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陈丽英;黄雪薇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本院收诊的符合初治肺结核的90例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对疾病的健康常识知晓情况差异及治疗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有了显著提升,对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法、药物相关知识及饮食注意事项的掌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对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降低焦虑、抑郁水平.
作者:庄瑞玉;彭卓慧;庄煜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本科收治的14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治疗性沟通.比较两组患者对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治疗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的COPD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可有效提高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尽快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
作者:陈汉英;李景寿;周庆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干休所离退休干部死亡原因,为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3至2012年某部干休所死亡老干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被调查57例死亡老干部中,肿瘤(23例,占40.35%)居首位,心血管系统(15例,占26.32%)居第2位,脑血管系统(8例,占14.04%)居第3位.结论 干休所老干部医疗保健应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特点开展工作.
作者:鲁邦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复发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妇科收治的9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患者复发与否将本研究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复发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 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复发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N病变的级别高、术后切缘阳性、颈管腺体累及、患者绝经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率较高,复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86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采用Child-Pugh评分标准将其分为A、B、C三级,同时选取4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检测胆汁酸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和对照组情况相比,肝硬化组患者的PA、TB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患者的PA、TB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能够敏感地反映肝硬化程度,对于病情判断具有很大作用.
作者:何国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实施的效果.方法 选择1 200名行人工流产妇女在流产术前行避孕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实施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措施,对照组行常规处理,1年后再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避孕相关知识等问卷调查.结果 随访1年后,收回有效问卷1 042份,其中干预组524份,对照组518份.干预组避孕相关知识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未采取避孕措施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非意愿妊娠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工流产后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避孕相关知识水平,提高避孕措施使用比率,降低非意愿妊娠率.
作者:尤彩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4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组),40例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均较小切口组明显减少(P <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各观察指标均好于小切口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是胆囊结石的首先治疗方法.
作者:詹德铿;邱淑珍;洪文光;丁华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在头颅磁共振T1加权像、T2加权像、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排查后选择性溶栓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48例脑栓塞病人分为常规溶栓对照组(24例)和选择性溶栓治疗组(24例),对照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经磁共振T1、T2、DWI及SWI排查后选择给予性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以及脑出血转化率.结果 选择性溶栓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溶栓对照组(P<0.05),且脑出血转换发生率少于常规治疗组(P <0.05).结论 以头颅磁共振T1、T2、DWI及SWI检测为基础的选择性溶栓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溶栓治疗中脑出血性转换发生率,疗效满意.
作者:骆焕洪;宋兴旺;由行;黄艺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性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10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给予抗凝、溶栓、祛聚、抗炎等进行综合治疗,其中8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好转出院,无肺栓塞发生.治疗时间为6~25天,平均治疗时间为(13.5±2.5)天.结论 妇科手术后应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唐建珠;陈志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桂林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和模式.方法 应用丹麦产Madsen Capeila耳声发射仪对我院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选取1 200例同时运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出生3~5天初筛,其中一种方法未通过者42天两种方法同时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脑干诱发电位(ABR)诊断,异常者在6个月时再次复查ABR,两次ABR未通过者为听力损失.结果 1 200例中初筛时有978例两种方法同时通过,有148例同时未通过,有36例仅TEOAE未通过,有38例仅DPOAE未通过;复筛时有188例两种方法同时通过,有25例同时未通过,有5例仅TEOAE未通过,有4例仅DPOAE未通过;有7例3个月内ABR未通过,至6个月时再次复查ABR,后确诊不同程度听力损失3例,听力损失发病率2.5‰.结论 耳声发射是适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种快速、无创、简便的方法,瞬态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筛查通过率无显著差异,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新生儿,早期干预,其适宜时机为出生后3~5天,42天复筛有利于降低筛查假阳性率.
作者:邓铭;陈顺香;何晓松;王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中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41例术中行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60 min (100~240 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0.5 d(7~14 d).20例行腹腔镜联合结肠镜下肠管楔形切除术或肠管部分切除术,21例行腹腔镜联合结肠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41例随访3~36个月,均无一例肿瘤复发、转移或再次手术.结论 术中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肿瘤是一种彻底根治肿瘤、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
作者:冯家立;陈小伍;剧永乐;朱达坚;陆光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产妇孕期习惯选择麻醉后体位对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的影响.方法 120例ASAⅠ或Ⅱ级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A组麻醉后选择左侧卧位(床左倾25度),B组根据产妇孕期习惯在麻醉后选择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床右倾25度).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术中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B组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例数少于A组(P <0.05),B组新生儿一分钟Apgar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 根据产妇习惯选择麻醉后体位是一个简单、可靠的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方法.
作者:胡冬云;朱静;张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社区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将本辖区自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实施风险管理后的540例心血管患者设为观察组,并与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未实施风险管理的500例心血管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调查并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为85.00%,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8.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社区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消除本中心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值得进行积极的推广实施.
作者:吴晨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超声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并随机分成芪苈强心胶囊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治疗后30天用超声测量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及各项指标.结果 对照组LVEDV及LVESV仅在治疗后30天均明显减少(P<0.05),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LVEDV和LVESV治疗后15天及30天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且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治疗后15天和治疗后30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芪苈强心胶囊组改善明显,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可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重构,改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作者:陈婕;陈兵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在早期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6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采用随机方法分为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两组均予固尔苏替代治疗,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氧合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O2).结果 ①HFOV组在2 h PaO2、A-aDO2、OI均较CMV组改善快,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2小时及6小时HFOV组PaCO2下降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各项指标两组无差异.结论 ①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HFOV较CMV能更快地改善氧合及低氧血症,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防止二氧化碳储留.②HFOV易导致过度通气,需密切监测动脉血气,若不能做到,CMV更适合.
作者:郭芳;陈丽英;黄雪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外用修复因子对高频电离子治疗皮肤浅表肿物创面修复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280例皮肤浅表肿物经高频电离子治疗后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40例.实验组创面喷涂修复因子,对照组创面涂盐酸金霉素眼膏,两组患者均采用暴露疗法,连续用药7~ 10天.用药3天后观察创面红肿情况及创面结痂脱落愈合情况,用药一个月后观察创面修复平整和色素沉着情况.结果 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修复因子对高频电离子治疗浅表肿物的创面具有促进愈合的作用,可使创面愈合时间提前2~3天,愈合后创面修复变平情况好,色素沉着明显减少.
作者:罗雁如;周桂东;陈祝演;阮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哮喘预警综合评分(asthma warning composite scores,AWCS)在支气管哮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AWCS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48例哮喘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对哮喘病人的评分和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AWCS评分<7分25例,为轻度哮喘患者,仅给予一般观察护理;AWCS评分7~11分14例,为中度哮喘患者,患者病情可能发展加重,观察治疗期间护理关注增加;AWCS评分12~16分5例,为重度哮喘患者,需要镇静、给氧等一级护理干预;AWCS评分>16分4例,为危重哮喘患者,需要立即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救治.四类不同AWCS评分哮喘病人的并发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哮喘预警综合评分表能使护理人员客观和及时地发现哮喘急性发作病人的轻重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延误治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郝慧萍;薛明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电子病案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代表了病案管理发展的方向.现阶段,我国电子病案管理现状仍不容乐观,例如电子病案管理理念落后,病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不同医疗机构的病案系统共享程度低,病案缺乏相应的法律效力等.本文在深入分析现状并探索其原因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完善电子病案管理的措施,如提高医院管理者对病案管理的重视程度、重视培养合格的病案管理人才、数字病案的标准化、数字病案亟需法律规范的保护、数字病案应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等.
作者:黄仕娴;张秋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B超用于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6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B超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所有疑似患者均顺利完成B超检查,且在检查后结合B超诊断进行了手术,没有因B超检查延误手术的情况发生.B超诊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9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0例,坏疽性阑尾炎16例,阑尾周围脓肿1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总181例患者确诊为急性阑尾炎.B超漏诊17例,误诊4例,确诊164例,总体诊断符合率90.6%.结论 术前B超检查,能帮助确诊,且进行病理分型,指导手术操作,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慧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多模式重建(MPR)在阑尾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1月的55例阑尾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多排螺旋CT检查,均进行MPR,观察诊断后在阑尾囊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55例阑尾囊性病变中有阑尾脓肿30例,阑尾黏液囊肿11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9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癌5例.多排螺旋CT多模式重建结果显示,4种疾病之间在平扫密度是否均匀、有无钙化、增强后囊壁及实性部分的强化方式是否均匀、有无腹腔种植形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变大小、形态、周围脂肪间隙、强化程度和有无脏器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多模式重建对阑尾囊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术前评估和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丁度彬;翁义;陈琳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