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附93例报告

孙津津;陆芸

关键词:综合治疗, 慢性盆腔炎, 疗效观察, 现报道如下, 治疗效果, 治疗方法, 微波治疗, 内服外治, 反复发作, 常见疾病, 抗生素, 中药, 妇科
摘要:1引言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其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效.我科采用中药内服外治结合微波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该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支原体结膜炎22例报告

    引言支原体结膜炎报道较少,我科门诊于2000年12月~2001年6月共收治2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纪青;邬美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撤停他汀类药物将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与时俱进,办好刊物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新型腹膜透析液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进修医生教授,请您介绍一下腹膜透析液的处方原则好吗?教授腹膜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一体化治疗中的主要措施之一,因其简单、实用、经济和适应证广泛而得到推广和普及.

    作者:纪玉莲;陈立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环磷酰胺分别联合甲泼尼龙、泼尼松治疗活动性狼疮肾炎的对比研究--附72例分析

    目的:比较环磷酰胺联合甲泼尼龙双冲击疗法与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口服泼尼松疗法治疗活动性狼疮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采用环磷酰胺联合甲泼尼龙进行双冲击疗法(A组)、35例采用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口服泼尼松疗法(B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起效时间[(8±1)日]较B组[(12±1)日]快,(P<0.05);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累计缓解率A组分别为57%、71%、86%,B组分别为29%、43%、69%(均为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比B组高(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甲泼尼龙双冲击疗法治疗活动性狼疮肾炎能提高病情缓解率,但不良反应较大.

    作者:余国洪;李志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1引言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关节炎症,由Jaffe等[1]在1941年首先命名,其特点是关节、腱鞘、滑囊的滑膜增生,伴色素(含铁血黄素)沉着,常有关节反复出血、肿胀.

    作者:徐春生;李奇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尼可地尔可显著改善心绞痛病人的转归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异位妊娠合并狼疮肾病行保守疗法致骨髓重度抑制1例

    患者,女,38岁.因停经2个月,下腹坠痛伴阴道流血3日于2001年2月9日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周期30日.

    作者:解梅林;张立岩;李玉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成人麻疹脑炎1例报告

    患者女,20岁,外地民工.因发热、咳嗽7日,出皮疹4日,昏迷8小时于2001年12月8日人院.7日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流涕、咳嗽等,痰少,体温具体不详,在当地卫生站诊治无明显改善.

    作者:李远航;肖红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液氮冷冻治疗子宫颈糜烂致人工气腹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2岁.2000年12月10日因子宫颈Ⅱ度糜烂在当地卫生院行子宫颈液氮冷冻治疗.

    作者:张玉兰;郑天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孕产妇用药第六讲妊娠期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1引言妊娠期常见病毒感染的致病原有: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乙型肝炎病毒(HBV)、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

    作者:张建平;陈立斌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5例(28%)有出血倾向;16例(89%)有感染表现;8例(44%)有明显头晕、眼花、心悸等症状;全部病例均有肾损害(血清肌酐312μmol/L~1421μmol/L,中度蛋白尿),临床上以水肿、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等肾衰竭之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者5例(28%);血尿酸增高10例(56%),血钙升高3例;B超检查肾缩小3例;X线检查示溶骨性损害或广泛骨质疏松16例(89%);全部患者血压正常.除3例放弃治疗外,15例经综合治疗后12例(67%)完全缓解,随访3年,其中5例血清肌酐稳定维持在500μmol/L以内,生存达30个月以上,其后4例死于严重感染,2例死于肾衰竭.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应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一旦明确诊断,积极输液、利尿、促进尿酸排泄,应用血液透析和化学治疗等,可改善预后.

    作者:陈雪梅;杜晓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咽后间隙蔓状血管瘤1例报告

    1引言蔓状血管瘤是由血管壁显著扩张的动脉和静脉直接吻合而成,故又称为先天性动静脉瘘.头颈部蔓状血管瘤临床上较少见,而位于咽后间隙极为少见,本文报告1例如下.

    作者:冼志雄;柴丽萍;苏振忠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好发于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应与鼻腔癌、血管瘤及鼻息肉相鉴别,其病理特点为肿瘤细胞中有典型的黑色素小体.9例均行鼻侧切开术切除肿瘤.术后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7/9、3/9和1/9.结论: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方法,手术广泛切除肿瘤则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玉林;董明敏;娄卫华;吕明栓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咽部脊索瘤1例报告

    咽部脊索瘤在临床极少见,我院在1995年曾遇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0岁.因咽部异物感十余日于1995年1月6日入院.患者2年前曾因鼻咽肿物在外院行肿物摘除术.

    作者:任秀敏;单春光;蒋新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几种容易误诊的流行性出血热诊治经验谈

    1 引言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损害为特征,其早期表现较复杂,个体差异较大.

    作者:杨正烈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附93例报告

    1引言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其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效.我科采用中药内服外治结合微波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该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津津;陆芸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静脉滴注灯盏花素致过敏反应1例

    女,27岁.因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于2001年11月2日使用灯盏花素注射液12.5 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约5分钟后,患者出现心悸、气促、出汗.

    作者:颜美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门静脉癌栓对原发性肝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附76例分析

    目的:探讨门静脉癌栓(PVTT)对原发性肝癌(肝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对31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门静脉是否有癌栓,分为门静脉癌栓组与非门静脉癌栓组,分别统计确诊时两组肿瘤的大小、分布、有无远处转移,肝功能状况、门静脉高压的情况及治疗并作分析.结果:310例肝癌患者中门静脉癌栓组76例(24.5%),非门静脉癌栓组234例(75.5%).与非门静脉癌栓组比较,门静脉癌栓组的平均年龄小(P<0.05),肿瘤往往侵犯多个肝叶(P<0.01),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高(均为P<0.005),肝功能损害更明显(P<0.05),肿瘤切除率低(P<0.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肿瘤的大小、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及远处转移例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VTT与肝癌的大小、远处转移无直接关系;伴有PVTT的肝癌易肝内播散,累及多个肝叶,门静脉高压明显,肝功能代偿能力差.因此,PVTT是影响肝癌预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作者:甘小玲;苏红;王连源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在脑脊液细胞学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1 引言脑脊液细胞学(CSFC)经过长期发展至今,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寄生虫病、血管病和免疫性疾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岳剑宁;范学文;陈桂生;孔繁元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新医学杂志

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