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李工;侯友贤;陈海

关键词:肝肿瘤, 立体定位技术,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摘要:目的:评估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1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经历3次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6周后,经CT定位扫描,确定靶区,采用Fisher 3D TPS设计治疗计划,Varian 600C/D+MLC实施适形非共面多野放疗,DT 60~65 Gy/9~¨Fraction/15~22 d.结果:放疗后4例达到CR,11例达到PR,2例NC,1例PD,1例在治疗后1周出现黄疸,死于急性肝功衰竭.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肯定.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窦房结内游走心律伴Ⅱ度Ⅰ型AVB 1例

    患者女,23岁,以胸闷,心悸3年,加剧1个月为主诉入院,无头晕,头痛,晕厥等,有经常上呼吸道感染史.体检:T36.5℃,P40次/min,R 21次/min,BP130/80 mmHg;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彩超示:左心室稍大;血生化检查:各项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林玉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妇科腹部新法横切口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新法横切口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Pfannenstiel切口,采用撕开脂肪、肌肉和腹膜的方法,观察了200例妇科手术新法横切口的开腹时间、开腹时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同期腹部纵切口100例进行比较.结果:新法横切口的开腹时间比纵切口短,开腹时出血量比纵切口少,切口长度可缩短2 cm,全宫切除时间可缩短10 min,拆线时间平均提前一天,术后并发症少.结论:新法横切口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瘢痕小、美观,可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罗怀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常见呼吸道感染致病菌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调查从痰标本中分离出的690株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将痰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和巧克力培养基,致病菌用VITEK-6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药敏用K-B法,用WHONET-4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共分离出690株致病菌,致病菌分离率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1.9%,金黄色葡萄球菌15.4%,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13.9%.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12.5%,阴沟肠杆菌5.5%,鲍曼不动杆菌5.2%,粪肠球菌4.8%,其余占20.8%.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高,分别为79%,77%,71%;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总的敏率为99%,97%,7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是我院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细菌,且耐药严重,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和避免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出现尤为关键.

    作者:崔颖鹏;陈维安;陈冬梅;罗兰;廖康;建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1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经历3次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6周后,经CT定位扫描,确定靶区,采用Fisher 3D TPS设计治疗计划,Varian 600C/D+MLC实施适形非共面多野放疗,DT 60~65 Gy/9~¨Fraction/15~22 d.结果:放疗后4例达到CR,11例达到PR,2例NC,1例PD,1例在治疗后1周出现黄疸,死于急性肝功衰竭.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肯定.

    作者:李工;侯友贤;陈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带锁髓内钉加植骨治疗骨不连47例

    目的:分析骨不连的原因,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47例长骨骨折骨不连病人施以扩髓、带锁髓内钉固定加植骨治疗.结果:经术后4~13个月(平均6个月)的随访.44例达骨性愈合,一期手术愈合率为95.8%.2例术后6~7个月X线示骨痂生长不良,1例予以重新扩髓、更换髓内钉,1例仅由静力固定改为动力固定,6个月后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3周.无主钉、锁钉断裂,无感染,无肢体短缩.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是治疗骨不连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罗亮成;丁焕文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依西美坦片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Ⅱ期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依西美坦片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试验组(A)99例,脱落3例,服用依西美坦片25 mg,每天1次;对照组(B)97例,脱落32例,服用来曲唑片2.5 mg,每天1次.服用4~8周或4~12周后进行评价.疗前及疗后第4、8周检测血浆中雌二醇(E2)水平.结果:A组可评价疗效96例;B组可评价疗效94例,有效率分别为30.2%和23.4%,其中软组织转移灶的疗效分别为47.1%和40%,骨转移的疗效分别为8%和17.6%,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分别为38.9%和40.7%,胸壁转移的疗效分别为66.7%和42.1%,肺转移的疗效分别为15.8%和15.4%,肝转移的疗效均为0,E2的抑制率服药4周后分别为29%和28%,8周后分别为35%和36%.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产生及肝、肾毒性.结论:依西美坦片与来曲唑相比,对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疗效、E2抑制率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差异,副反应轻,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郑弘宇;黄萍;张其忠;陈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抢救重度中毒30例

    我院近一年来,采用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成功抢救各种急性重度中毒患者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重症急性胆囊炎顺逆结合胆囊切除112例临床分析

    胆囊切除术虽然是一种常见而成熟的手术方式,但仍有着潜在的危险性,术中胆管损伤时有发生.

    作者:冉宏;孔宪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论如何做好医院医学信息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建立信息化、数字化医院.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不同等级的医院都不同程度地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不少医院较全面地运行了医院信息系统(HIS),特别是部队医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作者:田燕;李小华;刘晓辉;白萍;白朝晖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改良中路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有多种方法,本文通过改良中路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300例病人,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周方;沈元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脊髓神经外科中切口脑脊液漏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脊髓手术后并发切口脑脊液漏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148例脊髓手术并发脑脊液漏23例(占15.54%),治疗方法包括加压包扎、加强漏口缝合、腰穿置管持续引流以及手术修补等.结果:23例病人均于3~15 d脑脊液漏停止,随访1~5个月无复发.结论:提示术中严密缝合切口,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后采用加压包扎、漏口缝合,腰穿置管持续引流以及手术修补等方法能有效地防治脑脊液漏.

    作者:陈琳;黄红云;王锐;修波;苟成青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院前急救静滴硝酸甘油加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5例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常见危重急症,其发病急骤,来势凶险,如得不到及时确诊和有效治疗,后果严重,近年来,我们在院前抢救时应用硝酸甘油加肝素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平;胥新美;王宏亮;赵桂芳;怀玉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肝段切除术需注意的问题(附70例报告)

    目的:探讨肝段切除术应注意的问题,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年1月~2002年1月行肝段切除患者共70例.结果:恢复良好46例,并发症2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充分注意肝段切除术的有关问题是减少并发症、减轻痛苦、节约费用和避免手术死亡的关键.

    作者:郭盖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用常规内科治疗配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7例SAH患者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出院31例,好转8例,恶化2例,死亡6例.结论:SAH的预后与入院时的意识状态和脑脊液置换术开始的早晚有关;慎重选择病例行脑脊液置换术可改善SAH的症状,减少并发症.

    作者:甄建壮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耐多药结核病102例耐药状况及耐药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MDR-TB)的耐药状况并分析耐药形成的原因.方法:将102例住院结核病人按年龄分为3组,回顾性调查并分析其耐药种类及耐药形成原因.结果:本组102例MDR-TB患者的耐药种类以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者为主,占44.1%;青年组的原发耐多药率、获得性耐多药率及总的耐多药率分别为10.8%、33.3%和44.1%,均高于其它两组.耐药形成原因中,有58例(56.9%)为不规则用药所致,其中因医师和病人自己造成的不规则用药分别有37例和21例.结论:本组病例原发耐多药率以青年组为高,提示过去一段时间本地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可能存在不足之处,耐多药的原因主要为不规则治疗所致,今后应加强宣教,加强督导管理.

    作者:方琼;陈洪光;王云南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腔内治疗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起中风致残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NASCET[1]及ECST[2]等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已充分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能够有效预防中风,降低死亡率.

    作者:韩伟;叶建荣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误诊为支原体感染的咳嗽变异性哮喘28例分析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过敏性咳嗽)为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较为常见.由于其症状不典型,持续时间长,极易被误诊为呼吸道支原体感染而延误诊治.

    作者:谢春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皮癣汤Ⅰ号治疗儿童寻常型银屑病10例

    1993年4月~2000年12月止,我院皮肤科和中医科联合采用中药皮癣汤和外用激素膏恩肤霜治愈了1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念宇;张建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利凡诺胎膜外注入后钳夹术386例临床分析

    11~15周妊娠单独行钳刮术或其它引流术,手术难度大,风险较高.我所对386例11~15周妊娠者采用利凡诺液胎膜外注入后钳夹术,临床实践证明,具有操作简单、引产时间短、阴道出血少、病人痛苦少、无产道损伤、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等优点.

    作者:李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几种常见炎症标志物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关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如脂质浸润学说、损伤反应学说和免疫学说等,但在这些学说的指导下应用调脂、抗凝、扩血管等治疗,并没完全遏制冠心病的上升势头.

    作者:陈少伯;王东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