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王亚男;于竹芹;龙少华
目的 分析江阴地区医院患者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支持.方法 对2010.9.1-2011.8.30住院患者分离菌株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9-2011.8江阴地区共分离病原菌10183株,其中真菌3162株,细菌7 021株.革兰阴性菌5000株,占细菌总数71.21%,革兰阳性菌2021株,占细菌总数的28.79%;所有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前三位的为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1137株肺炎克雷伯氏菌中检出ESBLs菌株99株(1.41%),878株大肠埃希氏菌中检出ESBLs菌株265株(30.18%),11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PDR-PA菌株132株(11.71%);革兰阳性菌占前三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4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125株MRsA,检出率30.07%;对84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AB)检出率为28.27%.结论 江阴地区出现多种耐药菌株,细菌耐药性不容忽视,加强地区性细菌耐药连续监测,对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控制细菌耐药性非常重要.
作者:汪慧芸;吴国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前皮肤科临床教学面临着教学模式陈旧、临床形态学教学资源缺乏等“瓶颈”问题,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创造理想的教学环境,提供生动形象的多样化教学与自动化考试手段,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成为皮肤病科教学改革中重要辅助工具.
作者:周晖;何定阳;韩建德;廖绮曼;马春光;章星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2010年我院收治的47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 47例患者症状典型,主要的临床特征为发热(100%)、头痛(43.9%)、肌肉痛(56.09%)、骨关节痛(19.51%)以及皮疹(53.66%),实验室特征为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各80.49%、39.02%)以及肝脏转氨酶升高(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分别为23.4%和36.2%),47例患者均无发生继发感染和院内感染.结论 针对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痛苦,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肖惠兰;李丹;农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随着医药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更加智能和人性化的临床就诊和日常保健模式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便利.便携式智能就诊系统整合了预约挂号、有价诊疗卡、电子病历、自动采集用户基本体征数据、计算机辅助诊断等技术,是一个安全、灵活、智能化、网络化的便携式系统.本文主要对该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阐述.
作者:肖晓霞;晏峻峰;罗铁清;韦昌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技师在乳腺钼靶X线摄影前对受检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患者密切配合,对获得符合影像诊断的X线照片的影响.方法 对50例参加乳腺普查的女性采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并对结果分组分析.结果 一组对受检者进行良好沟通,预先告知压迫的重要性,受检者能很好地配合检查,减少压迫不适感;另一组与受检者很少沟通,没有预先告知压迫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受检者不适感增加,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结论 乳腺技师在进行检查前应对受检者做一些心理疏导,告知检查时压迫的必要性,保护受检者的隐私,让受检者更好地配合技师的操作,使我们获得更为满意的乳腺X线影像.
作者:陆晓蓉;李刚;吴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一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owling-Meara亚型(EBS-DM)患者的基因突变,作出基因诊断,为该病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报告一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owling-Meara亚型(EBS-DM)患者,并采集该患者及其正常亲属8名及50名无血缘关系者血样,扩增外周血基因组DNA中编码角蛋白14 (K14)和角蛋白5(K5)的所有外显子,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患者中,位于K14第1外显子的94位密码子由GCT突变成ACT,导致由丙氨酸(Alanine,Ala)突变为苏氨酸(Threonine,Thr),即p.Ala94Thr,而家系中正常人及与家系无血缘关系的50例正常人无此突变.结论 该EBS-DM患者的K14第1外显子存在A94T突变.
作者:杨建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出血有效控制前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12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限制性液体复苏)和B组(充分性液体复苏)各63例,观察比较两组输液量、平均动脉压、死亡率及实验室指标(PLT、PT、APTT、Hg、BE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复苏后的血气碱剩余值(BE)、血清乳酸值、血气指标与复苏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24 h的ARDS、MODS、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出血有效控制前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充分性液体复苏.
作者:黎文豪;林烘峰;邓学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深入了解医院开展无陪护护理模式的实际困难,为无陪护病房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3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将开展无陪护护理模式困难的原因归纳为3个主题:护理人力资源短缺;医院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医院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结论 医院应采取增加人员编制,完善医院保障体系,改革医院管理体制等有效措施促进无陪护病房的顺利实施.
作者:何凤;王阿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主要探讨中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动静脉瘘功能状态对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其变化对营养状况和贫血的影响.方法 收集50例中年MHD患者,血透6个月后,评估动静脉瘘功能,同时检测血透前及血透6个月时相关血液指标.结果 ①50例中年MHD患者,手术后动静脉瘘血流量在200 ~ 250 mL/min之间;②与未血透时比较,血透后CRP显著降低(P<0.05),白蛋白、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5);③6个月后,与动静脉瘘功能正常组(n=29,200 ~ 250 mL/min)比较,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组(n=20,150 ~ 200 mL/min),血透后CRP显著增高(P<0.05),白蛋白、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④动静脉瘘功能与CRP水平呈负相关(r=-0.534,P<0.01);CRP与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呈负相关(r=-0.498,P<0.05).结论 监测、维持动静脉瘘良好的功能,对于MHD患者微炎症、营养状况和贫血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熊长青;王维平;何萍;朱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本文基于中西医药不同的生命观和疾病观,从中西医疾病诊断,治病方法和对象,药物,中西医盛衰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中医药群众化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现象的有效办法.
作者:董草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基于替加氟化疗同步调强放疗在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86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替加氟联合奈达铂的化疗方案,并同步调强放疗,对照组仅给予调强适形放疗的治疗.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8.4%、95.3%,而对照组为65.1%、90.7%,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骨髓抑制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疾病控制率、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基于替加氟化疗同步调强放疗对于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安全性较好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展;严浩林;朱海生;梁雷锋;伍伦庆;侯国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整理管理的应用情况,为专科护理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依据.方法 实行对眼科手术室护士的分组管理、弹性排班、合理的临床带教培训,建立一种高效、合理的护理管理模式.结果 有效提升了手术室护长在调配工作上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专业组长的工作主动性,显著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手术医生对手术室的整体护理配合工作满意度.结论 护理整体管理模式的建立并有效应用,能使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作者:叶荣花;宋靓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有效地提高咯血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治疗方法.方法 综合专家意见以及参考文献在43例咯血患者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和护理干预.结果 治愈38例,转外科手术治疗3例,死亡2例.结论 高素质的护理配合临床治疗,能有效地帮助止血,预防窒息和休克发生,减少患者死亡风险,同时可提高咯血病人的自我保健知识.
作者:陈桂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两年医院感染变化趋势,为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床旁调查与查看病历相结合,在调查日对全部调查者进行统计,对比分析2010~2011年医院感染数据.结果 201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61%,例次感染率3.67%,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49%,例次感染率5.25%,两年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现患率高的科室均为综合ICU,医院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呈上升趋势.结论 医院应重点关注医院感染重点科室,尤其加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控制,注意多重耐药菌的防控,以不断降低感染率.
作者:屈文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改进穿刺法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135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改进组70例和对照组65例,比较不同腋静脉穿刺法的成功率.结果 改进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成功率78.4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改进腋静脉穿刺技术能显著提高腋静脉留置成功率,减少患儿重复穿刺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红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应用纳洛酮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与B组60例.A组给予纳洛酮0.4 mg加入10%葡萄糖20 mL静脉注射,每日1次;B组给予纳洛酮0.4 mg肌肉注射,每日1次.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纳洛酮治疗眩晕疗效确切,起效快,安全可靠.
作者:陈丽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手术联合腔内治疗对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24肢)经手术联合腔内治疗的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 24肢中,治疗成功20肢,截肢1例,死亡1例.结论 采用个体化疗法的手术联合腔内治疗,对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高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下肢动脉供血的救治率得到提高.
作者:姚袁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82例,并分成两组.观察组(41例)在置换术后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对照组(41例)进行持续被动训练机(CPM)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1周、3周、6周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术后6周实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TKA后系统康复有助于患者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麦明泉;麦振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为了解决呼吸运动对放疗的影响,需要对呼吸时肿瘤位置和体积的变化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便精确地确定个体化内靶体积,由此需要研制可以对肿瘤形变进行模拟运动的仿真平台.方法 设计利用STC89C52RC单片机提供控制信号,结合驱动芯片ULN2003对四相步进电机28BYJ-48 (12 VDC)进行驱动,从而带动皮带进行微小的往复运动.在皮带之上固定承载骨骼用的玻璃板,玻璃板和骨骼的重量再由安装在玻璃板下方的带有轴承的支架承担,从而巧妙地实现了呼吸运动仿真平台的设计.结果 经过多次测试证明所设计的呼吸运动仿真平台性能稳定可靠,完全满足对仿真的需求,甚至可以在超出当初设计时载重要求两倍的情况下进行超负荷运转.结论 该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系统具有快速启动和停止的特点,其驱动速度和指令脉冲能严格同步,具有较高的重复定位精度,并能实现正反转和平滑速度调节,从而可以较好地实现需要的肿瘤模拟运动规律.
作者:徐子海;胡晓云;田媛;陈超敏;王华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处于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方案:给予FOLFOX方案、给予新辅助化疗(new adjuvant chemotherapy)后再联合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疗效.方法 选择自2007年1月到2012年1月泉州市泉港区泉港医院普外科住院的14例处于进展期的胃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病人的病例资料给予回顾性调查.结果 14例病人都实施了新辅助化疗联合D2根治性手术的治疗方案.没有因手术所致死亡病例出现,手术以后没有因手术所致的严重并发症出现.其中1例病人失访,其他病人仍存活(6~61个月),复查都没有出现可见的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D2根治性手术的治疗方案可有效治疗胃癌,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美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