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自强;祝善俊;祝之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围手术期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因素,本院自1991年以来进行髋部手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欧耀芬;彭扬国;刘彪 刊期: 2002年第10期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有多种方法,本文通过改良中路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300例病人,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周方;沈元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40岁,农民.自诉感冒10余天后出现胸闷、心悸、气短,逐渐加重,入院前曾出现2次晕厥,持续1 min左右,可自行缓解.入院检查:意识清,体温36.4℃,血压110/70 mmHg,双肺呼吸音粗,心率90次/min,节律不整,早搏10~20次/min.
作者:杨树森;史建春;孙晶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肝性脊髓病是在晚期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一种脊髓病变,是肝硬化的一种少见并发症.
作者:李振兴;侯鹏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结合乳头肌切开术(EPT)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诊治价值.方法:170例胆囊切除术后症状再发或反复发作患者,接受ERCP检查和EPT等治疗,90例诊断为PCS.分析PCS患者胆道异常、胆总管直径及内镜下治疗后临床表现的改变、不良反应及血清淀粉酶的变化.结果:PCS在ERCP下发现的病变主要为:残余胆囊管过长、胆总管狭窄、总肝管狭窄、胆囊管低汇流、乳头旁憩室、胆道括约肌压力增高.ERCP测定的胆总管直径显著大于B超的测定值,分别为(1.38±0.43)cm和(0.58±0.32)cm(P<0.05).介入治疗组12例术后临床表现显著改善,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高淀粉酶血症,但血清淀粉酶多在3 d内转为正常.结论:对PCS患者,ERCP不失为一项非常有价值、安全的诊断措施,必要时尚可行EPT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江华;李兆申;孙振兴;许国铭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院近一年来,采用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成功抢救各种急性重度中毒患者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长期系统管理对哮喘儿童控制哮喘症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对40例哮喘儿童按照WHO<全球哮喘防治策略>,给予持续吸入布地奈德,酌情吸入沙丁胺醇,峰流速仪监测肺功能,加强社会教育管理等综合措施治疗,监测1年.结果:总有效率达100%,住院率、急诊率、缺课率均有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经长期规范管理的哮喘儿童因哮喘急性发作而急诊、入院的例数明显下降.
作者:杨怀秀 刊期: 2002年第10期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起中风致残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NASCET[1]及ECST[2]等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已充分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能够有效预防中风,降低死亡率.
作者:韩伟;叶建荣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关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如脂质浸润学说、损伤反应学说和免疫学说等,但在这些学说的指导下应用调脂、抗凝、扩血管等治疗,并没完全遏制冠心病的上升势头.
作者:陈少伯;王东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对1例植物状态病人的双瓣置换手术经验进行总结.方法:34岁男性患者,因心脏瓣膜病变而出现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病人一直处于植物状态.由于患者有严重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功能难以维持正常水平.经充分的术前准备,于心肺复苏后83 d施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转换.结果:手术顺利,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心脏功能恢复正常,神经系统症状没有因手术而加重.结论:植物状态病人存在很大的康复可能,合理处理危及生命的各种病症是其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前提.
作者:王文林;曾伟生;蒋仁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气管移植一直被看作是长段气管切除后重建的重要方式.但由于气管的特殊结构,多年来主要处于实验阶段.许多学者应用多种方法,进行大量尝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气管移植的发展.
作者:张涛;李小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伽玛刀治疗的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照射部位、准直器数目和放射剂量对疼痛缓解效果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随访3~47个月,平均25.6个月.77例病人中,66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5.7%.与治疗有关的并发症13例,占1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照射部位、放射剂量对疼痛的缓解和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结论:伽玛刀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合适的照射部位和放射剂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沈光建;许民辉;邹咏文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高盐复合冷应激诱导大鼠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压和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未治疗组、卡托普利组.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在药物或生理盐水干预的同时,均给予含8%NaCl饲料喂养,并每天置于(5±2)℃冷室内4 h.每周测血压和体重1次,8周后处死大鼠,称全心脏湿重.用放免法测定大鼠左室心肌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结果:(1)卡托普利组大鼠血浆血管肾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卡托普利组大鼠左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与未治疗组无明显差异,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卡托普利干预的大鼠血压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1),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3)卡托普利组大鼠心脏重量指数与未治疗组无差异,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卡托普利能预防高盐复合冷应激诱导大鼠的血压升高,但不能抑制高盐复合冷应激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可能与心肌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有关.
作者:吴自强;祝善俊;祝之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MDR-TB)的耐药状况并分析耐药形成的原因.方法:将102例住院结核病人按年龄分为3组,回顾性调查并分析其耐药种类及耐药形成原因.结果:本组102例MDR-TB患者的耐药种类以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者为主,占44.1%;青年组的原发耐多药率、获得性耐多药率及总的耐多药率分别为10.8%、33.3%和44.1%,均高于其它两组.耐药形成原因中,有58例(56.9%)为不规则用药所致,其中因医师和病人自己造成的不规则用药分别有37例和21例.结论:本组病例原发耐多药率以青年组为高,提示过去一段时间本地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可能存在不足之处,耐多药的原因主要为不规则治疗所致,今后应加强宣教,加强督导管理.
作者:方琼;陈洪光;王云南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评估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1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经历3次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6周后,经CT定位扫描,确定靶区,采用Fisher 3D TPS设计治疗计划,Varian 600C/D+MLC实施适形非共面多野放疗,DT 60~65 Gy/9~¨Fraction/15~22 d.结果:放疗后4例达到CR,11例达到PR,2例NC,1例PD,1例在治疗后1周出现黄疸,死于急性肝功衰竭.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肯定.
作者:李工;侯友贤;陈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临床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7例,均为肾病综合征复发、激素长期使用疗效差和副作用多、或环磷酰胺和环孢素无效或无法继续使用的患者.采用骁悉1.0~1.5 g/d治疗3~6个月,治疗时激素迅速减为0.5 mg@kg-1@d-1或15 mg/d.观察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白蛋白和胆固醇的变化.结果: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血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血肌酐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骁悉在部分患者对激素、环磷酰胺、环孢素无效或上述药物无法继续使用时,可以达到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减少尿蛋白的作用,而对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影响.
作者:罗正茂;朱起之;张虹;林舜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氏病(AD)患者临床神经心理学变化特点及其对A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的AD患者和4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老人进行多项神经心理学测试及对照研究.结果:32例AD患者临床上均缺乏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两组在各项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上均有统计学差异,但在照画立体图障碍和在地图上找地址等方面有较大重叠,Luria手三步动作对于诊断AD患者的痴呆症状较为敏感.结论:临床上全面的智能减退与神经系统体征的缺乏可能是AD大的临床特点.
作者:徐武华;陈坚;陆强益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治疗比较困难,特别是对3级以上的糖尿病足病,一般药物疗效不佳.
作者:徐谷根;徐玲;陈颂卿;宋述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常见危重急症,其发病急骤,来势凶险,如得不到及时确诊和有效治疗,后果严重,近年来,我们在院前抢救时应用硝酸甘油加肝素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平;胥新美;王宏亮;赵桂芳;怀玉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开胸手术和术中切除一定量的肺组织,会使病人肺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会引起术后严重的心肺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作者:石桂葆;刘文辉;张中原;于振涛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