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Fleth导尿管取食管表面光滑扁圆形异物

曾卫东

关键词:应用, 导尿管, 食管异物, 表面光滑, 圆形, 禁忌证, 外形, 手术, 患者, 规则, 病人
摘要:对于确诊为外形规则、表面光滑的扁圆形食管异物,在患者无明显禁忌证的情况下,我科应用Fleth导尿管,对41例病人施手术,成功取出40例,取得较好效果.
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山莨菪碱联合叶酸佐治小儿秋季腹泻136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选择我院1998年10月至2000年4月临床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的264例急性腹泻住院患儿,病程3日以内,腹泻次数超过5次/日,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水样,无脓血、黏液,粪细菌培养阴性,粪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患儿分成2组.观察组136例,男81例,女55例;年龄小于1岁42例,1岁至3岁94例;轻度脱水74例,中度脱水20例,重度脱水7例,电解质紊乱69例,代谢性酸中毒57例,发热87例,呕吐93例.

    作者:黎达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1 引言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外RA患病率为1%至2%,个别地区高达5%,我国约为0.3%至0.45%,虽低于国外,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估计RA患者约有400万之多.RA不仅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而且还可使患者的寿命较正常人缩短十多年,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然而,至今RA的病因、发病机制未明,既无根治方法也无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改善RA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健在于早期诊断,早期选择用药.

    作者:汤美安;戴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进展

    进修医生教授,上消化道出血传统上一直是用药物治疗的,为什么要发展内镜治疗?教授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大出血用药物治疗的疗效尚不够满意,内镜治疗极大地减少了急诊手术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合理应用必定会提高出血的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降低总的医疗费用.

    作者:邹晓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临床常见诊疗错误汇编 (218)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陷假象中--1例小肠血管瘤破裂出血延误诊治的教训患者,女,16岁,因反复黑便3年,加重10日以消化道出血收入院.患者于3年前因感冒自服复方阿司匹林、感冒胶囊等药物,3日后出现柏油样大便,成形,每日总量约50g,无呕血、腹痛,无发热、反酸.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胃黏膜病变致上消化道出血.经止血,制酸等治疗,治愈.此后常因服药,学习紧张等引起黑便,均经上述治疗,好转.曾多次做胃镜检查,结果均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作者:王淑芳;芦雪峰;贾敏;吴喜悦;张燕飞;陈厚才;曾祥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去带盲肠、结肠可控膀胱术31例报告

    目的:探讨去带盲肠、结肠可控膀胱术对解决膀胱全切除术后患者贮尿和排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1例膀胱全切除患者行去带盲肠、结肠可控性膀胱术.结果:随访6个月至31个月,贮尿囊容量400mL至700mL,平均550mL,平均内压力(1.49±0.68)kPa,可控性好,无输尿管反流,肾功能正常.结论:去带盲肠、结肠可控膀胱术是一种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手术简单,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赖建生;李仲宏;许胜利;郑东升;赵国平;黄文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甲状腺癌肺转移11例临床分析

    1 引言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低,常呈隐匿生长,故容易引起误诊或漏诊.我院1992年至1999年共收治11例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现报告如下,旨在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作者:陈彦凡;陈少贤;王良兴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乙型肝炎的血清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1 引言我国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和发病率都较高,因此,乙型肝炎是目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为了及时预防或诊治本病,常需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本文对常用的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作一介绍.

    作者:杨绍基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1 引言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经内科保守治疗总病死率为50%至70%,1903年Cushing首创外科手术治疗,迄今已有一个世纪.在CT问世之前,手术治疗的病死率约30%至50%.近十余年,CT扫描广泛应用于临床,使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诊断变得迅速、准确[1,2].

    作者:袁忠惠;袁先厚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妊娠期肺结核8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与肺结核并存时两者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方法:对83例妊娠与肺结核并存住院患者的临床与部分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期肺结核特点为,①肺结核包括成人肺结核的Ⅱ型至V型,妊娠与肺结核发生的先后次序可互换;②80%以上的病人存在贫血;③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在贫血者较非贫血者高,两者间有差异显著性;④痰菌阳性率在高脂血症患者中的发生率较正常血脂患者的要高,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活动期肺结核对妊娠不利,而妊娠能使肺结核病情加重.

    作者:李嫣红;谢灿茂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1 引言结核性胸膜炎的形成可通过下列途径:结核菌从原发综合征的肺门淋巴结经淋巴管到达胸膜;从胸膜下的肺结核病灶蔓延至胸膜;结核菌血行播散在胸膜上形成粟粒性病灶.胸膜感染结核菌后所出现的充血、渗出、坏死、增生、纤维化等炎症性病变,主要是结核杆菌直接侵犯胸膜所致.以往曾有人认为结核性胸膜炎可能是由于机体对结核杆菌或其代谢产物过敏引起的,主要依据为胸腔积液结核杆菌培养常为阴性,而由结核菌素刺激产生的T细胞在胸腔积液中找到.

    作者:廖增顺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上胃肠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2)(待续)

    1 引言上胃肠道出血(UGIB)是指十二指肠悬肌(treitg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胰管的出血.临床表现多为黑便、呕血或两者兼有,少数情况是隐性出血,要通过粪便化验才能确定.本症是临床常见症候,近年由于内镜、血管造影等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加上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改进,进展较大.

    作者:李瑜元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双房-右心室三腔起搏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2例报告

    1 引言双房-右心室三腔起搏是一种新型多部位起搏技术,国内近年来开始应用于临床.1998年12月以来我们应用此技术治疗2例房内传导阻滞并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唐安丽马虹董吁钢杜志民

    作者:唐安丽;马虹;董吁钢;杜志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典型心房扑动消融中两个靶点的随机比较研究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治疗泌尿道感染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肠重复畸形1例

    患儿男,6岁,反复发作腹痛、黑便6年,加重5个月,于2000年8月31日入院.出生后3日行脑脊膜膨出修补术,4个月开始出现间歇性少量黑使,并经常腹痛.入院前5个月出现持续性黑便、腹痛、贫血,输入1200mL新鲜血后症状缓解.曾多次在本院及省、地级医院就诊,诊断不明.

    作者:张慧玲;杜生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医学继续教育测验卷(19)

    1.对象:订阅<新医学>杂志的读者可自愿报名参加,每届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收160元学费(含试卷处理费、证书费、挂号邮费等).随时参加,无时间限制,本届已获得6分后,即可报名参加下届学习.参加者将选择题答案填在杂志的测验答卷上,另纸回答问答题.每人1期参加测验1次(重复答卷无效),凡第一次参加测验者请注明寄交学费的邮汇号码,接到汇款和答卷后,本刊将在计算机上开户并发给学号.第二次起参加测验者请自填学号.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风湿性胸膜炎

    1 引言本文所指的风湿性胸膜炎系专指风湿热胸膜炎而言,不涉及其他风湿性疾病所引起的胸膜炎.风湿性胸膜炎很少单独出现,常与心包炎、肺炎等伴发,被视为多浆膜炎组成部分之一,但也可作为风湿热的早期征象而孤立出现,成为诊断上的难题.

    作者:彭兴;彭远莹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百草枯中毒与肺损害11例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对肺损害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了1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2例患者作了肺活检.结果:中毒量3g以上的8例患者同时出现多器官损害(主要是消化道、肝、肾、心、肺),尤以肺损害严重.在第一周内,其中5例动脉血氧分压 (PaO2)为(4.9±0.5)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2.8±1.4)kPa,氧合指数(PaO2/FiO2)为(14.7±3.1)kPa,X线胸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斑片状影,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期1例出现气胸,2例肺组织检查经病理证实为双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8例死亡均与呼吸衰竭有关.结论:百草枯中毒致肺损害,早期临床上以ARDS为主要表现,后期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

    作者:邓念强;唐鸣秋;阮雪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1 引言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常见的难治性心脏疾病,其患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全世界估计有2250万CHF患者,而且以每年200万的速度递增,晚期CHF的5年病死率高达50%,心功能越差,病死率越高.CHF已成为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虽然药物治疗CHF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β受体阻滞药的应用已使CHF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对晚期[心功能(纽约心脏学会,NYHA)Ⅲ~Ⅳ级]的CHF患者预后仍较差.副主任医师,硕士,中华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委员

    作者:吴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淋巴结肿大、发热--思考病例(105)讨论部分

    1 病历摘要见本刊2001年第4期233页.2 病例特点该患者临床特点为:①青年男性,发热1个多月,呈稽留热或弛张热,伴咳嗽、咳痰,痰中偶带血丝;院外按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治疗无效;②病前有病毒感染史;③体格检查:体温39.8℃,脉搏102次/分,右锁骨上多颗淋巴结肿大,活动,无粘连,轻压痛;双肺呼吸音稍低,右中肺闻及干性啰音;④辅助检查:血象正常,胸片见双肺纹理增强,双上纵隔增宽;骨髓象为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作者:陈涛;龙盛双;刘毅;李建国;喻安永;何国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新医学杂志

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