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合并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杨志红;周海生

关键词:口腔根管, 急性牙髓炎, 牙髓根尖周病, 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牙髓炎合并牙髓根尖周病应用口腔根管治疗的临床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急性牙髓炎合并牙髓根尖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多次根管治疗,观察组进行口腔根管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口腔恢复及炎症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56%(43/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恢复时间和炎症消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牙髓炎合并牙髓根尖周病应用口腔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治疗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伴高钠血症的颅脑损伤患者的入液量、含钠液体及脱水剂与血钠 恢复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患者的入液量、含钠液体及脱水剂的用量与血钠恢复时间的相关性,为该组患者的临床液体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三所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3例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患者的基本资料;出现高钠血症当天的临床资料(简称临床资料);出现高钠血症后3d中,平均每天(简称3d)的总入液量(静脉输液量加消化道摄水量)、静脉输液量、含钠液体摄入、脱水剂使用,以及血钠异常的持续时间等,探索该人群入液量、含钠液体的摄入及脱水剂的用量与血钠值的恢复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血钠恢复时间为6.61±6.20天,长49天,少3天;含Na液体及甘露醇的用量与血钠恢复时间呈负相关(P<0.05);发生高钠血症后连续3d的血钠均值与血钠恢复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伴高钠血症的颅脑损伤患者的入液量、含钠液体的摄入及脱水剂的用量与血钠恢复时间具有相关性,临床医护人员应综合考量颅脑损伤伴高钠血症患者的病情,及早制定适当的补液方案.

    作者:骆海燕;许丽;汪小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2013~2015年社区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接种情况调查

    目的:探讨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接种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松原市沿江社区2013~2015年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接种情况,对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为今后社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本社区463例新生儿中,乙型肝炎疫苗首诊接种者共458例(98.92%),首针及时接种者450例(97.19%),首针未接种者5例(1.08%);2013年、2014年、2015年首针接种率分别为97.32%、99.31%、99.51%;新生儿于住院分娩的及时接种率为99.12%,未住院分娩的及时接种率为88.89%;在所有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未接种原因中,新生儿疾病占60%,为主要原因,早产低体重与外地出生后转入为次要原因.结论:2013~2015年本社区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接种率较高,但对于接种工作仍不可松懈,各卫生服务中心需加强相关方面的临床工作,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作者:宋娜;周丽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PDCA循环管理法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法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院4月的中药房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的中药房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比较两组中药品管理工作状况及差错率.结果:经应用后,观察组的药品管理工作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药品差错率为1.00%,对照组的药品差错率为4.0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黎雪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荆门市某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了解荆门市某社区脑卒中危险因素分布情况,为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荆门市某社区538例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高危人群判定标准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升高(甘油三酯≥2.26 mmol/L)、房颤、肥胖、缺乏锻炼、吸烟、脑卒中家族史8项中满足3项及以上;或脑血管功能检测评分在75分以下.分析该地区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结果:538例中,共筛查出244例脑卒中高危者,其中脑血管功能检测评分<75分198例(36.8%).所占比例较高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170例,69.67%)、 超重或肥胖(113例,46.31%)、血脂升高(53例,21.72%)、吸烟(51例,20.90%)、家族史(44例,18.03%)、糖尿病(42例,17.21%).结论:荆门市某社区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肥胖、吸烟、血脂升高和糖尿病.

    作者:杨艳丽;薛晓英;郑学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关于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 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利于针对性治疗.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2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AHI监测结果将220例患者分为高血压组(98例)、A组(40例)、B组(43例)C组(39例),分析对比四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监测结果,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得出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年龄、BMI、性别、早发心血管疾病及空腹血糖等是高血压合并OSAHS的危险因素.结论:绝大多数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肥胖、高血糖及高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虽然其危险因素较多,但根据研究结果积极做好相关防治,可降低其发生率及危险率.

    作者:黄雨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口腔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合并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牙髓炎合并牙髓根尖周病应用口腔根管治疗的临床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急性牙髓炎合并牙髓根尖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多次根管治疗,观察组进行口腔根管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口腔恢复及炎症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56%(43/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恢复时间和炎症消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牙髓炎合并牙髓根尖周病应用口腔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治疗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志红;周海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7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术,观察组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粘连程度,且创伤性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白红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外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 者的作用机制分析

    目的:探究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对于重型颅脑外伤导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我院纳入的78例重型颅脑外伤导致的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常规治疗和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对该类患者的作用机制.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颅内压、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常规治疗手段相比,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引发的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来讲,是一种快速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徐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中的实证研究

    目的:了解护患双方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差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采用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量表中文版对我院的96例患者和98名护士样本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值总分高于实际感知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值在有形性、可靠性、保证性、移情性等维度高于实际感知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值(18.47±1.84)和实际感知值在响应性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值和实际感知值总分和各个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值在可靠性、响应性、移情性等维度高于护士的期望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感知现有护理服务质量与期望值有差距,护理服务质量有待改进.

    作者:许丽;胡怀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CT诊断肠梗阻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析对肠梗阻患者行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肠梗阻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给予所有被选患者CT诊断和X线检查,比较观察在肠梗阻的诊断中,不同检查手段应用的效果情况.结果:95.24%为行CT检查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行X线检查的77.38%(P<0.05);X线检查的检测率显著低于CT检查的检测率(P<0.05).结论:对肠梗阻患者行CT检查,其诊断效果良好,能使病情诊断效率有效提升,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韦仁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研究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的观察对象,同时按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综合对较患者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情况、意识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身体机能评估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意识功能恢复期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高于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性符合统计学判定标准(P<0.05).结论:联合硬膜外阻滞能降低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躁动,有利于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硬膜外阻滞术可在临床治疗领域全面推广,确保和谐医患关系的快速构建,从而进一步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王燕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治疗百日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治疗百日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百日咳综合征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5例予以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治疗;对照组45例予以某儿童止咳糖浆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的治疗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8%,差异显著(P<0.05,χ2=4.406);观察组不良反应率6.0%,对照组4.0%,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对于百日咳综合征的止咳、祛痰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黎桂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联合茵栀黄口服液、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应用茵栀黄口服液与妈咪爱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出生的9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参照数字随机表方法将其分为甲乙两组(n=47),甲组患儿应用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乙组患儿在甲组患儿基础上辅以妈咪爱进行治疗,对比甲乙两组患儿治疗疗效、黄疸消退时间及再住院率情况.结果:乙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乙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及再住院率情况与甲组患儿相比,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应用茵栀黄口服液与妈咪爱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旦长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内就诊的慢性糖尿病患者56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28例患者,对照组仅实施常规社区慢性病干预管理,观察组实施综合干预管理,对比两组应用不同管理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经6个月干预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在药物了解情况、遵医行为、自我规范化管理能力三方面的优良率(89.28%、96.42%与85.71%)均高于对照组(57.14%、75.00%与53.57%),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控制慢性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作者:刘志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硅胶吸附离心柱法提取血浆中游离DNA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利用硅胶吸附离心柱法提取血浆中游离的DNA并用荧光定量法测定,对方法学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硅胶吸附离心柱法提取血浆中游离的DNA,并纯化DNA.制成0ng/ml、8ng/ml、80ng/ml、800ng/ml标准品,并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浆中游离的DNA含量,从重复性、线性范围、回收率几方面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硅胶吸附离心柱法提取血浆中游离DNA的重复性较好,其变异系数为5.1%和7.1%;在0-1000ng/ml范围呈线性;回收率在45%-55%之间.结论:硅胶吸附离心柱法提取血浆中游离DNA的回收率较高,适合于小片段DNA的提取.

    作者:吴甬;朱君瑶;金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原发性头痛在林区卫生所防治情况的临床研究

    #

    作者:张洪涛;李庆琳;刘双岭;孙慧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治体会.方法:抽取2015年9月到2017年10月48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4)与实验组(n=24),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实验组予以微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治愈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5.83%与8.33%,对照组的分别为54.17%与58.3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成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个性化护理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妇科手术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以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满意度调查项目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在妇科手术中,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妇科手术护理中推广.

    作者:时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奥司他韦临床使用问题探讨

    奥司他韦是近年来临床用于流感治疗与预防的热门药物,本文就奥司他韦在流感用药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来静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DCD供肝肝移植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目的:探讨DCD供肝移植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肝移植真菌感染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预防和护理,研究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法进行预防和护理.结果:研究组肝移植真菌感染患者的预防和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DCD供肝肝移植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护理过程当中,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法效果理想,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感染率,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芸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