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华
本文收集我院6年来恙虫病并发多器官损害39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磨勇;张干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自1992年6月~1999年6月对140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作胸壁穿刺胸膜活检,现将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结果报告并讨论如下.
作者:郭悦鹏;于维霞;娄连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弹响指(又称手指屈肌腱鞘炎,扳机指)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手部疾病.病变多发生于拇、中、环指掌骨头屈肌腱,为劳损所致.自1997年1月~1999年10月,我们采用局部封闭加腱鞘划剥的方法治疗52例,效果极为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岩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科近年收治了38例下肢复合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均用腓肠肌肌瓣即时转移覆盖骨面,游离皮肤修成中厚皮片品字形戳洞回植,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广香;陈智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肾移植供受体HLA-DR血清学分型与PCR-SSP基因分型方法的差异,以探讨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已作HLA-DR标准血清学分型的供受体标本,用PCR-SSP基因分型法作HLA-DR抗原分型.结果:血清学法耗时80 min,PCR-SSP法耗时145 min;血清学方法误差率为11.5%(受者15.1%,供者8.7%).结论:PCR-SSP法作HLA-DR分型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等优点,随着其技术的改进,将逐步取代暂时还适合我国的尸体供肾快速配型的血清学方法.
作者:陈连周;王长希;徐鸿绪;曾文涛;傅茜;陈规划;肖露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1996~1998年对小儿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手术的共有11例.颅脑外伤患儿病情变化快,手术后进行及时准确的护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作者:谢婉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吸入疗法治疗哮喘效果确切,同时又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是目前治疗哮喘的首选方法.我科于1996年1月~1999年12月,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喘乐宁液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4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亚男;曹金品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58岁.主诉头痛、头晕伴精神障碍1个月,于1999年10月5日入院.查体:全身皮肤未见色素斑、痣,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未见异常.CT检查示肿块位于右颞叶浸及脑膜,部分区域液化.脑血管造影可见血管周围有毛糙感.
作者:刘爱珍;宗佩君;刘晓玲;崔岩;钟延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合并症以及防治措施的认识.方法:收集自1996年1月~2000年4月住院的46例体重≤1500g早产儿,其中体重≤1000g 15例,~1500g 31例,对其合并症进行分析.结果:主要的合并症为肺炎、呼吸暂停、肺出血、高血糖症、低钙血症、颅内出血以及气胸.结论:应着重于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加强产前保健,预防院内感染,维持患儿在正常的体温、血压,维持电解质、糖代谢及血气值的平衡.一旦发生,应积极有效地进行处理.
作者:钟敏泉;谢衍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腹腔镜手术技术作为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微电脑技术等在腹腔镜仪器设备中的应用,大大改善了腹腔镜成像质量,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全自动高流量气腹机的应用使得手术时能保证腹腔充分扩张,从而达到术野充分暴露,提高腹腔镜手术安全性,为保证腹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本的保障.高频电刀、超声刀、激光等仪器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使手术分离、切割变得更加容易,且成为无血手术.各种腹腔镜下缝合技术的改进使得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已相差无几.
作者:姚书忠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全身性感染患儿多系统或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9例CMV全身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和肝脏是CMV感染常攻击的靶器官,其次为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结论:CMV全身性感染患者可出现肺、肝、肾、中枢神经及血液系统等近期损害,部分患儿尚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等远期影响,应注意追踪随访.
作者:孙文英;李志辉;李桦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眼晶体脱位以往临床一般通过检眼镜及裂隙灯检查,有些病例因眼部出血或难直接观察而行超声检查,不方便且容易成为感染源之一.CT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在将CT应用于眼外伤的检查中,发现2例晶状体脱位的患者,效果较好,特报告如下.
作者:陈代明;梁虹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对51例新生儿窒息的病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措施,并谈谈护理体会.
作者:蔡小兰;高丽仪;陆慕贞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23岁.因咽喉疼痛10 d,低热伴吞咽困难2 d于1997年2月24日入院.体查:T 37.6℃,全身皮肤无出血及瘀斑,下颌及颈旁可触及数个花生米样大淋巴结,质软,活动好,无压痛.咽部明显充血潮红,双扁桃Ⅱ度肿大,可见数个0.2 cm×0.2 cm白色脓点,周围充血、出血,咽后壁滤泡明显增生.
作者:朱凌;张新华;周天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近年来,腹腔镜开始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从简单的观察诊断开始,现已发展为可以进行多种腹腔内手术的工具.随着新的腹腔镜器械不断出现和操作水平的逐渐提高,其适应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功能也更趋成熟,成为妇科临床上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作者:晋茂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66岁.因颌面部、颈部肿胀6 d,加重伴呼吸困难1 d于1999年9月4日急诊收入院.患者于6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颌面部、颈部肿胀,无畏寒、发热,无咽痛、咳嗽,无牙痛、转颈困难.曾在私人诊所就诊,予口服消炎药(药名不详)及静脉滴注青霉素处理后,颌面部肿胀稍有减轻.
作者:陈戈曼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0岁.因上腹部阵发性绞痛2个月,加重2 d于2000年2月20日入院.腹痛为上腹部绞痛,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时间半分钟左右,可自行缓解.间歇期饮食活动自如.发作无明显诱因及规律,不伴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发热黄疸,反酸嗳气,无尿频尿急和血尿.
作者:叶社房;杨世坤;钟雪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改进锡类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283例随机分为雷尼替丁组(n=143)与改进锡类散治疗组(n=140),观察疗效.结果:改进锡类散治疗消化性溃疡愈合率77.1%,总有效率90.0%,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愈合率81.1%,总有效率92.3%,两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溃疡复发率6个月和12个月改进锡类散组明显低于雷尼替丁组(P<0.01).结论:改进锡类散具有与雷尼替丁相近的疗效,且复发率低.
作者:麦力强;王梦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71岁,于1977年9月因低热月余住院检查,X线胸部平片显示左上肺尖后段块影,密度增高不均,边界毛糙,模糊无分叶.3日后行左上肺叶切除术,病变切面大小约4.5 cm×4.0 cm,病理组织学诊断:肺大细胞癌,无淋巴结转移.术后患者状况良好,多次胸部X线片随诊,均未发现复发或转移.
作者:刘桂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收集本院1991年2月~1998年12月42例术后肠瘘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报道如下.
作者:林宗伟;黄天立 刊期: 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