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雷清生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损伤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1998年收治的15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全部于术中确诊.13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提高十二指肠损伤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减少术中漏诊、正确选择术式、十二指肠液的充分转流,同时术后予以营养支持.
作者:李进展;陈进新;温思齐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 生理性起搏概念与类型生理性心脏起搏,是相对于右室心尖部起搏而言.传统概念是指起搏时保持房室顺序收缩,和(或)随机体代谢需要而改变起搏频率的起搏方式.近年来,更完善的生理性起搏还包括双心房或双心室同步起搏.使心肌激动顺序更接近自身生理活动.生理性心脏起搏主要包括:心房按需起搏(AAI,AAT),心房同步心室起搏(VAT,VDD),全自动起搏(DDD),频率自适应型起搏(rate responsive pace).
作者:章隆泉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肾脏替代疗法是抢救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中毒等危重症的一种有效方法.有血液净化疗法和肾移植术.血液净化疗法包括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血液滤过、持续动静脉血液滤过、血浆置换和血液灌流术.其中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术在儿科运用较多.1999年1月~2000年5月我院儿科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治疗3例不同病因导致的肾功能衰竭,从中得到一些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燕;黄清明;谈柏浓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 概念多部位心脏起搏是指在心房和(或)心室内存在多个部位或位点的起搏技术.是晚近面世的一种新的起搏技术.其目的是通过调整起搏部位来改变心脏除极的顺序和路径,恢复心房或心室的电机械同步性,以便能获取更好的抗心律失常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效果.
作者:江洪;陈元秀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患者女,41岁,职员.因右下肢疼痛伴右小腿外侧足外侧麻痹两年入院,两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酸胀感,伴右下肢酸软疼痛,渐加重,疼痛以右臀部及大腿后侧沿坐骨神经干放射.近一年除疼痛外且伴有小腿外侧及足外侧足底前半部麻痹,行走时加重,休息后缓解,随病情进展,右下肢出现跛行,右臀肌及右下肢肌肉进行性萎缩.
作者:陈志洪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并不少见,常合并有肌肉、肌腱、神经、血管、骨与关节等深部组织损伤,引起广泛皮下出血.通过对我院骨科15例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病例的分析及总结,常见并发症有(1)失血性休克,(2)创面感染,皮肤坏死,(3)瘢痕形成,影响肢体功能.现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作者:苏贺;严素敏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检验结果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我院门诊中心注射室每日采血高峰时达100人次,但由于标本的采集、保存、转送、技术人员操作等原因,时常出现无报告单及标本溶血等情况,影响对患者疾病的及时诊断,造成患者烦躁、不满,甚至投诉,影响门诊服务质量.1998年4月以来,我院加强了采血相关环节的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唐华荣;陈红建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心源性猝死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心电监测技术显示其主要原因是心室颤动.由Mirowski早设计的埋藏式自动除颤器,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可以在心律失常发生10~20 s内释放电能除颤,防止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目前,ICD技术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具有诊断和多种治疗功能的的新一代ICD开始在临床应用,其临床适应证不断拓展.
作者:聂如琼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将起搏系统这一异物埋置于体内,为有创性治疗方法,并发症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与植入手术有关的并发症;与炎症有关的并发症;与电极导管有关的并发症及脉冲发生器有关的并发症.
作者:杜作义;王景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混合抗原板和细胞板对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的应用前景.方法:将90份肾脏病患者血清分成3组,包括首次移植术前、术后1个月及肾功能稳定期者.分别以混合抗原板和细胞板作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按照试剂盒的规定操作和判断结果.结果:混合抗原板检测操作简便、耗时150 min,90份样本中检测出19例阳性,包括3例可疑阳性;细胞板检测耗时130 min,17例阳性,其中16例阳性与混合抗原板方法检测的阳性一致,另1例是混合抗原板方法检测到3例可疑阳性中的1例.结论:混合抗原板检测筛选群体反应性抗体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易于判断、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与细胞板联合应用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为肾移植受者筛选群体反应性抗体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陈连周;李海生;徐鸿绪;毕颎;傅茜;朱兰英;王长希;肖露露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泛福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选取30例门诊病例,均确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随机分为泛福舒组(n=15)和对照组(n=15),泛福舒组采用泛福舒治疗,若有感染加用抗生素.泛福舒7 mg/d,连用10 d,停20 d,疗程5个月.对照组感染时单用抗生素.结果:泛福舒组感染次数逐月减少,5个月平均感染次数为(2.20±1.42)次,对照组(3.60±1.93)次,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感染持续时间泛福舒组平均(4.70±1.74)d,对照组(6.90±2.06)d.泛福舒组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泛福舒组服药过程中,有1例患儿出现皮肤抓痒,不严重,未停药,未见其它副作用.结论:泛福舒能使患儿获得非特异性预防保护作用.是预防和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一种有效的口服免疫刺激剂.
作者:张廷熹;梁华;范亚可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腹部带蒂超薄瓦合皮瓣修复,疗程短,术式较简单,手功能恢复较好,现将我院用其治疗手部撕脱伤7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3例,女4例,年龄18~25岁,伤手均为右手,从腕部以下皮肤辗挫撕脱,均不同程度伴有深部组织损伤.
作者:匡斌;陈彦震;连继洪;陈云瀛;刘杰伟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研究YAG激光治疗头颈部表皮癌的效果.方法:利用YAG激光治疗30例头颈部表皮癌,并随访1~5年.结果:YAG激光治疗头颈部表皮癌治愈率近90%.结论:YAG激光治疗头颈部表皮癌操作简便,治愈率高,后遗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利;黄锦葵;陈芝胜;潘维忠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患者男,51岁,因乏力1年,加重伴消瘦2个月于1999年3月21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自觉身体过胖,并自动减肥,体重由90 kg降至72 kg,无多饮,多尿、多食等症状,近两个月乏力加重伴手颤,体重又下降10 kg,门诊以甲亢收住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波动在140~160/90~110 mmHg之间.无外伤史.查体:BP 130/90 mmHg,身高170 cm,体重60 kg.
作者:马利祥;沈轶;吴婷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人工心脏起搏器采用电子技术,模拟心脏冲动发生和传导等电生理功能,用低能量脉冲暂时或长期地刺激心脏跳动,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尤其是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已有50多年的历史.迄今全世界已有300多万人安置了心脏起搏器,其临床应用价值已被充分肯定.
作者:王景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急性淋病性腹膜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我院于1988~1999年间共有12例,其中9例施行手术,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均为女性.年龄17~34岁,未婚8例.发病前10 d均有不洁性交.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9例,脐周或双侧下腹痛3例.
作者:黄平举;钱雪松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电凝术来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5例患者34条下肢,其中男16例,23条下肢,女9例,11条下肢;左下肢13条,右下肢21条.全组屈氏试验为阳性,泮氏试验均为阴性.合并有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9例14条下肢.
作者:贾宗师;张同俊;张同军;高少利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剖宫产术目前普遍采用下腹部横切口(pfannenstiel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我院于1999年5月开始应用新式剖宫产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郑琴 刊期: 200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