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爱红;何斌;孙梅;汪中强;顾健
目的 探讨以周期性瘫痪(periodic parchysis)为主要临床表现的TPP患者的治疗及相关发病因素,并加以分析.方法 对18例TPP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检测血中甲状腺游离激素FF4、FT3、TSH,血清钾和血清肌酶的变化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均有FF4 ↑、F13 ↑,TSH ↓,血钾偏低,有14例患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12例患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结论 对TPP患者的重要临床观察指标为血中游离甲状腺激素FF4、F13、TSH,血清钾和血清肌酶的检测,及时控制甲亢和维持血钾正常是治疗关键.
作者:张必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病灶部位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结肠镜诊断下消化道出血385例.结果 ①本组385例因下消化道出血者行结肠镜检查,明确病病冈者有366例(95.66%).病因以溃疡性结肠炎(溃结)、直肠炎居首位,占31.69%,其次是肛裂、痔(17.92%)和慢性结肠炎性反应(17.66%);②病灶部位以直肠多见,占45.71%,其次乙状结肠占29.61%,降结肠占9.61%.结论 下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症状,其病因繁杂,易造成漏诊、误诊.及时的结肠镜检查对于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是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逸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重症烧伤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重症烧伤休克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40例重症烧伤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症烧伤休克危险因素.结果 肠道黏膜表面的pH(pHi)值、尿溶菌酶、瘤坏死因子(TMF-α)、白细胞介素-_6(IL-6)、白细胞介素-8(IL-8)、一氧化氮(NO)、血钠、血清白蛋白等8个危险因素与重症烧伤休克预后的发生有关.结论 pHi、尿溶菌酶、TNF-α、IL-6、IL-8、NO、血钠、血清白蛋白是重症烧伤休克预后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措施防治以上危险因素的发生,以减少重症烧伤的死亡率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
作者:彭涛;黄晓元;龙剑虹湘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TK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TK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35/50)和6.7%(1/15),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与年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ER、PR无关.结论 TK1表达与肿瘤细胞增生和分级有关,有望成为肿瘤恶性度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但其确切机制以及与肿瘤进展间的关系需深入研究.
作者:陈秀娇;蔡庆发;张鹏飞;郑建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68例大于60岁以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用泮托拉唑针剂40 mg静滴bid,对照组用奥美拉唑针剂40 mg静注bid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止血时间、心、肝、肾功能生化指标.结果 泮托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73%和71.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呕血、黑便停止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生化指标均无异常改变,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张志虎;张有建;贾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根尖切除术后一次性根充以清除根尖及根尖周围病变组织,同时达到保存病牙的一种手术方法.方法 根据牙位作相应的麻醉,用弧形切口,凸面点距龈缘5 mm左右,行翻瓣、开窗、凿根与搔刮,根充后行缝合.结果 手术创口Ⅰ期愈合占26例占93%,失败2例占7%,治疗后观察1年28例均无不适.26例根尖病缩小,2例根尖病变区有新生骨小梁形成,密度较正常稍低.结论 根尖周组织病变(肉芽组织、囊肿等)用根尖切除术后一次性根管治疗疗效可靠.
作者:李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液中自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并与同期正常人群血液中细胞因子比较,探讨其在AMI患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AMI患者40例,与健康对照组45名作对比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3种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结果 两组比较,AMI组血液中IL-1β、TNF-α、IL-1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埘照组.3者均在第7天达到高峰期,明显高于入院当时及随后的第1、3、5天的水平.但IL-6水平在入院当时及随后的第1、3、5天无明显升高.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在AMI心肌损伤过程当中起一定的作用,部分炎症因子随心肌梗死病程动态变化.
作者:李劲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致输尿管阴道瘘的病因及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例妇科手术导致输尿管阴道瘘患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结果 病因中剖宫产术2例,子宫全切术4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2例;患者输尿管损伤左侧5例,右侧3例;2例行膀胱镜下逆行置输尿管支架管,6例行输尿管阴道瘘修补术,术后均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和导尿管.所有患者均一次修补成功,输尿管支架管留置时间15~90 d,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损伤重在预防,提高妇科操作技能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治疗措施以手术为主,手术时间及方式的选择要取决于患者的就诊时间、一般情况和输尿管梗阻的程度.
作者:潘玉红;廖艳丹;杜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连续扫查法在肝外梗阻性黄疸超声定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连续扫查法对83例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超声显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83例肝外梗阻性黄疸中,上段5例,中段37例,下段41例.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结果对比分析,符合79例,不符合4例,符合率为95.2%(75/83).结论 超声显像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曹子洋;吕培瑾;郭雷;高伟;董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每例患者选取一侧手部皮损为治疗侧,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20%尿素软膏进行治疗,另一侧手部皮损为对照侧,仅用20%尿素软膏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8.4%,对照组为54.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疗效好,起效快.
作者:李文政;彭艳玲;普雄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非呼吸道感染小儿呼吸困难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41例非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非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患儿中:呼吸系统疾病22例(呼吸道误吸14例及呼吸道解剖异常8例),心脏疾病9例,纵隔占位性疾病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其它5例.单一病因(未合并肺炎)15例,复合病因(基础疾病+肺炎)26例.结论 41例非呼吸道感染小儿呼吸困难的病因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常见,在诊治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必要的辅助检查,而不能仅仅满足于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诊断.
作者:贾旭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外伤性脾破裂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脾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脾动脉结扎术、自体脾片大网膜移植术,并随访观察手术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5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再出血及OPSI发生.结论 在外伤性脾破裂中,遵循严格的保脾治疗指征,使患者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防止术后凶险性感染(OPSI),提高了术后生存生活质量.
作者:张庆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胆囊形态与胆囊结石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本院自2005年至2007年对驻地单位40岁以上2230名健康体检者的肝胆超声检查结果,通过统计学处理胆囊形态异常组与胆囊形态正常组患者胆囊结石阳性率.结果 胆囊形态异常组与胆囊形态正常组胆结石阳性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胆囊形态异常是胆囊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梁国欣;韩宪静;信天游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回顾总结163例老年烧伤发病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从总的比率、性别比、季节、年龄特点、致伤地点、原因、部位、转归、创面处理、补液和抗生素应用等方面阐述老年烧伤的发病规律和治疗经验.结果 男68例,女95例,其中146例家中致伤,年龄越大发病危险性越高,部位以下肢等暴露部位常见,对原有疾患要及时治疗并注重老年患者的护理,深Ⅱ°和Ⅲ°创面的患者,宜尽早手术.结论 老年人致伤多在家中发生,要重视预防在家中烧、烫伤.
作者:董肇杨;黄磊;张磊;施闻华;彭媛;蒋秋萍;廖镇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初发脑中风患者颈部动脉特点及与高血压高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对225名经CT或MRI证实脑中风患者颈动脉进行超声探查,并测定血压和血脂.结果 225名患者颈部动脉硬化者占97.3%,硬化伴有斑块形成者占53.3%,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占77.3%,伴高血脂的患者占77.3%,同时具有高血压和高血脂而导致患者颈部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占37.3%.结论 初发脑中风患者颈部动脉硬化发生比例大,高血压、高血脂与颈部动脉硬化的关系密切.
作者:张晓艳;孙桂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感染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 收集本院五年来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奇异变形杆菌2779株,采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ESBL,并用K-B纸片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2779株细菌中检出ESBL1390株,检出率50%,并呈逐年上升之势,从2003年41.2%到2007年的66.1%(P<0.05).其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60.3%).体外药敏试验,对亚胺培南保持较高的敏感性(1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27.7%)派拉西林/他唑巴坦(30.4%)有较低耐药率,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ESBLs主要来自于重症病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耐药菌株的主要手段,亚胺培南是首选的治疗药物.
作者:徐红云;薛云松;刘春林;李红;袁文丽;张扬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中晚期食管癌CT检查分期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病变的剧围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CT分期与手术对照符合率达88%,对局部淋巴结检出率与病理对照低于50%.结论 CT检查可术前分期、评估手术切除可能性,术后CT检查对疗后再分期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宜国;郑成彩;王伟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 对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23例咯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本组23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18例,治愈率为78.26%,显效2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91.30%,无效2例,无效率为8.70%.从术后至今随访4个月~3年均无复发.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的栓塞相关并发症(如脊髓损伤和异位栓塞等),大部分患者术后有胸骨后灼热感、咳嗽、胸闷,少数患者有背痛、肋间痛、发热,经对症处理1周内缓解.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刘占祥;李艳丽;韦安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治疗方法多样,本院自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采用经皮医用臭氧注射术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孟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复方苯乙哌啶是一种非特异性止泻剂,用于治疗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在一些乡镇卫生院或个体诊所用的较多,经常发生中毒现象.统计本科自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儿3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晓波;诸彭伟;吕贞燕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