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灰姑娘”到“白雪公主”

赵俊祥

关键词:
摘要:近5年来,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发展较快,品牌美誉度在当地飞速提升.1997年,南石医院被授予二级甲等医院时,床位只有100张.南石医院从20人的小诊所,发展到1500人的国家三甲医院,在南阳行业内人被视为“传奇”.临床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百姓口碑好是南石医院的过硬本领.但与大城市大医院相比,南石医院还是“灰姑娘”,也清楚地看到自身的差距:学术成果不多、专著较少.总结医院30年的发展,医院正沿着百姓的需求寻思出路.
中国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经略新发展

    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一家创建于1886年的百年医院,也是广东省韶关市唯一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若干年以来,这家地处粤北山区,由于财政支持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医院发展缓慢,被业界戏称为“广东破旧的三甲医院”,医患供需也因此日趋紧张,成了飞速发展的广东经济、日益提高的人民健康需求这种新形势下的不和谐音符.

    作者:郑海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凤翔十项措施释放改革红利

    凤翔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地处关中平原,陕西省宝鸡市东北部.现辖12镇233个村,版图面积1179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凤翔县医院就坐落于此,该院创建于1 936年,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医学康复及社区服务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凤翔县急救中心、凤翔县康复中心均挂靠该院.

    作者:赵亚民;周辉;王亮;刘海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辽宁基层信息化项目全省统一

    “价格便宜了,老百姓敢看病了”是目前辽宁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位一体信息化建设项目地区的农民说得多的一句话.辽宁省卫生计生委于2014年在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启动统一使用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基本药物、综合管理五位一体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目前,项目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全省14个市均完成了硬件招标采购任务,有13个市进入软件应用试点运行阶段,8个市进入全面应用阶段.

    作者:阎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第五十条规定,需要查阅或者复印、复制病历的,对已完成的病历,医疗机构应当在正常工作时间6小时内提供查阅或者复印、复制服务;未完成的病历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医疗机构应当对复印、复制的病历加盖与原件相符的证明印记并标注复印、复制时间.那么公开全部病历是否有助于处理医患纠纷,患者隐私权如何保障?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医政理念与机制的变革

    我国关于医政管理法律制度已经严重滞后于现今社会医疗机构和医师执业现状,在《执业医师法》修订进行中,《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迟迟没有修订意向的大背景下,深圳经济特区,根据自身特色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地方——《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也许会为中国医改法治化开了个好头.与之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虽然有些遗憾,感觉立法者还是过于审慎保守,但颇为欣喜地是新法仍然有很多突破性立法,深圳已经启动一场医政理念与机制的变革.

    作者:王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十三五”医改重点任务更加聚焦

    伴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号角,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卫生事业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迎来新的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傅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锐意改革打造健康鄂尔多斯

    2009年国家实施新一轮医改,鄂尔多斯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试点城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大胆创新、锐意改革,通过近6年来的实践探索和大胆尝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真正让群众享受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红利.

    作者:何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步子迈得还不够大

    近日,有着国内首部地方医疗“基本法”之称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颁布并将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深圳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驱与前沿,通过本次《条例》再行首创之风引领全国医改,但深圳医疗“基本法”只是在一些举措上有所进步,由于被条条框框所限制,显得犹抱琵琶半遮面.

    作者:陈文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大医院为何要限诊?

    《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第九条规定,二级、三级医院主要承担急诊、住院、疑难危重症的诊疗服务以及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医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承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基本诊疗、康复和护理服务.那么,这是否会造成新的看病难,就诊不公平,为此,来自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医学界、律师、媒体等专业人士,对此展开了深入探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科学研判精准施策

    当前,党中央将健康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新高度,要求我们要把握根本,以新思路、新理念推动事业实现新发展,满足群众健康新需求.

    作者:张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刚刚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是我国健康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健康优先战略”.具体而言,就是“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随后,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者:何传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用商保优势为大病保险增值

    现行大病保险支付标准采用“准普惠型”的方式,各省(市)都依据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制定了大病保险的起付标准.但是,这种“一刀切”的灾难性卫生支出界定政策,并未与每个家庭或个人的收入和经济状况挂钩,限制了大病保险制度的实际受益人群规模,特别是针对特困人群,一个相对较低的医疗费用支出,也会成为一种灾难性卫生支出,未能真正解决由于大病引起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作者:朱铭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我们眼中的三个待解难题

    医改中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大医院特需服务完全剥离可行吗?分级诊疗如何落到实处?在近日召开的2016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论坛暨中国卫生杂志社理事会成立大会上,各地卫生计生委主任和医院院长就这些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作者:刘也良;王朝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警惕循环往复的“猫鼠游戏”

    治疗病种多、适用科室广、使用量高的“辅助用药”,虽达不到与“身价”相称的神奇功效,甚至不能独立发挥治疗作用,但对多数病人没有明显伤害,还能产生心理抚慰,医生可以放心、放量使用.比如,著名的“小牛血”产品,并不能直接杀灭病毒或抗炎,却凭“辅助治疗”遍地开花.又如某进口维生素类营养补充剂,用量大的竟是骨科,虽然各国治疗指南均未推荐使用,但国内骨科医生认为“有助于恢复”.

    作者:解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我国的卫生人力资源建设,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当前,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条路上,一定要坚定信心,保持恒心,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作者:秦怀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首部地方性“基本法”有何新意

    亮点一:政府保基本,维护基本医疗公益性基本医疗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中基础、核心的部分.那么,政府保基本具体体现在哪里?条例以法律的形式对政府责任进行了明确.比如,要求市区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市区政府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保障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医疗设施设备和卫生技术人员,对各类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要给予适当补助,为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给予优惠政策,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医疗业务量要达到年度医疗服务业务总量的90%以上等.

    作者:陈永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健康服务业行稳方能致远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要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有所为,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这为我国健康服务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健康服务业属于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其发展固然要有活力,但不等于要求其产业化发展.

    作者:杨善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卫生与健康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如何让“健康优先”战略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业内人士积极建言献策.

    作者:韩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标准绿色人文医院后勤新走向

    建设现代化医院是实现卫生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作为医院工作的基础和医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起到了支撑和保障作用,后勤管理水平则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现代化水平.近日,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召开的医院后勤管理专家研讨会上,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多家医院的后勤工作管理者表示,医院后勤管理需要出台相应的行业标准,强调绿色环保和人文关怀.

    作者:姜天一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乡村并轨强基层的必由之路

    乡村医生问题是农村卫生管理中长期存在的棘手问题.多年的实践证明,仅仅针对乡村医生出台措施,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现在需要的是换一个思路,从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体制的重构入手实行乡村并轨,在强基层的同时,使乡村医生问题迎刃而解.

    作者:徐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卫生杂志

中国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卫生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