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郑州探索解决医联体建设深层次问题

杨力勇;李季

关键词:郑州市, 联体, 医疗联合体, 远程医疗, 协作网络, 深层问题, 河南省, 共同体, 专科, 模式, 联盟
摘要:医疗联合体、医疗共同体、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络等医联体模式已在河南省郑州市全面呈现.但郑州市在医联体发展过程中,深层问题也逐步凸显.该市积极探索,提出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后勤于细微处见真章

    早上9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内,生命体征监测仪一闪一闪亮着红灯,病人的生命在这里延续着.这些离不开医护人员的精心维系,也离不开医院后勤职工的默默付出.8月24日,记者来到北京朝阳医院,跟随后勤职工进行岗位体验.一天实地了解下来,记者看到、听到了很多关于医院后勤职工的故事,他们虽然做着基础、简单的工作,但正是有了他们,医院的平稳运行才有了保障.

    作者:宁艳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医院信息化有无限可能

    医疗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支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力支柱.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健康中国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这给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使命,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作者:连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湖北积极搭建先进典型推广平台

    近年来,湖北省卫生计生委积极搭建先进典型宣传推广平台,树立行业标杆、提高行业美誉度,有力发挥了行业典型人物在卫生计生系统的影响力,大大促进了卫生计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事业发展.

    作者:李权林;刘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县域健康档案的必要性

    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全面覆盖,健康档案成为大众熟知的词汇.健康档案是指居民身心健康状况的规范化、科学化记录,包括正常的健康状况、亚健康时的疾病预防、非健康时的疾病治疗以及健康促进等.健康档案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通过多渠道收集的动态的信息资源.

    作者:陈玉平;叶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重点整治内容划定

    近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9部委联合印发《医用耗材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提出从7月到11月底,对全国耗材生产、流通企业以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据记者了解,此次专项整治活动将按照“摸清家底、理顺关系、公开透明、标本兼治”的原则,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建立完整的医用耗材产供销用政策体系的角度,借鉴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工作的有益做法和经验,对医用耗材在价格、生产、采购、使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整治手段,探索制定一揽子有效监管医用耗材产供销用的改革政策和管理措施.

    作者:宁艳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谋变药品零加成时代

    药品零加成改变了医院的经济运行模式,政策框架已经形成,如何以快的速度响应政策,同时又能兼顾医院发展,是摆在每位医院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业务量已经不是评价现代医院的唯一指标,未来,更多的关注点要转移到医院学科能力和诊疗能力的提升上.

    作者:秦环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医师多点执业权利的法律视角

    在医师多点执业政策逐步放开、医疗机构公私混营的当下,公立医院医生兼职、参股、转诊病人等现象.这些并不是孤立事件,必须要给予正视.第一,公立医院医生能否投资营利性机构或从事营利性活动?我国以法律形式禁止特定身份的人从事营利性活动,出处为《公务员法》,该法第53条规定“公务员必须遵守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等”.

    作者:刘晔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江西用好医改考核这根“指挥棒”

    近日,在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中,江西省成为全国唯一的城市和县级改革效果均进入前4位的省份,获得国家奖励资金1400万元.这得益于该省制订的医改考核方案.考核不再“一刀切”突出重点工作.围绕年度医改重点任务展开,突出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对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考核权重,真正实现考精、考重点,充分发挥医改考核的导向性作用.

    作者:徐雅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管理该从哪里下手

    由于医用耗材种类多、型号多,涉及面广并且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链条长,形势复杂,其生产、流通、使用领域易存在违规生产、非法使用发票、哄抬价格和垄断、回扣等违法违规行为,采购过程中易产生商业贿赂、使用与个人收入挂钩、医用耗材与设备捆绑销售等问题.

    作者:常峰;宋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医联体“私人订制”魅力绽放

    医联体建设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今年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我国关于医联体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正轨.各地医院在医联体模式的探索和创新上层出不穷.

    作者:程守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背后的问题由来已久

    医用耗材涵盖多个临床学科,从几乎没有技术含量的普通棉球、纱布,到科技含量极高的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从固态的输液器、烤瓷牙、人工关节、影像胶片,到半固态的止血剂,再到液态的医用胶水、检验试剂,真可谓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笔者将从耗材分类管理出发,介绍我国耗材市场当前乱象.

    作者:杨建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丁政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

    2011年7月,丁政执掌南京市江宁医院时,医院还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区县级二级甲等公立医院.上任后,丁政紧紧抓住公立医院改革的契机,带领全院职工以“人才科技兴院、质量服务立院、改革创新强院”为办院方针,以“仁爱、诚信、精湛、卓越”为院训,坚持医改试点、三甲创建、易地新建三大主题齐头并进,砥砺奋进,不断前行,实现了医院跨越式大发展.2017年1月,江宁医院被江苏省卫生计生委评审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迈上了崭新的发展平台.

    作者:徐必华;关云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商业健康保险在医改中大有可为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健康保险作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发挥经济补偿、社会管理、给付方和健康管理等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水平.因此,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深化医疗健康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为健康中国建设保驾护航.

    作者:宋福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医院托管要避开“雷区”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国家一直在鼓励医疗制度创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在此背景下,医院托管作为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重视.2015年,《福建省公立医院支援社会办医指导意见》明确“公立医院可以发挥无形资产、管理团队、医疗技术上的优势,整体托管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实行民建公营”,更打开了公立医院托管民营医院的大门.

    作者:邓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深圳为医联体建设提供鲜活经验

    作为国家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2015年,广东深圳以罗湖为试点,在全国率先进行基层医疗集团改革探索.两年多来,“罗湖模式”试点逐渐破解了社康中心缺医少药、检查不方便等难题,实现发展方式由以医院为重点向以基层为重点转变,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作者:郭晓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山西五位联动打造医改“融合版”

    经历了波折的2014年,山西省政局已从“乱”到“治”,山西省发展已经由“疲”转“兴”.自去年起,山西省大力推动全省深化改革工作,在全省推行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重启基层医改新模式,从医疗卫生供给侧入手,通过组建医疗集团,盘活存量资源,下沉县域内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将山西医改推上了“快车道”.

    作者:金仲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推动医师多点执业尚需深化改革

    2009年,卫生部发布《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委印发《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2017年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提出“区域注册制度”.自此,医师多点执业全面推开,驶入快车道.

    作者:王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郑州探索解决医联体建设深层次问题

    医疗联合体、医疗共同体、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络等医联体模式已在河南省郑州市全面呈现.但郑州市在医联体发展过程中,深层问题也逐步凸显.该市积极探索,提出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杨力勇;李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关注院墙里的“花朵”

    在北京市昌平区,坐落着北京市大的公立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回龙观医院.因为远离市区,医院周边和院内都是安静有序的景象.在回龙观医院内,有一处独立的四合院,院内种植着各种花草,院中央是一片露天活动区域,如果不是医护人员进出,看不出这里也是病房,这个不像病房的病房是专门为儿童和青少年患者设立的.该病区共设有15间病房,每间收治一名患儿,每名患儿可以由其父母陪伴住院.儿童病房为患儿提供的是药物、行为、心理三方面综合治疗.

    作者:连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老中医的一次门诊

    早上8点,北京中医医院门诊大厅.想要穿越在拎着各式袋子、形形色色前来就医的人群中快速行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该院党办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好不容易才来到消化科所在的楼层.避开来回踱步的患者和步履匆匆的医护人员,来到其中一间诊室,两张办公桌前,4名医生相向而坐.在这些白大褂中间背靠着墙的,是一位头发花白却依旧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就是记者要跟随出诊的医生一一现年90岁,曾任北京中医医院院长的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乾构.

    作者:郭晓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国卫生杂志

中国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卫生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