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中心浆细胞型巨淋巴结增生1例报告

姚桂玲;宋丽洁;丁琪;彭国钧

关键词:多中心, 浆细胞型, 巨淋巴结增生,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现报告如下, 滤泡性, 诊断, 血管, 临床
摘要:1 引言巨淋巴结增生(Castleman病)又名血管滤泡性增生[1],是一种慢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其特点为巨大淋巴结增大,临床上常诊断困难.我院于1999年10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月经周期长或极不规律的妇女易发2型糖尿病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32磷表面敷贴联合复方维生素B12溶液治疗小儿血管瘤的疗效——附55例分析

    目的:探讨32磷表面敷贴联合复方维生素B12溶液(维生素B12和硫酸庆大霉素)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均先行32磷表面敷贴治疗,敷贴治疗后治疗组的皮损予外敷复方维生素B12溶液;对照组病例不作其它处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局部病灶总治愈率分别为91%、75%;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局部病灶及其周围皮肤均出现Ⅰ度或Ⅱ度的放射性损伤;其损伤的严重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2磷表面敷贴联合复方维生素B12溶液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不但可以治愈局部病灶,而且还可以减轻病灶周围皮肤的辐射损伤.

    作者:梁培炎;李群;张伟光;杨小春;赵菊琴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肺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和预防

    1 引言临床上常见的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为血栓栓子阻塞肺动脉而引起的,可并发于内、外、妇产科的许多疾病,是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资料表明,患有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各种心脏病、某些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几率较高.充分认识肺栓塞的基础病因和危险因素,有助于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断水平,并可为预防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蔡柏蔷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努力提高我国肺血栓栓塞症的规范化诊治水平

    1 引言自从1819年Laennec首次报道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以来,已经过2个世纪,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肺栓塞领域仍未有新的进展.20世纪80年代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无论在病因学、无创性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肺栓塞防治研究的局面为之一新.

    作者:程显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医学继续教育测验(28)答案与题解

    作者:翁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四肢乏力、行动不稳2年,加重伴言语不清、排尿困难1个月 ——思考病例(109)讨论部分

    1 病历摘要详见2002年第4期第230页.2 临床讨论2.1 本病例的特点主要特点为:①56岁女性;②隐袭发病,逐渐加重;③锥体外系受损表现,如四肢动作缓慢,面无表情,主动运动减少,齿轮样肌张力等;④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如出汗少、便秘及排尿困难;⑤小脑受损征象,如指鼻不准,步态蹒跚;⑥锥体束受损征象,如腱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征阳性;⑦感觉正常,轻度智力障碍;⑧脑CT及脑脊液检查无明显异常.

    作者:李于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全身红斑、脓疱、高热——查房选录(241)

    1 病历摘要患者,男,20岁.因全身红斑、脓疱伴高热4日于2001年3月5日入院.患者于4日前被铁器割伤,到当地医院缝合伤口,予肌内注射吸附百日咳菌素、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TAT)、静脉滴注头孢唑林及口服阿莫西林治疗.

    作者:苏向阳;顾有守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血管内超声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性质的应用价值——附100例报告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及其在指导介入性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IVUS检测1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24处冠状动脉血管段总截面积及其平均径、血管腔面积及其平均径,计算直径狭窄率及面积狭窄率,了解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分布及特性,并与同时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结果:ⅣUS检测发现偏心性斑块92处,向心性斑块32处,其中96处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节段,需要进行冠状动脉的介入性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造影(CAG)对于狭窄血管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的测值较低,ⅣUS测值与其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IVUS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性质的检测明显优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选择方案有着指导意义.

    作者:肖长华;杨希立;李健民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硫酸镁对缺血性心肌病并发心衰者心肌复极的稳定作用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溶栓与抗凝治疗

    1 引言溶栓和抗凝均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的特异性治疗,但是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在治疗时应予充分注意.2 溶栓治疗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尤其是伴休克和(或)低血压的病例.血压正常,但UCG提示右心室功能减退或临床表现为右心室功能不全者,无禁忌证时也可做溶栓治疗.对于血压和右心室功能均正常者,则不推荐溶栓治疗.

    作者:白春学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腹膜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15例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治疗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重症急性肾衰竭(AR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行腹膜透析治疗的伴MODS的重症AR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膜透析前后摄入水量、透析治疗头3日血尿素氮、血肌酐、pH无统计学差异(P加.05),腹膜透析7日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5例,存活10例.结论:腹膜透析治疗伴MODS的ARF患者氮质血症可得到控制;对非高分解型重症ARF患者,早期腹膜透析治疗能改善预后.

    作者:孙贵林;胡小玲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婴儿期适量补充维生素D降低1型糖尿病危险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临床常见诊疗错误汇编(230)

    作者:潘秀兰;郑彦平;黄罗士;张家庆;孙建荣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近期疗效观察——附31例报告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经内镜证实的十二指肠渍疡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雷贝拉唑组31例和奥美拉唑组29例,雷贝拉唑组第一周予雷贝拉唑10mg加阿莫西林1 g加呋喃唑酮100mg,口服,每日2次;以后每日顿服雷贝拉唑10mg.奥美拉唑组第一周以奥美拉唑20 mg加阿莫西林1 g加呋喃唑酮100mg,口服,每日2次;以后每日顿服奥美拉唑20 mg.两组疗程均为4周.停药后复查内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雷贝拉唑组疼痛消失时间与奥美拉唑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周末与4周末两组的症状消失率、溃疡愈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雷贝拉唑组的Hp根除率稍高于奥美拉唑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雷贝拉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奥美拉唑组为7%.结论:雷贝拉唑对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疗效与奥美拉唑相当,用药后患者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抗Hp活性与奥美拉唑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奥美拉唑少,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梁健;盛庆寿;何振华;梁雪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氟西汀的临床应用

    1 引言氟西汀(fluoxetine),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非三环类抗抑郁药,尤其是精神科.其主要原因是:①抑郁症和以抑郁为特征的各种抑郁状态,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认识,他们需要使用一些疗效确切的药物,尽快解除患者的痛苦;②除用于治疗抑郁症外,氟西汀对临床常见的强迫症、贪食症、惊恐发作、经前期焦虑障碍等也有效;③氟西汀的不良反应较以往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小,而且安全、用法简便[1].

    作者:魏赓;刘协和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狼疮肾炎患者血清IL-16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狼疮肾炎患者48例,按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分为狼疮肾炎活动组28例,狼疮肾炎静止组20例;另选非狼疮肾炎组12例,正常对照组1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的血清IL-16水平.结果:狼疮肾炎活动组、静止组血清IL-16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狼疮肾炎活动组血清IL-16水平与SLEDAI成显著正相关(r=0.839、P<0.01),与血清抗双链DNA抗体水平、尿蛋白及狼疮肾炎肾组织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但狼疮肾炎静止组与非狼疮肾炎组之间血清IL-1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狼疮肾炎患者血清IL-16水平增高,可作为评价狼疮肾炎活动的参考指标.

    作者:杜勇;李幼姬;杨念生;曾丽霞;孔庆瑜;李志坚;叶任高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发热——思考病例(110)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噻氯匹定诱发埃文斯综合征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男性,73岁.因头晕伴恶心、呕吐15日门诊就医,无头痛、腰痛、尿少.门诊查B超提示右肾结石.患者于2000年6月12日入住我院,既往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4次/分,血压15/11kPa.颈软,未见颈静脉怒张,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

    作者:梁生;章成国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经尿道电汽化前列腺切除术与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经尿道电汽化前列腺切除术与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的特点,总结外科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经验.方法:对172例经尿道电汽化前列腺切除术组(电汽切组)与140例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组(开放手术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耗时相近,住院日数及住院费用电汽切组比开放手术组减少50%;电汽切组除4例(2.3%)有电切综合征外,术后出血发生率4.7%(8/172)较开放手术组10.9%(15/140)低,未见其他并发症;而开放手术组切口感染21.4%(30/140)、尿道狭窄5.7%(8/140)、真性尿失禁5.0%(7/140)、尿瘘1.4%(2/140).结论:电汽切术比开放手术具有更多优越性,但后者仍具有一定适用范围和应用价值.

    作者:陈宁;余祖辉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进修医生教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分急性型和慢性型,现在请您首先谈谈急性型IT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好吗?

    作者:陈运贤;林旭滨;吴晓亮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新医学杂志

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