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儿窘迫179例处理情况分析

谢锦莹;刘传勇

关键词:胎儿窘迫, 胎儿健康, 缺氧, 处理, 产科质量, 窒息率, 新生儿, 围生期, 死亡率, 警惕性, 学科, 生命, 急症
摘要: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并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的综合征[1].而产科中的急症学科,胎儿窘迫又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怎样处理好胎儿窘迫情况,尽大可能将缺氧对胎儿的影响减到低,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所在.本文通过对我院5年间胎儿窘迫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胎儿窘迫的认识和警惕性,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提高围生期产科质量.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采血拔针穿刺点按压带的制作与应用

    采血后穿刺部位皮下瘀血是献血后常见的并发症,究其原因除静脉穿刺技术影响外,还有拔针时损伤血管壁以及按压针眼方法不当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采血拔针后常规的做法是让献血者肘部平伸,由献血者本人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压迫穿刺针眼10 min以上….但献血者难于掌握其要领,再者机采献血者由于双手肘部穿刺更无法按上述方法进行,一般由工作人员帮助按压或由献血者屈肘止血,如由工作人员帮助按压则影响采血流程及对产品的及时处理,而屈肘会给手臂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液增加一定的阻力,使血液从针眼处溢出而出现血肿[2].

    作者:赖风雷;陈火玲;程细妹;章金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声门型喉癌复发再次手术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影响声门型喉癌再次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1月间收治的15例声门型喉癌复发病例行再次手术.结果:15例中除2例姑息性手术患者术后即自动出院放弃治疗外,术后均进行定期随访,死于术后1年内5例(包括2例姑息手术),1年生存率66.6%(10/15);死于术后1~2年3例,2年总生存率为46.7%(7/15).结论: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并及早治疗将提高再次手术的成功率,CT常规扫描加造影剂对比增强和MRI扫描对指导手术有重要意义;强调在全面估计患者的病情,仔细分析手术的利与弊后,作出慎重的选择.

    作者:李贺;陈建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模式生物体的人类疾病模型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为人类遗传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人类基因数据库中,已有数千个确定的人类基因与已知的人类疾病有关[1].遗传学专家将在近几年内,对大量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并通过经典方法,对多基因缺陷而引起的多基因病进行深入的研究.通常所采用的快速基因疾病诊断方法,多集中于单基因疾病的诊断,通过对那些进化与人类相隔较远,却又与人类有一定相关性的简单模式生物体(如酿酒酵母、果蝇、线虫类、斑马鱼等)进行分析,将对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起到较大的作用.

    作者:崔东;郑文岭;罗剑;马文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胃镜置管小肠双重造影检查及X线诊断表现分析

    本文搜集了1998年12月至2002年8月本院经胃镜置管小肠双重造影检查的患者48例,共检出病变17例,阳性率为35%,现将阳性病例检查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吴建胜;陈民新;胡风莲;林日贤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硬膜外曲马多术后自控镇痛对血清皮质醇和血糖的影响

    目的:观察硬膜外曲马多术后自控镇痛对血清皮质醇、血糖和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中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15例.镇痛组术后硬膜外曲马多采用持续和PCA混合模式给药,对照组术后间断肌注哌替啶50~100mg镇痛.观察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及循环系统的变化,检测围术期及术后病人血糖及皮质醇水平.结果:VAS评分镇痛组比对照组低,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镇痛组术后血清皮质醇升高的持续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术后第1天、第2天的结果相比,两组差异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意义(P<0.05,P<0.01);血糖的变化,镇痛组术后即恢复到术前水平,对照组术后第1天仍较术前为高,两组相比,P<0.05.结论:硬膜外曲马多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确切,能有效地防止机体应激性反应.

    作者:李圣平;邹时宏;王年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7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73例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3例患者中有70例顺利完成镜下子宫切除术,3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是4.1%,手术时间平均98 min,术中出血平均80 mL,住院时间平均4 d,全组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损伤小、恢复快、出血少,是取代开腹子宫切除的一种术式.中转开腹不意味着腹腔镜手术的失败,只是手术指征选择不当,有时主动中转开腹较强行腹腔镜手术效果更好.

    作者:张金玲;马利国;陈递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用微生态奶治疗老年肠功能紊乱30例疗效观察

    肠功能紊乱是65岁以上老年人就诊胃肠门诊的常见原因,也是对老年非病人人群营养教育和咨询中遇见多的问题.常诉有腹胀,腹痛,大便干结,排便不尽或解稀大便等,有的诉这些症状交替出现过.大多数老人都做过肠镜且无器质性改变,一般都有用药史,但效果不佳.对这类患者我们试用微生态奶制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洁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治

    目的:探讨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治愈病例及8例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病例的临床诊疗情况.结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血β-HCG下降较治愈组明显缓慢,MTX 50 mg/m2单次肌注多数可获得成功.结论: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后监测血β-HCG可帮助尽早诊断持续性异位妊娠.术后第3天血β-HCG水平下降小于50%者,应怀疑持续性异位妊娠可能.术后第7天血β-HCG仍未下降或反而上升,则可诊断为持续性异位妊娠.MTX单次肌注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胡萍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基因异常研究进展

    基因的生物学定义是编码一条多肽链或一个RNA分子所必需的所有DNA顺序.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基本结构是DNA双螺旋结构,是涉及某种蛋白质或造血干细胞移植酶的遗传上的基本功能单位.尽管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目前多种资料表明白血病是一个复杂的多基因疾病,各种基因异常在不同类型白血病发病机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兵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院前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目的:观察比较在入医院前和住院后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选择患者220例,分为入院尿激酶静脉溶栓对照组(入院组)112例和院前尿激酶静脉溶栓组(院前组)108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入院组与院前组的开始溶栓时间分别为4.3±0.8 h和2.6±0.4 h(P<0.01),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3.2%和88.9%(P<0.01),再闭塞率分别为10.7%和13.0%(P>0.05),4周病死率分别为6.3%和5.6%(P>0.05),药物副作用分别为12.5%和12.0%(P>0.05).结论:院前比入院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MI节省时间,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病死率,而且安全有效.

    作者:黄翠瑶;刘泽;杜智勇;王鲁妮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三尖瓣置换术66例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目的:总结66例三尖瓣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回顾我院自1991年1月至2∞2年12月共66例三尖瓣置换术的体外循环情况,包括灌注方法、心肌保护及辅助循环,并进行分析.结果:心肺转流时间51~351 min,平均83 min;50例主动脉阻断时间29~219 min,平均69 min,16例未阻断主动脉,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三尖瓣置换.手术死亡5例,死亡率7.6%.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室性心律失常1例.全部死者术前均存在严重的右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Ⅳ级.本组无一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瓣周漏和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三尖瓣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中,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体外循环时保证组织充分的血液灌注,加强各个时期的心肌保护措施,心脏复跳后作恰当有效的辅助循环等综合性的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作者:彭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介入治愈肝脏广泛占位性病变1例

    女,61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伴食欲不振1年,肝区剧烈疼痛伴低热、恶心呕吐3 d于2002年1月24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2℃,皮肤巩膜无黄染,表浅淋巴结不大.鼻咽部检查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剑突下左侧可扪及肝脏,质地中等、光滑,无明显触痛,肝区轻叩痛.脾肋下未扪及.腹水征阴性.肠鸣音正常.肛门指检:未扪及肿物.退出指套无血迹.

    作者:詹世林;吴良平;蒲淼水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胸大肌肌皮瓣手术65例

    胸大肌肌皮瓣是近代头颈外科发展应用较广的肌皮瓣,大多认为该皮瓣能给予患者、特别是体弱及进展期肿瘤患者一种较为满意的外观及功能的修复手段[1].可以修复口底、舌根、颈侧及颈前、颌面部的组织缺损,并且修复的范围充分,所含的组织丰富.缺点是破坏了术侧胸部的外观,对胸大肌所涉及的肌力有较大的损伤,而且对呼吸功能亦有轻度的影响,特别可能对FVC(用力肺活量)有影响,因而,对术前已有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考虑应用其他的肌皮瓣修复[2].

    作者:罗欣荣;贺湘波;喻建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单纯缝合术加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远期效果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治疗原则首先是中止胃肠内容物漏入腹腔,使急性腹膜炎好转以抢救病人生命,其次考虑溃疡的根治问题[1].自引进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以来,多数胃十二指肠溃疡可经药物治疗而获痊愈[2].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单纯缝合术加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并对52例患者进行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怀;石学林;黄广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万乃洛韦治疗40例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万乃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生殖器疱疹病例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万乃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痊愈率为90%,总有效率为97.5%,与对照组(阿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的痊愈率85.7%及总有效率94.3%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万乃洛韦组平均起效时间为3.7 d,阿昔洛韦组平均起效时间为4.6 d,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t=2.01,P<0.05).结论:万乃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起效快,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服用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谢龙元;黄电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小切口肾囊肿去顶术32例

    自2001年2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肾囊肿病人32例,均行小切口肾囊肿去顶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杜春;程永毅;任伟;徐永刚;赵永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治疗后偶测血压正常的高血压病人24小时动态血压观察

    目的:观察治疗后偶测血压(CBP)正常的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结果.方法:对134例经过治疗、CBP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进行ABPM,并留取24 h尿测尿蛋白,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对其结果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血压完全控制的占17.91%(A组),血压控制不好但昼夜节律存在者占8.95%(B组);血压控制尚好但昼夜节律不存在者占26.86%(C组);血压控制不好且昼夜节律不存在者占46.28%(D组).B,C,D组的24h尿蛋白排泄率及左心室肥厚(LVH)均较A组高.结论:高血压患者治疗后仅CBP正常不能真实反映血压控制情况,而要行ABPM了解24h的血压情况,及时调整用药,以达到真正控制血压,减少靶器官损害的目的.

    作者:董莲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不同检测系统间血清酶结果具可比性的尝试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系统间血清酶结果具可比性的方法.方法:以罗氏试剂及程序、罗氏cfas校准品、日立7060为标准系统,奥林帕斯AU2700、中生试剂为待评系统,分别测定50份新鲜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以标准检测系统结果为Y,待评系统结果为X,对各指标进行线性回归(Y=aX+b),以直线回归方程的a、b校正待评系统.校正完成后,再以标准系统、待评系统同时测定50份新鲜血清中以上各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校正前待评系统与标准系统各指标均值相对偏倚超过5%的有ALT、GGT、LDH、CK、ALP,分别为-11.0%、-13.5%、-11.4%、+23%、+8%.校正后,各指标相对偏倚均小于5%o结论:以标准系统与待评系统的线性回归直线方程来校正待评系统,可使不同检测系统间血清酶结果具可比性.

    作者:传良敏;邓君;饶绍琴;黄文方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磷酸多肽对牙釉质龋再矿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检测CPP有无促进牙釉质龋再矿化的作用,及两种浓度CPP对促进再矿化作用有无差别.方法:应用离体牙制备人工釉质龋标本32例,分别放入0.2%和1.0%CPP再矿化液处理后,应用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表面的改变.结果:0.2%和1.0%浓度CPP再矿化后,牙釉质表面硬度值显著增高,釉质表面有明显的不规则沉淀物,釉面孔隙变小.结论:两种浓度CPP均对牙釉质龋的再矿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两种浓度CPP的促进矿化作用没有显著差别.

    作者:伍虹;郑美华;叶剑涛;余艳崧;黄洪章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心包积液中放置心包引流管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评价在心包积液中放置心包引流管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18例住院的心包积液患者,采用改良的心包穿刺方法,并在心包中放置心包引流管,根据病情的需要抽放心包积液,或者进行药物治疗,直至心包积液消失,拔出引流管.结果:18例患者全部在B超指引下一次穿刺成功,顺利放置心包引流管,没有出现心肌、血管损伤或者感染等并发症,避免二次以上的心包穿刺.心包引流管放置的平均时间为(3.4±0.8)d.结论:在心包积液中放置心包引流管的方法安全、实用,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国鸿;罗发强;陈启华;卢燕红;岑仲然;程木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