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勇
1 病例介绍患者男,71岁,于1977年9月因低热月余住院检查,X线胸部平片显示左上肺尖后段块影,密度增高不均,边界毛糙,模糊无分叶.3日后行左上肺叶切除术,病变切面大小约4.5 cm×4.0 cm,病理组织学诊断:肺大细胞癌,无淋巴结转移.术后患者状况良好,多次胸部X线片随诊,均未发现复发或转移.
作者:刘桂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吸入疗法治疗哮喘效果确切,同时又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是目前治疗哮喘的首选方法.我科于1996年1月~1999年12月,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喘乐宁液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4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亚男;曹金品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的外科手术治疗较药物Ⅰ131治疗疗效显著持久,为甲亢首选治疗方法,但并发症仍不可忽视,我院从1980~1999年收治甲亢手术患者32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者3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海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本院自1990年3月~2000年3月应用肝内浅表胆管与空肠吻合,治疗16例高位阻塞性黄疸患者,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智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弹响指(又称手指屈肌腱鞘炎,扳机指)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手部疾病.病变多发生于拇、中、环指掌骨头屈肌腱,为劳损所致.自1997年1月~1999年10月,我们采用局部封闭加腱鞘划剥的方法治疗52例,效果极为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岩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0岁.因上腹部阵发性绞痛2个月,加重2 d于2000年2月20日入院.腹痛为上腹部绞痛,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时间半分钟左右,可自行缓解.间歇期饮食活动自如.发作无明显诱因及规律,不伴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发热黄疸,反酸嗳气,无尿频尿急和血尿.
作者:叶社房;杨世坤;钟雪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CPT)和心痛定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停用原降压药物和镇静剂1周,治疗组给予CPT 12.5 mg、心痛定10 mg,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CPT 12.5 mg,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达91.4%及8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及47.8%,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提示CPT联合心痛定可提高降压疗效.
作者:陈美莲;徐斯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黄杆菌在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并进行药敏分析.方法:回顾调查1998年1月~1999年12月本所31例下呼吸道黄杆菌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受检黄杆菌31株,药敏试验表明大多数黄杆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啦西林/他唑巴坦敏感,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耐药.结论:应加强临床黄杆菌的检测及药敏分析,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
作者:叶枫;钟淑卿;袁锦屏;许锦民;杨灵;钟南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本文收集我院6年来恙虫病并发多器官损害39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磨勇;张干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1989年11月~1998年11月采用甘酸寒配伍为主用药,与纯酸味制剂联苯双酯治疗长期丙氨酸转氨酶(ALT)偏高患者共132例,现对其临床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高建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在五官科的急症病例中,常可遇见鼻腔异物的患者,以幼儿为多见.以往常用回形针或耵聍钩作为取出异物的工具,虽可将异物取出但总感到不太理想.回形针较坚硬而且较粗,不易随意弯曲成理想角度;耵聍钩在使用时不小心易损伤鼻粘膜导致鼻腔出血;当遇到大而光滑坚硬的物体时就非常困难,如果遇到小儿哭闹不予配合就更感到麻烦,甚至有易将异物推向咽喉部而滑入气管内的危险.近几年来本人利用2~3号的泪道探针,将2号一端头部弯成一直径约3 mm之环形,3号一端头部弯成直径约4 mm之环形,再将二环形平面与探针本身保持约30°之夹角,一鼻腔异物取出器便告制成.本人在急症工作中使用感到非常可靠实用.
作者:顾梦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偏身颤搐-舞蹈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28例60岁以上老年人偏身颤搐-舞蹈症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原发病为脑梗死,6例为脑出血,2例为钙化.病变部位为基底节、尾状核、壳核、内囊前肢、放射冠等,病灶范围在0.8 cm×1 cm×1 cm~1.5 cm×1.5 cm×2 cm之间.经病因及对症治疗,20例症状很快消失,8例明显减轻.结论:老年偏身颤搐-舞蹈症患者多系脑血管病变所致,治疗效果与致病原因有密切关系.
作者:周庆昆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外科自1987年3月~1999年12月对31例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施行手术,在手术前后对肺结核和糖尿病分别予以控制,尤其对围手术期患者加强监测及予以相应的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江涛;李自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的病因诊断大大提高.但对于treitz韧带以下的小肠出血的诊断仍较困难.现将我院近20年来经手术证实的41例小肠出血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王超;赵天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对51例新生儿窒息的病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措施,并谈谈护理体会.
作者:蔡小兰;高丽仪;陆慕贞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眼晶体脱位以往临床一般通过检眼镜及裂隙灯检查,有些病例因眼部出血或难直接观察而行超声检查,不方便且容易成为感染源之一.CT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在将CT应用于眼外伤的检查中,发现2例晶状体脱位的患者,效果较好,特报告如下.
作者:陈代明;梁虹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近年我们对32例经其它方法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穴位电针治疗,疗效显著且作用持久,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辉福;张晓东;申向英;李小怡;陈泽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23岁.因咽喉疼痛10 d,低热伴吞咽困难2 d于1997年2月24日入院.体查:T 37.6℃,全身皮肤无出血及瘀斑,下颌及颈旁可触及数个花生米样大淋巴结,质软,活动好,无压痛.咽部明显充血潮红,双扁桃Ⅱ度肿大,可见数个0.2 cm×0.2 cm白色脓点,周围充血、出血,咽后壁滤泡明显增生.
作者:朱凌;张新华;周天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近年来,腹腔镜开始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从简单的观察诊断开始,现已发展为可以进行多种腹腔内手术的工具.随着新的腹腔镜器械不断出现和操作水平的逐渐提高,其适应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功能也更趋成熟,成为妇科临床上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作者:晋茂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由于性病及盆腔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升高,近年其发病率有所上升.在辅助生育技术时,宫外孕的发生率为(1/100),比自然受孕者(1/5 000)明显升高[1].腹腔镜在异位妊娠的诊治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就异位妊娠的腹腔镜诊治进展作一阐述.
作者:张晓薇;黄晓军 刊期: 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