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呼吸衰竭54例临床分析

何敏华

关键词:呼吸功能不全, 窒息, 新生儿
摘要:目的:降低新生儿呼吸衰竭(呼衰)的病死率.方法:对我院经临床及血气分析确诊为呼衰的新生儿54例进行病因及治疗分析.结果:引起呼衰的原发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占79.6%;死亡21例,病死率38.9%;死亡病例中多合并混合性酸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血pH<7.20;头罩给氧主要用于Ⅰ型呼衰,病情严重者应尽早机械通气.结论:加强高危儿的管理,是治疗呼衰成功的前提;改善通气,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是治疗呼衰的重要手段;提高呼吸器使用和呼吸管理的技术水平,是抢救呼衰,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段切除治疗大肝癌20例报告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外科医生对肝脏解剖的进一步熟悉以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在许多基层医院,均开展了大肝癌的手术治疗,1991年1月~1999年12月笔者行肝段切除治疗大肝癌2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盖章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小肠出血41例病因分析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的病因诊断大大提高.但对于treitz韧带以下的小肠出血的诊断仍较困难.现将我院近20年来经手术证实的41例小肠出血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王超;赵天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妇科腹腔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近年来,腹腔镜开始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从简单的观察诊断开始,现已发展为可以进行多种腹腔内手术的工具.随着新的腹腔镜器械不断出现和操作水平的逐渐提高,其适应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功能也更趋成熟,成为妇科临床上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作者:晋茂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肝内浅表胆管-空肠吻合术治疗高位阻塞性黄疸

    本院自1990年3月~2000年3月应用肝内浅表胆管与空肠吻合,治疗16例高位阻塞性黄疸患者,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智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早期胃癌16例的X线诊断体会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及诊断对手术愈后有重要意义.低张双对比造影大大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及诊断.现将我们收集经内窥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早期胃癌作分析报道,以便对早期胃癌的检查方法与影像表现有进一步认识.

    作者:黄伟欣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小儿颅脑外伤手术后护理体会

    我院1996~1998年对小儿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手术的共有11例.颅脑外伤患儿病情变化快,手术后进行及时准确的护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作者:谢婉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急性胆囊炎的影像检查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AC)的影像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采用CT,B超对39例AC患者进行空腹常规检查.结果:CT表现为胆囊壁增厚、胆囊与肝脏间隙模糊、胆囊扩张、胆囊周围粘连和积液.39例AC的CT和B超的确诊率分别为92.3%(36/39),100%.结论:熟悉和掌握AC的影像表现特征,对AC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B超确诊率高,可用于检查随访.

    作者:张运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回肠末端粘膜下炎性纤维样息肉致肠套叠1例误诊分析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0岁.因上腹部阵发性绞痛2个月,加重2 d于2000年2月20日入院.腹痛为上腹部绞痛,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时间半分钟左右,可自行缓解.间歇期饮食活动自如.发作无明显诱因及规律,不伴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发热黄疸,反酸嗳气,无尿频尿急和血尿.

    作者:叶社房;杨世坤;钟雪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下肢复合软组织损伤的早期修复

    我科近年收治了38例下肢复合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均用腓肠肌肌瓣即时转移覆盖骨面,游离皮肤修成中厚皮片品字形戳洞回植,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广香;陈智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外用苯妥英钠促进烧伤残余创面愈合

    烧伤残余创面因局部肉芽苍老、水肿及合并多种细菌感染,植皮成功率极低,经久不愈,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是烧伤后期治疗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我院从1996年6月~1999年12月外用苯妥英钠辅以局部清洗、小块异体皮反复换药治疗烧伤残余创面17例,临床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王锡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电针治疗顽固性呃逆

    近年我们对32例经其它方法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穴位电针治疗,疗效显著且作用持久,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辉福;张晓东;申向英;李小怡;陈泽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治疗肺心病心衰48例

    作者于1990年1月~1999年12月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注射治疗肺心病心衰48例,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陶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新生儿胃穿孔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发病特点及预后.方法:对30例胃穿孔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儿中手术28例,术后死亡12例,预后与有无合并畸形及并发症有关.结论:新生儿胃穿孔病情凶险,预后与有无并发畸形及并发症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断及及时手术,减少并发症发生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邓志坚;邱江;钟微;潘韶芳;余家康;夏慧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46例合并症分析

    目的:提高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合并症以及防治措施的认识.方法:收集自1996年1月~2000年4月住院的46例体重≤1500g早产儿,其中体重≤1000g 15例,~1500g 31例,对其合并症进行分析.结果:主要的合并症为肺炎、呼吸暂停、肺出血、高血糖症、低钙血症、颅内出血以及气胸.结论:应着重于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加强产前保健,预防院内感染,维持患儿在正常的体温、血压,维持电解质、糖代谢及血气值的平衡.一旦发生,应积极有效地进行处理.

    作者:钟敏泉;谢衍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甘酸寒配伍治疗长期ALT偏高临床观察

    我院1989年11月~1998年11月采用甘酸寒配伍为主用药,与纯酸味制剂联苯双酯治疗长期丙氨酸转氨酶(ALT)偏高患者共132例,现对其临床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高建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眼外伤晶状体脱位2例的CT诊断

    眼晶体脱位以往临床一般通过检眼镜及裂隙灯检查,有些病例因眼部出血或难直接观察而行超声检查,不方便且容易成为感染源之一.CT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在将CT应用于眼外伤的检查中,发现2例晶状体脱位的患者,效果较好,特报告如下.

    作者:陈代明;梁虹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耻骨后保留尿道完整性前列腺摘除术

    我院自1997年6月~1999年6月按Dixon法[1]为2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施行了经耻骨后保留尿道完整性前列腺摘除术,疗效满意.

    作者:黄建谋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12例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临床报道较少,作者近年曾遇12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陈斌;符长标;丁雪明;吴笃初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非凝固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网脱)手术治疗中,封闭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为使裂孔能紧贴在手术嵴上并形成牢固粘连,在巩膜扣带术中采用巩膜外电凝或冷凝,至今仍被认为是手术成功的常规步骤.近年来人们在治疗网脱手术中对巩膜凝固应用的必要性和危害性有了新的认识.我院自1996年来采用非凝固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网脱31例31眼,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柴建生;路晓明;温安东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自制鼻腔异物取出器

    在五官科的急症病例中,常可遇见鼻腔异物的患者,以幼儿为多见.以往常用回形针或耵聍钩作为取出异物的工具,虽可将异物取出但总感到不太理想.回形针较坚硬而且较粗,不易随意弯曲成理想角度;耵聍钩在使用时不小心易损伤鼻粘膜导致鼻腔出血;当遇到大而光滑坚硬的物体时就非常困难,如果遇到小儿哭闹不予配合就更感到麻烦,甚至有易将异物推向咽喉部而滑入气管内的危险.近几年来本人利用2~3号的泪道探针,将2号一端头部弯成一直径约3 mm之环形,3号一端头部弯成直径约4 mm之环形,再将二环形平面与探针本身保持约30°之夹角,一鼻腔异物取出器便告制成.本人在急症工作中使用感到非常可靠实用.

    作者:顾梦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