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针灸推拿措施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及疼痛改善的临床研究

许宇浪

关键词:中医针灸推拿措施, 膝骨性关节炎, 关节功能, 疼痛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针灸推拿措施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及疼痛改善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患者14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接受中医针灸推拿措施治疗的中医组和接受药物治疗的药物组,每组有70例患者.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以及疼痛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药物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针灸推拿措施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提供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其关节功能和疼痛情况,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
健康必读杂志相关文献
  •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目的:探析在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临床中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5~2017.5接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98例患者为对象,将其作为实验组,同期另选取非缺血脑血管病者98例作为对比组.经给予被选对象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观察分析取得的检测效果情况.结果:经诊断后,对比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球部内中膜厚度增厚和颈动脉狭窄等检出率均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者,其诊断效果良好,能将患者颈部血管病变情况及早发现,为后期临床治疗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赵淑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风险意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风险意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我院于本年度开始施行风险意识优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将2018年度1~11月之间的护理中的案例抽调出5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2017年整年度常规化护理中抽调出同样数量的50案例作为对照组展开研究,对照两组护理的护理文书、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物品处理等几个方面分析两组的护理水平,结合两组在护理期间产生的风险时间与占比进行对比,并收集患者的意见反馈,了解护理人员分别在不同时期与模式下的护理操作、业务水平、健康教育和服务形象评分结果,综合量定风险意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其护理的水平、质量均较高,其风险事件的概率较低.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风险意识使得护理中的危机感较强,在常规化的护理上防患于未然,整体的护理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

    作者:冯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医疗影像设备中计算机的应用分析

    医疗设备在医院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医院总体运营有着重要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影像设备中应用计算机已成为当前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分析计算机在医疗影像设备中的应用现状,然后重点探讨实际应用设计.

    作者:黄小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非肾科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非肾科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09月至2018年08月收治的研究对象为152例非肾科住院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年龄段的不同分为三组,即青年组(≤40岁)、中年组(40-60岁)、老年组(≥61岁).结果:青年组以肾性所占比例高,中年组以肾性所占比例高,老年组以肾前性所占比例高.肾前性病因的治愈率为48.68%,肾性治愈率为41.94%,肾后性治愈率为63.64%,A/C治愈率为0.00%,不明原因治愈率为50.00%.结论:急性肾损伤可分布于各科室,以肾前性因素为常见,其次为肾性因素,前者因素见于心功能不全,后者因素见于药物,为此尽早确诊该疾病病因十分重要,可通过HB、TBIL、血磷等指标水平判断预后效果.

    作者:王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延续护理服务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服务对于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将80例肺结核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遵医行为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遵循医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生存质量评分中,研究组患者在生存质量评分中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服务在肺结核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史湘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浅谈我院急诊科在创伤中心建设中的若干做法

    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创伤中心建设过程中急诊科若干做法进行阐述,主要包括推动院前与院内急救衔接、打造创伤黄金1小时、提高创伤团队救治能力、科学配置创伤复苏单元、推动急诊信息化、提高公众健康教育等六个方面.

    作者:吴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探讨超声造影和CT对肝硬化结节诊断的分析与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和CT对肝硬化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50例,分别对其进行超声造影、CT平扫及增强CT检查,比较三者诊查方式结果,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超声造影检查和CT平扫对小肝癌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超声造影、CT平扫和增强CT检查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检出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增强扫描较CT平扫和超声造影对小肝癌诊断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超声造影和平扫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三者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所以在临床中对于肝硬化患者建议直接进行增强CT检查.

    作者:王慧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针灸对腕部外伤术后感觉运动障碍的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对于腕部外伤手术后存在感觉运动障碍患者采取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于术后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疗法进行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腕部感觉运动障碍恢复总有效率是97.06%,较对照组的85.29%具有显著优势(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腕关节运动功能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恢复效果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对于腕部外伤术后存在感觉运动障碍患者采取针灸疗法,可促进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恢复,针灸疗法值得在腕部外伤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推广.

    作者:陈叶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小儿护理的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7月~2018年3月间住院治疗的130例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额外采取肢体语言与患儿沟通.结果:实验组患儿依从性好的比例(97.3%)明显高于对照组(84.0%),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8.6%),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能有效提高患儿护理依从性及其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任美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法医损伤检验在命案侦查中的应用

    在开展刑事侦查的工作过程中法医检验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法医进行损伤检验可以更有效的提升刑事案件侦查效率,因而法医损伤检验在各类命案侦查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法医损伤和命案侦查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全面阐述,并探讨各类损伤形态和案件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关系,以其为法医损伤检验在命案侦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刘海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饮食指导在糖尿病护理方面的应用探讨

    目的:于糖尿病护理中应用饮食指导,分析其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2016年3月起~2018年3月毕,于我院选取100例接受护理的糖尿病患者实施研究,将额随机均匀分组作为原则对研究对象实施分组,可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患者,将常规护理措施应用到对照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饮食指导,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予以比较.结果:与实施护理干预前比较,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其中实施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9.48±0.66)mmol/L、(6.45±0.49)mmol/L(P<0.05).结论:于糖尿病护理中应用饮食指导的效果显著,改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泽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利舒康胶囊加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53例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组病因不明、各项现代手段检查无任何器质性病变,以持续半年以上的慢性、反复发作性极度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其症状表现常见于中医学的头痛、失眠、心悸、眩晕、郁证、虚劳等病症之中.

    作者:李永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试析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普外二科收治的胃穿孔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胃穿孔临床诊断标准》,入院前两个月未使用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有显著的效果,有着手术时间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和疼痛轻的优点.

    作者:何修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入冲击波治疗组(60例)和理疗组(56例).冲击波治疗组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理疗组患者给予红外线理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疼痛程度.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5).冲击波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时间理疗组(P值均<0.05).冲击波组治疗后各时间之间的疼痛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冲击波治疗组治疗后1年的显效率显著高于理疗组.结论:体外冲击波对肱骨外上髁炎所致的疼痛疗效明显且持久.

    作者:尹翔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于冠心病病人接受介入治疗之后应用氯吡格雷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临床效果施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接诊的冠心病病人资料60例施行分析,所选60例冠心病病人全部接受介入手术治疗,通过随机法对所选60例冠心病病人施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冠心病病人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给予研究组冠心病病人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冠心病病人产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几率.结果:两组冠心病病人在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产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几率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针对冠心病病人,在其接受介入手术治疗之后开展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理想,能够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出现风险.

    作者:袁国良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消毒供应中心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

    目的:对于消毒供应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施行分析与总结.方法:我们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过去一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开展优质护理前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质量和科室满意度评分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针对消毒供应中心,施行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臧家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品管圈在优化门诊流程管理中的应用

    将品管手法运用于门诊流程管理,比较改善前后病人候诊时间.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门诊病人候诊时间≧1h的人数由实施前的65人降至实施后的45人,目标达成率为95.2%,进步率为30.7%.通过品管圈活动有效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增强科内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进而不同程度提高了大家的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工作积极性等.

    作者:吴琼;刘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护理延伸服务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延伸服务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接收的9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延伸服务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护理期间,治疗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护理延伸服务能有效提升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岳全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采用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方式分析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以中药联合化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标准化的结直肠癌Xleox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中药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神经毒性反应以及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患者更低(P<0.05).结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药治疗方案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缓解化疗毒副反应,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谢仁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在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对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及照料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8例,按随机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老年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两组均在干预前和干预2月后使用神经精神科问卷以评定效果,同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配对的照料者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神经精神科问卷总评分及激越、情感高涨、脱抑制、易激惹、异常的运动行为、睡眠等因子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低于同期对照组,且研究组照料者在SCL-90总分及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性(P<0.01).结论:应用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对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可以改善其照料者的心理状况.

    作者:张瑞芬;裴建琴;王晓娥;李金香;虞祥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健康必读杂志

健康必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