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来;刘宏毅;陈永严;常义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原发性胆囊癌92例,分析本组病例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胆囊癌治疗效果差,全组术前诊断率为56.5%,手术切除率仅40.0%.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结论:原发性胆囊癌的预后很差,选择高危人群预防性胆囊切除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尹卫民;陈刚;周建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寻找预测和防治冠心病的新方法.方法:120例冠心病患者分急性心肌梗塞52例,非急性心肌梗塞68例,均行同位素心肌显像(ECT)阳性,检测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和间接胆红素(IB)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42例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组、非急性心肌梗塞组TB、IB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以非急性心肌梗塞组较为明显,除TB水平与急性心肌梗塞组有差异,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红素水平监测可作为冠心病预测和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作者:邹筱冬;韦建瑞;梅克治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我科自1990年~2002年3月共收治肉毒中毒病人70余例,其中14例因呼吸肌麻痹而使用了机械通气.现将抢救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孟学刚;苟安栓;徐文仪;高红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抗原(LTA)测定的临床价值,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检出率.方法:采用结合细胞外基质蛋白乳胶定量以测定LTA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肺癌中癌胚抗原(CEA)含量.结果:LTA及CEA测定,肺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差异.LTA的测定有助于NSCLC及小细胞肺癌(SCLC)的鉴别(P<0.001),在转移性NSCLC及无转移性NSCLC中,两者水平均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LTA测定,有助于NSCLC的及早确诊,有利于临床疗效判断,对肺癌组织分型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朱玉琨;张悦;陈忠明;杨光辉;吉颖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猝死(SD)是指猝不及防,以急性症状开始1 h内、骤然发生、出乎意料的自然死亡.
作者:黄翠瑶;邵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发现2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分泌功能减低.胰岛β细胞是高度分化、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内分泌细胞.
作者:周迎生;高妍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1~12月共收治的25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老年患者换瓣术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
作者:张蓉;叶庆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构建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重组腺病毒粘粒载体.方法:抽取人胎脑组织mRNA,经RT-PCR获取aFGF基因,测序后将其插入腺病毒粘粒载体pAxCAwt的SwaI位点.结果:RT-PCR合成的DNA片段经克隆、测序后证实为aFGF基因,酶切结果显示,aFGF腺病毒重组粘粒(pAxCAwt-aFGF)中aFGF的插入方向正确.结论:构建的aFGF腺病毒重组粘粒(pAxCAwt-aFGF)可用于进一步的基因治疗的研究中,为心肌缺血区促血管生长因子基因转染作准备.
作者:章斌;梅举;张宝仁;顾俊彦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宁泌泰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其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前列腺液常规(EPS)及前列腺炎的症状评分(NIH-CPSI)作为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依据,治疗组患者予口服宁泌泰胶囊,疗程1个月,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及前列腺液常规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宁泌泰胶囊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使前列腺液常规正常或接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不区分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简化诊断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宁泌泰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张磊;杨世坤;何有华;陈志勇;陈映鹤;竺海波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颌面部骨折造成面部外形、咬合关系及其它功能的异常.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是近10多年来国际上流行的方法,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在颌面部骨折固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已基本取代钢丝等的内固定[1].
作者:丘仿松;冯柏悦;施伟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手术室是外科治疗的重要场所,随着医院手术室的装备不断现代化,手术范围日趋扩大,新手术方法不断增加,以及无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等原因,促使护理人员专科技术向更专业化或一专多能方向发展,护士配合手术的方式已从过去的随意性全面参与型向专科性定人参与型转变,以适应外科技术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
作者:毛晓萍;张石红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巨结肠根治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对本院近18年巨结肠根治术后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从1984年~2001年我院共行巨结肠根治术889例,其中58例69次需根治术后再次手术,再手术率为7.7%.再手术原因包括黏膜脱垂(15例)、粘连梗阻(10例)、便秘复发(8例)、瘢痕狭窄(7例)、大便失禁(4例)、夹层感染和肛瘘(9例)、小肠结肠炎(2例)、伤口裂开(6例)、吻合口漏(4例)、其他(4例).结论:随着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和新术式的运用,很多再手术的情况可避免.
作者:余家康;夏慧敏;李成昌;朱德力;潘韶芳;伍连康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小儿阑尾脓肿是小儿期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其手术治疗时机以及是否手术,也是一个棘手问题.
作者:陈锦培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低钾性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表现为全身疲乏,四肢肌肉软瘫、无力,临床化验检查显示有明显的低钾血症,但有不少患者合并有甲亢,或者为甲亢的早期表现,甲亢治愈后低钾性麻痹发作亦可消失.
作者:吴海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者男,59岁.因右侧大隐静脉曲张伴酸胀感7年,于1999年6月5日入院,要求手术治疗.查体:右侧大隐静脉隆起,蜿蜒成团.
作者:王燕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前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与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90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作P300的检测,然后分别对其潜伏期的长短、波幅的高低作前后比较.结果: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的患者P300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者P300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300对评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并可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关海涛;周伯荣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患者过去有或无心脏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 h内(亦有规定为24 h)发生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患者如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
作者:董吁钢;王业松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NCDH)治疗及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方法:回顾分析12例由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转运的NCDH患儿的治疗情况,在院前建立呼吸通道,转运暖箱内保暖,并针对新生儿膈疝的特点加强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其中10例为左后外侧疝,2例为右侧;均伴有肺发育不良;2例并有肺动脉高压.结果:11例经腹疝复位、膈肌修补术,其中1例行肠切除吻合术,另1例右侧膈疝行经胸膈肌修补术.9例治愈(75%),2例死亡,1例术后放弃治疗.9例存活患儿术后使用呼吸机36~76 h,其中2例使用高频振荡通气.结论:准确及时地进行院前抢救及转运,建立有效的呼吸管理,尽量解除肺脏受压,入院后适时行膈疝修补术,并作好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是提高NCDH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罗爱明;陈运彬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成人硬肿病(scleredema adultorum)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少见病,由面、颈、胸背部开始的皮肤肿胀硬化是本病的特点.近,我们收治1例成人硬肿病合并干燥综合征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石颜军;栾静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面颈部淋巴结核的CT表现,探讨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面颈部淋巴结核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活检、抗结核治疗治愈而证实.其中男26例,女31例.年龄4~71岁.结果:面颈部淋巴结核的CT征象根据病理可分为四型.Ⅰ型:结核结节和肉芽肿形成(8/57例);Ⅱ型:受累的淋巴结干酪样坏死(13/57例);Ⅲ型:淋巴结包膜坏死,淋巴结互相粘连伴有淋巴结周围炎(26/57例);IV型:干酪样物质破溃进入周围组织,形成脓腔,终可通过窦道引流至皮肤表面(10/57例).其中Ⅲ型较多,Ⅰ型较少.结论:CT检查对面颈部淋巴结核的诊断以及明确病灶范围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奕钊;刘建明;柯勇;肖勇;刘日华 刊期: 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