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生
腹腔镜手术技术作为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微电脑技术等在腹腔镜仪器设备中的应用,大大改善了腹腔镜成像质量,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全自动高流量气腹机的应用使得手术时能保证腹腔充分扩张,从而达到术野充分暴露,提高腹腔镜手术安全性,为保证腹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本的保障.高频电刀、超声刀、激光等仪器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使手术分离、切割变得更加容易,且成为无血手术.各种腹腔镜下缝合技术的改进使得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已相差无几.
作者:姚书忠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提高茎突综合征的诊治水平.方法:本组45例中,双侧患者18例,单侧患者27例(以X线>3.0 cm为标准).45例均行手术治疗,经口内进路21例,经颈外进路24例.结果:术后随访0.5~2年,35例症状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治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91.1%.结论:茎突综合征临床无特异性.确诊需详问病史、触诊,结合影像学检查,并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外科治疗为有效方法.根据触诊结果选择手术进路.
作者:陈良嗣;蔡翔;吴永安;陈秋坚;彭解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美多巴(madopar‘250’)对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弱视儿童患者,按每次剂量0.6 mg/kg,每天3次口服美多巴;同时辅以维生素B6口服,7周为1疗程.结果:轻度弱视8例视力均达1.0以上,中度弱视9例视力提高2~5行,重度弱视3例视力提高1~2行,随访半年,疗效巩固.结论:美多巴对儿童弱视的治疗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无副作用.
作者:林英跃;许美燕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肾移植供受体HLA-DR血清学分型与PCR-SSP基因分型方法的差异,以探讨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已作HLA-DR标准血清学分型的供受体标本,用PCR-SSP基因分型法作HLA-DR抗原分型.结果:血清学法耗时80 min,PCR-SSP法耗时145 min;血清学方法误差率为11.5%(受者15.1%,供者8.7%).结论:PCR-SSP法作HLA-DR分型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等优点,随着其技术的改进,将逐步取代暂时还适合我国的尸体供肾快速配型的血清学方法.
作者:陈连周;王长希;徐鸿绪;曾文涛;傅茜;陈规划;肖露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23岁.因咽喉疼痛10 d,低热伴吞咽困难2 d于1997年2月24日入院.体查:T 37.6℃,全身皮肤无出血及瘀斑,下颌及颈旁可触及数个花生米样大淋巴结,质软,活动好,无压痛.咽部明显充血潮红,双扁桃Ⅱ度肿大,可见数个0.2 cm×0.2 cm白色脓点,周围充血、出血,咽后壁滤泡明显增生.
作者:朱凌;张新华;周天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58岁.主诉头痛、头晕伴精神障碍1个月,于1999年10月5日入院.查体:全身皮肤未见色素斑、痣,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未见异常.CT检查示肿块位于右颞叶浸及脑膜,部分区域液化.脑血管造影可见血管周围有毛糙感.
作者:刘爱珍;宗佩君;刘晓玲;崔岩;钟延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偏身颤搐-舞蹈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28例60岁以上老年人偏身颤搐-舞蹈症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原发病为脑梗死,6例为脑出血,2例为钙化.病变部位为基底节、尾状核、壳核、内囊前肢、放射冠等,病灶范围在0.8 cm×1 cm×1 cm~1.5 cm×1.5 cm×2 cm之间.经病因及对症治疗,20例症状很快消失,8例明显减轻.结论:老年偏身颤搐-舞蹈症患者多系脑血管病变所致,治疗效果与致病原因有密切关系.
作者:周庆昆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降低新生儿呼吸衰竭(呼衰)的病死率.方法:对我院经临床及血气分析确诊为呼衰的新生儿54例进行病因及治疗分析.结果:引起呼衰的原发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占79.6%;死亡21例,病死率38.9%;死亡病例中多合并混合性酸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血pH<7.20;头罩给氧主要用于Ⅰ型呼衰,病情严重者应尽早机械通气.结论:加强高危儿的管理,是治疗呼衰成功的前提;改善通气,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是治疗呼衰的重要手段;提高呼吸器使用和呼吸管理的技术水平,是抢救呼衰,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何敏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对小儿烧伤早期补液失误的原因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小儿烧伤早期补液需要注意的事项,防治补液失误造成的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2例小儿烧伤早期补液的方法及并发症,5例在伤后6~16 h家属仅予口服白开水或矿泉水,5例予葡萄糖氯化钠及生理盐水2 000~3 000 ml,2例休克期按烧伤补液公式补液,渡过休克期后每日仍输入含钠液体>400 ml.结果:并发脑水肿6例,肾功能衰竭3例,高钠、高氯血症2例,肺水肿1例;其中5例死亡.结论:小儿烧伤早期应严格按照小儿烧伤补液公式对补液量和补液种类进行计算,电解质、胶体和水应分次交替输入,避免某一液体在某一时间内大量输入,休克期后限制钠盐输入量.
作者:李晋;吴其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0岁.因上腹部阵发性绞痛2个月,加重2 d于2000年2月20日入院.腹痛为上腹部绞痛,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时间半分钟左右,可自行缓解.间歇期饮食活动自如.发作无明显诱因及规律,不伴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发热黄疸,反酸嗳气,无尿频尿急和血尿.
作者:叶社房;杨世坤;钟雪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科近年收治了38例下肢复合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均用腓肠肌肌瓣即时转移覆盖骨面,游离皮肤修成中厚皮片品字形戳洞回植,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广香;陈智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硬膜外腔吗啡镇痛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1997年3月~2000年4月间行硬膜外腔吗啡术后镇痛的454例老年人的用药剂量、给药方式、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个不同年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分次注药和持续给药两种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只要掌握吗啡剂量,加强术后监测,硬膜外腔吗啡镇痛适用于老年人.
作者:田可耘;于卫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烧伤残余创面因局部肉芽苍老、水肿及合并多种细菌感染,植皮成功率极低,经久不愈,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是烧伤后期治疗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我院从1996年6月~1999年12月外用苯妥英钠辅以局部清洗、小块异体皮反复换药治疗烧伤残余创面17例,临床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王锡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1989年11月~1998年11月采用甘酸寒配伍为主用药,与纯酸味制剂联苯双酯治疗长期丙氨酸转氨酶(ALT)偏高患者共132例,现对其临床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高建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合并症以及防治措施的认识.方法:收集自1996年1月~2000年4月住院的46例体重≤1500g早产儿,其中体重≤1000g 15例,~1500g 31例,对其合并症进行分析.结果:主要的合并症为肺炎、呼吸暂停、肺出血、高血糖症、低钙血症、颅内出血以及气胸.结论:应着重于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加强产前保健,预防院内感染,维持患儿在正常的体温、血压,维持电解质、糖代谢及血气值的平衡.一旦发生,应积极有效地进行处理.
作者:钟敏泉;谢衍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的病因诊断大大提高.但对于treitz韧带以下的小肠出血的诊断仍较困难.现将我院近20年来经手术证实的41例小肠出血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王超;赵天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1996~1998年对小儿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手术的共有11例.颅脑外伤患儿病情变化快,手术后进行及时准确的护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作者:谢婉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临床报道较少,作者近年曾遇12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陈斌;符长标;丁雪明;吴笃初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的外科手术治疗较药物Ⅰ131治疗疗效显著持久,为甲亢首选治疗方法,但并发症仍不可忽视,我院从1980~1999年收治甲亢手术患者32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者3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海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66岁.因颌面部、颈部肿胀6 d,加重伴呼吸困难1 d于1999年9月4日急诊收入院.患者于6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颌面部、颈部肿胀,无畏寒、发热,无咽痛、咳嗽,无牙痛、转颈困难.曾在私人诊所就诊,予口服消炎药(药名不详)及静脉滴注青霉素处理后,颌面部肿胀稍有减轻.
作者:陈戈曼 刊期: 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