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检测

肖豪;麦韵屏;余丹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患者, 血清铁蛋白, 脂质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损伤, 再灌流损伤, 氧自由基, 羟自由基, 临床意义, 脑组织, 检测
摘要:脑卒中再灌流损伤中,铁参与自由基形成,形成氧自由基、羟自由基及脂质自由基,造成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本文通过检测血清铁蛋白(SF),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血清铁蛋白的临床意义.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腹部术后严重腹胀体会

    我院自1987年1月~1998年10月对66例腹部术后严重腹胀患者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拥军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大剂量地塞米松加环磷酰胺治疗狼疮危象并狼疮性肾炎29例体会

    狼疮危象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如感染、肾功能衰竭、日光曝晒及药物等诱因的作用,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发生多脏器多系统的功能严重损害,从而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危急状态,死亡率较高.我们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DXM)加环磷酰胺(CTX)冲击疗法治疗29例狼疮危象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获得成功,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永铭;刘冠贤;钟伟强;谭志明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提高老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方法:分析10年来外科治疗的老年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78例,其中急诊手术55例,择期手术23例;胃大部切除术62例,根治性胃次全切除术12例,姑息性胃癌切除术6例,胃肠吻合口切除、近端胃空肠Roux-Y吻合2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例,胆道血管缝扎止血1例.结果:急诊手术治愈47例,择期手术全部治愈,死亡8例(病死率10.3%),6例死于全身合并疾病,2例死于术后并发症.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大出血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应规范,防止遗留出血病灶;还应积极治疗伴发病,降低手术死亡率.

    作者:温思齐;王小忠;陈进新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重型颅脑损伤256例治疗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如处理不当常致严重后果.我科1992~1998年收治经CT诊断并以入院后首次GCS评分≤8分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标准的病人256例,分析如下.

    作者:陈伟健;林育臻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绝经后输卵管峡部腺瘤样瘤1例

    患者女,57岁.因绝经7年,阴道排液伴下腹胀痛半年,于1998年6月1日入院.绝经后一直无不规则阴道出血.半年前无诱因出现阴道排液,呈阵发性,量较多,每日需用卫生垫2~3片,味腥臭,伴外阴瘙痒、下腹胀痛,曾多次在外院就诊,给予青霉素、甲硝唑静滴及甲硝唑阴道放药20余天,但效果不佳,而且上述症状渐加重,出现腰骶部疼痛.查体:一般情况可,血压18/14 kPa(135/105 mmHg),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白晓霞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和预后.方法:分析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证实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并脑栓塞,糖尿病并锁骨下动脉血栓,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性多发性动脉炎及脑动脉硬化并颈椎间盘突出症各1例.4例行手术及病因治疗症状改善,1例死亡.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和大动脉炎.确诊主要靠血管造影.预后与病因和侧支循环情况及全身状态有关.

    作者:李森美;吴育彬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数与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结果分析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增大是血管性疾病死亡或复发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现已证明,急性心肌梗塞时MPV增大[1],为了解脑梗死患者中MPV变化情况,对71例经CT扫描证实的脑梗死患者行MPV和血小板数(Plt)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毕晓云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巨大心脏的病理学分型及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巨大心脏瓣膜疾病的经验.方法:参照心腔扩大指数,回顾分析巨大心脏临床资料,并将巨大心脏作了病理学分型.结果:左房型121例(61.7%),为常见,手术效果好.左室型29例(14.8%),术后早期死亡率高(24.1%).右心型5例,较为少见.全心型41例(20.9%),多属病变晚期.结论:该种分型方法可以反映巨大心脏患者不同心腔扩大的程度和心功能受损的程度,与手术疗效一致;同时可作为手术方法设计的参考,对指导围术期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平;吴若彬;张镜芳;蔡增欣;肖学钧;何竟功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锌制剂的临床应用

    自1869年Raulin发现微量元素锌与生物的生长发育有关以来,很多学者对锌进行了大量研究,证实锌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营养作用及临床诊疗意义.锌用于治疗锌缺乏症(如长期完全胃肠外营养引起的锌缺乏症)及与锌缺乏有关的疾病(如下肢溃疡、慢性湿疹、银屑病、白癜风等皮肤疾病,味觉障碍,性机能障碍,不育症等).本文就锌在临床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中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B型超声诊断始基子宫7例

    子宫发育异常是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中常见的一种.子宫发育异常中的许多种类型以往不乏报道,但对于双侧或单侧始基子宫却罕见报道.近5年来,我们用B超确诊始基子宫7例,其中5例为双侧始基子宫,2例为单侧始基子宫.现将始基子宫的B超表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晓文;刘敏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哮喘小鼠气道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研究哮喘小鼠气道组织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卵蛋白致敏及激发制成小鼠哮喘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小鼠气道组织CD+4、CD+8、CD+25T淋巴细胞.结果:CD+4、CD+8、CD+25T淋巴细胞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CD+4/CD+8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01).结论:哮喘时气道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浸润,辅助性T淋巴细胞与抑制性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的失衡是发生哮喘气道炎症的机制之一.

    作者:江慧琳;李燕屏;周太原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1000例Tcu 200C型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Tcu 200C型节育器在我省育龄妇女应用中的避孕效果.方法:对放置Tcu 200C型节育器1 000例育龄妇女的3年避孕效果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结果:放置节育器3年继续存放率、妊娠率、脱落率分别为79.77、3.99、4.50/每百妇女.结论:Tcu 200C型节育器避孕效果较好,适用我省育龄妇女的避孕需要.

    作者:陈瑞香;麦小珊;赵秀兰;温金凤;谭雄光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目的:观察Ⅱ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方法:用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13例正常人,3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GFR.结果:正常白蛋白尿组GFR均值较对照组升高26.5%;微量白蛋白尿组GFR与对照组无差异;微量白蛋白尿GFR下降组绝大部分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Cr)正常,与GFR正常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无差异.结论:糖尿病早期存在肾小球高滤过;血BUN、Cr不能反映DN早期肾损害;UAER不能预测肾损害的严重程度;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可靠灵敏,可作为一项反映早期DN肾损害的定量指标,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文星;陈桐生;王晓军;文薇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儿童大脑半球肿瘤4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大脑半球肿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0例儿童大脑半球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大脑半球肿瘤以星形细胞瘤及脑膜瘤多见,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占大多数,其次为癫痫,手术治疗效果尚可.结论:儿童大脑半球肿瘤手术治疗应尽可能做到全切除,辅以显微镜及接触式激光可减少术后功能损害和增加全切率.

    作者:胡滨;杨宏;梁建民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结石术后复发164例

    胆道术后复发结石的治疗颇为棘手,无论是西药、中药或者是再次手术治疗,其疗效均不够理想.自1986年1月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尚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宗华国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CO2激光显微经蝶切除大垂体腺瘤84例

    目的:观察CO2激光显微经蝶切除大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采用CO2激光显微经蝶切除直径≥2 cm的大垂体腺瘤84例.肿瘤全切除68例,大部分切除14例,部分切除2例.结果:术后一过性多尿10例,脑脊液漏8例,无死亡.CT随访39例,随访时间0.5~2年.8例肿瘤残留,1例复发.经蝶窦切除大垂体腺瘤安全,CO2激光在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有利于手术操作,减少肿瘤复发和手术并发症.结论:CO2激光显微经蝶手术有利于大垂体腺瘤切除.

    作者:柯春龙;陈明振;王海军;林佳平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治疗

    1995年5月~1998年9月,我院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的两种方法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54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吴荣海;黄晓生;廖勇彬;陈立新;庞健;程州平;徐宝琼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猝死与QT间期离散度关系探讨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是由于心室肌复极不一致所引起.它早由Campbell于1985年提出,现已用作评估急性心肌梗塞恶性心律失常危险性的方法.本文总结21例住院期间猝死的心血管病人与QTd的关系,以探讨其在心血管病人猝死方面的预测价值.

    作者:高宝荣;林书乐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三拗汤加味治疗外感后咳嗽不愈51例

    笔者于1997~1998年,对外感咳嗽,经治疗表证不复存在,而咳嗽缠绵不愈者[1],用三拗汤加味治疗,疗效尚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慧贞 刊期: 1999年第07期

  • 酚妥拉明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

    本组选用本院近2年收治的缺氧症状明显的住院患儿36例,均符合小儿喘憋性肺炎诊断[1],采用酚妥拉明治疗,以观察酚妥拉明在小儿喘憋性肺炎治疗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叶世武;徐艳鸿 刊期: 1999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