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巧媚
目的 分析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治疗老年难治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老年难治性气胸68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平均出血量100 mL,平均手术时间50 min,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为6d,术后镇痛剂使用率为12%,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d.全组死亡1例.结论 VATS手术治疗老年难治性气胸创伤小,并发症少,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疗效可靠.
作者:郑一鸣;王鹏程;吴兵兵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GGT、AFP、CA199在肝病患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为临床诊治选择合理优化,经济实用的组合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 分别利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电化学发光法、IFCC法检测188例肝病患者(63例肝炎患者,62例肝硬化患者,63例肝癌患者)和62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的GGT、AFP、CA199水平.结果 血清GGT水平差异在正常对照组或肝炎组与肝硬化组、肝癌组的两两比较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对照组与肝炎组没有统计学差异.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AFP和CA199水平与其他组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指标单项检测还是联合检测,在正常对照组或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肝癌组的阳性检出率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肝炎组,与GGT有关的检测均与三项联检没有统计学差异;在肝硬化组,除了GGT单项检测和与GGT联检的双项检测与三项检测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都有意义;在肝癌组,AFP、CA199的单项和联检都与三项检测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秉着经济实用、优化合理的原则,选取GGT作为肝炎的常规检测,选择GGT+AFP作为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常规检测或监测是较合理的.
作者:陈忠城;陈文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在老年病科教学查房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目标通过设计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四个步骤进行建构.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这里以路易体痴呆教学查房病例为例,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在老年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及优势.
作者:杜文津;陈晋文;徐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病房内有效的、创新型护理管理方法,对照分析危机管理在病房内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1年我院的病房管理体系中首次采用危机管理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的患者50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1周后的焦虑程度、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紧张焦虑状态明显降低,其不良事件发生更少,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患者各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病房护理中采用危机管理这种创新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护理管理中应用.
作者:范凤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近4年手术治疗的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例117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7例17~70岁年龄段外伤性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患者有44例恢复良好,总的恢复良好率为37.6%,死亡57例(48.7%).其中,25例61~70岁年龄段患者中,恢复良好仅5例(20.0%),手术前双侧瞳孔散大的脑疝患者预后良好率仅为6.0%.结论 有适应症的外伤性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应尽早手术;老年患者以及手术前双瞳散大的脑疝患者预后差,少数恢复良好者仅见于年轻患者.
作者:严建松;薛元峰;丁俊宏;杨平来;张源源;周立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胃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胃癌患者60例给予舒适护理,评估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患者在躯体角色、机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方面明显优于护理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后患者总满意度为96.67%,护理前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明显更提高胃癌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林彩娟;杨春霞;梁燕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检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结果 共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7株,主要来源是痰液(82.8%),其次胸(腹)腔穿刺液(8.1%);临床分布则以呼吸科(25.3%)、神经外科(17.2%)和ICU(13.8%)多见.该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敏感率高,均大于75%.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应严格根据CLSI要求选择进行药敏试验的抗菌药物,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邱厚匡;张智;张珍;李亚红;李泽泳;严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确诊的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于治疗第1个月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计算两组的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HAMD评分减低,分别为11.75±2 89与20.52±2.47,抑郁程度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月后HAMD评分分别为11.75±2.89与15.25±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7.5%(31/40)与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PSD患者的临床症状,对PSD有一定疗效.
作者:祁瑞刚;刘海花;钱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加强血透室环节质量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环节质量控制;明确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病人,预防医院感染;重视监测工作.结果 加强血透室各环节的管理,规范了血液透析的医疗行为,保障了血液透析患者的医疗安全,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血透室内的环节质量管理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作者:宋慧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方法 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92例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实施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手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在实施手术后都出现了疼痛、出血等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干预组各时段的NRS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12h出血量结果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舒适度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患者而言,疼痛、出血是常见的临床不良反应症状,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道意;覃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手术部位皮肤准备方式及时间,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方法 术前使用2%葡萄糖氯己定或抗菌皂液沐浴或擦拭清洁手术部位;当手术野毛发较粗长、确需去除时,在术前即刻用不损伤皮肤的电动发剪剪毛.结果 使用有消毒性能的清洁剂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和手术前即刻去除手术部位毛发,达到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要求.结论 彻底清洁手术部位皮肤和术前即刻去毛,能有效减少局部皮肤表面的细菌数量,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黄素碧;张杰敏;胡蓉;王柔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氨茶碱口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医院中心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口服100mg氧茶碱片,每日2次,同时进行肺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仅进行肺康复训练.观察比对两组治疗1周后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肺疾病均有好转,各项功能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康复训练与小剂量氨茶碱口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巧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对5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体部伽玛刀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每次剂量4~6 Gy,50%剂量线覆盖PTV为参考剂量,隔日1次,共5~6次,总剂量20~36 Gy.结果 5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0.8%(42/52),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5%(45/52)、75.0%(39/52),1、2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9.2%(36/52)和63.5%(33/52).早期放射反应为骨髓抑制、早期放射性肺炎,多为Ⅰ~Ⅱ度.晚期放射反应主要为放疗区域放射性肺纤维化,心脏、食道、脊髓未观察到晚期放射反应.结论 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疗效好,毒副作用轻,其远期疗效和晚期放射损伤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
作者:杜月群;时秋;蔡佳欣;杨帆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指导产妇及家属在产后24小时内按摩产妇子宫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产妇700例,排除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4小时的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产后24小时指导产妇自我子宫按摩效果明显、方法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刘映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的矫治效率.方法 选择成年患者36例,其中隐形矫治和固定矫治患者各18例,对比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对倾斜牙与扭转牙的矫治效率,以及两种矫治方法的治疗时间.结果 固定矫治技术在倾斜牙扶正治疗、扭转牙扭正治疗和矫治总时间与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比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矫治技术仍是正畸治疗效率较高的方法,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亦是正畸治疗项目的重要补充.
作者:蔡超雄;张继平;施亮;张宇红;陈烈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方案在老年糖尿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的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治疗组)和观察组(综合治疗组)每组各43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血糖控制优良率、自我效能感及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血糖控制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及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综合治疗方案在老年糖尿病中的疗效较好,安全性也较高.
作者:刘玉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士长在优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更新观念、转变护理模式、注重优质护理内涵建设、强化护士团队意识,有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结果 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护理安全得到有效保证.结论 护士长在优质护理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邵振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在标准血液透析治疗肾性高血压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标准血透治疗,治疗组给予8次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给予三次血液灌流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血压、甲状旁素(PTH)、肾素(RA)及血肌酐(Scr)的变化.结果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PTH、RA等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肾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血Scr值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性难治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检测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3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行常规体检的3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cTnI、CK-MB的检测结果,并在观察组内对比cTnI与CK-MB的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病1~2 d时cTnI与CK-MB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发病7d及14d时观察组cTnI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观察组内患儿发病1~2 d时cTnI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7 d与14d时cTnI检测的阳性率则显著高于CK-MB.结论 cTnI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与敏感度.
作者:严春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梅尼埃氏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梅尼埃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进行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观察其临床效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9%,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U=2.5847,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血府逐瘀胶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梅尼埃氏综合征临床疗效佳,值得推广.
作者:谢海双;林两楷;朱菁锋;巫映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