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庆玲
非经典型蛋白激酶C是G蛋白偶联受体系统中的效应物,其在细胞内信号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介导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参与代谢调节、促进肿瘤形成和转移等.因此,靶向非经典型蛋白激酶C的药物在疾病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亚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明确《患病行为问卷》的内部结构,进一步促进其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医院抑焦虑抑郁量表(HADS)、患病行为问卷(IBQ)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535例临床疼痛患者(包括癌症等各类疾病)进行调查.应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探讨IBQ的结构效度,计算其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并利用HADS、VAS得分与IBQ各维度得分的相关分析其效标关联效度.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IBQ包括负性情绪、行为反应和患病角色三个维度,而且信度和效度指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负性情绪和行为反应与焦虑、抑郁相关更高,患病角色与疼痛程度相关更高.结论 疼痛患者的患病行为是一个综合体,包括了情绪、行为及认知表现.疼痛程度更多地影响着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而与其情绪和行为反应相关较小.
作者:杨业兵;李雯;孙云峰;佟洋;李米;谢敬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观察区的开展对护士的影响.方法 构建急诊观察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模式,具体方法包括:完善制度、规范流程、调整排班,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护士管床制、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带班制,跟从教授晨查房及简化护理文书.开展前后对护士管床数、交接班时间、护记书写时间、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护理缺陷数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主管床位数、交班所需的时间、护理书写时间均较实施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医护关系满意,护理缺陷例数下降,所有护士对现行的工作模式表示认同.结论 急诊观察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减轻护士工作负担、提高护理质量并减少了护理护理缺陷发生,同时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高,有利于促进护患、医护关系的和谐.
作者:周金容;陈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IV3000透明敷料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换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英国施乐辉公司生产的、规格为10 cm×12 cm的IV3000透明敷料换药,对照组采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规格为10 cm×12 cm (1626W)透明敷料换药.结果 对照组发生皮肤过敏,如潮红、瘙痒、湿疹样小水疱甚至破裂,过敏发生率30%;观察组过敏发生率3.33%,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英国施乐辉公司生产,规格为10 cm×12 cm的IV3000透明敷料换药患者舒适度较高.结论 使用IV3000透明敷料透气性好,固定牢固,不易卷边,病人自觉舒适度高,减少皮肤的反应,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勤兰;陈慈玉;潘秀玲;徐祝丽;刘宇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失眠症状的护理,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除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外,采用一系列中医护理方法.结果 经作者临床观察,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法,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结论 中医在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其独特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王妙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随着医药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更加智能和人性化的临床就诊和日常保健模式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便利.便携式智能就诊系统整合了预约挂号、有价诊疗卡、电子病历、自动采集用户基本体征数据、计算机辅助诊断等技术,是一个安全、灵活、智能化、网络化的便携式系统.本文主要对该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阐述.
作者:肖晓霞;晏峻峰;罗铁清;韦昌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逆行插管对不孕的诊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就诊输卵管性不孕患者11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逆行插管治疗,对照组采用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疏通术治疗,比较两组疏通率、半年后阻塞率和宫内妊娠率.结果 两组输卵管疏通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半年后阻塞率低于对照组,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输卵管逆行插管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有一定的优势,要考虑患者的综合因素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
作者:陈浮;王毅;吴云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患者糖代谢与血清脂联素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我院140例门诊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根据糖耐量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组及糖代谢异常组,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所有体检者的IBM、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脂联素含量.结果 ①NAFLD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达55.7%.②NAFLD患者血清脂连素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合并糖代谢异常者下降更明显,肝功能损伤也更严重.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糖代谢异常与NAFL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OGTT及血清脂联素检测,有望作为临床评估NAFLD程度及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作者:王成建;朱丽群;张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检验用外周血监测AML患儿MRD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确诊的AML患儿为研究对象.以甲基化的降钙素( calcitonin,CT)基因作为检测AML MRD的目的基因.提取骨髓液、外周血的DNA,用MS-PCR方法扩增甲基化的CT基因,产物用电泳的方法检测,为定性检测.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治疗前骨髓液组CT甲基化阳性14例,阳性率77.7%,外周血组阳性14例,阳性率77.7%,两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诱导28天骨髓液组CT甲基化阳性4例,阳性率22.2%,外周血组阳性3例,阳性率16.7%,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18例中13例(非M37例,M36例)完成巩固治疗,巩固结束后骨髓液组与外周血组CT甲基化阳性均有2例,阳性率均为15.4%,无统计学差异.另外,12例非M3组在诱导15天的CT甲基化检测,骨髓液组阳性11例,阳性率91.7%,外周血组阳性9例,阳性率75%,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①在治疗前、诱导15天、诱导28天和巩固结束分别用MS-PCR检测甲基化CT基因,骨髓组和外周血组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别,提示外周血可能可以替代骨髓液用定性MS-PCR方法监测儿童AML的MRD.②用定性MS-PCR检测甲基化CT的方法监测AML的MRD,灵敏度为10-3.
作者:伍红星;赖文英;邓向红;刘迪辉;李明;阮兢;黄良锦;罗学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作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护理进行综述.
作者:叶红;陈正红;洪士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基于替加氟化疗同步调强放疗在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86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替加氟联合奈达铂的化疗方案,并同步调强放疗,对照组仅给予调强适形放疗的治疗.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8.4%、95.3%,而对照组为65.1%、90.7%,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骨髓抑制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疾病控制率、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基于替加氟化疗同步调强放疗对于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安全性较好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展;严浩林;朱海生;梁雷锋;伍伦庆;侯国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叶酸对雌性大鼠受孕率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随机分配30只雌性大鼠为两组:叶酸添加组和叶酸缺乏组,每组15只;叶酸添加组在雌性大鼠饲料中添加叶酸;叶酸缺乏组通过限制饲料中叶酸供给,使得该组雌性大鼠未能获取足够叶酸.二周后随机分配同窝、同系雄性大鼠到两组雌性大鼠中,进行交配,生产子代大鼠,统计子代大鼠产生子代大鼠的数量,研究叶酸对雌性大鼠产子能力的影响.结果 叶酸添加组与叶酸缺乏组雌性大鼠与雄性大鼠首次合居一周后,受孕率分别为:66.7%和56.3%.再次合居一周受孕率分别为:60%和42.9%.结论 通过给孕前雌大鼠添加叶酸的饲料,可以提高雌大鼠受孕率.
作者:王忠;梁凤鸣;杨萍;吴晓菁;刘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机场公共场所院前急救的主要疾病谱以提高机场公共场所院前急救的水平.方法 对机场公共场所院前急救3 627例患者的疾病谱、年龄、性别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院前急救疾病谱中前5位依次是创伤(23.57%)、心血管疾病(12.90%)、神经系统疾病(9.93%)、呼吸系统疾病(9.68%)、消化系统疾病(8.68%).创伤以20 ~ 40岁人群为主,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40岁以上人群为主,消化系统疾病以20~ 60岁为主.结论 以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为依据,应不断加强对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创伤及心脑血管等疾病急救培训,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加强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减少院前急救疾病发生.
作者:曹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整理管理的应用情况,为专科护理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依据.方法 实行对眼科手术室护士的分组管理、弹性排班、合理的临床带教培训,建立一种高效、合理的护理管理模式.结果 有效提升了手术室护长在调配工作上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专业组长的工作主动性,显著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手术医生对手术室的整体护理配合工作满意度.结论 护理整体管理模式的建立并有效应用,能使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作者:叶荣花;宋靓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持续椎管引流治疗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共治疗腰椎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9例,均行持续椎管引流治疗,切口愈合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给予相应对症、支持治疗.观察脑脊液漏消失及切口愈合时间,并记录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为6~24月,平均14月.脑脊液漏的消失时间为7~12天,平均9天;切口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14~22天,平均17天;其中7例病人引流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颅低压表现,无切口感染、化脓性脑脊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持续椎管引流治疗腰椎后路手术后脑脊液漏有效且安全.
作者:张振玖;卢逢文;唐志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脑血管疾病急性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的9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病情转归分为病情缓解组65例、病情未缓解组27例,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邻苯三酚氧化法测定患者从入院当天(发病24 h内)以及治疗后(发病3~7天)的血清SOD含量,并与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期患者治疗前(入院当天)血清SO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病情缓解组患者血清SOD含量较治疗前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病情未缓解组患者血清SOD含量与入院当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情缓解组患者血清SOD含量仍较对照组低(P<0.01);治疗后病情未缓解组患者血清SOD含量较对照组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SOD水平变化与脑血管疾病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疾病转归、预后的指标之一,并为应用自由基清除剂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江玲;朱远航;钟福燕;罗敏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BL法在临床护士英语口语能力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将60名英语基础较好的临床护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通过参加科室和医院的常规培训,试验组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采用PBL法进行英语口语培训,评价英语口语掌握效果.结果 试验组英语口语测试成绩较学习之前有显著提高,并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PBL法进行英语口语培训有助利于提高临床护士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适于在临床护士的英语口语的培训中应用.
作者:张树增;苏湘芬;刘佩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改进穿刺法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135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改进组70例和对照组65例,比较不同腋静脉穿刺法的成功率.结果 改进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成功率78.4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改进腋静脉穿刺技术能显著提高腋静脉留置成功率,减少患儿重复穿刺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红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分析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特点,总结新生儿破伤风正确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8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感染途径、临床症状、治疗及其护理进行总结,分析新生儿破伤风护理的要点.结果 痉挛护理,脐带护理和口腔呼吸道护理是新生儿护理的要点.结论 做好新生儿破伤风要点的护理,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作者:熊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实验诊断学中的合理应用,提高医学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同等条件下甲、乙两班,甲班采用PBL教学模式,乙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并进行比较.在现行的教学考核机制下,PBL教学模式不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造成影响.PBL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张弘;周国雄;黄东凤;张海峰;刘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