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疣状胃炎并出血49例分析

张国安

关键词:疣状胃炎, 慢性糜烂性胃炎, 特殊类型, 临床表现, 特异性, 发病率, 应用, 学者, 胃镜, 国内, 出血, 报告
摘要:疣状胃炎又称为慢性糜烂性胃炎或豆疹样胃炎.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随着胃镜的普遍应用,本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现将我院8年来所见且伴出血49例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注入顺铂和胞必佳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肺癌侵犯胸膜后其癌肿转移致恶性胸腔积液(胸液),目前治疗方法颇多,疗效不一.本组以顺铂和胞必佳为主,结合抗癌药物治疗胸液3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振水;钟建卫;崔玉清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广东省唇腭裂流行病学研究

    先天性唇腭裂(CLP)是人群中常见的生理缺陷之一,其发病率居各种缺陷的首位或仅次于胎儿水肿综合征(广东80%为α地中海贫血).通过对1986~1997年广东省356 782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本资料来自省内25所医院,分布于大中小城市,沿海及山区,按国家监测标准,了解广东省唇腭裂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

    作者:江穗;容柏成;陈仲伟;冯航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血卟啉病1例

    患者女,29岁.因反复上腹痛1月余,加重伴四肢抽搐3周,于1996年3月6日第1次入本院.此次患者于入院前1月余(4月2日)突起上腹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两次,当地医院用阿托品治疗,症状好转.2周后又特发腹痛并加剧,伴有全身抽搐,神志不清,约5分钟后醒来,当晚每隔1小时抽搐1次,连续4次,每次持续3~5分钟,当地医院先后诊断为腹痛型癫痫,癔症,疗效不佳.

    作者:唐开雄;陈瑞陶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人的寿命延长,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加压滑动鹅头钉是近年来用于该类骨折较好的内固定器械.通过髓内拉力螺丝钉的滑动加压作用,使骨折端保持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下床活动.我们自1995~1998年对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建军;张跃;李景新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重型肝炎并发非少尿性高钾血症、肝肾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重型肝炎患者由于肝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常有低钾血症,晚期并发肝肾综合征后又有高钾血症.我们对1993年1月~1996年12月住院的部分患者中观察了重型肝炎并发非少尿性高钾血症肝肾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积良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多数心脏病患者不可避免的终结局.引致心衰的病理机制复杂,多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可能参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发展.本文通过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时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以探讨TNF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梁伟钧;罗景云;黄石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三苯氧胺辅助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三苯氧胺辅助治疗进展期胃癌进行临床观察.方法:予三苯氧胺联合化疗药治疗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gR)阳性的进展期胃癌病人48例,观察其男性女性化性格、生存期、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研究组男性女性化性格得到改善,1~3年生存率提高,化疗后3周外周血CD+3、CD+4、CD+8细胞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认为三苯氧胺在ER、PgR阳性的进展期胃癌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浦涧;农乐根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鼻内窥镜行泪囊鼻腔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

    近两年来,我们采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2例,收到良好疗效.

    作者:黄仪平;吴凌云;袁红波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硒锰对培养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影响

    目的:进一步研究微量元素硒(Se)、锰(Mn)对心肌细胞的协同性影响.方法: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分别测定了正常对照、高Mn、高Se伴高Mn条件下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改变.结果:高Mn状态下培养的心肌细胞,其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幅度(APA)降低,动作电位复极50%时程(APD50)延长,而高Mn伴高Se条件下培养的心肌细胞,RP、APA、APD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高Mn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有损害作用.补Se可以对抗高Mn对心肌细胞的损害作用.

    作者:段耀奎;曹文华;王福顺;张德利;杨清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29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lung,SHL)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Liebow1956年率先提出.我们三家医院1971~1997年共收治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对其临床病理表现、X线特点及产生的病理学基础进行讨论.

    作者:吴健;曹弃元;庄恒国;韦育林;孙颖;江山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3例误诊分析

    我科从1977年1月~1997年12月共收治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6例,皆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其中术前误诊13例,误诊率达81%.现就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防范措施.

    作者:王梦炎;李会晨;石汉平;齐德林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组少见和严重的疾病,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如不及时诊治,死亡率极高.近年由于血浆置换疗法的应用,TTP的预后有了很大改善,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治疗水平,现将我科首例经血浆置换治疗成功的重症TTP并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温红;李翠贞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肾移植术后肾小管性酸中毒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尸肾移植术后肾小管性酸中毒(RTA)的临床意义和发生机制.方法:将45例肾移植患者按RTA发生情况分成A、B两组,比较其发生排斥反应情况,环孢素A(CsA)浓度等,并对RTA组患者进行追踪观察.结果:肾移植术后发生RTA较常见,多为可逆性,RTA组出现的排斥反应次数较多.结论:肾移植术后RTA的发生与低磷、高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症、CsA毒性等因素关系密切,对了解移植肾功能状态、预测排斥反应发生有一定价值.

    作者:何斌;杨周灼;李如恒;梁馨玲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疣状胃炎并出血49例分析

    疣状胃炎又称为慢性糜烂性胃炎或豆疹样胃炎.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随着胃镜的普遍应用,本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现将我院8年来所见且伴出血49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左侧视觉疏忽的汉字阅读

    目的:研究视觉疏忽患者的汉字阅读机制.方法:通过疏忽组、偏盲组、正常组的汉字阅读,研究视觉疏忽患者汉字阅读认知机制.结果:疏忽组阅读汉字的准确率低于偏盲组或正常组(P<0.01);疏忽组阅读左右结构汉字的准确率低于上下和独立结构汉字(P<0.05),阅读上下和独立结构汉字的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视觉疏忽可能损害视觉信息的转化、整合及认知分析;对各种组成结构汉字的阅读差异可能与两半球视空间能力、注意分析面积、注意点有关,利用视觉疏忽患者有助于研究象形文字的认知.

    作者:陈卓铭;林谷辉;费建林;高然;刘晓加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代谢紊乱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代谢紊乱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136例不同类型再障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其中急性再障(AAA)12例,重型再障Ⅱ型(SAA-Ⅱ)50例,慢性再障(CAA)74例.结果:大部分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再障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减低与长期接受雄激素治疗、发热、出血、肝功异常及伴有胃肠疾病有关,适当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有利于再障的恢复.

    作者:胡振玉;郑志汉;关华新;吴大方;李慧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治进展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s)是海绵窦、侧窦、矢状窦等硬膜窦及其附近动静脉间的异常交通,为颅内外供血动脉与颅内静脉窦沟通,多见于成年人,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均有一定特点,现结合文献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段传志;李铁林;凌锋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导管疗法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肝癌的化疗栓塞术,在目前肝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该方法优于其他方法,近几年已被广泛应用.我们自1994年1月~1997年1月共收治中晚期肝癌47例,现就其治疗方法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赵文英;巩照华;吕明;郝春志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带蒂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在手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我科自1994年起应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4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李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慢性乙型肝炎活血化瘀法的疗效与舌下络脉变化的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是常见的传染病,近年我们通过辨证论治,对气滞血瘀型患者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同时进行了舌下络脉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认识到它在辨证与判断疗效上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忠早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