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观察区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周金容;陈昕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观察区, 护士岗位责任制, 管床制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观察区的开展对护士的影响.方法 构建急诊观察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模式,具体方法包括:完善制度、规范流程、调整排班,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护士管床制、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带班制,跟从教授晨查房及简化护理文书.开展前后对护士管床数、交接班时间、护记书写时间、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护理缺陷数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主管床位数、交班所需的时间、护理书写时间均较实施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医护关系满意,护理缺陷例数下降,所有护士对现行的工作模式表示认同.结论 急诊观察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减轻护士工作负担、提高护理质量并减少了护理护理缺陷发生,同时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高,有利于促进护患、医护关系的和谐.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可视直接喉镜在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目的 位于气管的异物,多病情危重,需立即手术解除呼吸困难,传统的直接喉镜气管异物取出方法存在盲取、反复操作、完全依赖术者经验的缺点,本研究拟对上述缺点进行改进.方法 对直接喉镜进行改进,将直接喉镜与内窥镜合为一体.在临床上对21例气管异物患者使用上述设备,并于采用传统方法直接喉镜取异物的18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异物取出的钳取次数:采用传统方法为( 1.90±0.87)次,采用改良直接喉镜方法为(1.06±0.23)次.误将异物推进远端支气管的发生率在采用传统方法时为27.78% (5/18),采用改良方法时为0% (0/21).改良直接喉镜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直接喉镜方法.结论 采用改良可视直接喉镜取气管异物具有可视化、缩短异物取出等优点,提高了气管异物术的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亮;娄卫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兔脑缺血再灌注后PPARγ表达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Pγ)表达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72只,参照Pulsinelli四动脉阻断法建立兔全脑缺血90 min/再灌注6h,1d,3d,7d,14d和28 d的动物模型.TUNEL法染色观察脑皮质、海马和纹状体区神经元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PARγ阳性神经元在各区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90 min再灌注6h,1d,3d,7d,14 d皮质、海马和纹状体区凋亡神经元明显增加(t皮质=3.86,P<0.01;t海马=4.96,P<0.01;t纹状体=2.91,P<0.05).脑缺血再灌注6h,1d,3d,7d,14d,28 d,PPARγ阳性神经元在各区明显增加(t皮质=7.98,P<0.01;t海马=7.65,P<0.01;t纹状体=6.98,P<0.01),其中再灌注6h,7d,14d,28 d阳性神经元呈高值表达.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PARγ表达能有效抑制神经元凋亡.

    作者:边立忠;张冬梅;柳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持续椎管引流治疗腰椎术后脑脊液漏

    目的 评价持续椎管引流治疗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共治疗腰椎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9例,均行持续椎管引流治疗,切口愈合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给予相应对症、支持治疗.观察脑脊液漏消失及切口愈合时间,并记录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为6~24月,平均14月.脑脊液漏的消失时间为7~12天,平均9天;切口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14~22天,平均17天;其中7例病人引流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颅低压表现,无切口感染、化脓性脑脊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持续椎管引流治疗腰椎后路手术后脑脊液漏有效且安全.

    作者:张振玖;卢逢文;唐志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55例病毒性脑炎脑电图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入院当天内做了脑电图检查,异常53例(96.36%),其中轻度异常33例,中度异常15例,重度异常5例.经过治疗后复查脑电图,脑电图好转情况和临床好转情况相吻合.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电图异常率高,脑电图检查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海带多糖对在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海带多糖在实验性2型糖尿病小鼠中的降血糖作用.方法 健康昆明小鼠60只,高脂饲料喂养并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备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昆布多糖灌胃治疗.自动血糖仪测小鼠空腹血糖(FBG),免疫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血清胰淀素水平.结果 经海带多糖治疗后,动物FBG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血清胰岛素和胰淀素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海带多糖能促进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发挥降糖作用.

    作者:姜文;王亚男;于竹芹;龙少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肝炎后肝硬化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肝炎后肝硬化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前(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和优质护理服务后(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肝炎后肝硬化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各10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护理组患者仅进行一般消化内科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91.00%)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2.00%)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组(98.00%).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明显提高肝炎后肝硬化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也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明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几种Y型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比较

    目的 为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Y型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 在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使用Y型留置针的384例患者,分成三组,均为128人,采用三种穿刺方法进行比较.方法一:左手固定针芯,右手送外套管法;方法二:回拔针芯0.2 cm,将外套管针芯一并送入法.方法三:左手继续绷紧皮肤,右手拇指送外套管法.结果 方法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结论 方法三操作简单易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能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李玉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白云机场院前急救3627例患者的疾病谱分析

    目的 了解机场公共场所院前急救的主要疾病谱以提高机场公共场所院前急救的水平.方法 对机场公共场所院前急救3 627例患者的疾病谱、年龄、性别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院前急救疾病谱中前5位依次是创伤(23.57%)、心血管疾病(12.90%)、神经系统疾病(9.93%)、呼吸系统疾病(9.68%)、消化系统疾病(8.68%).创伤以20 ~ 40岁人群为主,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40岁以上人群为主,消化系统疾病以20~ 60岁为主.结论 以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为依据,应不断加强对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创伤及心脑血管等疾病急救培训,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加强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减少院前急救疾病发生.

    作者:曹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颅内动脉瘤不同影像技术诊疗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CTA、MRA、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差异,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 选择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29例,行脑血管造影术(DSA)及三维重建(3D-DSA).之前全部病例行3D-CTA、21例病例行MRA检查并行三维重建,以3D-DSA及脑外科术中检查为标准,比较3D-DSA与3D-CTA、MRA之间显示动脉瘤立体形态、载瘤动脉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瘤颈及其与载瘤血管关系及穿支情况等方面信息的区别.结果 SAH患者资料共29例,其中28例共患有动脉瘤38个,阴性1个.CTA和DSA/3D-DSA各检出27例37个动脉瘤,二者检出动脉瘤的数目及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检查18例动脉瘤,漏诊3例.结论 CTA/3D-CTA和DSA/3D-DSA二者检出动脉瘤的数目及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MR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SA/3D -DSA在与载瘤动脉关系、动脉瘤上有无穿支方面优于CTA/3D-CTA及MRA.

    作者:毛崇梅;衣玲;李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术中应用胆道镜对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9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胆道镜手术组(45例)和传统手术组(4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胆道镜组术后观察优良患者41例,差4例,优良率91.11% (41/45);传统手术组术后患者优良37例,差11例,优良率77.08% (37/48).胆道镜组术后残留结石患者胆道镜组3例,残留结石率6.67% (3/45),传统手术组残留结石患者9例,残留结石率18.75% (9/48).术后并发症,胆道镜组4例,并发症率8.89% (4/45),传统手术组11例,并发症率22.92% (11/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优良率高、术后残留结石率低、并发症少,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向长茂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纳洛酮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眩晕11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纳洛酮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与B组60例.A组给予纳洛酮0.4 mg加入10%葡萄糖20 mL静脉注射,每日1次;B组给予纳洛酮0.4 mg肌肉注射,每日1次.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纳洛酮治疗眩晕疗效确切,起效快,安全可靠.

    作者:陈丽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作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护理进行综述.

    作者:叶红;陈正红;洪士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实验诊断学中的合理应用,提高医学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同等条件下甲、乙两班,甲班采用PBL教学模式,乙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并进行比较.在现行的教学考核机制下,PBL教学模式不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造成影响.PBL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张弘;周国雄;黄东凤;张海峰;刘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耳穴压豆治疗消渴病不寐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治疗消渴病不寐症的疗效.方法 50例患者进行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治疗.单侧取穴、两耳轮换,每周2次,连续1~2个疗程.结果 治愈24例,好转23例,无效3例.结论 耳穴压豆治疗消渴病不寐症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黄春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夜查房—儿科见习的“营养夜宵”

    夜查房是儿科见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夜查房,有利于培养见习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使命感,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有助于掌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学习方法,寻找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佳结合点.

    作者:苏喆;陈慧卿;莫樱;古玉芬;蒋小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创伤失血性休克出血有效控制前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探讨

    目的 观察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出血有效控制前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12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限制性液体复苏)和B组(充分性液体复苏)各63例,观察比较两组输液量、平均动脉压、死亡率及实验室指标(PLT、PT、APTT、Hg、BE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复苏后的血气碱剩余值(BE)、血清乳酸值、血气指标与复苏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24 h的ARDS、MODS、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出血有效控制前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充分性液体复苏.

    作者:黎文豪;林烘峰;邓学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西医药对照

    本文基于中西医药不同的生命观和疾病观,从中西医疾病诊断,治病方法和对象,药物,中西医盛衰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中医药群众化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现象的有效办法.

    作者:董草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清洁间歇性自家导尿术病人的临床护理干预与管理

    目的 通过对52例清洁间歇自家导尿住院患者分组对照进行护理干预与管理指导,提高病人掌握自家导尿的技术和方法,从而促进病人重返社会,提高生活的质量.方法 对52例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是先由医生对病人或家属(看护者)进行导尿技术讲解和操作流程示范,根据病人需要给予护理指导.实验组在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完整全程规范有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如:组织观看清洁间歇自家导尿技术操作VCD(男女分开),排尿日记的书写实例指导,个案护理跟踪.观察病人及家属或(看护者)对清洁间歇自家导尿技术的掌握程度和满意度.结果与结论 实验组自家导尿病人和家属对清洁间歇自家导尿操作技术掌握熟练程度高,1次导尿成功率均比对照组高,住院期间及出院随访11~48个月无发生尿路感染.

    作者:谢慈妹;谢克基;冯小红;黄晓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脐血流异常与围产儿预后

    目的 探讨胎儿脐血流S/D值异常者病因与围产儿预后关系.方法 将S/D值异常产妇324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S/D值正常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S/D值异常的病因及比较两组围产儿的预后.结果 在S/D值异常者的病因中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131例(40.4%)、脐带因素占72例(22.2%)、羊水异常37例(11.4%),妊娠期糖尿病24例(7.4%),过期妊娠23例(7.1%)、胎盘异常19例(5.9%)以及围生儿畸形10例(3.1%),另有8例(2.5%)原因不明,与S/D值正常组相比较,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S/D值者相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D值越高,围产儿预后越差.结论 脐血流S/D值异常与多种产科并发症或胎儿本身异常有关,可作为围产儿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覃清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妇科腹腔镜术对血浆P-选择素、D-二聚体及vWF的影响

    目的 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血浆p-选择素、D-二聚体及vWF的影响,评估腹腔镜手术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腹腔镜及开腹卵巢囊肿切除各3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10 min、术后24 h检查血浆P-选择素、D-二聚体及vWF值,分析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两组术后血浆p-选择素、D-二聚体及vWF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术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同期相比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可导致血浆P-选择素、D-二聚体及vWF值升高,有引起DVT风险;腹腔镜术对血浆P-选择素、D-二聚体及vWF产生的影响与开腹手术相当.

    作者:张锐;黄浩;李莉芳;赵学峰;王小婕;刘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