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经玲
葡萄糖粉外用促进创面愈合,文献早有记载.我们1989年4月至1996年12月用于治疗6例长期不愈或严重感染的糖尿病体表顽固性溃疡,其中男4例,女2例,均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以葡萄糖换药,溃疡很快愈合,且无1例导致血糖增高反应.
作者:江道奎;刘德明;孙劲风;郭妍 刊期: 1998年第08期
患儿男,9岁,因高热、头颈部痛,多汗十余天人院..既往体健,常与猫在一起玩,父母健在,非近亲婚配,查体:体温40℃,左颈部有一疼痛性肿块,颌下、颈后部可触及数枚1~2 cm直径大小的淋巴结,均有压痛,手及前臂可见多处猫抓伤痕,前臂有红色斑丘疹.
作者:史静;陈新 刊期: 1998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1998年第08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据国外资料显示,房颤的发生率在60岁以下的成年人为0.3%~0.4%,60岁以上为2%~4%,75岁以上为11%~17%.心脏病病人中约4%合并房颤,而心力衰竭病人中房颤发生率高达40%.房颤病人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6%,是窦性心律者的4~7倍.房颤本身可引起心脏结构改变,可影响病人的心功能.近年随着生理性起博、射频消融和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等技术的进展,许多过缓性和过速性心律失常得到了有效的防治,而房颤的防治仍然是一个难题,因此更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马虹 刊期: 1998年第08期
高血糖性脱水综合征(又称为糖尿病高渗综合征或非酮症性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为糖尿病急性严重代谢紊乱的一种重要临床类型,以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脱水为特点,无明显酮症酸中毒,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本症病死率很高,可达40%~70%,近年来由于诊治水平提高,病死率显著下降,但仍高达15%~20%.
作者:程桦 刊期: 1998年第08期
我院1987年至1995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112例,误诊16例,占14.3%.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4~60岁.
作者:于春庆;杜朝霞;马国文 刊期: 1998年第08期
看昏迷症状相似究实质病因不同--1例慢性重症肝炎并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肝昏迷患者男,46岁,因间断性腹胀、纳差6年,尿黄、乏力、双下肢浮肿4个月入院.体检:神志清,面色晦暗,皮肤、巩膜深度黄染,皮下多处瘀斑,颈、胸部多个蜘蛛痣,有肝掌.
作者:王洪儒;范子航;刘坤南;唐彪;刘菊芳;魏均水;李战辉;邓木松 刊期: 1998年第08期
答案1.ABCDE 2.ABCE 3.ACE 4.B5.ABCE 6.ABCD 7.ACDE 8.ABCDE9.ABCDE 10.E 11.BCD 12.ABC13.BDE 14.ABD 15.AB 16.A17.ABD 18.AC 19.BCD 20.E21.CE 22.ABCD 23.ABD 24.ABCE
作者:罗学群 刊期: 1998年第08期
毛母质瘤(pilomatrixoma,或pilomatricoma),又名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epithelioma),属毛囊瘤样肿瘤,少见.本院于1997年3月诊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匡代军;陈丹 刊期: 1998年第08期
主动脉夹层分离(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血管疾病,据一系列统计,未经特殊治疗的病例,约有3%的患者猝死,发病2天内死亡者占37%~50%,发病1周内死亡者占60%~70%[1],且早期不易确诊,故应对此病提高警惕.
作者:刘伊丽 刊期: 199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茶多酚对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血浆前列环素及血栓素的影响.方法:将59例高血压和26例冠心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茶多酚300 mg每日3次和阿司匹林8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结果: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两组的血浆血栓素B2水平降低(P<0.05,P<0.01),6-酮-前列腺素F19/血栓素B2比值升高(P<0.05),两组的作用相近;而6-酮-前列腺素F1α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茶多酚组的26例继续治疗2周后发现此药能进一步降低血浆血栓素B2水平,提示较长期治疗可能更有意义.结论:治疗2周后荼多酚和阿司匹林在降低血栓素B2、升高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比值的作用是相近的,推测茶多酚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血栓素B2的产生有关.
作者:章云涛;王锡田 刊期: 1998年第08期
办法沿虚线剪下答卷,用钢笔正楷填写姓名、科别、工作单位、详细地址及发奖用标签的各项内容[当地邮政编码、包括路(街)门牌号码的详细地址、姓名].将正确答案填入答卷中(用其它纸、复印、盖有图书室公章及过期答卷无效),于1998年10月15日前(以投寄邮戳为凭),自备标准信封、贴足邮票,寄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科大学<新医学>编辑部业务测验(1 21)收(本刊邮政编码510089).
作者: 刊期: 1998年第08期
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筛选30例严重肺部感染病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另选28例病人作对照.58例病人均有明显的肺部感染症状及体征,实验室、X线检查、细菌培养均支持严重肺部感染的诊断.两组病人平均年龄55岁,病情相仿,男多于女.
作者:李邦林;叶桂梅;任昶;韩凤娟 刊期: 1998年第08期
借鉴一次性胸腔穿刺(胸穿)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经验,我们设计了一次性胸穿抽气后注氧术.采用这种方法自1993年3月至1996年3月治疗自发性气胸病人15例,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李树华;许振生;郭征东 刊期: 1998年第08期
肺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为了提高对肺癌的临床认识,本文选取我院误诊的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8例,分析如下.
作者:彭彪 刊期: 1998年第08期
我们在1988年10月收治胃窦部异位胰腺1例.男39岁,工人,因饥饿性上腹痛20年、呕血1次入院.20年来常感剑突下隐灼痛,伴反酸、暧气.1年来上述症状加重.
作者:王青 刊期: 1998年第08期
随着影像学和介入X线学的发展,碘剂在临床的使用日渐广泛,有关碘剂过敏反应时有发生,但引起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则不多见,现将我们从1991至1996年间抢救成功的16例总结如下.
作者:鲍光欣;李华林;赖宁南;罗锦泉 刊期: 199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的术式和疗效.方法:对35例36眼进行了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对32例随访1个月到5年,17眼视力达到0.5~1.0,12眼视力达到0.3,3眼视力达到0.1.32眼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结果显示这种联合手术对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志杰 刊期: 1998年第08期
围生期心肌病较少见,现将我院1994年10月至1997年3月收治的3例报道如下.3例均为青年女性,年龄26~30岁,其中2例为经产妇.发病时间为产后7天内.主要症状为胸闷、心悸、气急伴干咳.脉搏均100次/分以上,血压(16~20)/(12~14)kPa,心界扩大,心尖搏动弱而弥散,心尖部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背部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肝大肋下1指,肝颈逆流征(+),腰骶部或下肢有程度不等的浮肿.
作者:侯经玲 刊期: 1998年第08期
男,23岁.1996年6月10日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眼花、右侧头胀痛,严重时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复视.经对症治疗可缓解,无发热、四肢酸痛现象.
作者:韦志明 刊期: 199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