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镜置管小肠双重造影检查及X线诊断表现分析

吴建胜;陈民新;胡风莲;林日贤

关键词:胃镜置管, 小肠, 造影检查, 诊断, 阳性率, 检查结果, 搜集, 患者, 病例, 病变
摘要:本文搜集了1998年12月至2002年8月本院经胃镜置管小肠双重造影检查的患者48例,共检出病变17例,阳性率为35%,现将阳性病例检查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术中腋静脉切除及重建8例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静脉受侵犯,术中腋静脉切除及血管重建的方法、以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方法:总结8例累及腋静脉的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及合并腋静脉切除及重建术的经验,其中腋静脉切除、端端吻合术3例,人工血管移植术5例.结果:随访4个月~1年,除5例术后出现患侧上肢轻度水肿外,未出现血管内血栓,腋下肿瘤未复发.结论:对累及腋静脉血管壁的乳腺癌行合并腋静脉段切除及重建,提高了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率,有利于术后综合性治疗.

    作者:邱铝;穆向明;宋立军;范晓敏;时坤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红霉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8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或间歇性的以上消化道为主的症候群,发病率甚高.我们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采用红霉素治疗FD 7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东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处理子宫蜕膜两种方法比较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剖宫产采用吸刮残留蜕膜、胎膜或胎盘组织,术毕纠正子宫位置,按压宫底的方法,对产妇康复的影响.方法:按吸刮方案执行的100例(吸刮组)列为研究组,未执行者(按习惯采用干纱布擦宫腔、宫颈扩张术、掏阴道)100例(擦宫腔组)列为对照组,两组共200例.观察术后体温、产后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子宫复旧、产褥病率、腹部切口感染、产后42 d复查、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配合程度,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高体温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退热时间、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产后出血量、研究组较对照组短(少),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复旧不良、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研究组较对照组少,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及家属愿意遵从医嘱,认为手术做得好.结论:剖宫产术中采用吸刮术、术毕纠正子宫位置、按压宫底的方法比干纱布擦宫腔、宫颈扩张术、掏阴道的方法更有利于产妇康复.

    作者:李晓玲;马丽红;陈晋;李新毅;刘玉川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己酮可可碱减少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减少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和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20例己酮可可碱治疗组和20例对照组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实验前后血、尿肿瘤坏死因子(TNF-α),24h蛋白尿定量,尿白蛋白,肾功能的变化.结果:蛋白尿的排泄与血、尿肿瘤坏死因子呈正相关,血、尿TNF-α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病情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己酮可可碱能降低血、尿TNF-α,减少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排泄,且短期内对肾功能无影响.结论:己酮可可碱能降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排泄,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程.

    作者:甘宁;孔耀中;刘少芬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治疗

    目的:观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间断灌注丝裂霉素(MMC 20 mg/20 mL)的方法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32例.结果:32例膀胱肿瘤均一次性切除,8例在术后6个月至2年复发,并发症和副作用较小.结论:TURBT结合术后灌注丝裂霉素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是一种可重复应用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邓宏;刘建平;王凤华;唐化勇;刘明媛;李安;王军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三尖瓣置换术66例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目的:总结66例三尖瓣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回顾我院自1991年1月至2∞2年12月共66例三尖瓣置换术的体外循环情况,包括灌注方法、心肌保护及辅助循环,并进行分析.结果:心肺转流时间51~351 min,平均83 min;50例主动脉阻断时间29~219 min,平均69 min,16例未阻断主动脉,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三尖瓣置换.手术死亡5例,死亡率7.6%.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室性心律失常1例.全部死者术前均存在严重的右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Ⅳ级.本组无一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瓣周漏和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三尖瓣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中,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体外循环时保证组织充分的血液灌注,加强各个时期的心肌保护措施,心脏复跳后作恰当有效的辅助循环等综合性的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作者:彭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大肠癌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研究进展

    大肠癌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确诊时晚期多,故预后较差.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降低其发病率,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加强对大肠癌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的监测和治疗有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本文拟对近年来大肠癌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晓慧;许岸高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院前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目的:观察比较在入医院前和住院后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选择患者220例,分为入院尿激酶静脉溶栓对照组(入院组)112例和院前尿激酶静脉溶栓组(院前组)108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入院组与院前组的开始溶栓时间分别为4.3±0.8 h和2.6±0.4 h(P<0.01),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3.2%和88.9%(P<0.01),再闭塞率分别为10.7%和13.0%(P>0.05),4周病死率分别为6.3%和5.6%(P>0.05),药物副作用分别为12.5%和12.0%(P>0.05).结论:院前比入院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MI节省时间,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病死率,而且安全有效.

    作者:黄翠瑶;刘泽;杜智勇;王鲁妮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基因枪在经皮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皮肤组织及其相关的淋巴组织拥有强大的免疫功能,因而非常适合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组织.而基因枪的应用,大大加速了皮肤作为免疫效靶的研究.经皮基因治疗已显示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韩双艳;杨慧兰;王捷;郑文岭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胎儿窘迫179例处理情况分析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并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的综合征[1].而产科中的急症学科,胎儿窘迫又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怎样处理好胎儿窘迫情况,尽大可能将缺氧对胎儿的影响减到低,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所在.本文通过对我院5年间胎儿窘迫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胎儿窘迫的认识和警惕性,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提高围生期产科质量.

    作者:谢锦莹;刘传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鼻窦炎熏洗剂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本院自行制备的中药熏洗剂用于鼻内窥镜术后术腔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该制剂用熏洗方法对92例术后病人进行治疗.结果:经92例患者临床使用,疗效满意.结论:该制剂处方合理,工艺简便,有利于患者术腔清理和冲洗,缩短术腔愈合时间.

    作者:卢辉明;李光启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的儿童癔病21例临床分析

    儿童癔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者并不少见.本文对1995年2月~2002年1月我科诊断的此类儿童癔病21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鲁利群;范建义;杨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外科术后肺不张46例疗效分析

    我们两年前开始用支纤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治疗外科术后并发肺不张的患者,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瞿长春;赵海生;张锦钊;莫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胆囊摘除术前心跳骤停25分钟成功复苏1例

    患者,女,49岁,体重65 kg,因胆囊结石,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摘除术.术前检查资料:ECG示窦性心率,偶发室性早搏;心脏彩超示小量心包积液;余无特殊发现.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0.1 g.患者入室血压106/60mmHg,心率70次/min,未吸O2时SpO293%.行T9,10间隙穿刺,成功后给试探量,确认无腰麻征象后,分两次追加诱导量利-丁混合液共8 mL.

    作者:程磊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浮膝损伤16例体会

    目的:探讨胫骨交锁髓内钉+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GSH)在治疗浮膝损伤中的效果.方法:选择51例浮膝损伤患者,其中16例行交锁髓内钉治疗,35例使用钢板/DCS作对照,均随访至取内固定术后6个月.结果:肢体功能恢复髓内钉组优于钢板组,P<0.05;并发症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交锁髓内钉在部分浮膝损伤的治疗有优良效果,通过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扩大交锁钉的手术适应证.

    作者:包洪卫;瞿南初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龙血竭胶囊治疗痔的体会

    目的:探讨口服龙血竭胶囊在治疗各种程度内、外痔和混合痔方面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至2003年间54例各种不同程度痔患者应用龙血竭胶囊治疗的效果,并将其与51例使用常用痔疮栓剂或/和膏剂治疗的对照组作比较.结果:龙血竭胶囊能明显缓解不同程度内、外痔和混合痔患者的出血、脱垂和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效率达88.9%,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长,并可明显减少痔患者不得已接受激光或手术治疗的必要.结论:龙血竭胶囊在治疗不同程度内、外痔和混合痔方面有疗效,值得推荐用于痔的治疗.

    作者:关志斌;欧羡虹;肖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剥脱性皮炎患者的心理护理

    剥脱性皮炎是药物性皮炎中严重的疾病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很容易并发肝肾损害,皮肤化脓感染或败血症,导致死亡.我院于2000年10月17日收治了1例全身性剥脱性皮炎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韵玲;张裕群;欧阳梅花;李苑方;黄少容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采血拔针穿刺点按压带的制作与应用

    采血后穿刺部位皮下瘀血是献血后常见的并发症,究其原因除静脉穿刺技术影响外,还有拔针时损伤血管壁以及按压针眼方法不当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采血拔针后常规的做法是让献血者肘部平伸,由献血者本人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压迫穿刺针眼10 min以上….但献血者难于掌握其要领,再者机采献血者由于双手肘部穿刺更无法按上述方法进行,一般由工作人员帮助按压或由献血者屈肘止血,如由工作人员帮助按压则影响采血流程及对产品的及时处理,而屈肘会给手臂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液增加一定的阻力,使血液从针眼处溢出而出现血肿[2].

    作者:赖风雷;陈火玲;程细妹;章金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空肠憩室内肿瘤并穿孔误诊1例

    患者男,52岁,农民.因腹痛、便血、腹部包块2个月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隐痛,随之便血,为柏油样便,3~4次/d,每次约100g,自觉头晕、乏力.入院体查:T 37.2℃,P108次/min,Bp 105/60 mmHg,贫血貌,心肺(-),腹平软,左下腹扪及拳头大小包块,质实,移动差;肛检未见异常;血常规:WBC 8.8×109/L,N 0.8,L 0.2,Hb 68g/L.

    作者:欧阳红飞;梁尚锋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10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相互影响、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我院于2001年至2002年收治的10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痰菌阳性87例,占85%,白蛋白低于正常59例.大部分采用含异烟肼、利福平为主的抗痨方案和使用胰岛素以及口服药物控制血糖.结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HRSE全敏39例,对HRS敏感4例,对HRE敏感1例,耐药16例,1例对HRSE全耐药外,耐HR 4例,耐RE1例,耐R 3例,耐H 4例,耐E 2例.经治疗后,白蛋白恢复正常47例,痰菌阴转57例,占66%.胸片改变有效78例,不变18例,病灶增多6例.血糖理想控制34例,较好控制26例,有效共60例,控制不良42例.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以中老年多见,大部分病人是先患糖尿病后发现肺结核.病变性质以渗出和干酪样坏死为主,病变进展迅速,容易液化排出,痰菌阳性率高.病变范围广泛,容易形成空洞.治疗两病应同时进行,含异烟肼、利福平为主要药物的抗痨方案仍然有效.纠正低蛋白血症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对组织的恢复有帮助.抗结核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血糖的控制情况,有效控制血糖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预后的关键.

    作者:张惠兰;张言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