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校新生肺结核防治知识现状调查

方静

关键词:高校新生, 肺结核, 防治知识, 现状调查
摘要:目的:探究高校新生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择取2017年9月入学的1500名高校新生展开研究,自制调查问卷,分析不同生源学生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学生了解肺结核知识的主要途径.结果:从整体上来看,农村、城镇、城市学生的肺结核知识了解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生了解肺结核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宣传活动,而从学校健康教育了解相关知识的学生比例占比不大,仅有68.93%.结论:高校新生对肺结核防治知识认识不足,高校应当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诊断与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通过对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为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给药治疗,所有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对患者病理类型治疗效果分析可见,系膜增生性肾炎的治疗为理想,而肾小球硬化症的治疗效果不佳.结论: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具有可变性和多样性,故而其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合理用药,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静;李静;李洛华;蒋红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准备血液常规检查专用管,通过真空采血方法进行血液采样.患者应该在空腹八小时后进行静脉血的采取,采取血液的体积为两毫升,并且将采取的静脉血与抗凝剂完全混合后在四小时内进行血液检验.不同类型的贫血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观察指标各不相同,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因此,血液检验可以准确的诊断患者是否患有贫血,并且还能鉴别诊断患者患病类型以及致病因素.一般医生可以通过结合骨髓检查、血液生化检验等实验室检查,更加正确的判断患者贫血类型以及致病因素,确保医生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治疗措施,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率.

    作者:尹德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对称重睑整形修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不对称重睑整形修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100例眼睑不对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整形修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小切口切除术切除多余的脂肪,以实现微创重睑术.将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对称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样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手术方法对不对称重睑整形修复术更加有效,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对这一方法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王庆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疾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索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13日至2017年4月13日期间我院脑梗塞100例患者,抽签化分组,即50例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阿斯匹林治疗和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3.84±0.31)mpa.s、全血低切黏度(7.61±0.37)mpa.s、血浆黏度(1.16±0.25)mpa.s、纤维蛋白原(2.53±0.62)g/L、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总有效率(98.00%)、治疗后一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58±1.32)分、治疗后一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53±0.19)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结合临床路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与临床路径结合应用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A组(n=38)与B组(n=38),A组予以优质护理与临床路径结合干预,B组予以基础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A组护理后1、3、6个月的Harriy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干预后HAMD评分、HAMA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干预后SF-36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与临床路径结合干预可有效缓解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改善其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李娟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精准大肝癌切除手术评估中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精准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肝癌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大肝癌切除术,观察组予三维可视化技术下精准大肝癌切除术,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d总胆红素(TBIL)、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均高于术前,白蛋白(ALB)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 TBIL、AST、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可减少大肝癌切除术对肝功能的影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作者:杨闯;张永川;何静宇;万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治疗中,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根据用药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甲组用药量为20mg/d,乙组用药剂量为40mg/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胃肠不适、肌肉疼痛、肝功能异常,甲组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几率为8.33%(4/48),乙组用药不良反应为10.42%(5/48),组间对比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所产生的用药不良反应没有明显的差异.

    作者:张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关节松动术与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分析针对肩周炎患者实施肩关节松动手法治疗和肩关节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50例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为参照组行肩关节推拿治疗,针对研究组实施肩关节松动手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为肩周炎患者行肩关节松动手法治疗,能够获取较好结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复方伤痛胶囊联合微创截骨术治疗足外翻畸形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伤痛胶囊联合微创截骨术治疗足外翻急性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7年10月严重足外翻畸形患者200例,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微创截骨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用复方伤痛胶囊.分别与治疗前、治疗后1周,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比较2组患者临床满意度,趾屈背伸角度与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与疼痛好转程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琼脂凝胶电泳法检测血清Ⅰ 型前胶原羧基端肽、骨钙素,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矫正踇趾旋转、转移性跖骨头疼痛、足外翻畸形复发、骨不连、创面感染、趾骨骨髓炎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后,2组患者趾屈背伸角度与疼痛模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趾屈背伸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RP水平降低,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骨钙素水平升高,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前足评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踇趾旋转、足外翻畸形复发、骨不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跖骨头疼痛、创面感染、趾骨骨髓炎发生率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伤痛胶囊联合微创截骨术治疗足外翻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黄大鹏;王海波;宋元达;梁勤;张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频治疗仪辅助乳果糖治疗脑梗死后继发便秘的近期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目的:研究和分析中频治疗仪辅助乳果糖治疗脑梗死后继发便秘的复发率和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被确诊为脑梗死后继发便秘疾病的4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给对照组患者施行口服乳果糖的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在这一基础上施行中频治疗仪的治疗手段.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排泄积分、发作时间、复发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泄积分为(2.04±0.78),明显低于对照组(1.13±0.35),两者之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两者之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为(2.45±1.47),显著低于对照组(1.16±0.79),两者之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治疗仪辅助乳果糖治疗能够使脑梗死后继发便秘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得以提升,使患者排泄积分得以降低,降低起效间隔和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和推广.

    作者:赵秉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目的:分析妇产科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感染潜在的护理环节影响因素,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5-2017年,医院妇产科分别共接待住院对象489例、486例、471例,回顾性分析,调取2015-2017年医院妇科、产科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产科感染对象纳入病例组,选择未发生任何医院感染对象500例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2015-2017年妇科感染率4.44%,产科1.64%,感染率、感染例次率基本持平.妇科与产科2015-2017年医院感染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剖宫产、超重/肥胖、阴道指检比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中妇科的感染率发生率较高,而产科感染集中在切口感染上,感染影响因素较多,护理重点在于控制可控的危险因素、识别高危对象,强化预防护理.

    作者:王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行遮盖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接受遮盖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患者100例,时间选取为2015年1月-2017年4月,以分段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实验组接受遮盖治疗,对照组则不接受治疗,随访患者,对其随访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的斜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复视、立体视下降、单眼抑制等的总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接受遮盖治疗,可取得一定的价值.

    作者:何青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 ,对临床治疗提出建议.方法:随机抽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12月接收的骨科以及急诊科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自制益气活血通络汤组、以及联合组,每组各30例患者,给予对应治疗后,对比三组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低分子肝素联合自制益气活血通络汤组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上有着显著效果,联合组中的患者凝血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而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统计血栓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其余两组,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中,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自制益气活血通络汤可以改善治疗效果,同时自制益气活血通络汤可以减少低分子肝素使用量,可以降低出血性相关不良反应,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作者:马志怀;王宝军;高化;宗文汇;刘海军;韩虎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微波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宫颈糜烂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微波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宫颈糜烂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宫颈糜烂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单独使用微波治疗和微波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比其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宫颈糜烂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微波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宫颈糜烂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研究.

    作者:李静;崔兰侠;王春焕;王志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接诊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8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评价两种检查方式的终检查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症状和心肌缺血中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准确率更高,有利于早期开展相应的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京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丙种球蛋白与常规抗病毒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常规抗病毒联合丙种球蛋白的疗效.方法:从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中随机选择86例,组别分类按照治疗方式进行,对照组(43例)的治疗方式为阿昔洛韦,观察组(43例)的治疗方式为阿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比较疗效.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常规抗病毒和丙种球蛋白的联合治疗,可以将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借鉴价值较高.

    作者:王顺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观察联合使用埃索美拉唑、喹诺酮类抗生素影响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机体炎症因子的实际价值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埃索美拉唑、喹诺酮类抗生素影响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机体炎症因子的实际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选择以奥美拉唑为主三联疗法,观察组患者选择以埃索美拉唑、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主三联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IL-1、CRP水平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好(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使用,能够实现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水平的有效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秦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腋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腋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应用中的护理要点和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需要长时间静脉输液治疗的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50例以及观察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法,对于观察组患儿,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相关症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对两组患儿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后,观察组患儿反复穿刺、留置针脱出、穿刺点红肿、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2.0% 、2.0% 、0.0% 、4.0%,低于对照组的3.0% 、6.0% 、6.0% 、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渗、渗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下静脉留置针适宜应用在新生儿中,但要高度重视做好新生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和护理工作,以保证应用效果.

    作者:何大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浅谈消毒供应室质量追溯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有一些追溯管理系统在消毒供应室中应用,但是受到硬件条件的制约,有的地方还没有系统的投入使用,因此手工追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消毒供应室的质量追溯管理工作进行探讨,从而为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作者:李永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补肾活血强腰汤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强腰汤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纳入本次观察中,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2组,即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58例行西药+骨盆牵引治疗,后者52行补肾活血强腰汤+针灸治疗.经1个月治疗后,比较2组干预效果.结果:经一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2.31% 、(80.21±6.33)分;对照组分别为75.86% 、(61.42±5.32)分,明显前者干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X2=5.418;t=16.909,均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补肾活血强腰汤配合针灸,对提升疗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