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病毒性肝炎预防进展

杜敏联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预防措施, 母婴垂直传播, 丙型肝炎病毒, 生物学研究, 有力武器, 戊型肝炎, 器官功能, 免疫功能, 流行病学, 病毒基因, 肝炎预防, 病因诊断, 血制品, 新生儿, 科学家, 病原体, 型别, 筛查
摘要:1 引言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科学家们克隆了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基因,推进了病毒性肝炎的病因诊断,并得以在血制品中筛查丙型肝炎病毒,对预防起了重要作用.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产生为小儿肝炎预防提供了有力武器.但是,病毒肝炎仍有很多新领域需探索,小儿时期包括肝脏在内的实质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以及免疫功能与成人不同,而病原体可经母婴垂直传播又是小儿所特有.因此,了解病毒性肝炎在小儿时期尤其是新生儿期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及其预防措施更具有重要性.2 不同型别肝炎在小儿中传播的特点
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幽门隔膜1例

    患儿男,8岁半,因间断呕吐6年,呕血15日,便血1日,于1998年12月8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6年出现间断呕吐胃内容物,每日3次至十余次不等,每次发作持续1日至1周,间隔1个月至2个月发作1次,呕吐发作时伴上腹部疼痛,基本不能进食,缓解期进食基本正常.入院前15日再次出现呕吐且呕吐物中含有鲜血及咖啡样物,量多少不一.入院前1日排柏油样便2次,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kPa/9kPa,体重15.5kg,营养发育差,神志清,疲乏,中度贫血貌,无皮疹及出血点,双肺呼吸音粗,心音有力,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及,肠鸣音藏弱,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9.8×109/L,中性0.76,淋巴0.24,血小板180×109/L,出血时间2.5分钟,凝血时间2.5分钟,粪常规:潜血( +++).尿常规阴性.入院诊断:①呕吐原因待查:消化性溃疡?消化道畸形?②失血性贫血;③中度营养不良.入院后给予洗胃、止血、兰索拉唑等治疗措施,入院当日呕吐控制,但仍有黑粪排出,入院第三日行胃镜检查示糜烂性食管炎、胃炎、幽门梗阻(幽门隔膜?),快速幽门螺杆菌检查阴性.继续禁食、静脉高营养及其它对症治疗,同时加用臭美拉唑20mg静脉滴注,12小时1次,连用3日.住院第六日未再排黑便,转入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证实为幽门隔膜并行手术切除.术后第八日起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术后15日,一般情况良好,未再呕吐,排便正常,治愈出院,出院诊断:①幽门隔膜;②失血性贫血;③中度营养不良.

    作者:王惠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急性风湿热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1引言急性风湿热是一种结缔组织对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性咽炎的自身免疫反应性紊乱的疾病.尽管在近30年来,风湿热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有大幅度的下降,然而在发展中国家,风湿热仍然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它是儿童、青少年心脏病的常见病因,也是其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正确的、早期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预防,尤其是二级预防,成为防治风湿热及其严重后遗症的关键。

    作者:郭晓碧;郭衡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睡眠呼吸障碍的防治

    1 引言睡眠呼吸障碍(sleep 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 SRBD)是一种长期被忽视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高,在正常成人中为2%至4%,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肥胖问题的日趋严重,SRBD的发病率还呈现上升趋势.SRBD的危害性极大,它可引起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SRBD已逐渐引起医学界同仁的重视,并成为研究的热点.SRBD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习惯性打鼾,晨起后出现头痛、白日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和情绪异常等.SRBD不但累及呼吸系统,还可以累及神经、循环、内分泌、消化、泌尿等多系统,出现不同的综合症状.

    作者:杨红军;游国雄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剂量胺碘酮和索他洛尔预防心房颤动复发均有效

    选择18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或持续性心房颤动成功转为窦性心律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3±10)岁.用单盲法将病人分为胺碘酮组65例、索他洛尔组61例和安慰剂组60例.胺碘酮初始剂量为15 mg/(kg@d),持续7日,再服10 mg/(kg@d)7日,之后7日至12日减量到200mg/d维持;索他洛尔初始80 mg每日2次,之后每48小时至72小时递增40mg至80mg直至维持量480mg/d,如出现不良反应或QT间期0.5秒及以上者则减量.[Kochiadakis GE, Igoumenidis NE, Marketou ME, et al.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普伐他汀减轻高血压伴高脂血症者左心室肥厚

    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3组:I组20例伴高脂血症者接受降压药(氨氯地平或氯沙坦)加普伐他汀(10mg/d)治疗;Ⅱ组20例同伴高脂血症者仅接受同种降压药配合调整膳食调降血脂;Ⅲ组20例伴正常血脂者仅接受同种降压药治疗.疗程均为半年,并于治疗前后作UCG检查.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血压均明显下降,I、Ⅱ两组血脂亦明显降低.3组左心室重量指数也明显下降,尤以I组为著(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室重量减轻仅与使用他汀类药物和性别明显相关(P=0.005,P=0.01),且I组左心室重量减轻仅与动脉顾应性改变明显相关(P=0.01),而与血脂降低不相关.本文表明,长程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除血脂下降外,尚能明显减轻其左心室肥厚.而后者与血脂下降程度无关.[Su SF, Hsiao CL, Chu CW, et al. Am J Cardio 1, 2000,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Willis环变异1例报告

    1 引言临床上常见的大脑前动脉变异,多表现为无前交通动脉,左右两侧大脑前动脉形成吻合.而一侧大脑前动脉缺失的Willis环变异在临床上较罕见,现报告将我院收治的1 例报道如下.

    作者:孙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氯沙坦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性高血压及尿蛋白的影响

    张曦,朱永平,赵从禄,等.中国新药杂志,2000,9(12):849-851.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受体拮抗药氯沙坦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RF)病人肾脏的保护作用,选择临床诊断明确的CRF合并高血压且无持续性大量蛋白尿的患者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26岁至71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慢性肾盂肾炎11例,肾小动脉硬化11例,糖尿病肾病5例,梗阻性肾病2例.病人均采取非透析疗法,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和氯沙坦组.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50mg/d,长效硝苯地平30 mg/d,口服,连用4周至6周.贝那普利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d,长效硝苯地平30mg/d,口服,连用4周至6周;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查血压、血糖、血肌酐和尿蛋白等.治疗4周后,每组有1例病人因血压控制不理想而换药或调整用药,其余病人的收缩压、舒张压、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24小时尿蛋白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降低,而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氯沙坦组病人无出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审定名词与非规范名词对照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一人2次孕期均患韦尼克脑病1例

    1 引言韦尼克脑病(Wemicke encephalopathy)是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以中脑和下丘脑损害为主的疾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见于嗜酒者.本病的诊断根据血丙酮酸水平增高(正常值45.6μmol/L至114.0μmol/L),也可直接测定血液维生素B1浓度,一般少于99.7 mol/L,结合有维生素B1缺乏病史,并有眼部症状、共济失调和(或)精神意识障碍等表现,应高度怀疑此病[1].本院曾收治1例两次孕期均患韦尼克脑病,实属罕见.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石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低甲状腺素综合征21例诊治体会

    1 引言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低甲状腺素(T4)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综合征.众多的急、慢性全身性疾病、手术、药物因素均可引起低T3低T4综合征.1998年6月至2000年6月间,我院肾内科所接诊的59例住院病人中共有21例存在非甲状腺疾病的低T3低T4综合征,其中不乏深刻的教训,也有若干成功的体会,现总结如下.

    作者:何同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儿体格检查的主要技能及常见错误

    1引言体格检查能力是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先进的检查技术和仪器设备大大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但是,病人的病情在不断变化,不可能天天靠仪器来判断,而是要靠医生的体格检查技巧及经验,更何况仪器的检查结论也不是百分百准确,因为结论的判断还包含了操纵仪器的医生水平和经验问题.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学生的体格检查能力低下,是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而基层医院医生从走出校园后也缺乏这一方面的规范培训和指导,本文对小儿体格检查的主要技能及常见的问题加以讨论,希望对广大基层医生有所帮助.

    作者:莫恩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直肠黏膜下注射庆大霉素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下注射庆大霉素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43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门诊病人行直肠黏膜下注射庆大霉素治疗,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3个月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细菌培养以及前列腺症状评分.结果:直肠黏膜下注射庆大霉素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治愈率37%,显效率49%,有效率14%,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直肠黏膜下注射抗生素是一种有效的给药途径,可以改善症状,消除前列腺液检查异常.

    作者:王道虎;丘少鹏;邓春华;梅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白细胞增多与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时室性期前收缩的关系——附41例报告

    1 引言近年来,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在脑血管、心血管病中受到广泛的重视,认为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愈多,心律失常发生率愈高[1].我们从临床观察中,发现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低钾发作期时,室性期前收缩与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有关.

    作者:史小成;裘林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11对双生子重症肌无力研究

    1 引言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NMJ)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针对NMJ突触后膜上AchR的自身抗体(AchRAb).本病至今病因未明.目前推测MG与遗传有关,遗传可能为其内因;在外因中,多数认为与胸腺的慢病毒感染或胸腺瘤有关.在已发现的MG患者中,某些人白细胞抗原(HLA)I类或Ⅱ类基因出现频率较高,提示具有某些免疫应答基因的人群可能易患MG.我们回顾了我院重症肌无力专科门诊收治的11对双生子MG患者,通过比较单卵和双卵双生子发病的一致率,以探讨遗传因素在MG发病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国胜;徐金枝;唐冰杉;杨明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静脉滴注东莨菪碱治疗药物引起的儿童锥体外系反应25例

    我科从1995年至2000年6月收治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氯丙嗪、奋乃静引起锥体外系反应25例,均采用东莨菪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传俊;王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轮状病毒感染致肝损害和心肌损害3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与肝损害和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对492例腹泻患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肝功能及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检查.结果:观察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与对照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阴性组)肝损害与心肌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损害与心肌损害发生率与病情轻重无关;年龄越小肝损害和心肌损害发生率越高.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肝损害和心肌损害,临床医生对腹泻患儿应注意粪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及对其肝损害和心肌损害的观察.

    作者:李秀珍;龚四堂;区文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1 病例报告女性,33岁,农民.因乏力、纳差、尿黄十余日于1997年11月15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kPa/10kPa.精神一般,巩膜、皮肤中度黄染,无蜘蛛痣、肝掌.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肋下1 cm,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血红蛋白95g/L,白细胞4.6×109/L,血小板计数176×109/L,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肝功能:总胆红素107μmol/L,直接胆红素82 μmol/L,ALT 795 U/L,AST 765 U/L,总蛋白66.5G/L,白蛋白40.5g/L.HBcAb(+)、HBeAb(-)、HBeAg(-)、HBsAb(-)、HBsAg(-),抗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M㈠.甲型、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标记物阴性,后未能再复查.B超:肝脏回声细密.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及传染病史.诊断: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疽型,病原学分型不明.人院后经护肝、退黄、降酶综合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但入院第17日下午患者突然不明原因出现口腔、牙龈广泛出血,全身皮肤淤斑.血常规:血红蛋白75 g/L,白细胞0.9×109/L,血小板计数30×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0.005,骨髓常规检查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骨髓象.请血液科会诊诊断: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予输血、输血小板悬液,加强抗感染及支持对症处理,但患者终因病情严重,入院32日因肺感染、颅内出血死亡.

    作者:周祖模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儿病毒性肝炎预防进展

    1 引言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科学家们克隆了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基因,推进了病毒性肝炎的病因诊断,并得以在血制品中筛查丙型肝炎病毒,对预防起了重要作用.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产生为小儿肝炎预防提供了有力武器.但是,病毒肝炎仍有很多新领域需探索,小儿时期包括肝脏在内的实质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以及免疫功能与成人不同,而病原体可经母婴垂直传播又是小儿所特有.因此,了解病毒性肝炎在小儿时期尤其是新生儿期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及其预防措施更具有重要性.2 不同型别肝炎在小儿中传播的特点

    作者:杜敏联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严重闭合性胸外伤30例的并发症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对严重闭合性胸外伤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闭合性胸外伤的临床资料,包括受伤原因、部位、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及诊断和治疗.结果:30例闭合性胸外伤中有肋骨骨折20例,气胸、血气胸18例,支气管破裂3例,膈肌破裂3例,食管破裂或心包破裂各1例,全部得到及时诊治,痊愈出院.结论:对闭合性胸外伤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治的关键是根据胸痛性质及伴随症状,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和有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陈振光;钟佛添;孙培吾;张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医学继续教育测验卷(14)答案与题解

    答案题解1.在东南亚和我国海南省,埃及伊蚊是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而在太平洋岛屿和我国广东、广西该病 的主要媒介是白纹伊蚊。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新医学杂志

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