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raves病患者尿红细胞位相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郭坚;陈上云;劳干诚

关键词:患者, 尿红细胞, 位相检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弥漫性甲状腺肿, 镜下血尿, 临床意义, 发生率, 阳性, 畸形
摘要:临床上,我们遇到部分弥漫性甲状腺肿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患者持续镜下血尿阳性,为了解这些血尿来源于何处,我们进行了Graves病患者尿红细胞位相检测,探讨Graves病尿畸形红细胞(dRBC)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10小时内血钾的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血钾含量与梗塞部位有无关系,以及急性心肌梗塞早期低血钾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自1994年1月~1998年6月,对符合WHO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时间在10小时内的住院患者49例,在治疗前采静脉血2 ml,即送检.结果:不同梗塞部位组间血钾含量,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钾低于3.5 mmol/L的以右室、前壁梗塞为主,血钾低于正常值的病人均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及时补钾,尤其是前壁和右室梗塞,对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宗富;杨玉;邱文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食管贲门癌手术死亡原因分析

    1982~1997年,我们共行食管贲门癌剖胸手术2 023例,手术死亡31例,前期(1982~1991年)死亡率为2.71%,后期(1992~1997年)为0.47%.现就引起死亡的原因和防治严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经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方伟群;黄宏辉;林作仁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剑突脐联体畸形儿分离手术的麻醉处理

    联体婴儿是一种复杂而罕见的病例,文献报道发生率为每20 000~25 000人中有1例,其中胸骨脐部联体畸形约占联体畸形中的34%,排第二位[1],联体双胎畸形不仅有体表的畸形,多数伴有重要脏器的联接及畸形,进行手术分离仍是比较复杂的问题,现报道1例.

    作者:张建华;卓兆麒;黄漫;吴炎豪;王连叶;黄敏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多发性巨大痛风结节1例

    患者男,65岁.于1962年开始发现双侧肾结石并右肾积水,即行右肾切开取石术.至1985年起反复出现全身多处关节炎.初累及第一跖趾关节,后逐步发展至多处关节,但肩及脊椎关节从未受累.

    作者:陈长安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婴幼儿肺炎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我们自1995年10月~1997年8月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婴幼儿肺炎并心力衰竭34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孟妮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12例各型肝病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结果:各型肝病患者血清ChE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5).对28例急性肝炎治疗前与恢复期的ChE活性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hE活性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对估计肝脏的储备功能,了解病情变化及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提示我国可能存在家族性低胆碱酯酶血症患者.

    作者:詹海勇;邱杰文;刘卫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同种异体筋膜修补鼓膜中小穿孔20例观察

    我科自1996年开始用同种异体筋膜修补中小鼓膜穿孔,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选择性肾动脉灌注及栓塞术治疗肾癌20例分析

    近年来,我院对20例肾癌患者,用选择性肾动脉灌注及栓塞术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吴谦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简化FPA/FAO定量估测肺动脉压的研究

    目的:探索简化肺动脉/主动脉血流时间间期比定量估测肺动脉压的新方法.方法:利用多普勒超声测量主、肺动脉血流F值[F=PEP×PV/(AT×ET)、F1=PEP/AT、F2=PEP/ET、F3=PEP/AT×ET、F4=PEP×PV/AT、F5=PEP×PV/ET],按FPA/FAO法估测肺动脉压,并与心导管值对比.结果:根据F3PA/F3AO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与心导管值的相关性好(r=0.86、0.81);FPA/FAO、F1PA/F1AO、F2PA/F2AO、F4PA/F4AO、F5PA/F5AO较差(r=0.55~0.79).结论:在所提出的几种简化方法中,F3PA/F3AO为无创定量估测肺动脉压的佳方法.

    作者:张玉奇;陈树宝;孙锟;王荣发;郁怡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继发性冷凝集素病

    我们近年来收治了继发性冷凝集素病(SCAD)3例,报道如下.

    作者:吴汉鑫;陈惠州;廖春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左全肺切除术后并发乳糜胸1例

    患者男,66岁.因咳嗽,粘液痰3个月.胸片示左肺上叶4.5 cm×4.5 cm肿物.胸部CT报告左上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左肺门淋巴结肿大.纤支镜检查见左肺上叶开口肿物阻塞.纤支镜病理活检报告:左上肺鳞状细胞癌.于1997年3月17日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下行左全肺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后第3天开始引流量增加为乳黄色液体.多24小时引流量达850 ml.乳糜脂检查阳性,细菌培养阴性.临床考虑术后乳糜胸.给予禁食、静脉营养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渗糖150 ml加顺铂(DDP)70 mg由胸腔管注入,每天1次.术后15天乳糜液消失.手术切口Ⅰ/甲愈合.住院35天痊愈出院.

    作者:黄谋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CD44和nm2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44(CD44s及CD44v6)和nm23基因产物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对54例食管癌标本进行CD44、nm23基因产物测定,并对其中41例进行了术后3年随访.结果:CD44v6基因产物的高表达和nm23基因产物的低表达与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复发和预后均有关(P<0.05).食管癌中CD44v6和nm23表达呈负相关.CD44v6阳性伴nm23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CD44(尤其是CD44v6)和nm2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CD44v6和nm23表达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可作为临床预测浸润转移和估计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华平;黄洪铮;张华;欧阳能太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侧脑室外引流、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积血15例

    脑室积血(包括原发和继发)在临床上很常见,且病情凶猛易形成脑疝,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高,如开颅清除血肿,则创伤大,致残率高.我院自1996年8月以来对脑室积血病人采用侧脑室外引流+脑脊液置换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福;成毅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心源性胸腔积液37例临床分析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所致的胸腔积液(心性胸液),由于其在发生、发展、转归以及胸腔积液的实验室检查等方面,与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胸腔积液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收集我院1987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37例心性胸液,分析如下.

    作者:徐刚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小儿原发性肺动脉高压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7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主要表现为劳力性的呼吸困难,心导管检查为梗阻性的肺动脉高压,病理改变是肺血管内膜纤维化,血管丛样改变.结论:本病预后不良.认为前列环素静脉或口服使用、一氧化氮的吸入可能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有效.

    作者:区曦;李渝芬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醋纤膜电泳金染色检测体液微量蛋白

    体液(尿,脑脊液)微量蛋白电泳一般采用浓缩标本进行.然而,浓缩方法非常费时,并可能由于吸附、分离或蛋白变性而导致误差.本文介绍未浓缩标本直接电泳,用稍加改进的Rightti[1]金染色法染色,微量蛋白可现清晰电泳图谱.

    作者:顾宗夏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黄芪治疗心绞痛及其对自由基的影响

    黄芪是一味中药,它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本文报道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2例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自由基的影响.

    作者:马建芳;张丽玲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R on P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0岁.反复头晕3年,胸闷气促2年,加重2月入院,体格检查未见异常.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窦性P波,P-P间隔均齐,略为提早增宽、畸形的QRS波落在窦性P波上,引起一系列快速、略不均齐的QRS波群,QRS波时限>0.12秒,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室率188次/分.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R on P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

    作者:张云;陈仰理;张汉灵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支原体肺炎致顽固性咳嗽66例分析

    近年来支原体肺炎越来越得到儿科医生的重视,但由于支原体肺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故对长时间顽固性咳嗽患儿缺乏足够的重视并给予相应治疗而延误病情.现将我科1994年1月~1996年1月长时间顽固性咳嗽66例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赵青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全身弥漫性潮红斑片、脱屑、瘙痒

    1 病历摘要患者男,59岁.因全身潮红斑片伴瘙痒10余年,于1992年5月15日入院.患者于10余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左躯干部出现潮红斑片,后累及四肢,自觉瘙痒剧烈,经抗组胺药物治疗能暂时缓解,近2年来明显加重,双眼睑水肿,毛发脱落,掌指皮肤粗糙,前胸部出现潮红斑块,在当地治疗无效,遂转入我院.

    作者:屠善庆;李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