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联;丁艳;付涌水
目的:探讨儿血宝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复感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未经治疗的复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用儿血宝口服液口服,每日2次,每次2 ml/kg,连服1个月;对照组50例,用玉屏风颗粒剂口服,每日2次,每次6g,连服1个月.结果: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病例流失7例(14.00%), 对照组病例流失23例(46.00%),差异有显著意义(U=349.1486,P<0.01).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22例,有效5例,有效率93.02%;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6例,有效13例,有效率77.78%,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 差异有显著意义 (U=3.8034,P<0.01);随访治疗后6个月内两组患儿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均明显低于用药前(P<0.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 儿血宝口服液可减少复感儿呼吸道感染次数,对复感儿的临床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
作者:刘翠瑛;邓丽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的内镜检出率及特点.方法:对1990年6月~2000年6月经内镜 诊断的结肠黑变病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肠黑变病的内镜检出率为0.16%,可发生在 结肠的任何部位,以老年人居多.多数患者有便秘史及服大量苏打片、牛黄解毒片、番泻叶 、麻仁润肠丸、通便灵及果导片等泻药史.结论:应鼓励中老年人多吃疏菜及含纤维素食物 ,避免便秘发生,少用及不用泻药,一旦发现结肠黑变病应进行结肠镜追踪检查.
作者:周祖文;王云;罗凤才;王少君;陈波;覃诗幼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东川门诊为大型综合性门诊,开设有内、外、妇、产、儿、中医、正骨、五官、眼科、皮肤性病、口腔等各个专科门诊,各科还设有分诊台挂号和收费.东川门诊从2000年6月开始全面使用门诊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有发卡、刷卡挂号(包括预约挂号)、电脑处方、收费记账、发药配药、标本采集、验单发放及查询,可谓一卡通服务.这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对于门诊护士特别是分诊护士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总结,笔者认为:开诊前工作人员电脑技术的培训、服务流程的建立、新技术的宣传、护士服务意识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对门诊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有效地运作,提高门诊现代化管理水平非常重要,特别是对分诊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就护士在门诊信息管理中的作用及在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浅析如下,愿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作者:符春菊;许妙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对外科危重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是救治成功的有力措施.近年来,对烧伤患者进行肠道营养,特别是早期肠道营养日益受到重视.1998年~2001年7月我科对23例中、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进行管饲肠道营养支持,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青廉;胡玉琼;赵新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DSA技术在消化道出血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7月~2001年5月消化道出血行DSA病例49例.结果:DSA检查阳 性发现34例,明确了出血动脉、出血原因,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明胶海绵或加钢圈,垂体后叶素灌注等.结论:DSA对消化道出血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焦河;卢武胜;官泳松;费泽军;陈宏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小儿G6PD基因突变G1376T的检测方法,观察该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症状.方法:使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ARMS)检测40例G6PD缺乏症患儿静脉血.结果:40例G6PD缺乏症患儿标本中测出G1376T突变10例,占25%;10例基因突变患儿均存在黄疸等临床症状.结论:ARMS方式简单,快速,准确;G1376T是佛山地区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的常见类型之一.
作者:范联;丁艳;付涌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女,48岁,农民.因阵发性头晕,抽搐1年余为主诉入院.患者于1年余前在田间劳动时晕厥,发作前先兆为胸闷,憋气,心前区不适 ,颈部发胀,呼吸困难,头晕,眼花,随后意识不清、晕厥、抽搐时间约20 min.随后清醒、清醒后感疲乏、无力、头晕.一年来类似症状发作两次,入院前2 h类似症状再发作,即急诊入院.
作者:吴端源;施群力;蔡雅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们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弥可保、布比卡因混合液,根据带状疱疹病变部位不同、病情不同,行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椎旁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星状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克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套管针既可以用于动脉留置多次采血 [1],也可在静脉留置反复留取血标本[2].我们将留置套管针用于糖耐量试验采静脉血,观察了套管针封管与不封管采血时,套管堵塞率、愿意再用率(是否愿意再用套管针)方面的差异,以及套管针不封管时套管内残留血液对血糖的影响,以探讨套管针在糖耐量试验多次留取血标本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封管的可行性.
作者:刘晓光;李芳芳;方昳;王芳;李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主动脉夹层(AD)是内科急症之一,一直被认为是少见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及诊断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国内临床病例数明显增加.本文总结我院1995~2000年收治的31例主动脉夹层的诊治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文平;谢志泉;黄翠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矫形外科自1990年1月以来,对108例脑瘫后遗症患者,通过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离加肢体矫形,收到良好效果,术前脑血流平均波幅为0.06 Ω,术后脑血流平均波幅为0.20 Ω,有效率达95%,显效率达90%,现分析如下.
作者:朱兰高;陈永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输卵管妊娠伴部分葡萄胎较为少见.我院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强力稀化粘素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单纯肺结核36例,肺结核合并肺部其他细菌感染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结核或联合抗生素控制感染,部分病人并用了气管扩张剂,治疗组口服强力稀化粘素胶囊300 mg,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达先片10 mg,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分别记录病人咳嗽、痰量、罗音及副反应,观察期内停用其他止咳化痰剂.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在症状、体征方面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强力稀化粘素胶囊服用方便,口感清凉舒适,病人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急慢性呼吸疾病患者的一种高效安全的粘液溶解祛痰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爱华;关玉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999年2月~1999年10月,我院收治因误种卡介苗(BCG)致接种部位结核感染54例患者,现分析如下.
作者:郑军;邵彬;郑颖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用标准.方法:对18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变化3个月.结果:两例出现胆酶分离,其中1例放弃治疗,另1例继续使用拉米夫定后病情好转,其余16例病情全部好转.结论:提示在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对胆红素水平高于50 μmol/L的患者,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的早期应用是可行、有效的.
作者:曹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对绿脓杆菌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并对耐药质粒进行检测.方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标准方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碱裂解法提取检测耐药质粒.结果:绿脓杆菌对阿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较为敏感,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有较高耐药率.对其中8株多重耐药菌株进行质粒提取,发现有两株携带有一大小约为21 Kb的质粒DNA,一株显示有2条质粒带(24 Kb,11 Kb).质粒消除实验表明,上述质粒与绿脓杆菌的多重耐药性相关.结论:绿脓杆菌耐药谱较广,耐药质粒在绿脓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具有重要的地位.耐药谱分析及耐药质粒的检测既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也对深入研究绿脓杆菌的耐药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玉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达纳康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将5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纳康组和秋水仙碱组,达纳康和秋水仙碱以灌胃的方式 给药.采用CCl4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秋水仙碱组与达纳康组对照观察肝功能、 肝纤维化、病理组织学及肝组织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达纳康组大鼠肝功能指标(ALT,AST,ALb,AKP)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或P< 0.01);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丙二酰二醛(MDA) 含量降低,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 减轻,与模型组相比P<0.05或P<0.01,其综合疗效优于秋水仙碱.结论:达纳康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而起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刘诗权;于皆平;冉宗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以益气活血法为立法的复律汤(黄芪,党参,丹参,郁金,桃仁,红花,延胡索,苦参)中西结合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口服慢心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复律汤,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补益心气,活血通络的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室性早搏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洁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在高眼压持续状态下进行滤过手术,并发症多,手术成功率低.临床上常遇到一些急性或慢性青光眼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眼压难以控制在25 mmHg以下.为防止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我们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青光眼16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祖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肌内血管瘤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经手术病 理证实的肌内血管瘤的MRI表现.结果:肌内血管瘤可呈章鱼足样伸入肌间隙内.在T1WI上以 等高或稍高信号为主,内混有串珠状、条状及小斑块状高信号;T2WI及T2WI/SPIR以明亮高信 号为主,内可见条状、斑点状低信号;增强扫描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条状或蚓状血管样 强化影.结论:MRI信号特点可反映肌内血管瘤的复杂病理组成成分,为术前诊断提供可靠 依据.MRI能对肌内血管瘤大小、累及范围作出准确判断,从而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作者:刘辉;梁长虹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