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宁;杨槐
目的:探讨黄芪对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升高程度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均升高,尤以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01),且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白蛋白(ALB)升高,谷丙转氨酶(ALT)下降均较明显(P=0.05,P<0.05);同时临床纳差、腹胀、腹水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能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肝脏蛋白质合成功能及相应的临床症状.
作者:吴炎;陈凤媛;陈建文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笔者对9例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CPR),成功6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40~64岁,平均55岁.其中心绞痛、心肌梗塞4例,风心病1列,心肌炎1例,心肌病1例,麻醉意外2例.病人均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部分伴抽搐,心电示波示室颤5例,室速2例,停搏2例.
作者:马飞;陈植标 刊期: 1999年第05期
腋窝是体表较特殊的部位,除本身原发疾病外,人体许多其他部位的疾病也可累及该处,且往往以肿块的形式出现,患者自己发现的机会较多.临床上以腋窝肿块首诊的患者较常见,笔者收治以腋窝肿块首诊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病人332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赵挺 刊期: 1999年第05期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组少见和严重的疾病,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如不及时诊治,死亡率极高.近年由于血浆置换疗法的应用,TTP的预后有了很大改善,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治疗水平,现将我科首例经血浆置换治疗成功的重症TTP并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温红;李翠贞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避免仍通畅的乳内动脉血管桥在再次冠脉搭桥术中受到损伤的预防方法.方法:在10例冠脉搭桥术中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外科隔膜包裹乳内动脉预防再手术时的粘连.结果:被包裹的乳内动脉保持通畅功能,未发现有病人发生感染并发症.4年半后其中1例行再次搭桥术,术中见外科隔膜确能起到预防粘连作用.结论:临床结果提示此方法简便易行并能安全有效地保护乳内动脉避免再手术时的损伤.
作者:洪丰;翁渝国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化疗的患者常因血小板减少而中断化疗,化疗期间输注血小板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了避免供者因长期输注血小板产生抗体,我们采用固定某一供者的血小板供给固定某一患者,1周1次单采血小板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杨月玲;黄慧芳;黄增敏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本研究试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含量,探讨其与干扰素(IFN)疗效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陆坚;马为民;袁静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患者男,38岁.自服乐果不醒人事7小时,于1998年12月20日入院.7小时前因服乐果30 ml,20分钟后被发现睡在地,口流白沫,叫不应,呕吐少许胃内容物,有大蒜味,昏迷渐加深而入院.既往健康.查体:T 36℃,P 104次/分,R 26次,BP 8/6 kPa.深昏迷,四肢湿冷,肌束颤动,呼吸深快,有农药味,唇紫绀,结膜水肿,瞳孔直径8 mm,对光反应消失.两肺干湿罗音,心率104次/分,律齐,无杂音,肝脾未及.血:WBC 12.9×109/L,N 0.59,L 0.41,RBC 4.36×1012/L,Hb 148 g/L,胆碱酯酶3 U,尿常规正常.诊断为有机磷农药(乐果)中毒.给洗胃、阿托品、解磷定、地塞米松、甘露醇、输血、抗生素、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等处理,第2天血压恢复正常,但出现中枢性呼衰,给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插管时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后恢复,昏迷渐轻,第10天清醒,胆碱酯酶27 U,无自觉不适.第11天排暗红血便多次约1 200 ml,无呕血,胃管抽出物非血性.经输血、止血、补充血容量等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林协忠;林冰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我科从1977年1月~1997年12月共收治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6例,皆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其中术前误诊13例,误诊率达81%.现就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防范措施.
作者:王梦炎;李会晨;石汉平;齐德林 刊期: 1999年第05期
1995年3月~1995年8月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心病(CPHD)心力衰竭72例,并与同期常规治疗组56例进行观察对比,疗效满意.
作者:王丽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进一步研究微量元素硒(Se)、锰(Mn)对心肌细胞的协同性影响.方法: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分别测定了正常对照、高Mn、高Se伴高Mn条件下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改变.结果:高Mn状态下培养的心肌细胞,其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幅度(APA)降低,动作电位复极50%时程(APD50)延长,而高Mn伴高Se条件下培养的心肌细胞,RP、APA、APD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高Mn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有损害作用.补Se可以对抗高Mn对心肌细胞的损害作用.
作者:段耀奎;曹文华;王福顺;张德利;杨清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s)是海绵窦、侧窦、矢状窦等硬膜窦及其附近动静脉间的异常交通,为颅内外供血动脉与颅内静脉窦沟通,多见于成年人,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均有一定特点,现结合文献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段传志;李铁林;凌锋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疣状胃炎又称为慢性糜烂性胃炎或豆疹样胃炎.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随着胃镜的普遍应用,本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现将我院8年来所见且伴出血49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多数心脏病患者不可避免的终结局.引致心衰的病理机制复杂,多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可能参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发展.本文通过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时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以探讨TNF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梁伟钧;罗景云;黄石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n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肺科的罕见病,国内有少量报道.本文收集1983~1998年确诊的PAP 9例,并结合国内外在本病诊断方面的进展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张飞峰;时国朝 刊期: 1999年第05期
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lung,SHL)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Liebow1956年率先提出.我们三家医院1971~1997年共收治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对其临床病理表现、X线特点及产生的病理学基础进行讨论.
作者:吴健;曹弃元;庄恒国;韦育林;孙颖;江山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我科自1994年起应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4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李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及远期智力低下、癫痫发作和脑瘫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因而受到普遍重视.现将我们自1995~1998年收治的HIE 97例分析如下.
作者:谭庆瑜;李婉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患者男,23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3年,加重伴呕吐胃内容物3天入院,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变形,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收入院.在硬膜外麻下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和周围粘连,幽门梗阻,行幽门窦旷置胃大部切除术(Moynihan法).术后一般情况正常,无腹痛,进食流质,腹平软,无压痛,肠鸣正常,第11天痊愈出院.出院后第1天进食半流、青菜后觉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无向他处放射,并呕吐胃内容物多次,含胆汁样胃液,无咖啡样物及排黑便,腹胀,无发热,来诊再次住院.体查,T36.8℃,P 85次/分,腹膨隆,腹肌稍紧,右腹中部扪及胀大肠袢,有压痛,全腹反跳痛轻,未闻振水音及气过水音,无腹水征.诊断:肠梗阻.血常规WBC 20.1×109/L,RBC 4.46×1012/L,Hb 145 g/L.入院后禁食,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胃肠减压,抗感染,灌肠,病人症状无好转,保守治疗6小时无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原吻合口无特殊,各可通过大拇指,横结肠大部分位于吻合口右侧,明显鼓气胀大,并在吻合口右侧和横结肠通过处受压,大网膜嵌入且粘连,造成横结肠完全梗阻,吻合口左侧也有粘连,但不形成梗阻,给予拉出且松解大网膜粘连,横结肠复位,查吻合口后侧横结肠通过处尚可容二横指,术后第6天进食半流,病人无不适,第11天痊愈出院.
作者:陈隆盛 刊期: 1999年第05期
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在泌尿系统肿瘤中发病率高,且有上升趋势,具有复发性与多发性二大特点.我院自1996年2月起对膀胱移行细胞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经病理切片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癌Ⅱ~Ⅲ级病人进行联合应用抗癌药物、动脉介入治疗,以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取得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陆亦东;韩益东 刊期: 199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