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CR Assay法筛选CCL21基因介导胰腺癌信号通路变化的相关基因

薛德文;崔凯;庞增粉;李胜

关键词:基因, 信号通路, 胰腺癌
摘要:目的 在稳定转染Real-time PCR筛选出的高表达CCR7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基础上,探讨人CCL21基因转染对胰腺癌的作用.方法 采用R T2ProfilerTMPCR芯片检测与肿瘤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凋亡、黏附、细胞周期、信号转导等有关因子的84个基因,深入分析基因变化趋势,Western blot验证,探讨人CCL21基因对PANC-1细胞株侵袭转移的作用.结果 通过RT2Profile rMPCR芯片筛选出8个明显变化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个,分别为:ATM,BRCA1;下调基因6个,分别为:AKT1,CASP8,FOS,IL8,ITGA2,JUN.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实验组MMP-9的表达量比阴性对照、空白对照组增加.结论 hCCL21基因稳定转染胰腺癌细胞株PANC-1引起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中某些基因的变化;其中MMP-9基因上调与TIMP1基因下调表明Lenti-hCCL21转染胰腺癌细胞株PANC-1可能增强其侵袭转移能力,为进一步研究体内实验奠定基础.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 探讨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方法 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92例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实施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手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在实施手术后都出现了疼痛、出血等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干预组各时段的NRS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12h出血量结果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舒适度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患者而言,疼痛、出血是常见的临床不良反应症状,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道意;覃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麻醉给药前深呼吸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麻醉给药前深呼吸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80例无痛胃镜受检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麻醉前2 min经鼻导管吸氧,并在麻醉给药前嘱咐患者进行3~5次的深呼吸,对照组仅在麻醉前2 min经鼻导管吸氧.记录受检者术前、吸氧后麻醉前、术中、术后的呼吸次数和SpO2.结果 麻醉后受检者SpO2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多数在麻醉后2 min内达低值,此时实验组组的SpO2值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方面(P<0.05).结论 麻醉药物注入前进行鼻导管吸氧和深呼吸预处理,能提高机体氧储备,减少低氧血症发生,是无痛胃镜检查中预防低氧血症的简易、可行的方法.

    作者:詹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胸腔积液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于本院采用胸腔积液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法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法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胸膜厚度、胸膜粘连发生率、积液吸收时间、抽液次数及抽液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胸膜厚度小于对照组,胸膜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积液吸收时间<10 d比例大于对照组,抽液次数少于对照组,抽液量大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胸腔积液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疗效较好,显效快,并且可显著控制不良情况的发生.

    作者:武俊乔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室内医院感染环节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分析

    目的 加强血透室环节质量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环节质量控制;明确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病人,预防医院感染;重视监测工作.结果 加强血透室各环节的管理,规范了血液透析的医疗行为,保障了血液透析患者的医疗安全,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血透室内的环节质量管理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作者:宋慧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全麻下小儿斜视矫正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护理在全麻下小儿斜视矫正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2月至2010年12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29例全麻术下斜视矫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29例斜视患者,均获得预期的手术效果,其中仅有1例患儿发生呕吐,无窒息,其余患儿术中平稳,术后恢复好.结论 优质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对于全麻下小儿斜视矫正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揭子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对胃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胃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胃癌患者60例给予舒适护理,评估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患者在躯体角色、机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方面明显优于护理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后患者总满意度为96.67%,护理前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明显更提高胃癌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林彩娟;杨春霞;梁燕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国家级中医临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为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主要从硬件建设与内涵建设两个方面进行.硬件建设中以建成四个实验教学平台为目标.内涵建设中以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大纲与教材体系建设、考核与评价体系建设、运行保障体系建设、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形成中医院校独有的特色.

    作者:黄桂成;金桂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头孢替唑钠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头孢替唑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注射头孢替唑钠;观察组术中脐带结扎后即静脉应用,给予生理盐水100 mL+头孢替唑钠2.0 g静脉滴注.结果 观察组体温正常时间、感染发生率、白细胞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费用和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剖宫产术中预防性应用头孢替唑钠具有较佳疗效,缩短疗程,优于术后多次用药.

    作者:张丽萍;黄桂芳;林秀玲;汪周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病房护理中危机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病房内有效的、创新型护理管理方法,对照分析危机管理在病房内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1年我院的病房管理体系中首次采用危机管理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的患者50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1周后的焦虑程度、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紧张焦虑状态明显降低,其不良事件发生更少,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患者各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病房护理中采用危机管理这种创新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护理管理中应用.

    作者:范凤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ATBG-5肠杆菌药敏条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ATB Expression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胸水培养中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可靠性.方法 同时应用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确证法和ATB Expression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临床标本分离的140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胸水培养中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ESBLs检测.结果 仪器法、确证法检测ESBLs菌株阳性率分别为39.2%、37.9%;仪器法检测ESLBs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8.2%、100%.结论 ATB Expression ATBG-5肠杆菌药敏条分析是检测ESBLs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ATB Expression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高级专家系统的ESLBs判定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董佳琳;施立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

    目的 描述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运用便利抽样,调查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工作至少1年的护士143名.结果 ①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总体发生率为86.7%,言语暴力是主要形式;②工作场所暴力可发生在各个班次,以前夜班和正常白班居多;主要的发生地点为护士站/分诊台,其次是注射室/治疗室和病房;施暴者特征为:男性,31~40岁;③发生暴力的主要原因是:施暴者素质太低、施暴者粗暴无礼、候诊时间太长、施暴者饮酒及不合理要求被拒绝;④急诊护士在遭受暴力时的主要应对措施有:耐心解释、忍让回避以及求助保安和同事等,25%会报警,仅0.8%争锋相对;⑤急诊护士在遭受暴力后产生委屈、气愤、工作热情下降、精神无法集中以及转行等负性情绪,甚至有人产生自杀念头.结论 急诊护士面临的工作场所暴力情况日益严峻,应引起充分重视.

    作者:张艳君;余婷;胡爱玲;温瑞娟;林秋萍;余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以脑内囊灶表现的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腔隙性脑梗死、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诊断浅析

    目的 总结以脑内囊灶表现的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腔隙性脑梗死、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表现及其鉴别要点,提高对此三种疾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间的10例血管周围间隙增宽、30例腔隙性脑梗死、10例脉络膜裂囊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所有病例CT、MR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依据三种脑内囊灶的发病部位及CT、MRI的表现可以作出正确的鉴别诊断,其中尤以MRI的表现较具有特征性.结论 CT、MRI对以脑内囊灶表现的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腔隙性脑梗死、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是MRI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梁树生;罗庆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了解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的矫治效率.方法 选择成年患者36例,其中隐形矫治和固定矫治患者各18例,对比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对倾斜牙与扭转牙的矫治效率,以及两种矫治方法的治疗时间.结果 固定矫治技术在倾斜牙扶正治疗、扭转牙扭正治疗和矫治总时间与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比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矫治技术仍是正畸治疗效率较高的方法,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亦是正畸治疗项目的重要补充.

    作者:蔡超雄;张继平;施亮;张宇红;陈烈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Narcotrend监测下七氟醚吸入全麻辅助右美托咪定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在Narcotrend监测下七氟醚吸入全麻辅助右美托咪啶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七氟醚(DS组,n=20)和生理盐水+七氟醚(NS组,n=20)两组,DS组于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70 μg/kg,0.4μg· kg1·h 1维持麻醉直到手术结束,NS组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结果 七氟醚用量DS组为(19.63±2.5)mL,NS组为(38.4±6.2)mL,两组七氟醚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NI及MAP不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00);两组组间HR及Cetsevo不同时间点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能够加强七氟醚的麻醉效果并有效节俭七氟醚的量,能安全辅助应用于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

    作者:张伟山;张忠其;邵晓刚;袁友红;刘永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2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三组,分别应用膦甲酸钠、喷昔洛韦、阿昔洛韦治疗,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及止痛、水疱消退、结痂、脱痂时间.结果 膦甲酸钠组总有效率为96.0%,喷昔洛韦组为91.4%,阿昔洛韦组为74.3%,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膦甲酸钠组与喷昔洛韦组止痛、水疱消退、结痂、脱痂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阿昔洛韦组(P<0.05).结论 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的特点.

    作者:丁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丁苯酞治疗卒中后抑郁40例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确诊的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于治疗第1个月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计算两组的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HAMD评分减低,分别为11.75±2 89与20.52±2.47,抑郁程度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月后HAMD评分分别为11.75±2.89与15.25±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7.5%(31/40)与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PSD患者的临床症状,对PSD有一定疗效.

    作者:祁瑞刚;刘海花;钱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肿瘤化疗并发便秘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目的 讨论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便秘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以我院100例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为例,通过分析治疗和护理对策,总结有关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结果 100例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经过护理,便秘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 化疗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后,可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作者:李丽娜;杨英;舒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213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13例,对其痰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3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检出致病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8.75%(77/112),革兰阳性菌占31.25%(35/112),以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较为常见,三者的耐药性具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常见病原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性不同,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疗效,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作者:邓湘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改造急诊留观病人转运流程

    目的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急诊留观病人转运流程进行改造,降低病人转运意外发生率.方法 2010年7月成立FMEA小组,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评估急诊留观病人转运流程中容易发生失效的原因和将造成的后果,找出流程中需要改变的环节,改造转运流程,以预防失效的发生.一年-后比较评价改造前后失效风险指数(RPN).结果 一年内急诊留观病人安全转运,影响安全转运的失效模式RPN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 应用FMEA模式改造急诊留观病人转运流程,使分析危险因素更全面,流程改造更客观,实施更容易,能有效降低病人转运意外发生率.

    作者:谢佩玲;吴静;蔡映杰;李燕玲;田朝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75%酒精与0.5%碘伏用于鼻内窥镜手术后感染状态的研究

    目的 探讨75%酒精及0.5%碘伏用于鼻窦内窥镜手术面部皮肤消毒效果及对鼻腔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1850例经鼻内窥镜下行鼻窦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分为75%酒精消毒为实验组(A)和0.5%碘伏消毒对照组(B),每组各925例,观察两组皮肤存菌、术后鼻腔感染情况.结果 两种消毒方法皮肤除菌率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手术部位感染A组为1例,B组为3例,均为轻度感染,经消炎换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两种消毒液均安全可靠,75%酒精可用于鼻内镜鼻窦手术面部皮肤消毒,替代传统的碘伏消毒方法.

    作者:陈信芝;徐燕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