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叙事医学体现人文情怀

李燕申

关键词:
摘要:刘琼芳告诉同事“患者需要安慰,家属需要理解,医患需要沟通”的这句话,在现阶段意味深长、意义深刻,是对医生职业精神的好诠释.作为医改主体的医务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用良好的职业素养来参与医改工作,为医改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近年来,基层医院的医疗工作量大,医、教、研、防任务繁重,医务人员的压力大,心情浮躁,身心疲惫,容易急功近利.在这种情景和环境下,需要刘琼芳式的好医生出现,以此来凝炼医生职业精神,凝聚医改动力.在医患双方中,医务人员是主导方.正如卫生部原部长高强同志说的,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主导方面,我们要眼睛向内,正视和克服自身的不足.
中国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对口支援方法要创新

    当前,城市大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在解决支援项目和内容的基础上,其支援方法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1.技术协作医院服务模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从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感出发,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先后与昌图、彰武、建平、义县、清原、凤城、大石桥、宽甸、北镇等9个县(市)的中心医院建立“协作医院”关系.以昌图县为例,该县是一个心血管疾病高发区,不少患尿毒症的农民做透析有时要跨地区,甚至跨省,不仅造成转院之苦,还要承受增加费用的负担.在医大一院的协助下,昌图县人民医院成立了血液净化中心,在专家指导下开始为当地患病农民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作者:接长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外媒关注北京医改

    在北京市成为国家联系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以来,北京医改,特别有关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其中包括来自国际社会的关切.今年两会前,外交部联合北京外办组织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境外媒体的20余位驻京记者采访团,深入北京友谊医院,专题采访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外媒记者对北京医改的兴奋点在哪儿?对他们的提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有关领导和京城医疗机构管理者又将如何回应?“财政投入”关注度高世界上各国政府每年都会投入资金到医疗卫生领域,保障公民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少外媒记者追问,三年医改,中国GDP当中有多少投入到医疗卫生“大盘子”,包括医院预算,全球大多数国家医院总收入的10%来自政府财政,剩余部分取自其他领域,北京友谊医院的具体情况到底如何?

    作者:丁珠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差别化筹资:新农合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农合筹资从初的人均30元,已经提高到人均近300元.在新农合低起点的筹资水平下,对中西部地区实行统一的定额筹资标准,既有必要性,也具有可操作性.但随着筹资水平的快速提高,在原有筹资增长模式下,中西部地区实行单一(定额)标准的做法显得与各地筹资能力、基金需求不相适应.基于这一问题,研究者从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运行和筹资公平性的目标出发,提出以“内在增长、统一比例、差别额度”为基本特征(概括为“差别化筹资”)的新农合长效筹资机制.

    作者:应亚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北京: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管理“落地”

    今年3月9日,北京市医管局在其第一次年度工作部署会上,明确了其被赋予的举办市属医院的职责,承担起强化对所办医院管理、运营、服务质量和国有资产保值增效的领导、协调、监管,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提高运营效率和社会效益等责任.这十项主要职责被概括为:管人管事管资产.院长竞争选拔将成为常态就在召开工作会的前一周,市医管局首次组织的竞争性选拔市属医院院长揭晓,6名市属医院院长履新,其中5名经过竞争性选拔产生的院长分别是北京安贞医院院长魏永祥、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北京世纪坛医院院长徐建立和首都儿科研究所所长罗毅.称职率均在90%左右;5位新院长中有4位离开了原单位,实行了交流任职.

    作者:丁珠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建言要调研

    医患关系,每年都是各地各级两会的热门焦点报道话题,可惜,一些现职医管工作者对于医管工作的现行规范和事件处理机制是“毫无感觉”的.如有人大代表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全民医保,看病不用自己掏钱”.这个描述与当时的实情差之甚远.“全民医保”就是在今天,也还是一个奋斗目标,远没实现.至于“看病不用自己掏钱”的人,可能只是当时的极少数享受公费医疗的人群,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既得利益集团”,而于广大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而言,“看病贵”的压力依然存在.只要问问50岁以上的当年身处底层“体制外”的人,就会清楚当时的状况.

    作者:胡晓翔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向死而生,转身去爱

    刘琼芳医生的事迹不仅让人感动,更让人震撼.她的人生不是高峰,而是高原:一如既往的职业操劳,习以为常的生命满足.刘琼芳的精神不只属于一市一省,她属于整个医学界,属于我们这个丰满、颠簸的时代.当下,我们面临的问题在于如何总结好、宣传好刘琼芳同志的先进事迹,提炼出刘琼芳精神的价值内核,使之超越地域,超越行业,成为普世的价值典范,持续地感召人、激励人.

    作者:王一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药品不良反应,医院应承担赔偿责任吗?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究竟应由谁来对患者受到的损害承担责任?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药品不良反应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意外,应该属于不可抗力,其相关主体均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也有人认为,既然是医院开出的药,患者因服药造成了损害后果,两者间具有因果关系,理应由医院承担此责;司法实践中也出现过一些法院依据公平原则判决医院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案例.那么,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医院是否都需承担赔偿责任呢?其用药主体各自又应负有怎样的法定义务呢?

    作者:徐青松;肖洁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刘琼芳精神就是我们的职业精神

    刘琼芳同志用忠诚与信念、智慧与生命、追求与奉献,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倒的一生,诠释了当代医务人员的先进和优秀,她的精神体现的就是当代的医生之魂.一个行业、一支队伍关健的是“精、气、神”,而“精、气、神”的内在驱动力,就是这个行业、这支队伍的核心价值体系.我认为,医疗卫生行业核心价值体系主要体现在卫生职业精神上.刘琼芳同志之所以能够成为医务人员的优秀楷模,根本的是她有着崇高的职业精神追求,她用生命擦亮了“医生”这个神圣的称谓,她的医德修炼已经达到令人敬仰的境界!所以说,当前我们石家庄正在学习、研究的职业精神,就叫刘琼芳精神.

    作者:闫纯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让医务人员有尊严地活着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分组讨论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医务人员的工资本来就应该比别人高,应该高5~10倍,这样医生才能有尊严地活着,医改才能成功.此言一出,顿时让现场炸开了锅.我国医务人员的薪水是不是太低呢?笔者个人认为,我国医务人员的基本工资确实存在普遍偏低的问题.但实际上,我国一直以来知识分子(包括医生在内)的劳动价值都没有在工资收入上得以体现.原本以为涨薪的观点应该在教科文卫从业者居多的政协委员中得到共鸣,因为这涨薪可是关系到诸多政协委员的切身利益呀.但似乎媒体披露众委员讨论的结果却共识于医务人员应该参照公务员标准发放工资,显然与该委员的涨薪主张大相径庭.可见,连我们的政协委员们都对5~10倍的涨工资不存任何幻想,而更重要的恐怕是政协委员们压根儿对打破现行这种严重桎梏社会发展的人事薪酬制度不存任何幻想,可悲呀!

    作者:王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王建安:点亮希望和重生的灯塔

    2012的春天似乎来得有些迟.立春过后的杭州持续阴雨连绵.3月6日,连续阴雨一个多月的杭州依然小雨渐沥、天气湿冷.早上8点多,在浙医二院门诊大厅,身穿粉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宋耀琴准时守候在这里——帮病人引路,为病人做心理安慰,搀扶病人上下电梯……宋耀琴忙前忙后,满面红光,额头上甚至渗出了汗珠.十几年前,宋耀琴的父亲在这里做过一次手术,医生高超的医术和职业道德感动了宋耀琴.她心甘情愿地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上午12点半左右,门诊大厅内的病人逐渐少了下来,宋耀琴才匆匆洗手,吃上盒饭.当记者问她“忙了一上午累不累”时,她笑容满面地说:“一点儿不觉得累!只觉得快乐!幸福!”这句话印证了王建安心中的“两个向往”.

    作者:魏萍;方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职业精神带给你人间爱的回报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邱泽奇教授的研究显示,老百姓对就医的总体满意度只有60.3%,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是57.5%.另据权威统计,80%以上的医疗纠纷是由医疗服务态度差引起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首先我觉得,现在有一部分医生思想准备不够,没有认识到医生是一个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强度高、风险大、要有个人牺牲精神的职业.他们只是想当然地以为医生从事公益事业,有社会地位,有较高的收入,而没有考虑究竟该怎么做医生,所以无法承受住市场经济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归根到底,就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作者:王振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如何跨越医改“深水区”

    过去的三年,是新医改各个工作项目全线推进的三年.也正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医改逐渐从扩大“盘子”的增量改革,进入到频频触碰敏感机制和体制的存量改革,这标志着医改已经步入“深水区”,也预示着下一步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和复杂.时值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机,医药卫生界的代表、委员们齐聚北京,纷纷就各自关注的改革内容建言献策,本刊就部分热点话题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作者:姜天一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功能不可削弱

    机构功能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需求决定了乡镇卫生院必需不断加强基本医疗服务功能.随着合作医疗支付能力的增强,农村居民长期被压抑的医疗需求正以井喷之势增长.这种快速增长的势头实际也只是恢复性增长.农村居民医疗需求的增长在未来若干年中仍然存在很大的空间.面对日益增长的农村医疗需求,仅仅靠县级医疗机构是无法满足的,必需在县域范围内构建三道医疗服务保障线:第一道保障线是村卫生室和一般乡镇卫生院,主要解决常见疾病的诊疗;第二道保障线是中心卫生院,解决稍微复杂一些疾病的诊疗,并对周边若干乡镇形成有效的覆盖;第三道保障线是县级医疗机构,重点要解决县域内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

    作者:徐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推进医改绝不是孤军深入

    公立医院改革之路该怎么走?破除以药补医这个深水区该怎么办?怎样找回医生的价值?该不该为大医院扩张踩刹车?今年两会期间,一系列医改焦点话题引起了代表委员的格外关注,观点之鲜明,交锋之激烈,前所罕见.面对这些热点问题,拥有全国政协委员和卫生部部长双重身份的陈竺日前坦诚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发展、公卫靠政府,诊疗、运行靠医保”对于公立医院的支持,陈竺认为,政府直接拨款其实是一个小头,目前大约占到10%.大家应该看到,医保也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而且是更主要的投入方式.

    作者:韩璐;崔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不能放弃医者的坚守

    作为刘琼芳母校的代表,我们被刘琼芳医生那平凡、朴实、忘我、坚守的事迹深深感动,并为优秀校友自豪.我认为研究、凝炼和宣传其无私奉献、执着追求中的精神信仰,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要做的.医师职业原本具有“世袭”现象,但近年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我们看到的是现职医生弃医从商或转其他行业的不少,医生多数不愿子女从医,子女也不愿意从医的现象渐浓.可以说,中国自古就形成的医师“悬壶济世”、“妙心仁心”、“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美善形象已遭到严重破坏.

    作者:夏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管理的实质就是激励员工

    作为一个履新的院长,我有很大的压力.同时,又有更多的责任感和动力.这个动力来源于想把医院管理得更好,能够在前任的基础上,带领医院的全体员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医院首先是一个为社会服务的系统,院长就是医院这个系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医院还是一个特殊的服务业,病人是一群特殊的消费者.医疗不同于其他服务业的特点就在于它的顾客非病即伤,一般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医疗护理是患者“需要”而非“想要”的服务;医疗服务从本质上来说具有隐私性……病人需要的医疗服务是要亲身体验的.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医疗服务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如果闲置,服务价值就会流失.而资源能否合理利用,完全取决于医院全体员工是否能够被充分调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才干.

    作者:倪鑫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医药分开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攻坚战

    医药分开是深层次、战略性、事关全局的改革任务,不仅关系到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完善,而且事关公立医院改革的成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医药分开的政策内涵模糊直接相关.本文所说的医药分开,不是机构上分开,不是业务上分开,是经济上分开.这一关于医药分开政策内涵的论述由卫生部提出,曾在医药卫生行业引发热烈讨论,但如今已很少有人提及.医药分开的政策目标是切断医院运行与药品销售之间的利益链条,只有在经济上实现医药分开,才能终达成这一目标.我国公立医院长期沿袭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医药合一为主要特征的药品供应模式,无法建立充分竞争、公开透明、分工制衡的运行机制,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形成了以损害患者利益为代价、覆盖整个医药卫生行业的既得利益坚冰.

    作者:李宪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创新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管理方式

    市医管局是政府出资人的代表,与医疗集团的总院长的角色不同,它不是代替院长进行医院管理,而是代表政府对医院的行为给予指导帮助,使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在具体管理医院的过程中取得政府所希望出现的效果.长期以来,多个部门同时承担了公立医院办医职责,难以对公立医院运行发展设置统一清晰的目标,以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责任不清、管理粗放似乎成了公立医院的通病.客观地讲,医院的运行管理基本上都是在各个医院院长和书记这个层上实现的,公立医院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应该怎么样去发展,如何体现政府在民生方面,在医疗卫生方面所要达到的公平、可及、高效的目标,在各个医院院长书记作出决定的时候,往往带有自己的理解,并没有到位.

    作者:毛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引导自律完善他律

    医学伦理教育在医学院校扎扎实实地进行了5年,但是目前,医学伦理教育在医院主要取决于各个医院的领导者的重视程度,是医院的自发行为,院长重视就做,而没有硬性的要求,导致医学伦理教育没有持续性.因此,必须建立医学伦理教育的典型方法,对于如何和临床衔接,如何从教室走向科室,如何在医院中长期地、进一步地做下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医学伦理教育必须实现他律和自律的有效结合.刘琼芳医生是自律的典范,这种医院里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宣传应当既进入课堂,也进入医院.刘琼芳作为一个南方人,不远千里来到北方,生活不习惯,融入环境困难,但还能关爱患者,这就需要医学人文对其进行深入挖掘.

    作者:任玉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城乡医保合并已具条件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和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现在国内已有4个省市大约32个城市实现了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的合并运行,这一制度亟须在全国推广.两套制度造成资源浪费谢子龙认为,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存在“三个重复”问题:一是经办机构和信息系统重复建设,浪费大量财政费金.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分割的管理与运行体制,造成政府机构重复设置,也造成基础建设、日常管理与运作上的财政重复投入.

    作者:王朝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国卫生杂志

中国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卫生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