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超声特征分析

曾俊杰;杜友红;林能文

关键词:超声, 甲状腺, 乳头状癌
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超声特征.方法:选取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原发灶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根据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原发灶超声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在形态、边界、与包膜关系、钙化、血流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癌结节的超声图像进行特征分析对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某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2016年12月20日-2017年12月01日),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进行依达拉奉、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情况、NIHSS评分、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显效例数有32例、血细胞比容为(38.55±2.54)% 、纤维蛋白原为(2.01±0.88)g/L、NIHSS评分为(8.88±2.01)分、ADL评分为(75.41±10.54)分,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佳,可推广.

    作者:辛袁;崔洪源;石刚;邓苏芳;张世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冠心病心绞痛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临床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过去我院收治的11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5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冠心病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护理干预前后心绞痛症状每天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为94.7%,对照组为82.5%(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临床舒适护理干预,可以迅速控制症状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谭成群;李萍;杨路路;沈思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微波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宫颈糜烂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微波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宫颈糜烂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宫颈糜烂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单独使用微波治疗和微波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比其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宫颈糜烂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微波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宫颈糜烂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研究.

    作者:李静;崔兰侠;王春焕;王志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双低剂量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在头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双低剂量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在头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诊的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常规DSA检查作为检查金标准,所有患者均实施双低剂量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对比观察双低剂量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率、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选取的500例疑似患者应用常规DSA检查确诊头颈动脉狭窄者464例,应用双低剂量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确诊者456例,准确性为94.20%,特异性为65.21%,敏感度95.59%,与常规DSA检查结果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P>0.05.结论:双低剂量头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用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郑彩端;杨枫;刘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9361例急诊留观患者的特点与护理管理对策建议

    目的:研究与分析急诊留观患者的特点,同时提出相对应的护理管理对策,提升护理质量.方法:本文采取回顾分析法对来我院急诊科留观的9361例患者(2016年4月-2018年4月),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这9361例留观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同时对患者的排名前10名的疾病进行研究与统计,随后根据相关情况制定护理管理对策.结果:我院急诊患者的留观人数高达683例,留观率为7.3%,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15±3.65)岁,患者的平均留观时间为(5.5±1.3)h,急诊科的床位使用人数高达20004例,床位使用率为213.7%.留观的患者所患疾病种类高的为上呼吸道感染.结论:急诊科的医师需要根据留观患者的疾病特点以及病种等情况来制定为合适的护理管理对策,以此来提升急诊科的护理质量.

    作者:杨文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人口服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口服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1-2015.12收治的年龄大于等于60岁服用阿司匹林60例老年患者,其中2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明确其发病危险因素.结果:60例口服阿司匹林老年患者经过整理收集的临床资料显示,消化道出血22例(36.67%);通过分析,单因素显示:患者年龄、吸烟饮酒史不是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的性别、季节、是否合并脑梗死是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秋冬季节、是否合并脑梗死是影响老年患者发现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口服阿司匹林老年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秋冬季节、合并脑梗死的老年患者是口服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金凤岚;吴烁;李旭;张云丽;贾晓燕;肖健存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a、b两个组,其中a组使用单纯西药,b组使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案,比较a、b组的临床疗效并且进行分析.结果: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采取西医结合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进行治疗,可以取得不错的疗效,并且患儿的预后情况明显好转.

    作者:谢庆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产后康复方面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产后康复方面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传统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产后出血的几率,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利于患者恢复.

    作者:袁志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常见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常见误诊原因.方法:对患有老年心力衰竭被误诊的28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对症治疗.对患者被误诊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5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肺部及上呼吸道感染10例,胃肠功能紊乱2例,脑动脉硬化供血不足7例.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只有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避免出现误诊,才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

    作者:刘宽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浅析中医理念在肛肠外科手术后的运用

    目的:浅析中医理念在肛肠外科手术后的运用.方法:在选取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的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在术后的并发症采取了中药坐熏疗法和针灸辅助的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8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37例(46.25%),有效的41例(51.25%),无效的有2例(2.5%),P<0.05,符合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肛肠外科手术后的治疗过程中加入中医理念的护理疗法具有临床依据,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李代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电子灸在肾内科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防感冒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电子灸对肾内科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感冒的预防效果,为此类易患感冒人群提供一种特色的预防方法.方法:60例肾内科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电子灸,取穴双侧足三里、双侧肺俞、关元,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一个月内感冒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感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比较电子灸后血清IgA、IgG和IgM较电子灸前有明显提高,对照组内血清IgA、IgG和IgM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采取护理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子灸在防治肾内科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感冒中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郭月月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对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我院54例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照组27例,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 U N、Scr、Ccr、随访1年后存活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前BU N、Scr、Ccr对比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期间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刘建锋;张军英;韩会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MRI对乙肝肝硬化相关小肝癌老年患者增强效应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MRI对乙肝肝硬化相关小肝癌老年患者增强效应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相关小肝癌老年患者55例(80个病灶),对其实施CT与MRI检查.评价MRI与CT对病灶动脉期强化的方式、病灶动脉期与延迟期的等级评分、病灶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与CT在病灶动脉期均匀强化、非均匀强化、弱强化、边缘强化方式对比中无明显差异(P>0.05).MRI对本组病灶动脉期与延迟期的等级评分均高于CT(P<0.05).MRI对本组患者病灶诊断的准确率为95.00%,高于CT的81.25%(P<0.05).结论:MRI应用于乙肝肝硬化相关小肝癌老年患者中效果确切,特别是增强效应进一步保证了诊疗质量.

    作者:廉耿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高校新生肺结核防治知识现状调查

    目的:探究高校新生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择取2017年9月入学的1500名高校新生展开研究,自制调查问卷,分析不同生源学生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学生了解肺结核知识的主要途径.结果:从整体上来看,农村、城镇、城市学生的肺结核知识了解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生了解肺结核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宣传活动,而从学校健康教育了解相关知识的学生比例占比不大,仅有68.93%.结论:高校新生对肺结核防治知识认识不足,高校应当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方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胺碘酮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胺碘酮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研究.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100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口服心律平的方法进行应用,观察组则对胺碘酮进行应用,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以及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样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房性心律失常过程中的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还能够很好的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在今后治疗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过程中可以对胺碘酮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袁晓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7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部分治疗改为手术处理;观察组进行了,标准化大骨瓣开颅手术,血肿清除等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后20天,两组生命征、意识情况、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20天,临床观察点(生命征、意识恢复情况(P<0.05),死亡情况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5.6%,同时死亡率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5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发生33例发生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颅内损伤后,如果有手术指征,尽早手术治疗是挽救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颅脑损伤患者及时清除颅内血肿及开颅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缪志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和分析MRI和CT在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诊治的2016年4月到2017年10月的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14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114例患者按照患者的个人意愿分为两组各57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的患者采用MRI进行检查诊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CT检查诊断,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4.74%,对照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82.4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失误率为5.26%,对照组患者的失误率为17.5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M RI对腰椎间盘突出进行检查和诊断,能够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率,减少临床诊断的失误率,但是CT诊断的检查技术比较成熟,并且费用比较低,具体选择MRI和CT中的检查诊断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选择.

    作者:肖云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HA 230、HA 330序贯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症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HA230、HA330序贯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症百草枯中毒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31例重症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单纯HA230血液灌流联合药物治疗为对照组,HA230、HA330序贯血液灌流联合药物治疗为治疗组.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45天的血气分析、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四项、胸部C T.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存活率高,各项监测指标较对照组好转快,未见明显出血等并发症.结论:HA230、HA330序贯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症百草枯中毒安全有效.

    作者:刘向红;钟振洲;肖世辉;肖小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急诊床旁经静脉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在28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研究和分析急诊床旁经静脉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在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急诊床旁经静脉紧急临时心脏起搏进行治疗,观察抢救的安全性及效果.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平均置入时间为(5.07±2.67)分钟,起搏点为右室心尖部的患者为18例,为右室出道起搏的患者为7例,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恢复健康,且未发生血管损伤、栓塞、血气胸等并发症,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采用急诊床旁经静脉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有效率,使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玉清;付静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补肾活血强腰汤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强腰汤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纳入本次观察中,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2组,即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58例行西药+骨盆牵引治疗,后者52行补肾活血强腰汤+针灸治疗.经1个月治疗后,比较2组干预效果.结果:经一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2.31% 、(80.21±6.33)分;对照组分别为75.86% 、(61.42±5.32)分,明显前者干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X2=5.418;t=16.909,均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补肾活血强腰汤配合针灸,对提升疗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