平;邹时宏;王年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度妊高征合并腹水的原因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5例重度妊高征合并腹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度妊高征合并腹水占重度妊高征的19.1%;孕妇合并其他系统功能损害占88%:严重低蛋白血症占80%;血液浓缩,红细胞压积大于35%者占60%;新生儿胎龄小于37周者占85%,IUGR者占90%.结论:重度妊高征合并腹水,经积极解痉、镇静、降压、利尿,纠正低蛋白血症,加强营养支持疗法无效时,且病情严重者,适时终止妊娠是唯一有效方法.一旦终止妊娠,病情多迅速好转,得到控制.
作者:窦春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我国的发病率为0.35%~0.45%.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还可累及心、肺、血管、神经等结缔组织丰富部位;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增生形成绒毛状突起,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并伴有骨质疏松,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使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作者:林庆衍;周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基本药物之一,它能明显提高患儿的缓解率及长期存活率.随着L-ASPP的广泛应用,其毒副作用亦逐渐显现,且为人们重视.1997年7月至2003年5月我院有51例患儿应用L-ASP治疗,现对其毒副作用情况作回顾总结分析.
作者:陈华丽;李燕;叶小英;秦秀群;彭碧秀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