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化英
目的:分析应用CT扫描检查对于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诊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5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患者均接受CT扫描检查,分析平扫征象.结果:本组56例患者,病理结果提示孤立性肺结节良性患者38例,恶性患者18例.良性组中肺脓肿患者11例;错构瘤患者6例;支气管囊肿患者8例;炎性假瘤患者9例;有结核患者4例.恶性组中中小细胞癌患者3例;转移癌患者2例;鳞癌患者7例;腺癌患者3例以及类癌患者3例.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单一CT征象对比,良性组患者在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边缘不光滑以及胸膜凹陷征等方面均与恶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平扫单一征象及组合征象均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诊断中具有很高应用价值,诊断可信度较高.
作者:吕红菊;周晓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我院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在不同临床科室、不同输血目的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FFP输注治疗的患者1297例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临床科室、不同输血目的的应用情况.结果:输注FFP前五个临床科室依次是肝胆科299例、消化科292例、ICU205例、骨科87例、普外科86例.输血浆目的前四依次为纠正凝血功能475例、补充蛋白436例、补充血容量96例、术中输注78例.合理性输注1085例,占83.65%;不合理性输注212例,占16.35%.结论:不同科室、不同输血目的具有不同特点,临床上合理输注新鲜冷冻血浆的意识仍待加强,规范合理使用FFP能有效纠正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1].
作者:周燕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对单纯修补术以及胃大部分切除术在急性胃穿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以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15例以及观察组15例.在对1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单纯修补术;在对1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本次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比较.结果:经过本次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6.7%,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5)13.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4/15)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1/15)73.3%.结论:在对急性胃穿孔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采用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代昌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总结了25例局麻联合静脉麻醉下行急诊剖宫产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麻醉方式介绍、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配合要点.局麻联合静脉麻醉下行急诊剖宫产手术逐年增加,应对产妇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同时做好物品、仪器准备及人员有效配对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忠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评价针刀治疗跖腱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1名跖腱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指标包括早晨起床下地时第一步的疼痛和活动痛.疼痛程度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完成VAS评分.在完成治疗后的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再次完成VAS评分.结果:54患者坚持完成了治疗及随访(针刀组29人,局部封闭组25人),脱落率11.5%.在完成治疗后的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针刀组疼痛症状缓解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局部封闭组(P
作者:谢起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描述清江浦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测全区手足口病疫情趋势及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询导出2008年-2017年清江浦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手足口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清江浦区手足口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4-6月份及10-12月份,发病趋势总体呈现先上升后大幅上下波动的特征;3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发病率较高;重复感染人次占比较大.结论:4-6月及10-12月为清江浦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幼托儿童及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农村和城乡接合部是疫情控制的重点地区;今后疫情总体上将呈现一年高一年低的波动趋势;重复感染现象应引起关注.
作者:宋团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引流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融入风险干预理念,比较两组引流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引流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引流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0.0%,观察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干预应用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可以降低术后引流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术后引流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贾进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手术室全期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有20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各有100例患者,针对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是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手术室全期细节护理,针对两个组别患者所呈现出的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相对应的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护理总有效率、手术耐受性优良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等一系列相关方面都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提升,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服务态度等相关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都要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的内容两者之间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有针对性的针对手术患者进行切实有效的手术室全期细节护理,如果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总有效率,使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有效增加,这样的方法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作者:曾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对于腕部外伤手术后存在感觉运动障碍患者采取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于术后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疗法进行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腕部感觉运动障碍恢复总有效率是97.06%,较对照组的85.29%具有显著优势(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腕关节运动功能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恢复效果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对于腕部外伤术后存在感觉运动障碍患者采取针灸疗法,可促进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恢复,针灸疗法值得在腕部外伤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推广.
作者:陈叶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探究在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配合艾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93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黄芪建中汤配合艾灸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分值大小.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5.7%高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上腹不适、胃脘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分值远低于对照组的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结合艾灸的方式效果显著,有效地改善了炎症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保护了患者脾胃.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广大患者信赖并予以推广.
作者:陈玉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作者:蔡丽雅;范琴琴;尤裕环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以中药联合化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标准化的结直肠癌Xleox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中药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神经毒性反应以及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患者更低(P<0.05).结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药治疗方案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缓解化疗毒副反应,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谢仁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教学法在耳鼻咽喉科见习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对象来自齐齐哈尔医学院2014级临床、妇产、病理见习学生,共计150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见习课均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见习教学.评估应用案例教学法对见习效果、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该教学法,学生逐渐培养出自学能力,搜集、整合和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大为提高,创新能力、质疑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也被开发出来.结论:案例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在耳鼻喉科见习过程中学习效率.
作者:王鑫;范丽霞;温海涛;郭众;周家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超声诊断本病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对部分超声误诊及诊断不明确的声像图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该病的超声诊断要点.结果:30例患者中,超声正确诊断25例,诊断符合率为83.3%,误诊5例,误诊率为16.7%.2例误诊为成熟型囊性畸胎瘤,1例误诊为黄体囊肿出血,1例误诊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例误诊为单纯卵巢囊肿,本组患者中一侧单发21例,双侧者9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可做为首选辅助检查.由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着浸润和复发的恶性倾向,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早期准确诊断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有重要作用,诊断时应尽量避免误诊的发生,从而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
作者:谢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40例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使用双盲法将其分作A组与B组,每组20例.对A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对B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护理满意评分低于B组,且住院时间长于B组;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高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评分的同时,缩短其住院时间,且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邱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4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21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传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戒烟、戒酒以及运动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对比,实验组患者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性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戒烟、戒酒、运动等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护理干预能够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变,能够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对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薛三学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手法整复在桡骨远端骨折中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76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为对象,随机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切开复位和外固定联合治疗,实验组则进行手法整复治疗,观察两组有效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性是78.95%,实验组是92.11%,两组有效性相比区别明显(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病人临床采取手法整复方法治疗,疗效确切,可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刘海洋;王雪莲;崔路;于鑫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少腹逐淤汤加减疗法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9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考察组与研究组各46例,考察组接受米非司酮口服治疗,研究组接受少腹逐淤汤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体效果有效性是84.78%,考察组是60.87%,两组相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肌瘤均有所缩小,研究组缩小后体积比考察组小(P<0.05).结论:通过中医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可大大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值得推广.
作者:王雪莲;刘海洋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甘精胰岛素不同给药时间治疗1型糖尿病(T1DM)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T1DM患者,分组方法选用随机抽签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在22:00给药治疗,40例观察组应用甘精胰岛素在18:00给药治疗,观察FBG、2hPG及低血糖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结果.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FBG、2hPG水平更有优势,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通过实施甘精胰岛素在18:00给药治疗T1DM患者的疗效更好,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胡显洁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医疗器械属于医疗诊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辅助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性直接影响到诊疗效果,针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确保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落实到实处,使临床能够安全的使用医疗器械,保证医患安全,促进医院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许晓静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